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創科Hot Talk
28/04/2020

【創科抗疫】中英美韓台科技防疫各出奇招!香港慢人一步只靠齊心?

#打工仔 #新冠肺炎 #新型肺炎 #武漢肺炎 #防疫 #抗疫 #科技 #大數據 #AI #5G #人工智能 #私隱 #Smart Living #智慧城市 #創科 #數碼 #數碼轉型

  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各國為控制疫情紛紛實施「禁聚」、「封城」等政策,更積極推動各種科技防疫措施,例如利用無人機噴灑消毒劑、以手機藍牙追蹤及定位懷疑感染者、借助醫療機械人照顧及治療確診病患等,隨即引發國際熱議,更令愈來愈多人重新思考未來城市的樣貌!

 

  即睇亞洲以至歐美等地方的「科技防疫」措施,各地到底如何抗疫?又如何改變我們原有的生活模式?

 

1. 台灣:極速成立防疫大數據小組

 

  備受多國讚揚的「台灣式」防疫手段,原來早於1月在行政院的指示下展開。由「防疫大數據小組」牽頭,有效率地整合和串連入境資訊與健保資料庫,成功在一天內找出與鑽石公主號乘客接觸過的63萬人,阻止疫情在社區爆發;同時實施「電子圍籬智慧監控系統」,整合5大電信公司資料,透過手機定位來掌握居家檢疫隔離者的行蹤,若發現有人離開指定範圍或關機,即自動發送警告簡訊給當事人,同時通報民政和警政單位,達致控疫效果。

 

台灣疾病管制署早於1月便成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本著守護台灣民眾的健康的目標,專責統籌整合各部會資源與人力,並召開跨部會指揮中心會議及專家諮詢會議。(網上圖片)

 

  針對「口罩荒」,台灣亦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推出「即時口罩供應地圖」和「實名限價限購制」,讓市民自行查詢藥房的口罩貨量,還可以在網上或預先選定便利店購買口罩,而不用四出頻撲張羅及大排長龍,實在非常方便。

 

  據了解,台灣正討論運用人工智慧協助診症,以大數據整合疫情調查、臨床、實驗室檢驗、病毒分析做流行病學的預測分析;並設立「老藥新用」數據平台,透過人工智慧演算法篩選出「有效治療藥物清單」,有助加快研發對付新冠病毒的疫苗和藥物。

 

Read More:【非凡人生】台灣IT大臣爆紅!如何由輟學青年變成防疫英雄?

 

2. 中國內地:大規模啟動5G應用

 

  同樣善用大數據來追蹤感染者,甚至多走一步,中國內地已於2月中旬在全國推出結合5G、雲端運算等技術的「健康碼」,通過申報個人健康狀況,再經國家、省、市有關疫情權威作資料核對,即可直接生成「綠色」、「黃色」或「紅色」的QR Code:綠碼者可以通行,紅碼和黃碼者需要自我隔離。

 

「健康碼」在內地被廣泛使用,按風險程度高低分為「紅碼」、「黃碼」、「綠碼」三種,現時許多地方都需要市民出示代表健康的綠色碼才允許出入。(網上圖片)

 

  早前德勤與華為聯合發布《科技抗疫,5G助力:5G通信為公共衞生防控診療體系帶來的新契機》白皮書,當中提及疫情爆發至今,內地多間醫院如武漢火神山醫院,已開始應用5G遙距診症平台與北京醫療專家進行視像連線,為患者診斷病症。此外,為紓緩醫護人員人手不足問題,阿里巴巴達摩院團隊研製出具備自動對外撥打電話功能的「智能疫情機器人」,由1月底開始提供疫情諮詢和問診服務,包括詢問市民是否有發熱等症狀、是否從外地回來復工等問題,再把答案記錄至系統內。據網上資料,服務啟用後單單一個月(截至2月24日早上10時),便已經在27個省份協助撥出1,100多萬次電話,同時提供100多萬人次的在線諮詢服務。

 

  現時內地的學校、大廈、辦公樓等公眾地方,均採用「5G熱成像」進行體溫檢測,一旦發現有人進入檢測區域後出現體溫過高的症狀,設備將會即時發出警告,並透過5G網絡實時回傳到控制中心,由此便可降低工作人員受感染的風險。

 

3. 韓國:開發App監控隔離人士

 

  自2月18日大邱新天地教會「超級傳播者」確診後的一天,韓國疫情便出現突然爆發的趨勢,到2月29日更錄得單日新增超過900人確診,人心惶惶。為對抗嚴峻的疫情,以及掌握所有潛在感染者的舉動,韓國行政安全部開發了「自主隔離安全防護」應用程式,用於監控隔離中的人士,確保政府人員能夠和他們保持聯繫,以及利用定位技術跟蹤其位置,避免違規外出的情況發生。南韓政府又建立網站,取用手機定位、信用卡消費、監視器和網路對話等資訊,將確診病例的位置標示在地圖上,並隨時發送預警簡訊,提醒市民注意防疫。

 

