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FOCUS
11/10/2022

【FOCUS】「直升機Ben」贏諾獎 鮑公或有戚戚焉

#鮑威爾 #諾貝爾獎 #伯南克

  銀行,銀行,銀行!當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周一(10日)花落有「Helicopter Ben」之稱的聯儲前主席伯南克(Ben S. Bernanke)等三位美國學者,以表彰其對「銀行和金融危機的研究」,遭急劇緊縮的金融狀況摧枯拉朽的市場,或看到一線曙光。

 

研究證避免銀行倒閉至關重要

 

  備受關注的2022年度諾貝爾獎經濟學獎昨晚揭盅,「QE之父」伯南克,以及聲名遠播的「Diamond-Dybvig model(銀行擠兌模型)」創建者,戴蒙德(Douglas W. Diamond)和迪布韋克(Philip H. Dybvig)三位獲獎者,將平分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

 

 

  瑞典皇家科學院稱,三人的研究大大提高了人們「對銀行在經濟中作用」的理解,其中一個重要發現是,尤其在金融危機期間,「為甚麼避免銀行倒閉至關重要」。此似乎大有為伯南克2006年至2014年任職聯儲主席期間,祭出三輪QE(量化寬鬆)救市背書的意味--在他的兩任任期內,聯儲資產負債表由8千億美元出頭飆升至近4.5萬億美元(QE2結束後有短暫QT)。

 

經濟衝擊能通過金融市場放大

 

  在伯南克這位經濟學教授出仕前,逾20年學術生涯(1979-2002年)浩如烟海的著作中,奠定其諾獎得主根基的,正是其1983年的成名之作《Nonmonetary effect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propagation of the Great Depression(大蕭條傳播過程中金融危機的非貨幣效應)》,旨在解釋「何解大蕭條會曠日持久?」

 

  伯南克發現,跟「銀行倒閉」直接相關的因素在經濟衰退中佔了很大比例,對經濟衰退演變成深度且長期的蕭條有著決定性(decisive)作用;除非國家以強有力措施(powerful measures)防止額外的銀行恐慌,否則經濟不會復甦。此或冥冥中注定,他面對金融海嘯何以高呼「do whatever it takes」。

 

研究發現,謠言可能會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並導致擠兌和銀行倒閉,此可以通過政府充當最後貸款人來防止。

 

  另受推崇的還有1985年發表的《Agency costs,Net Worth and business fluctuations(代理成本、淨值與經濟波動)》,提出「金融加速器(financial accelerator)」理論,即經濟衝擊能通過金融市場放大,並令周期延長。

 

暴力加息掀動盪,轉向壓力增

 

  伯南克對避免銀行為首的金融體系崩潰的執著,放在他的繼任者鮑威爾暴力加息掀起全球腥風血雨的當下,勢必受到一眾召喚「FED Pivot(聯儲轉向)」者的歡迎。繼IMF警告「歷史性脆弱時期」後,木頭姐(Cathie Wood)昨發表公開信稱,聯儲可能在對抗通脹的強硬立場上犯錯,摩通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亦警告,美國可能在6至9個月內陷入衰退。

 

  此外,洛克菲勒國際主席Ruchir Sharma甚至指,與基本面脫節的美元沒有任何意義,並可能引發金融危機,令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呼籲拜登政府集結各國拋售美元,來削弱美元匯率。

 

  不到30歲就對金融危機有深刻見解的伯南克,最終以「QE之父」之名,種下眼下全球金融動盪的禍根,無論攬獲諾獎是榮譽還是諷刺,他獲獎感言的一句話應值得鮑威爾留意--我的工作和歷史的教訓是,金融狀況或並不導致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能使問題惡化(over time make problems worse)。

 

05/05/2024

鮑威爾延遲減息⋯⋯鴿派地

#陶冬天下 #鮑威爾 #減息 #聯儲局 #通脹 #經濟 #就業數據 #美元 #日圓 #日本 #財金大勢

  悲極生樂。在市場沉浸在美國經濟過熱、減息無望的沮喪之中時,上周爆出了兩個驚喜。第一個是美國聯儲局果然打算重設減息路徑,但是鮑威爾的語境出人意料地溫和,還減少了抽取流動性的規模。第二個是美國非農就業增長大幅放緩,給了市場一劑強心針。就業數據發布後,掉期市場重新燃起了今年兩次減息的希望,首次減息在9月出現的概率是50:50,11月則接近100%。應對這兩個驚喜,債市兩度大漲,兩年期國債收益率在一周內下行了近20點。美股引領全球股市上漲,香港恒生指數漲勢尤其兇猛。
 
  資金對利率走勢持更積極態度,美元匯率隨即回落。美元對日圓匯率一度逼近160關口,但很快被疑似政府干預擊潰,收153。中東局勢有緩和的跡象,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大幅回落,貴金屬價格也回落。
 
  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決定暫緩啟動減息程式。這不是將減息時間點順延,而是重新調整對經濟、通脹的看法。用主席鮑威爾的話說,「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有足夠的信心,通脹可持續地走向2%的政策目標」。至於甚麼時候可以減息,鮑威爾稱自己也不知道。
 
  今年以來,美國通脹一直高於預期,物價治理開始停滯不前。就業市場依然火爆,並通過工資上漲傳導到服務業價格,形成工資-物價-通脹預期的螺旋上升。無論是通脹還是消費,無論是就業還是增長,經濟數據持續偏離聯儲局(以及市場)的預期,迫使貨幣政策制定者重新評估經濟形勢,政策操作模式從「準備減息」回檔「觀察狀態」。
 
