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29/09/2022

中小學點人頭再減36班 小一今學年最少共縮60班

#學童 #教育局 #縮班

  【晴報專訊】適齡學童持續減,加上移民潮,教育局本月中到學校「點人頭」後,最新結果是公營小學新學年減14班小一,中學亦少了22班中一,縮班數字按年增57%;若連同早前核准開班數字,小一按年最少縮減60班。教育界對縮班不意外,有校長呼籲,局方應再下調每班人數,以便照顧弱勢學生;有資深教師質疑,當局以「商界思維」考慮問題,只會令殺校危機延續。

 

教育界盼教育局可凍結班別數目1至2年,避免「殺校」。(資料圖片)

 

  教育局點算實際在學人數,昨發信通知所有須調整本學年班級結構及教職員編制的學校,相對年初批核的2022/23學年總班數,公營小學共減少14班小一,而公營中學則減22班中一,共減36班;而去年小一及中一共減23班,意味今年減班再增57%。另本月出版的《小學概覽》顯示,官津小學整體小一比上學年淨減46班,而新學年開班數再少於核准班數,意味小一按年最少減60班。

 

  學界早前已多次呼籲局方盡早正視及設法解決縮班問題,當局昨稱,核准班數受多項因素影響,包括適齡學童人口整體變化及學生人口流動,包括搬遷、轉校以及移入或移出本港的學童人口等,又重申學生人口未來持續下降是不爭事實,面對結構性問題,會與學界共商如何達致「軟着陸」。

 

教育界不意外 促暫降開班門檻

 

  津貼小學議會主席胡艷芬表示,減幅屬預期之內,幸未有學校要「殺校」,促局方全面落實小班教學。直資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亦指,移民潮下,減班數屬預期內,但相信屬短暫影響,冀局方應學界建議,凍結班別數目1至2年,待人數穩定後才決定行動。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直言,業界已透過不同渠道表達意見,但形容局方「似乎行動上無改變」,惟問題導致學界士氣低落,學校要各出其謀保收生,建議暫降低開班門檻,並減少每校叩門位,避免收生較差的學校「雪上加霜」。

 

  教育局曾在2019年降低開班門檻,目前小一至小四每班最少24人,局方強調有關開班準則寬鬆,再放寬恐損教育質素。

 

教師批教局商界思維 難解決問題

 

  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李建文指,減班學校一般主要錄取弱勢學生,如有特殊學習需要、新移民或少數族裔等,教師花心力遠比成績較佳的學生多,甚至要說服家長與學校合作。他稱,凍結師生比不涉增加資源,但能讓教師更好照顧同學,建議可按地區或短期需要調整。

 

  有資深教師質疑,教育局未有改變「商界思維」,「覺得收生多寡,跟辦學好壞有關」,惟收生問題或因學校硬件落後,且社會往往用文憑試成績判斷學校質素,結果忽視有學校用心照顧能力較差的學生。他希望,局方起碼可提供彈性,讓學校拋出方案解決現有問題,一如早年教協曾提出小班教學方案,令收生問題得以解決。

 

 

28/11/2023

迫到阿仔自殺

#年少日記 #快樂退休 #自殺 #學童 #家長 #管教

  近期最多人談論、最值得入場觀賞的電影,一致公認係《年少日記》,實在太撼動人心了。故此,散場燈光一亮,大部分人仍在掩面流淚,久久無法抽離,因為,有太深的你我他慘痛回憶及影子。

 

《年少日記》探討學童自殺,觸動不少人的心靈及慘痛記憶。

 

  N咁多人寫過《年少日記》,劇情大家肯定清楚。此片也觸動我的內心,因有幾幕,太相似曾經目睹的不幸。

 

  我輩50年代出生的父母,全皆經歷戰亂,絕少有機會受教育,加上貧窮,自然將人生目標投射在下一代身上,十之八九希望兒子成為高官、醫生、會計師或工程師。

 

做父親的,尤其對上一輩,絕少理會兒子的天份及興趣,只一廂情願施壓,望他能成為醫生或工程師。

 

  要完成這個夢,首先要會考成績輝煌。於是,嚴父多不理會兒子的資質、天份、興趣,一律狂谷學業,要求名列前茅。

 

  當年的父親,甚少用循循善誘或正面鼓勵,反之,就如《年少日記》片中的鄭中基一樣——狂打!唔及格?打!留班?更打到開花!

 

  小弟中學時期,見證不少。尤以父母是牧師、教師、醫生及律師的,更因期望愈大,落鞭頻率愈高。效果?當然相反。不少同學早早視父親為不講理的仇人,只一心盡快離家出走,或作出種種反叛行為。當然,間中亦有刻意自毀甚至企圖自殺,純粹報復上代的壓迫。

 

  說來,不知為何,經常有受過高等教育的父親(就如片中的鄭中基),一面對兒子,就會「獸性大發」,稍為不滿,即目露凶光。

 

子女在父母高壓下,面對唔衰得的考試,很易情緒出問題。

 

  我認識的深刻例子:

 
  (一)A高官。對兒子管教極嚴,兼且,要求考試科科高分,稍一不滿,鞭如雨下。十多年前一次,就在天光道(附近甚多名校),我駕車經過,竟見佢左手握著兒子成績表,右手將褲頭皮帶抽出,就在街上追著兒子狂打,縱使兒子哭成淚人,也不停手。
 
  這種場面,大家不知可有見過?當時,我已肯定,囝囝必視父親為世仇,長大後將第一時間遠走高飛。

 

遊戲機不是洪水猛獸,但不少嚴父視之為魔鬼。

 

  (二)B佬為舊同事,70年代會考狀元,理所當然期望兒子也如是。早年開始盛行電子遊戲,個個男生無不著迷。B仔沒例外,日夜沉迷打機,弄得成績由甲級變乙丙級。就此,B佬視電子遊戲機為魔鬼,誓要殲滅之。方法不是向兒子解釋,而是「攬炒」,趁阿仔返學時,將整部遊戲機毀滅。
 
  試想想,一個父親辣手毀滅兒子心中的最愛,會有乜後果?結果就是,兒子忍到獨立後,從此與父親老死不相往還,一刀兩斷。

 

體罰,不單難以達至教育效果,反之會種下兩代的仇恨。

 

   以上兩個例子,我活生生見證,故此,一邊看《年少日記》,一邊有無盡的感慨。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