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創科Hot Talk
12/08/2020

【早著先機】夥拍哈佛牛津、普通話研習社!IT達人辦遙距教育平台

#遙距學習 #教育科技 #創業

  新冠肺炎疫情下,教育機構紛紛採用遙距學習,以網上課堂形式授課,學生即使停課亦不停學。前IT公司高層周偉業早著先機,兩年前以7位數字創辦網上教育平台,實踐自己對IT技術的了解及市場的洞見。開立平台僅兩年,今年初已達收支平衡,未來正式步入收成期,並專注本地市場。

 

  網上學習已不是新鮮事,早年由於網絡速度以及設備限制,市場上亦未有太大誘因,整體未算太普及。

 

啟樂思國際教育集團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周偉業表示,教育平台於今年初已經回本,疫情下,雖然不能衝出去,但會先應付本地的強勁需求,再考慮衝出香港。(受訪者提供圖片)

 

  周偉業於香港大學畢業,曾擔任科技公司Citrix及uCloudlink香港區負責人,即使創業亦離不開自己的IT本行。「早在5、6年前已與朋友創業,最終公司亦能在美國納斯達克指數上市,及後抱著半退休心態,因為感覺已經完成工作了。」

 

夥拍哈佛牛津 普通話研習社

 

  但當周偉業驀然回首,事業有成績,但總感覺對社會未有太大貢獻。「做了IT那麼多年,但感覺自己不能像外國發明家般,造出一些東西回饋社會,我希望將我認識的科技、互聯網知識,能夠帶給更多人。」他細想,做教育效用最大,因為受眾是未來社會主人翁,因此在兩年多前,斥資7位數字,與朋友創立「啟樂思國際教育集團」,以網上平台方式教小孩英語、普通話。

 

  雖然目前小孩學習英語以至各國語言已比從前容易,周偉業坦言,但要接觸具質素的教學,其成本就相對較高。「教育與科技沒有牴觸,希望可聘請具經驗,最好師資到網上教學,將學習成本降低。」

 

  他近年有在本地高等教育機構教學,透過人脈,找到英、美等地具專業資格與經驗的教師。他透露,教材方面與哈佛及牛津大學合作,教普通話方面,就與香港普通話研習社合作。「希望做到較低的成本及價錢,讓更多家長參與,令網上教學更普及、更貼地。」

 

  一般而言,教學需要的科技器材並不多,周偉業指出,香港的IT程式配套雖然先進,但在教育科技(EduTech)範疇,就顯得相對落後。「香港的EduTech較落後,太多傳統古舊器材,online learning的技術停留在10多年前,亦是網上教學不能普及的原因。」

 

預料未來教育模式將會逐漸轉為以網上教學與面授方式的混合模式,科技並不能完全代替教師,只能作輔助之用。(受訪者提供圖片)

 

  周偉業掌握不少IT知識,且在業界有網絡,為此羅致了不少IT人才,建立網上教學專用的系統平台。「現時系統平台就好像Education版的Uber,將教師與學生配對,課程因與國際高等學府合作提供,系統亦有權限給教師,所有教材只能看、不能帶走,以保護知識產權及公司權益。」

 

疫下需求激增 先做好港市場

 

  此外,他亦提到傳統教育機構宣傳多以綫下方式為主,每個客戶獲取成本(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相對較高。「我們嘗試利用數碼營銷,在社交網站等網上宣傳,定位更集中,客戶獲取成本更低。」他透露,其他機構每個客戶獲取成本1萬元,他們500元就能做到。

 

  目前該平台有逾2,000多名客戶,遍布美、德、法、韓、日、中國等地,團隊約20人,教師團隊有100多人。周偉業透露,7月生意額比6月升接近1倍。「今年初公司已回本,疫情下生意雖然未能衝出去,目前9成客戶都是香港,但見到本地需求攀升,打算先做好香港市場再複製出去。」

 

06/04/2022

網上睇醫生、學習、緬懷巨星、祭祀,科技徹底融入生活!本港創科人材輩出?

