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FOCUS
03/11/2020

【FOCUS】美國大選快將揭曉 爛蘋果VS酸橙

#特朗普 #美國大選 #美國 #QE #拜登

  美國大選進入最後衝刺階段,特朗普和拜登馬不停蹄地在進行最後一日的攻擊對方的低格調活動。今屆選民人數較上屆總統選舉多了500多萬人,大約是2.55億多人,但已有近一億選民率先投了票,可謂歷來之冠;究其原因,也許是受到疫情影響,選民為了避開選舉日人多擠逼、一個不留神就染上「致命病毒」之故;也有可能是他們都相信兩邊政客的鼓動言論,指這次是美國立國以來的生死存亡之秋,最諷刺是雙方都指,選了對方的話,美國就從此完蛋了,再也站不起來了。

 

拜登在競選活動說,「美國不是由華爾街建設的,而是你們(選民)」。圖為紐約市 (資料圖片)

 

  其實,美國早已陷入狂瀾,政府管治無能,短短幾個月一個「重量級病毒」就死去了23萬多人,但美元霸權令這個「環球首惡」可以隨意採取所謂「量化貨幣措施」,向市場提供大量的貨幣供應(三幾個月就印制了一個法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出來),支撐經濟活動;殊不知,「量化」與「質化」是相互抵觸,經濟走向量化時,其質素自然下降,只是尚未反映出來而已;一旦反映出來,將是歷來最恐怖的景象。「商品大王」羅傑斯近日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警告投資者,指各國央行以大量印鈔支持市場終將導致災難式熊市,他強調這可能是他一生中見過最嚴重的危機,一切都將崩潰。中國內地的經濟專家也曾警告,美國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要十年時間才逐步復原,這次疫情比對當年的大蕭條更加嚴重。

 

  香港時間周三(4日)下午大約就有大選最後結果,假若投票人數空前絕後的話,點票或需要更長時間。很多分析員都已為心儀的選舉結果作了分析,其實兩億多人心中所想實非分析員可以輕易總結出來。

 

  倘若特朗普成功連任的話,確實反映選民頗為不智,四年的政績可謂慘不忍睹,還是無可奈可的再次選他當總統;他四年前上任以來得罪了所有的盟友,退出國際組織,實行貿易壁壘政策,撕毀國際條約,走回頭路;方法不嫌舊,最重要奏效,偏偏這些戰略一一失敗告吹,無計可施之下,竟然唱出了「冷戰」舊曲,也不去研究,中美關係跟當年的美蘇關係截然不同:當年美蘇互不依賴,今日中美缺一不可。更缺德的是,不斷煽動台灣跟大陸對著幹,既賣武器,又派高級別官員訪問台灣,間中還漏出半句有意承認台灣國際地位的口風,目的就是讓中國發生動盪,繼而經濟滑坡。有作為的總統團隊,應該設法擬出國家發展計劃,而不是去破壞對手的經濟,讓對方無法繼續向前發展,這無疑是自欺欺人的政府。

 

  美元的霸權優勢令其政府能向人民簽發支票,每月1200美元,對於一些(甚或頗多)美國人而言,這可是天上掉下來的福利,疫情未嘗不是好事,政府也極有作為,這些人可能就是支持特朗普的選民。有人說了一個不好笑卻也真實的「笑話」,在疫情死去的23萬人是絕不會再投把票投給特朗普。沒錯,經歷這次疫情後,他們確實覺悟了,但他們也都「缺席」投票活動,他們的意見也不重要了。

 

  拜登在最後一天的競選活動說,「美國不是由華爾街建設的,而是你們(選民)」;他要跟特朗普劃清界線,指自己是美國草根階級的代表。拜登這句話可能就播下了他當選(倘若)後股市狂瀉的種子,還得背上了導致股災、經濟崩潰的惡名;才沒有人去理會美國股市的大牛市已持續十多年,「量化貨幣措施」不斷為貪婪的企業領導及投機者提供彈藥,他們將「便利錢」再度投入股市圖利,根本對實體經濟沒有裨益,惡性循環持續,就等待一個爆炸的觸發點。這個觸發點會否是拜登的勝選,實在不好說。

 

  「幸福的美國人」有機會一人一票選自己的總統,然而,卻是狂妄小人VS偽君子。有論者指,誰勝出都不會善待中國;其實,新中國這七十年來的發展成就,是靠幾代人的艱苦奮鬥,犯不著美國人來善待。儘管中國的GDP排在世界第二,跟美國仍有一段距離;但今年疫情以來,中國在各個方面的表現,樂觀地說,已明顯超越了美國。

 

經濟通通訊社 林志隆

 

23/04/2024

特朗普受審,對他的選情有何影響?

#威少看世界 #特朗普 #陪審員 #拜登 #總統大選 #國際動態 #美國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目前正以被告的身份在紐約曼哈頓地方法院受審,他被指控於2016年讓法律助手科恩向艷星丹尼爾斯支付13萬美元「封口費」,以免她對外公開2006年她與特朗普的性史(特朗普一直否認丹尼爾斯的說法),進而防止失去女性選民對特朗普的支持。此後,特朗普和科恩偽造商業紀錄,將這筆錢計入特朗普公司的「法律支出」欄目,目的是掩蓋此事,因為他們明知付這筆「封口費」是為了影響總統大選。

 

  案件昨天(22日)正式開審,控辯雙方的律師分別發表了開場白。若陪審團裁定罪名不成立或無法達成一致的裁決,特朗普肯定會更猛烈地抨擊民主黨人對他進行「政治迫害」,以吸引更多同情者。如果他被裁定有罪,法官未必會判他即時入獄服刑,一是偽造商業紀錄屬於輕罪,二是考慮到特朗普的年齡。但特朗普的罪犯身份會變成他的政治包袱,很多美國人難以接受一位被法庭裁定有罪的人出任總統。

