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為理發聲
09/10/2018

教育理念何必上綱上線

#中文 #普教中 #楊潤雄 #粵語 #普通話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日前指出,全世界絕大部分地方都以普通話學中文,遂提出疑問︰香港學生以粵語學中文會否失去優勢。有立法會議員質疑楊潤雄的言論是為強推「普教中」而「試水溫」,甚至批評他是要擴大「普教中」,向中央獻媚。若從實用角度出發,港生是否以普通話學中文或學不學好普通話,都取決於未來的實際需要,學與不學,大家心裏有數。

 

  楊潤雄「普教中」的言論(留意,那不是主張,更非政策)乃建基於一個事實︰全世界大部分地方都以普通話(或「國語」或「華語」)學中文,但他同時也指出粵語是港人優勢,例如學習或欣賞唐詩宋詞時,用粵語誦讀就更有韻味。不過,當他提出粵語學中文可能令港人失去優勢這問題時,也同時表示需要專家作研究。至於他「日常應多學普通話及多用普通話作表達」則宜被視為專責教育事務的官員,對青少年學生的一個鼓勵和建議,實不必有任何「試水溫」,甚至「獻媚」等政治聯想。

 

  回歸以來,「普教中」討論不但已降溫,且在實際推行上也遇上不少挑戰。無論如何,今時大部分小學已推行「普教中」,部分中學初中也有推行,而大部分高中都仍以「粵教中」為主,相信是「校本」教學的實際需要,毫無疑問,大部分港人日常用粵語,而中文科教學語言問題必須慎重考慮。

 

  近年,港人關於中國語言及文字的教育和使用等方面都屢有爭拗,表面是文化、學術、教育之爭,實際充滿著香港與中央等涉及政治的考慮。用普通話或粵語教授或學習中文,語文教育工作者有兩派意見,也各有論據,即使有追蹤研究,其結果也未必能反映真相。

 

  「普教中」是教學語言問題,而學好普通話則是口語溝通能力問題。當然,「普教中」可兼具加強口語溝通能力的作用,但講、聽之外,本地學生是否還須兼顧讀與寫?學好任何語言都需要有語言環境作為先決條件以配合,「語言需要」是催化劑,學語言才會水到渠成。

 

  早年本地小販向外籍遊客兜售蔗,就有「溫打啦溫碌」(one dollar one look)的笑話︰一元是只供「看一看」還是可買得「一截蔗」?80至90年代,不少港人學日文;中國改革開放後,很多人也學普通話,筆者當年因公幹,也難免要臨急抱佛腳。幸好我唸官立小學時還有國語課,當年僅惡補10小時便要完成︰我不學翹舌的「西施死時四十四」,只管唸好「基金」、「資金」;「機器」、「投資」等便已可去北京開會。

 

  港人普遍務實,若非洲和北極有利可圖,他們也會自發學好非洲話及愛斯基摩語,誰會聯想到政治?不過,當外國人都紛紛學講普通話、學寫中文時,港人有同種同文的優勢,卻不好好把握,大好機會,便將失諸交臂。

 

22/09/2022

取消渣馬,迫政府放寬入境防疫限制

#楊潤雄 #渣馬 #李家超 #通關 #入境檢疫

  一個星期不到,便放出政府正考慮放寬入境防疫限制,而且訊息一個接一個,份量十足。究竟是真是假?哪一項才是真?若不是,又是誰放料?

 

  先是由現時「3+4」方案,即3天酒店隔離+4天家居醫學監察改為「0+7」方案,即取消酒店隔離,改為7天家居醫學監察。幾天不到,更加變成「0+3」方案,大幅減少家居醫學監察天數;然後一天後,還傳出來港人士上飛機前不用做核酸檢測,只待到港入境時做便可。

 

  當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全面放寬入境防疫限制時,香港是東西方文化交匯的城市,背靠國家,面向世界。國家封關,世界開關,香港只可以挑一面,封關還是開關。

 

  封關是為了和大陸通關;開關是為了和世界接軌。結果是管控不嚴,和大陸通不了關;但又管控太緊,和世界接不上軌。

 

  搞到兩頭不到岸,今年11月有不少國際盛事舉行;亦相信中共二十大後國家防疫限制也會放寛,政府不得不再研究如何放寬入境防疫限制。

 

  正因為研究放寬入境防疫的具體安排,自然涉及港府內部不同部門,討論必然是「0+X」方案,換言之,完全取消酒店隔離,即從現在的3天酒店去到0天,已經事在必行的階段了。

 

  但是否進行居家醫學監察呢?相信必要,是從現在4天改為7天,即把原先酒店隔離取消?看來這個又有點不倫不類,這只是把酒店隔離改為家居隔離,或許對港人有吸引力,但外國旅客本來已經住在酒店,更何況來港參加研討會展覽會等活動,場地以外的社交才最重要。

 

  於是大家去問問其他相關stakeholder意見,特首李家超問過議員,最寬鬆底線在哪裏?結果便是傳聞滿天飛。有人乘機把自己意見也說成是政府方案。

 

  但說到底,引爆此事的是渣馬宣布停辦。

 

(iStock)

 

  渣打香港馬拉松是除國際七人欖球賽以外的國際盛事。1997年創辦以來,愈受歡迎。2020年因疫情停辦,去年再因應疫情順延至10月舉行,今年以為仍有舉辦可能。加上港府正籌備11月初舉行國際金融投資峰會和國際七人欖球賽,渣馬應該沒問題吧。

 

  上星期五田徑總會因應香港疫情狀況,大會至今未收到批准舉行渣馬,在距離賽事日期只餘兩個月時間,跑手未必有充足時間準備,宣布取消11月20日的賽事。在田總宣布無法如期舉行渣馬時,負責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的局長楊潤雄才剛收到消息,由此可見人家根本不畀面他。

 

  楊潤雄還說這段時間正努力處理,政府內部有不同部門需要參與和提供意見。近日港府正批准部分比賽和活動,反映政府都很希望在不影響疫情下、在可以維持防疫抗疫措施下,可多舉辦比賽予市民參與。

 

  一聽,就聽出官員打官腔、嘆慢板。官員不急市民急、政府不急商界急。

 

  取消渣馬,殺政府一個措手不及。於是,政府匆匆出來補鑊。

 

  據統計過去入境旅客數字,80%輸入個案,在酒店檢疫頭三日已可找到,取消隔離並不影響大局。何況今日香港已打針人口高達80%,第五波疫情應有幾百萬人曾染疫,相信再爆發大規模疫情風險大為降低,具備實施「0+3」或「0+1」方案的條件。

 

  過去政府在防疫抗疫上卻做到不湯不水,堅持封關,卻封不徹底,搞到各行業捱了兩年多,仍未見家鄉。連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也用「無可厚非」形容港府因勢調整和優化香港的疫情防控了,這反映北京對港府放寬的方向開了綠燈。

 

  但李家超前天講了5次「有序」推動放寬措施,看來政府傾向開始時採用穩陣的做法。起初謹慎一點也好,但「0+7」對外國旅客有何吸引力?看來「0+4」或「0+5」應該有序推行。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