#創科 #科技 #智慧生活 #智慧城市 #創科生態 #視像會診 #清明 #獨角獸 #緬懷張國榮 #遙距學習 #數碼港

  第五波疫情仍然嚴峻,每一位香港市民、前線醫護人員及各行各業每天都面對不同挑戰,科技應用成為抗疫不可或缺的工具,以支援日常生活及業務營運。

 

  在過去幾個月,坊間愈來愈多的科技與日常生活整合,如在4月1日大家分別善用不同的科技舉辦不同的網上音樂會來緬懷一代巨星-張國榮,在疫情下大家多了一個機會抒發,透過網上直播,與全球「哥」迷一齊懷念這個超級巨星、永遠的偶像。

 

  到了一年一度清明時,慎終追遠、緬懷先烈、祭祀先祖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有猶長春風。今年清明與往年不同,受到疫情影響,很多都是無法到現場掃墓,如今興起的雲祭祀,移風易俗效果好。政府鼓勵綠色殯葬,食環署已設立「無盡思念」網站及流動應用程式,供市民隨時隨地網上追思悼念逝去的摯愛親友,打破了這種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緬懷及祭掃,寄託對先祖的哀思,傳承孝道文化,網上寄哀思,清明一樣情!

 

(無盡思念網站截圖)

 

  而在疫情蔓延下,數碼港作為香港創科重要一員,一直透過「敢創抗疫」行動及平台,集合數碼港社群初創企業和科技公司,利用科技協助抗疫。隨著第五波疫情爆發,數碼港初創社群繼續針對社會當前迫切需要,與不同機構如政府部門、醫院及社福機構合作,為弱勢社群等有需要人士提供抗疫物資,以及醫療支援、安老檢測、居家抗疫及遙距學習等範疇的抗疫方案,協助市民渡過困境。

 

  醫療及安老檢測為抗疫需求最迫切範疇之一, 醫療資訊及服務平台Finddoc便與養和醫療集團合作,提供視像會診服務,以助紓緩公營醫療系統壓力;醫療護理服務初創Evercare亦為安老院捨提供免費採樣及檢測服務,協助防範院捨內爆發。

 

  而其下初創專注於海外房產按揭配對平台的 Propcap Technologies Limited 環球房產科技有限公司(簡稱「PropCap」)更計劃在今年上半年完成 Pre-A 輪融資。

 

  香港創科人材輩出,其中一原因該是數碼港作為重點初創孵化器,他們投放資源是不惜工本,投資55億元興建數碼港第五期,重點是希望數碼港可以有更多空間和資源,幫助更多新經濟發展,包括保險科技(InsurTech)、監管科技(RegTech),這些都是新事物,而香港本身是有很大優勢可以持續發展。香港不需要「跟風」,這幾年香港整體的創科生態發展非常好,大家千萬不要用傳統眼光來看新經濟發展。

 

  而數碼港,是一個精英雲集,活力澎湃的地方。他們與創業家一路同行,以往香港沒有「獨角獸」,對嗎?第一隻「獨角獸」是從數碼港走出來,現在數碼港有不止一隻「獨角獸」。數碼港的金融科技群體差不多是全亞洲最大之一,數碼港的配套絕不可以中環,尖沙咀等市區中心來相比,因為新經濟的模式是不同的。共用工作空間在全港是很熱門的,不單是數碼港。但若以朝九晚五的方式看待初創企業,我覺得不太適合,因為初創企業大多人手少,任何事都「一腳踢」、到處走動。其實共用辦公室是一個匯聚的地方,將優質初創企業匯聚一起,令他們更強大、更好地利用公共資源。在數碼港有會計師資源、律師資源,因為初創企業沒有這些資源會搞不好,所以要用生態系統方式去看數碼港。

 

  另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轄下的知創空間,作為推動STEM教育的平台,進一步將Learn From Home概念推展至中小學,並將於4月11日至15日舉辦「TechEd綫上教育節」。

 

  每一個香港人其實每一日都在運用智慧城市的科技,這些科技其實就正正是最成功的智慧生活,因為既有用又易用,才能完美融入到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人間最美四月天,揮去春寒盡清明。走過黎明前的黑暗,勝利的曙光正在向我們招手。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