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政策.正察
23/04/2019

發揮後期製作潛力,打造電影特效樞紐

#電影業 #電影特效 #後期製作

  一年一度的香港影壇盛事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於上周舉行,作為香港電影界最具影響力的盛會,頒獎禮各個環節的安排別出心裁,其中一個令人驚喜的看點,就是大會請來了20年前上映的《特警新人類》四位主演吳彥祖、謝霆鋒、馮德倫和李燦森為「最佳視覺效果」獎項頒獎,而吳彥祖和謝霆鋒更利用電腦生成圖像(CG)特效出乎意料地現身,令全場歡呼。

 

  其實,現時賣座電影的發展趨勢有兩個,一個是有好的故事,另一個就是有好的視覺效果,帶給觀眾感官享受。要有好的視覺效果,往往就離不開出色的CG後期製作,這也是全球電影配合科技進步的一個發展方向。

 

 

  幸運的是,香港亦具備發展電影後期製作的潛力。首先,香港擁有後期製作人才,「史力加之父」動畫師許誠毅就是香港電腦動畫界的傳奇人物,數字王國、先濤數碼及昇飛國際等都是香港出色的後期製作公司。數字王國的總部由加州遷到香港,近年參與大量荷里活電影的CG製作,譬如《鐵甲奇俠3》和《變種特攻:未來同盟戰》的視覺特效也有香港團隊參與製作,這兩部電影均獲提名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

 

  另外,在基礎建設硬件方面,一來香港網絡開放,網絡連接速度全球數一數二,根據Akamai Technologies發表的的2016年第三季度《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香港的互聯網平均連接速度全球排名第二。當一部電影在海內外完成拍攝之後,就能快速傳送到香港進行後期製作,這無疑有助確保後期製作過程順利,而本地後期製作人才也能緊貼世界潮流文化技術。

 

  二來香港擁有設備完善的後期製作中心,新邵氏影城提供全面的電影製作設施,其中的後期製作大樓是全亞洲最大規模的後期製作中心之一,設有18間影像及錄音後期製作室及高級杜比混音室。可惜,由於新邵氏影城比較接近民居(位置見圖1),難以拍攝大型作品,其後期製作設備和其他設施都未被充分利用,與其擱置,不如善用。有鑒於此,我們在早前發表的《轉機乍現 星光再起》香港電影業倡議報告中,建議政府可以善用新邵氏影城的優秀後期製作設備,積極探討將其專注發展成香港的後期製作基地。

 

圖1. 香港現時主要電影片場

 

註:(*)舊邵氏影城佔地面積約186,000平方米,早於2003年結束營業,現由復星國際全資擁有,未來或會改建成新的住宅及商業設施,保留文物場地,不再作為拍攝製作用地。

資料來源:各傳媒報導、團結香港基金

 

  此外,如若我們參考鄰近地區的後期製作發展,與南韓、泰國、新加坡等國家對比,香港電影在後期製作領域仍然缺乏足夠的競爭力,不僅在質素和價格方面的優勢不夠突出,政府的相關支援也遠遠不足。舉個例子,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KOCCA)就透過支援業界發展CG,帶動南韓電影的視覺質素享受。KOCCA會邀請專門製作電腦特技動畫的公司提交計劃書,然後選出一些有潛力的內容向它們注資,有其參考價值。反觀香港,卻未有任何針對性的資助措施,考慮到完整的後期製作器材設備其實價值不菲,我們也建議政府為後期製作器材提供資助,或者低價出租器材給電影CG工作室。

 

 

    最後,為推動香港電影業再創高峰,我們樂見香港政府不但向電影發展基金注資十億元,近日特首更宣布,中央政府同意實行5項便利本港電影業界進入內地市場的措施,放寬合拍片限制等,與我們報告的建議方向一致。不過在後期製作方面,政府在《施政報告》中只是概括地提出鼓勵業界利用香港的設施及人才進行後期製作,具體的支援措施卻未有提及。我們期盼政府能借鑒後期製作發展出色的地區,如南韓等的政策經驗,從整體規劃到具體細節多方面著手,全力支持發揮香港的潛力,將香港打造成後期特效製作的理想樞紐。

 