  但由於韓國政府披露的資訊太過詳細,是以這些防疫措施推行初期,即被批評和形容為試圖揪出感染者的「線上獵巫行動」,加劇社會的不安氛圍。提議開發此App的政府官員Jung Chang-hyun當時表示,為了將類似的風險降到最低,這款App將限制隔離對象及政府人員等相關人士才能使用。

 

4. 英國:在手機裏診症的AI醫生

 

  在亞洲,政府以「防疫」為由來收集市民個人信息的情況並不罕見,在民間的爭議聲也不算很大;但在歐美國家,因為出於對公民隱私的尊重和保護,因而陷入兩難局面。

 

  英國政府的科學顧問早前在《科學》雜誌上刊登研究報告,指封城隔離措施造成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影響,建議考慮推出追蹤病毒感染源的手機應用程式,記錄市民每天行動的GPS定位信息。英國國民保健署(NHS)旗下數位小組NHSX早前正在開發「接觸追蹤」APP,如果有人感覺出現感染症狀,便可以通過App要求在家中檢測;若不幸確診,所有與他有過近距離接觸的人立即就能收到警告信息(不會知道究竟是誰被確診後發出的警告),並開始自我隔離。此外,確診者的工作場所和乘搭過的交通工具部門也會被通知啟動消毒行動。不過,參與這項研究的牛津大學倫理問題專家邁克爾·帕克教授(Michael Parker)則表示,強制公眾安裝此App並不妥,同時認為很多私營公司有可能仍然會採取內部的限制措施。據BBC消息,英國政府衛生部門負責人們正在考慮是否採用這一建議。

 

  雖然政府舉棋不定,但不代表英國的科技發展會落後於人。英國數位醫療公司Babylon Health早於2014年便開發「Babylon人工智慧醫生」,使用者可通過與AI機器人聊天查詢病症,或通過視頻或文本向專業醫生索取醫療建議,甚至可享用藥品配送等服務。據悉,不少英國居民都有利用此App來分辨自己有否患上新冠肺炎。

 

Babylon Health公司推出Covid-19症狀追蹤器。(網上圖片)

 

5. 美國:大力推動醫療用機械人

 

  美國自確診首宗新冠肺炎病例後,即利用裝有攝像頭、麥克風和聽診器的醫療機械人代為照顧及治療患者,以減少醫護人員受到感染的機會。此外,哈佛大學布萊根婦女醫院早前引入由美國機械人製造商波士頓動力公司研發的「機械狗」Spot,前線醫護只要利用Spot身上安裝類似大小iPad的屏幕,即與患者進行視像診症。波士頓動力透露,其未來目標是為Spot引入新功能,例如利用熱顯像技術為病人量體溫、檢測脈搏和血氧濃度,甚至安裝UV-C紫外線殺菌燈以助消毒地方。

 

  別以為機械人只在醫院出現,有一家位於費城的初創公司創建Promobot機器人後,將之放置於紐約時代廣場與人互動。雖然它未能為人進行病毒檢測,卻能提供正確肺炎資訊,包括新冠病毒的症狀、如何防止其傳播等內容,也是一件好事!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和台灣於3月18日簽署防疫夥伴關係、同步發表「台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並共同發起「台美防疫松cohack」,鼓勵專家及參與者以「創科馬拉松形式」集思廣益,一起找出利用科技對抗疫情的新方法。

 

6. 德國:全民免疫力超前部署奏效

 

  德國是一個比較特別的例子。雖然當地累積確診病例達到158,758個,全球排名第5,死亡率卻偏低。究其原因,並非因為德國像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一樣,利用大數據追蹤疫情與人群接觸史(雖然德國政府的防疫草案曾建議,容許當局追蹤民眾手機定位,最後卻因反對者眾而刪去),而是靠良好的衛生和醫療系統,還有市民自律防疫。

 

  當總理默克爾務實地承認自己不可能再實現「遏制疫情」的事實,便已著手採取「緩和策略」,包括加大力度提醒市民保持已有的免疫系統,增加保健意識,從而減少重症患者的出現;又擴大篩檢量、增加醫療設備(病床及呼吸器)、分流輕症和重症病人等,以保證醫療系統不崩潰,降低確診患者的病死率。

 

7. 香港:坊間百花齊放,政府慢人一步?

 

  環顧多個地方,再觀香港,雖然政府多年來積極推動創新及科技產業,但面對今次疫情,除設立「新形冠狀病毒感染本地情況互動地圖」和專題網站外,幾乎就沒有令市民眼前一亮的「科技防疫」措施,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事實上,香港人「科技防疫」的意念絕不比外國遜色,例如有科技公司利用光觸媒技術設計出「可以全天候進行消毒細菌」的門柄,有效降低細菌為公共衛生帶來的風險;有巴士公司採用本地初創研發的納米光觸媒技術噴灑車廂作自潔保護膜;又有醫療資訊及網上預約醫生平台,邀請專科醫生、中醫師及心理學家以專業角度分享抗疫貼士,以及提供網上視像諮詢系統讓註冊護士為輕微感染症狀的人作初步評估,再考慮求診需要;甚至有科研公司研製出可探測人類體溫兼具流動性的「防疫機械人」,有助辨識出潛在感染者。