 

控方「主場作戰」,勝算機會較大

 

  特朗普代表共和黨參選,而曼哈頓是民主黨的大本營,在上屆總統大選中,85%的當地選民投票支持拜登,因此檢察官是在「主場作戰」,這讓特朗普很憤怒但也很無奈。法庭要求挑選「不帶偏見,立場中立」的陪審員,但這非常困難。據美國媒體報道,最初有96位候選人,在問到是否可以保持中立的立場時,有48人舉手表示做不到,於是正好一半的候選人立即被淘汰。

 

曼哈頓是民主黨的大本營,特朗普今次在這裏受審,令他既憤怒又無奈。(AP)

 

  挑選陪審員有固定機制,因為美國沒有居民身份證制度,駕駛執照幾乎可以替代身份證,所以常常按駕照號碼隨機抽出陪審員候選人。我住在紐約時,曾經多次接到法院的相關通知,但非美國公民不符合陪審員條件,所以我從未做過陪審員。有些人不願做陪審員,因為會影響自己的工作;但也有人願意做,尤其退休人士,因為做陪審員是有報酬的,從網上查到紐約目前的報酬是每天40美元。醫生可以獲得豁免,因為他們要隨時準備醫治/搶救病人;警察、律師等某些職業的人也可以獲得豁免,因為他們很難「立場中立」。

 

  「主場作戰」的控方必須讓12位陪審員都接受對特朗普的指控,相信他透過支付「封口費」的方式,避免了相關醜聞曝光,這在客觀上達到了為他助選的效果,屬於選舉舞弊。控方的這個邏輯不會被特朗普的鐵桿支持者所接受,但有一定知識背景、平時看書看報的人可能容易接受,所以在篩選陪審員時,有一個問題是你通過甚麼渠道獲取新聞信息?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12名陪審員和6名候補陪審員中,大多數都透過該報獲取新聞信息,令該報在一眾媒體中獨佔鰲頭。眾所周知,《紐約時報》對特朗普毫不友善,看來陪審員的價值取向可能也差不多,這意味著控方獲勝的機會比較大。

 

是次的陪審員和候補陪審員大多透過《紐約時報》獲取新聞信息(《紐約時報》網上版截圖)

 

12位陪審員及6位候補陪審員的性別及職業(《NBC》新聞報道截圖)

 

辯方爭取「暗粉」,寄望「以少勝多」

 

  特朗普的辯護團隊在對檢察官的指控提出反駁時,首先強調特朗普讓科恩支付的錢本來就是法律支出,所以不存在所謂的偽造商業文書。同時,他們還準備了各種方案,打擊控方證人的公信力,其中最主要的證人就是科恩。

 

  猶太裔律師科恩2006年就加入了特朗普的公司,後來成為特朗普的法律顧問,幫老闆處理各種法律事務或其他個人事務,逐步得到特朗普的信任,其辦公室就在特朗普的辦公室旁邊。他被稱為特朗普的跟班(fixer),可見兩人的關係非同一般。但在聯邦調查局對科恩的逃稅漏稅行為以及有關「封口費」事件展開調查後,兩人的關係轉差。科恩認為他為保護特朗普付出了代價,但特朗普沒有幫他支付法律開支,兩人後來還互相起訴。最終科恩在曼哈頓聯邦法院承認八項罪行,包括逃稅和違反選舉開支法,同時答應做特朗普案的污點證人。

 

  特朗普已經用不同的詞語辱罵過科恩很多次,但那與說服陪審員無關。辯方如果能在法庭上透過盤問科恩本人來摧毀他的公信力,則有希望說服12位陪審員中的一位到兩位,令陪審團無法得出12人一致的意見,這樣特朗普就可以脫罪。辯方的夢想是在曼哈頓這塊「深藍」土地上找到對拜登政府不滿的人,或對政府「濫用權力迫害政治對手」很反感的人,而最好是潛藏在曼哈頓的特朗普粉絲。這顯然是可遇不可求。

 

科恩本來是特朗普的法律顧問,鬧翻後轉為污點證人。(AP)

 

如果主角作證,必將好戲連台

 

  儘管控辯雙方已經「亮出底牌」,將各自的主攻方向公之於眾,但此案仍有一個重大變數尚未揭曉,這就是本案的主角特朗普本人是否會接受盤問。從現在開始,特朗普每周有4天要在曼哈頓出庭,這嚴重影響他去全國各地競選拉票,但不會對他的競選活動帶來嚴重打擊,因為他可以繼續製造「受害者形象」,批評拜登和民主黨人用法律手段打壓競爭對手,同時號召支持者向他捐款(他的法律開支巨大,如今已捉襟見肘)。但如果他本人出庭作證,則後果難料,有可能直接影響總統選舉結果。

 

  有人認為他口才好,加上有律師指點,可以更好地說服陪審團,最終做出無罪裁決。但一些法律界人士則認為,特朗普可能是最差的證人,因為他太自戀,認為自己無所不能,他可能拒不聽從律師的專業建議,隨時即興發揮,一旦證詞前後矛盾,就會被控方抓住把柄,一舉摧毀其長期經營的「人設」(形象、魅力、公信力),從而導致陪審團判他有罪。特朗普在庭上作證,可能會為這場官司增加色彩甚至火藥味,但他的律師團隊一定會堅決反對,因為律師們知道這位78歲的老人向來不聽人勸,只要一句話講錯,就會讓他們的努力全都白費。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