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為理發聲
26/11/2018

銀債穩健 收息可取

#銀色債券 #銀髮族 #理財 #投資

  政府第3批銀色債券(「銀債」)將於周三(28日)推出,供本港年滿65歲居民認購。有別於之前兩批銀債,在預期美國加息至2019年便會稍歇的前提下,今次保證息率達3厘,秀「息」可餐,值得「老友記」考慮。

 

  第3批銀色債券發行條款與首兩批相若,入場費1萬元,年期3年,不設二手市場,發行額維持30億元。銀債每半年派息一次,利息釐定分「浮息」及「定息」兩種︰「浮息」會與通脹掛鈎,並會以過去6個月的平均通脹數據計算;「定息」則為3厘,兩者以較高者為準,即最少3厘。

 

  首兩批銀債保證息率均為2厘,而新一批卻提高至3厘,這1厘的息差料會令今年認購反應比過去兩年為佳,因保證息率3厘,較銀行現時12至18個月的1萬元定期存款利率普遍2厘至2.5厘為高,而銀債的風險亦較低。

 

  雖然銀行的起存額與銀債的入場費相同,但銀行通常對定存客戶有特殊要求,例如客戶需是指定理財客戶或新資金敘造,更要透過指定應用程式開立,因此銀債門檻反而更低。

 

 

  筆者年初預期,今次加息周期將至明年稍歇,即使銀行明年再多加3次息,每次加四分一厘,連上月的一次,至2019年底也只共加了4次息,共1厘,而銀行一年定存息2.15%至2.6%未及受惠,但銀債息則在首年已可穩袋了。

 

  若以同一筆資金投資穩健股又如何?雖然年息3厘跟不少公用股派息接近,但公用股股價也會有波動,有「賺息蝕股價」的風險。以今次加息周期看,3年期銀債到期日至2021年底,最差是「打個和」,何況至2019年,銀行最多約3厘息,而息不再加,會蝕息,若銀債息率浮動,甚至3厘多息,便勝一籌。選銀債「賺頭、平中、賺尾」相信會比「賺頭、蝕尾」更為明智。

 

  雖然銀債利息比大部分定存計劃優勝,但擬認購銀債的「老友記」必須留意,銀債年期較長,會鎖住資金3年,靈活性並不及定期存款。但不少銀行及券商都有推出銀債認購優惠,例如免收部分手續費,或送出超市禮券等。

 

  以上討論是建基於一個前提︰至2019年,加息步伐稍歇,而投資銀債與否,全是投資者個人決定,例如有人會因想要超市禮券而決定認購,也有人可能嫌綁住資金較久而不認購,總之,投資還是審慎一點較好。

 

15/03/2024

零售債券應有更多選擇

#基金債券攻略 #零售債券 #銀色債券 #理財智慧

  財爺陳茂波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提到,未來五年的發債規模,每年大約介乎950億至1350億元,不僅用作投資未來,包括北部都會區建設及其他基建項目,還可藉此推動債券市場發展。
 
  以2024-25財政年度計,發債規模將會是1200億元,當中700億元為零售債券,包括500億元銀色債券和200億元綠色及基建債券。
 
  不過,我查看去年最新一批銀債的發行資料發現,如果按照《預算案》提出的建議,今年零售債券的發行規模其實沒有增加,還有機會是減少了。
  
  此話何解?事緣2023年發行的一批銀債,是歷來反應最好的一批,主要原因當然是當時的保證息率高達5厘,在息口見頂回落的預期下,吸引了32.3萬人認購,有效認購額高達717億元,最終發行額由500億元提高至550億元。上述三項數據都是歷來新高。

 

去年發行的銀債保證息率高達5厘,反應是歷來最好。(資料圖片)

 
  幾乎可以肯定,政府今年一定會再推銀債,但由於預期息率不會再有5厘,市場反應或許不及去年,所以發行規模暫定為500億元。如果是這樣的話,零售債券的發行量今年可能沒有增加,甚至比去年的實際數字減少了,那麼,何來促進債券市場的發展呢?
 
  當然,發行額未必是衡量債券市場發展的唯一指標,其實,發行的年期可能更重要呢!長線來說,成熟的債券市場應該擁有不同發行機構的債券,也有不同年期的債券。
 
  但現時政府發行的零售債券,清一色是三年期的,而且,對大部分投資者來說,最多的一次也只能認購到23萬元(23手),那次也就是去年那批銀債。這個額度對於一眾中產人士來說,實在是太少了。
 
   我知道,iBond(通脹掛勾債券)是在港交所掛牌的,即是說,如果大家想買,仍然可以等上市後在市場買入。但一方面,iBond的保證息率一般稍遜,而且上市後的價格會很快貼近市場息率,所以,上市後才買入,回報肯定不及原始發行的債券。
 
  另方面,息率較吸引的銀債卻沒有二手市場,令到有能力的投資者無從增持。因此,我一直呼籲,政府如果想發展債券市場,就應該進一步增加發行量,而且,最好全部債券都可以在港交所買賣。除此之外,當然是發行不同年期的債券,我認為,三年期可能太短了,最好應該有五年期和十年期的債券供選擇,這樣的債券市場才算基本上成型呢!
 
  我知道,在機構投資者的層面,本地發行的債券是較多元化,即較多選擇,但政府想推動整體債券市場的發展,零售投資者是絕對不能忽略的。因此,我希望港府盡快讓債券的零售市場跟批發市場看齊。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