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為理發聲
01/02/2019

多元教育 促進興趣

#教育

  立法會昨討論如何落實多元教育,以紓緩學生及家長的壓力。有議員建議,為更多津貼學校引入適量的國際課程。若以為多了一些課程選擇就是教育多元化,未免把教育看得太簡單了。我們深信,透過教育專業人員深入的探討和有效執行,才可真正落實多元教育。

 

  那議員認為落實多元教育其中的一個做法是引進國際課程,多一些課程選擇,可以是多元教育的其中一個特點,但這些課程是否真能讓學生愉快地成長,從而紓緩學生及家長的壓力,存疑。

 

  相信議員提及的「國際課程」主要是指國際文憑(IB)課程。過去,本港只有國際學校才開辦IB課程,但近年愈來愈多直資或私立學校開辦各級的IB,而IB已成為高中DSE學制以外的另類選擇。IB與DSE兩個課程在國際上的認受性及學生學習與成績的表現,教育學者早有論述,而不少中產家長選擇讓子女報讀IB卻是事實。至於他們的選擇是否真正適合那些學生,或只是他們「覺得」適合,就不得而知了。

 

  家長替學生選擇非主流課程,無論是覺得它內容「較容易」、「活動較多」,甚至是「毋須考中文」、「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等,都可以是原因之一,但事實是否如此,尚待探討。但要政府把公帑投放在海外課程的機會似乎很小,而且或會為現有的師資及教學資源帶來很大的衝擊。

 

  著力改善本地課程的落實情況及其他多元發展的機會,才應是多元教育的重點所在。古人有懸樑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等苦讀的故事,所謂苦讀,未必全是他們只看到書中的黃金屋,而是他們或也看到讀書樂趣之所在。不少人認為,要求學生勤學苦讀就是「填鴨式教育」,而多做習作(projects)就不是。其實,教育更應看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及技能,是否能讓他們終身受用,哪怕是學習興趣、語文數理及常識,甚至是丁點兒繪畫和唱歌的欣賞能力,都可讓他有一個充實而美好的人生。

 

  有人又提議為學生設最高「功」時,但學生有差異,做「功課」時間各有長短,限「功」時,不足以收做功課效果,何況若體育家課是踢球跑步;電腦家課是遊戲編程,同樣會有人廢寢忘餐,有人叫苦連天—當教育要求所有學生做同一樣功課,考同一份卷,便總有人會大喊︰填鴨壓力大!

 

  落實多元教育並不是要有多個課程,而多個另類課程也未必真能為學生及家長紓壓,以學生興趣而設的課程,才是好課程。過分操練或側重應試的文化固然不好,但讀另類課程也未必全沒有功課及考試的壓力,而筆者則深信,電子教學這個新世代學與教的手段,必可為本地教育帶來嶄新的氣象。

 

24/04/2024

STEAM | 如何培育創意解難新一代?將GIS納入STEAM教育!加強數據分析、地理空間認知,擴大本地智慧人才庫

#創科 #GiS #空間智慧 #人才 #STEAM #智慧城巿 #教育 #香港 #新加坡 #數據分析 #科學

  今天世界轉變之快,往往令人無所適從,要掌握世界變化,我們需要培育下一代擁有無窮創意及解難能力。

 

  有見及此,政府在2017 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教育是推動創科發展的八大方向之一,自此每年都撥款在中小學加強科普及STEM教育,並於2022年加入藝術(Arts﹚元素成為STEAM。而今年2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雖然比以往三年每年向每所小學資助40萬減少了10萬,但仍撥款逾1.3億元資助小學參加「奇趣IT識多啲計劃」,可見政府對此的重視。

 

  STEAM教育的目標在於透過跨學科學習,促進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創新思維與實踐技能。雖然教育的宗旨在於作育英才,不宜急功近利,但在投入數以十億公帑下,STEAM的教育成效無疑惹人關注。

 

  如果從高等數學科(即M1和M2進階課程)的報考率這些短期的成果,即香港學生的數理興趣是否有所提升來看,STEAM教學似乎初見成效。再根據香港考評局中學文憑試報考數字,由2017至2023年一直錄得14%至15%,即使到2024年考生總數持續下降,高等數學科不論人數(逾九千)到報考率(18%)都令人有驚喜。

 

  最值得鼓舞的是,在最新的2022年「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在81個國家及經濟體系中,香港學生表現繼續進步,數學成績穩居第4位,科學亦由第9位攀升至第7,學生的優良表現確實叫人欣慰。

 

  不過,由於STEAM教育是新興的範疇,本地校方和老師在推行時遇到不少挑戰,如對此領域缺乏明確的基本認知、教師培訓及支援不足等。而且,STEAM教育是要令年輕學子透過綜合跨學科知識,鍛鍊解決現實生活難題的能力,以迎接未來的挑戰,因此內容如何與現實生活連結至為重要。

 

  如何確保課程切合現實生活,或許我們可以從屢次在PISA等國際評核中表現優秀的新加坡所推行之相關措施中得到一些啟示。

 

  新加坡早在2014年特設部門推廣STEM。在教師的培訓中,不單有大專院校及STEM專家參與,更在2022年推出的新項目中,「讓教師在科技行業實習2至4周, 從而加深他們的行業知識與商界及科學界合作,確保STEM教育切合現實生活」;而且政府為每所中學的相關應用學習項目,「配對一個業界合作夥伴,可就課程編排提供意見,以及就創科職業生涯分享經驗」。政府這樣與業界的緊密合作,做法被「高度評價」,實屬必然。

 

  其實,要教育切合日常生活所需,便要掌握城市脈搏。城市每日衍生大量數據,擅長數據分析和具地理空間認知的人才也必不可少。要增進年輕人的空間智慧,我認為有必要把GIS納入 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數學)中,既豐富年輕人的解決問題能力,又可以擴大本地的智慧人才庫,為迎接未來種種的挑戰作好準備。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