22/08/2022

投資3億卻不求回本?「影視大亨」邵逸夫的最大心願!邵氏創意中心開幕惠及本地年輕電影製作人

#數碼營銷 #電影 #企業家 #獨立製作公司 #慈善家 #邵氏影城 #邵氏創意中心 #逸夫樓 #邵逸夫 #影視大亨 #電影創作者 #電影業

  由環保大道入將軍澳工業村,左手邊會見到幾座相當有科技感,類似《超時空要塞》的太空基地,這裏就是邵氏影城。雖然我的工作和電影、電視、廣告、創意無關,但相當榮幸獲邵氏影城邀請,參觀近日啟用的邵氏創意中心。

 

  為支持本地電影製作,邵氏基金會耗資3億元提升設施,包括佔地逾1萬平方呎的邵氏創意中心日前開幕,中心佔地萬呎,為業界提供靈活辦公空間、交流機會、活動及製作設施,致力培育年輕電影創作者,支持獨立製作公司,以及回饋本地電影業界。

 

  中心實行會員制,租賃期由6個月起。流動座位月租800元,4至10人獨立辦公室則按人數收費,每人月租2,000元。中心設施另供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作教學用途,預計每年超過300名學生受惠。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邵逸夫生活了107歲,是全球任期時間最長的上市公司CEO。

 

  漫長的一生中,邵逸夫歷經清朝、北洋政府、民國、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香港回歸。

 

  他不是香港最富有的人,但向來是最受尊敬的企業家之一,亞洲娛樂之王,他拍了一千多部電影和電視劇,是香港成就東方荷里活的奠基人;他捧紅了數以千計的明星,包括四大天王和一代代的港姐。

 

(圖片由作者提供)

 

  邵逸夫和夫人邵方逸華女士是影視界的先驅,也是受人敬仰的慈善家。致力於慈善事業六十載,邵逸夫1975年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基金,開始系統性的大額捐贈予世界各地的教育、醫療和其他福利事業。

 

  那時候他便說:一個企業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

 

(圖片由作者提供)

 

  邵逸夫出生在晚清,早年的一些事已經難以考證。他出身上海的富商家庭,是家中的老六,他和三哥邵仁枚兩人都無心繼承家業,而鍾情於電影。

 

  兄弟倆有著讓人難忘的英文名。邵逸夫叫Run Run Shaw,邵仁枚則是Run Me Shaw,因為姓氏邵的英文是Shaw,很像是黃包車(Rickshaw),父親就半開玩笑地給他們起了這樣的兩個暱稱式的名字。這兩個名字伴隨了他們一生。

 

(圖片由作者提供)

 

  兩人在1927年南渡新加坡,經營影院,但在日本侵略期間,產業遭受重創。《紐約時報》引述了邵逸夫口述的一段傳奇經歷:根據邵逸夫本人的說法,他和哥哥曾在後院埋了價值超過400萬美元的黃金、珠寶和錢。二戰後兩人挖出財寶,重操舊業。

 

  從電影延續至電視,邵逸夫的成就愈疊愈多,身家也愈發豐厚,2006年,其所持TVB股權市值超過100億,加上地產等其他資產,邵逸夫的總資產超越200億港幣。

 

  1985年起,邵逸夫開始在內地展開持續巨額捐獻,每年的款項穩定在億元港幣左右。其中80%的資金投入了教育項目,除固定捐款外,他還有不定期的大額捐贈。 2005年長江流域遭受水災,邵逸夫一次性捐助災區建起了118所小學;2008年汶川地震,他捐款1億港幣;2013年雅安地震,他捐款8,000萬人民幣……過百歲生日之前,他還捐了2億港幣於內地,惠及340多所學校。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據統計,至2012年底,邵逸夫已累計向內地捐款47.5億港幣,以「逸夫樓」命名的教學樓、圖書館、科技館、醫療中心等機構,幾乎遍及中國版圖。

 

  奇怪在於,絕大部分香港人並不清楚邵逸夫在內地的善行。一位香港記者曾說:我們到內地採訪,看到到處都有逸夫樓,才知道他在內地也捐款。奇怪的是,在香港,政府也不提。

 

  擁有如此長壽而多彩的一生,邵逸夫很難只以一個面孔出現。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賺錢,然後將賺到的錢捐獻在教育事業,做一些實際的事。

 

  《紐約時報》則寫道:被問到他最喜歡的電影時,邵逸夫回答說:I particularly like movies that make money.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