 

由科大物理學系溫維佳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研製全球最快新型冠狀肺炎檢測儀,只需40分鐘就能確診病毒。(圖源:香港科技大學網頁

 

  不但如此,香港科技大學一支研究團隊早前更研製出全球最快速檢測新冠肺炎的便攜式檢測儀,利用微流生物芯片技術,從取樣到檢測結果只需約40分鐘,較目前通用的檢測方法所需的1.5至3個小時,絕對是效率大提升。

 

  只可惜當坊間百花齊放,政府卻慢人一步,光是用作追蹤家居檢疫人士的手機應用程式「居安抗疫」和電子手環,哪怕配備由科大研發團隊開發的「自動化地理圍欄技術Signature Home」,也因為政府只要求有關人士自律地分享手機的實時地點,而被質疑甚至批評措施形同虛設。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曾就有關問題回應,香港的電子手帶在技術層面未必比台灣和新加坡遜色,卻輸在事後的跟進監察工夫沒有做足。「台灣會派人日日到隔離者家中拍門,新加坡警察都會每日巡查,隔離者一日最少收到兩三次電話,香港隔離者十四日加起來才收到兩三次電話,覺得無人查他,於是『搏一搏』走出街。」足證政府執行不力。

 

  可幸,由疫情開始至今,本港暫只錄得千餘宗確診個案和4個死亡個案,加上近日連續數天錄得「零個案」,這狀況很大程度有賴醫療界和市民的努力,也許是累積了沙士經驗,也許是出於「自救意識」,加上醫護界和各方在防疫意識上大力宣傳,香港人的衛生意識比其他地方高,自律自發地佩戴口罩、減少外出,各自為控疫出力。

 

  即將完稿之時,得知香港國際機場正應用最新消毒技術,包括智能消毒通道、抗菌塗層及自動化清潔機械人,亦是全球首個機場在實際環境試行「CLeanTech」全身的智能消毒通道設施:使用者先接受體溫檢測,然後進入內部表層設有抗菌塗層的密閉通道,利用光催化及「納米針」技術,40 秒便能遙距消滅人體及衣物上的病毒及細菌,目前專供在機場為抵港旅客執行公共衞生及檢疫相關工作的職員使用。編者盼望這會是香港政府重新思考「科技防疫」重要性的一步。

 

26/04/2024

天氣預報 | 北上必睇!網上實時Check深圳、珠海、廣州有無落雨!大灣區11個城市60多個地區天氣有齊!一次過睇7天天氣預報、警告、雨量!即睇網站連結

#打工仔 #北上 #Pantry熱話 #天氣 #天文台 #北上玩樂 #內地 #北上食買玩 #生活百科 #香港 #東莞 #澳門 #江門 #深圳 #惠州 #珠海 #中山 #肇慶 #佛山 #廣州

  假日北上已成為部分香港人的必做活動,大家北上去玩前,除了會搜尋好美食、打卡位,大家會不會留意當地的天氣?今次跟大家一齊看看一個大灣區天氣網站,當中記下大灣區超多地方的天氣,北上時就可以多個預算,不怕遇上不好的天氣!

 

延伸閱讀:

 

中山自由行 | 中山一日遊打卡點、必食推介!南洋風騎樓步行街 / 影視拍攝基地一秒穿越百年前 / 仿圍屋食客家菜 / 一試難忘糟粕醋火鍋

 

  很多人放假都會北上吃喝玩樂,不過去玩最怕就是天氣不好。近日,春夏天到來,狂風暴雨時有發生,如果沒有查清楚天氣,一個不好彩,分分鐘就北上就遇上下大雨,全身濕透十分麻煩。所以,今次跟大家介紹一個大灣區天氣網站,譲大家可以北上前實時Check天氣,減少做「落湯雞」的機會!

 

圖片來源:粵港澳大灣區天氣網站

 

  在廣東省氣象局、香港天文台及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業務合作下,香港天文台負責開發及運行大灣區天氣網站「粵‧港‧澳 大灣區天氣網站」,上面提供粵港澳大灣區天氣資訊,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一共有11個城市60多個地區。大家只要拉大,更可以見到分區的天氣情況,好像港人最愛去的深圳,我們可以看到福田、羅湖、寶安、卜龍崗等天氣。按進去每一地方,仲可以見到7天天氣預報,真的十分適合常常北上的人!可以看到今日的天氣,整個大灣區都在下雨,深圳更發出「雷雨大風」預警。

 

 

(圖片來源:粵港澳大灣區天氣網站)

 

  大灣區天氣網站上的資料分別由廣東省氣象局、香港天文台及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提供,資料包括天氣警告、天氣預報、氣溫、相對濕度、風向、一小時雨量、能見度、閃電位置 (雲對地)。閃電數據每5分鐘更新,而溫度、濕度、風向、風速觀測數據每10分鐘更新,而一小時雨量數據每30分鐘更新。

 

右面可以選擇想看的資料(圖片來源:粵港澳大灣區天氣網站)

 

天氣警告(圖片來源:粵港澳大灣區天氣網站)

 

 

即睇粵.港.澳大灣區天氣網站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