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FOCUS
08/01/2021

【FOCUS】三大電訊股黑雲壓頂 聰明錢似勇執平貨

#紐交所 #中移動 #MSCI #中聯通 #中電信 #黑名單

  De-de-delisting,紐交所就「下架」三大中資電訊商存託股份風波未了;俗稱「粉單市場」的美國主要場外證券交易平台OTC周四(7日)再出手,禁止中芯等12隻中資股交易;而MSCI亦將於周五(8日)港股收市後,將三大電訊商「踢出」相關指數。另邊廂,騰訊(00700)、阿里(09988)同籠罩或入投資黑名單陰雲。

 

地緣政治施壓外資對中國興趣

 

  彈劾呼聲四起,內閣成員請辭,被指「煽動」佔領國會的侵侵陷入四面楚歌之際,他去年11月簽署的「禁止美國人向支持中國軍方的中國公司投資」行政命令,卻迎來發威時。

 

  位列五角大樓「共產中國軍事公司」清單的三大中資電訊商--中移動(00941)、中聯通(00762)、中電信(00728),本周在紐交所「要求退市、收回決定、重啟摘牌」的朝令夕改中,股價如坐過山車;周五受指數編制公司MSCI宣布今日收市後剔除出旗下所有國家世界指數(ACWI)刺激,中移動、中電信各創39元、1.82元新低,中聯通同一度瀉11%創月低。

 

三大中資電訊商本周在紐交所「要求退市、收回決定、重啟摘牌」的朝令夕改中,股價如坐過山車。

 

  儘管中移動、中聯通、中電信在美存託股份數量,僅分別佔各自已發行普通股的2%、1%、0.57%,且可按1:5、1:10、1:100比率轉換為在港交易的H股;以及上榜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清單的中國股票僅佔MSCI ACWI權重的0.04%,但紐交所、MSCI最新決定,恐雙雙發出地緣政治因素或施壓外資對中國增長故事興趣的訊號,貝萊德周一(4日)即減持中電信逾677萬股。

 

北水撈騰訊,大戶掃貨中移動

 

  事實上,除了今次紐交所摘牌、MSCI剔除三大中資電訊商的「理據」,即侵侵行政命令背後的國防部「共產中國軍事公司」清單,華府的黑名單還包括,商務部實體清單、商務部軍方終端用戶清單、財政部特別認定國民名單等。

 

  最新消息就指,華府正考慮將黑名單擴至騰訊、阿里,鑑於此兩間總市值逾1.3萬億美元的中資股翹楚,美資持股比重龐大(分別佔港股持股約逾18%、12%),且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合計權重達11%,一旦列為美國人禁止投資,恐引發巨大拋售潮。

 

  不過,隨著侵侵總統任期時日不多,有資金就押注壞消息出盡,包括周四逾46.6億元北水淨買入騰訊,隔夜追蹤中國大型科技股的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先跌後回升,今早大戶買家主動掃貨中移動,半日錄23億元資金流入。此是否聰明錢趁侵侵離任前盡地一煲引發的市場亂局執平貨?料隨拜登快將上台見分曉。

 

04/01/2021

美國打擊中概股,抽刀斷水水更流

#中國經濟 #中概股 #美國 #退市 #紐交所

  在2020年的最後一日,紐約證券交所發布了一則聲明,稱需要遵守美國總統的行政命令,限制與中國軍方有關聯的公司,已經啟動對三家中國電訊營運公司的退市程序,三隻股票於2021年1月7日至1月11日暫停交易。美國對中國的金融戰似乎全面展開。

 

  白宮去年已經推出措施,要求中國上市企業全面遵循會計準則。這個在筆者看來是應該的。接著限制美國的政府資金購買受到標簽的中國在美上市公司的股票,由於適用條例的資金規模不大,措施對市場的影響較小。

 

  這次的動作不同。白宮通過行政命令限制與軍方關聯的中國上市公司的交易。由於監管要求的改變,指數編制平台和股票交易平台先後剔除被針對的中資公司。這些政策對於受到影響的中資在美上市公司,衝擊可能是巨大的。也許更多的措施會出台,更多的中資企業受到衝擊。繼貿易戰、科技戰之後,美國在金融領域對華開打了。

 

  一如在科技領域的交鋒,美國在金融領域對中國的研究看來也十分深入,對於中國企業的軟肋拿捏得頗為精準,政策槓桿也用得巧妙,措施出台有條不紊。特朗普政府在離任前夜拋出如此大招,意圖造成既成事實,影響拜登新政府的對華政策。

 

  拜登政府上台後,焦點一定放在控制疫情和穩定經濟上,對外政策並無迫切性,不需急著改變。美國的對華政策,恐怕是最不急著改變的。在遏制中國崛起問題上,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立場非常一致,拜登政府應該會跟隨現有政策來開局。特朗普政府已經拿到的成果,新白宮主人都不會放棄,這也是為甚麼特朗普臨離任之前還要出手,就是要為拜登設定基調。

 

  事實上,拜登的外交團隊基本上沿用了奧巴馬時代的官員,候任國務卿布林肯就是奧巴馬政府的副國務卿,是當年重回亞洲戰略的設計者和執行者。相信拜登政府仍然會對中國採取遏制、圍剿戰略,只是在風格上與特朗普有所不同。由於在抗疫、氣候等問題上需要中國的合作,拜登政府在上任初期應該不會像特朗普政府那樣極端施壓,但是特朗普政府已經推出的極端政策暫時見不到被撤回的希望。

 

  中美之爭,說到底是世界老大與老二之間對世界的控制權之爭,時至今日美國對華戰略的落腳點已經從「接觸」轉為「遏制」,從市場到科技再到資本,美國不會再像過去那樣用經濟實惠來換取中國政治上的改變。這就決定了兩國之間的金融戰只會不斷有之,時疾時徐,連綿不斷,成為新的角力場。

 

  然而,中國經濟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零售市場的體量開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中國既是世界加工廠,又是世界消費者,科技創新(尤其在應用領域)也開始「補短板」。預計在未來十年中國經濟仍會以較快的速度發展,同時作出一系列的結構性轉型,並率先進入「數據時代」。換言之,美國對華制裁、限制可能構成不便,但是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經濟進一步向上向好的趨勢。以內需為主的中國公司的盈利、增長,與經濟形勢關聯密切,這也是美國制裁無法扼殺的。

 

  只要有盈利增長,有資金需求,就會有資本平台為之服務。美國的打壓,只會令中國企業出走美股,在其他地方尋求資本交易。如果中國企業真的有投資價值,多數資金會找到繞開美國監管的辦法,通過其他平台進行投資。中國公司需要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是金子放在哪裏都會發光。

 

  「抽刀斷水水更流」。長遠來看,特朗普又出了似是而非的昏招。

 

  本文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勸誘或投資建議。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