  筆者懷疑,美國通脹達成2%的政策目標十分困難,在不把經濟拖垮之前,甚至可能根本達不到。去年通脹迅速回落,主要是拜供應鏈衝擊和能源價格衝擊消退之福,並非聯儲局收縮性政策之功。聯儲局政策只對國內需求產生抑制作用,但目前看來就業和消費勢頭依然旺盛,政策尚不足以對國內最終需求產生足夠的降溫效果。
 
  從經濟數據上看,聯儲局的確沒有減息理由,美國人對生活成本上升的不滿情緒高漲,所以聯儲局按兵不動是適當的選擇,官方立場不再對減息啟動時機作較清晰的暗示也是適當的。這些在FOMC的會後聲明以及鮑威爾記者會上,已經表達得很明確了。接下來,鮑威爾話鋒一轉,提出下一個利率動作,減息的可能大過加息,同時FOMC決定從6月開始縮小債券購買規模,把更多的流動性留在系統裏,tapering減碼。

 

鮑威爾指下一個利率動作,減息的可能大過加息。(AP)

 
  鮑威爾以溫柔的態度表明延遲減息,做到了必須做的事情,但同時安撫了市場的焦慮。資本市場反而鬆了一口氣,避免了資產價格大動盪。但是聯儲局確實修改了今年減息的既定方案,回到去年多數時候的觀望態度。
 
  筆者認為今年美國還是會減息的,不過觸發點可能不是經濟數據,而是出於金融穩定考量。高企的利率和陷入困境的商業物業(寫字樓與商場),令中小銀行受到流動性和壞帳的夾擊。聯儲局內部對金融風險問題很擔心,但是無法公開表述出來,就像救火車只有等火警後才能上街。同時美國的財政赤字在以瘋狂的速度積聚著,通過減息降低政府的利息支出,也是聯儲局不可言傳但需考慮的因素。
 
  FOMC這廂剛剛決定推遲啟動減息周期,那邊就業市場就送出了今年第一個偏弱數據。4月非農就業新增了175K,大幅低過市場預期的250K。2月和3月數據也向下修正了22K,休閒、酒店、建築業就業放緩,健康和零售業依然強勁。時薪按月升0.2%,按年升3.9%,這是2021年中以來最慢的工資上漲。
 
  就業數據向來波動很大,事後修正也很常見,所以一個月的數字可以作參考,但必須要看接下來的兩個數據。聯儲局剛剛重設了利率政策方向,也不會因為這個數據而改變立場。筆者看來175K的新增就業從周期尾段來看,仍然是偏強的,這是一個回歸正常水平的表象,並不足以改變決策者的決策思維。新增就業數據持續回落到100K以下,才會影響到利率政策。
 
  整體來看,美國的商業活動在放慢,ISM數據已經放緩,消費者信心開始弱過預期,物價上漲開始蠶食實質購買力,家庭的儲蓄水平下降、債務上升。筆者堅信,聯儲局接下來的政策動作是減息,不過既然聯儲局已經作出重設路徑的決定,恐怕要等起碼6個月。短期內,有可能事件主導減息,不會有數據主導減息。
 
  日圓匯率在上周上演了一場羅生門,對美元匯率一度跌至約160,之後經歷了兩次疑似政府干預之後回升到153。更有趣的是,日本政府公開要求美國政府不要壓迫日圓匯率,而美國財長呼籲日本不要干預匯率。
 
  首先,筆者認為這輪日圓貶值的主要原因來自美國,是美國通脹數據和利率政策的折射。其次,日圓套利交易死灰重燃,市場認為儘管日本脫離了負利率時代,大幅加息的機會很低,美日間利差巨大,借日圓成本仍然十分便宜。第三,儘管日本政府和央行屢次發聲,市場認為日本反對的是日圓貶值的速度,而不是貶值的方向。
 
  事實上,「便宜日圓」是過去十幾年日本當局的一貫立場,也是日本走出通縮困境的支柱政策。在這一點上,日本可謂食髓知味,不肯輕易放棄。弱日圓,帶起了空前繁榮的旅遊業,也粉飾了不少上市公司的盈利助力股市。
 
  然而,暴跌的日圓也產生出副作用。日本是能源、原材料、食品進口國,匯率低迷,意味著進口成本上漲,加重了物價上升壓力,蠶食了消費者的購買力,也拖累了貿易收支。對於面向內需的企業,則一方面成本大漲,另一方面卻沒有太大加價空間,壓迫利潤。便宜日圓對於海外遊客是福音,但是對多數本國消費者來說卻是負擔,威脅著剛露萌芽的消費復甦。
 
  美國需要強美元來支持海外資金購買美元資產,日本需要弱日圓來走出通縮心態,所以過去幾年兩國相安無事。但是當日圓匯率突然暴貶,日本當局就坐不住了。日本單邊匯率干預,罕有持久成功的案例。要想徹底穩定匯率,日本的經濟基本面需要有結構性的改善,滯留海外的巨額日本資金需要班師回國。這兩點,暫時看不到。
 
  本周重點關注三點:1)英國央行例會,料利率不變,不過暗示減息在望;2)美國密歇根大學消費信心指數,預計進一步走軟;3)中國社會融資規模,可能出現季節性回落。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