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政策.正察
20/08/2019

以應用教育解決「聘人難」

#應用教育 #技工 #科技 #在職培訓

  阿德(化名),今年57歲,一個人做老闆,於元朗棕地租用一千方呎作為工場,主要從事遊艇維修,由於沒法覓得合適助手,只有自己為自己打工。「香港政府多年來沒有為維修做好職業訓練,青年人難有入行機會,僱主都沒法聘得合適人手,故長期多年來只有打自己工,業務無法擴大。由於遊艇駕駛儀器也電腦化操作,業內缺乏新力軍,我擔心行業無以為繼,未來遊艇維修工作,只有面臨淘汰。」

   

 

逾七成僱主說聘技工難

 

  阿德沒有唸大學,少年便投身社會,先做車輛維修,近十多年轉做遊艇維修。他的故事說明了兩點:第一,行行出狀元,沒有唸大學,青年只要肯奮鬥,自力更生,做「車房仔」也有出頭天,自己做老闆。第二,政府過於重視服務業,有些領域則欠缺職業訓練,例如輪船維修、遊艇維修……,相關行業正面臨式微,如再惡化下去,香港物流、運輸或旅遊業發展將面對更多障礙。

 

  聘人難,不只是阿德的煩惱。據萬寶華企業管理顧問公司指出,2018年76%僱主表示很難找到具備適當技能的員工,乃十多年來最為嚴峻。

 

科技發展,教育須調整

 

  隨著科技飛快發展,各行各業都更新換代,教育需要適應並作出改變。團結香港基金建議,香港應重視應用教育,不應盲目追求大學畢業生數量。目前香港的大學學位就讀比例佔世界前列,達48%,僅次於美國逾七成、澳洲逾六成。

  

  香港人向來崇尚攻讀大學,不少從副學士或高級文憑升讀為學士,數目不斷增加;然而,學士學位不斷貶值,2017年大學畢業生每月工資中位數(經通脹調整後)為14395元,比20年前的1997年15457元還差。與此同時,香港不少行業如建造業、物流業、電力等也正在發展數碼化管理,卻出現人手緊張。這反映了香港需要推行應用教育,以減少人才錯配的風險。

  

 

在職及培訓並重

  

  團結香港基金於8月20日發表報告「應用教育:成就非凡多元出路,迎接嶄新數碼時代」。報告認為,香港應重視應用教育,以配合社會發展需要。由政府、業界及教育界三方攜手,大力培訓應用人才,讓青年得以謀生及發揮機會,業界也可獲得充足人才擴展業務。

  

  政府方面應整合資源,為自資院校增撥資金,以培訓應用人才。基金會建議,推行以才能而非分數為本的升學機制,透過增加自主收生比例及接受持專業認證入學等,讓院校可以更有彈性地吸納多元人才。

  

  總的來說,應用人才應以晉升階梯進行培育,一方面可以就業,與此同時,也獲得專業認可。當在相關行業累積經驗後,又可擔任公司較高職位。由此,青年接受應用教育,前景明亮,公司又可得以持續發展。

 

21/05/2024

城市發展可與環保共行?需加強溝通!地理資訊系統GIS如何幫助多方化解謬誤達成共識?

#環保 #地理資訊系統 #城巿發展 #科技 #創科 #智慧生活 #土地用途 #3D圖像 #智慧城巿 #互動地圖 #圖像

  城市規劃涉及的範疇廣泛,當中環境保育更是不容忽視,特別是近年全球環保意識高漲,城市發展如何可以與環保共行,成為最具爭議性的話題。

 

  三月初在粉嶺哥爾夫球場舉行的國際賽事,令人想起早前有關該球場土地應用的爭端。這個高爾夫球場上有不少歷史文物建築,也是國際比賽的場地,但增加土地供應以紓緩房屋短缺的聲音也很殷切,結果政府採納公眾意見,收回部分用地來興建房屋。

 

  雖然,政府規定所有新規劃都要通過環境評估,但礙於環評內容具不少技術性,令一般人難以理解,更遑論參與。因此,未來新建樓宇是否對原有環境造成影響,公眾仍存有疑慮。

 

  對此,我喜見政府就這個項目,透過地理資訊系統(GIS)把環評中的重點,包括噪音、空氣質素、污水和廢物處理、景觀、生態、文化遺產等以圖像化方式表達。例如在「景觀與視覺影響」環節,以不同角度照片,對比發展前和後的效果,像說故事般對照不同方案,大家便能想像出未來情況,有助提出具建設性的意見。

 

  而且,GIS能結合文字、三維(3D)互動地圖、照片、視頻、圖表等,可促進不同背景的人對事件的理解,有利化解謬誤,達成共識。

 

  又例如屯門繞道項目不但提供一條直接連接屯門–赤鱲角隧道及元朗公路的南北通道,亦能改善屯門區內的擠塞情況,更可配合屯門西及新界西北多個新發展區未來的交通需求,影響深遠。但由於工程鄰近大欖郊野公園,因此過程中包括挖掘泥土、建造隧道、爆破等工序對空氣質素可能造成的破壞,備受關注。當局指除了定時灑水、在完全封閉的環境進行隧道爆破,如進行爆破時使用遮護罩、籠或蓆等之外,更建議在指定地點進行持續的粉塵監測,確保工程不會影響附近的空氣質素。

 

  透過GIS的演繹,資訊層層遞進,而3D圖像更可全方位呈現不同訊息,令複雜資訊變得易於消化。

 

  事實上,政府在多個大型項目也運用GIS提高資訊透明度,包括十一號幹線(元朗至北大嶼山段)、掃管埔交匯處改善工程等,集合了古物古蹟辦事處、路政署、地政總署、環保署等的資訊,令公眾更易了解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當局在促進公眾參與上,無疑是一大進步。

 

  不過,凡事要精益求精,才能持續進步。GIS這個可整合各種類型訊息的工具,既然能使不同背景的人加強理解,從而促進合作,我們便要善加利用。目前所見,這些以GIS製作的工程環評只有英文版本,我建議有關當局更應該提供多一個中文版本,讓更多公眾受惠。同時,規劃時應以平衡環境保育和城巿發展需要為重心,並附以圖像化說明,便能令大眾對政府的建議有更深入了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