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雷鳴天下
30/06/2017

北韓三年內有洲際導彈?

#北韓 #軍事 #核武

  上周三晚上在清華大學參加一個宏觀經濟的研討會。十多年來,此研討會每季一次,從未間斷,我若不是有俗務纏身,都必定參與。每次都有多名學者、政府官員、商界領袖,甚至是來自各國的外交官,與他們交流,是一個保持對中國經濟有敏銳感覺的重要方法。事實上,每次研討會觀眾席都會逼爆,光是記者起碼也有五六十人,自由討論之風及各人關心國家發展之心,也是明顯不過。

 

 

(iStock)

 

  今次討論有涉及當前世界大事,與我們同台的兩位講者都不約而同談到北朝鮮問題,他們是人民大學的國際關係專家時殷弘及一位熟悉亞洲事務的美國專家Timothy Startford。二人對北朝鮮局勢都表示十分憂慮,都認為三年內北朝鮮應可發展出洲際彈道導彈,核彈頭可直抵美國西北海岸。回來一查資料,2006至2009年任美國中情局局長的海頓(Michael Hayden)將軍,最近也曾發表言論,認為在特朗普任內,北朝鮮應可掌握到洲際導彈的技術。香港媒體一向視金正恩為虛張聲勢的傻人,這可能是一種誤判。

 

  我不是外交及軍事專家,不確知三年內北朝鮮是否擁有此核震懾力,但既然這可能性存在,我們倒應問一問,假如此說屬實,現在及三年後中國及美國應做甚麼?

 

南北韓對峙 維持均衡

 

  這是很頭痛的事。我相信中國及美國原本的如意算盤應是讓南北韓保持對峙,中國有北朝鮮作籌碼,既有緩衝區,又可牽制著南韓、日本與美國,維持著一種均衡。至於美國,北朝鮮雖使它頭痛,但卻可使到南韓不得不倚賴美國的防衞力量,互相敵視的兩個美國盟友,南韓與日本也因受美國制約而不用大打出手。但近年來,北朝鮮核武及飛彈的發展,使到這些算盤都不一定能夠打得響。

 

  金正恩2011年上台後,至今已進行過83次導彈試驗,從1984年2010年,總的試驗也只是31次,由此可知金正恩決心之大。中美兩國既然都想維持現狀,當然不希望北朝鮮擁有此軍事力量,最理想的結果當然是勸服金正恩放棄整套計劃,但他肯嗎?早在2005年,包括美國在內的5個國家便曾答應北朝鮮,可容許其搞民用核能,對其能源提供援助,外交上承認它及經濟上援助它,美國並答應不會攻擊北朝鮮,條件是它必須放棄核計劃,但北韓的回應是繼續搞核武及導彈。2005年北朝鮮離成功之路仍遠時也不肯就範,今天擁有對美的核威懾力只有一步之遙,它絕不會放棄其計劃,中國就算在經濟上約束它,恐怕也絕不會有效。

 

美會否出兵 煞費思量

 

  倘若北朝鮮真的有了洲際導彈,最受影響的應是美國。中國當然也要計算自身所要承受的風險,但根本不用等到洲際導彈的出現,北朝鮮反正也已經有能力核攻擊中國的城市了,所以洲際導彈帶來的新影響,主要是在美國,不是中國。美國面對著有洲際導彈的北朝鮮,可以有甚麼反應?金正恩賭的正是美國不能做甚麼,只有乖乖的接受北朝鮮是一核武國,從此投鼠忌器,不敢發動攻勢,金正恩也不會如薩達姆及卡特菲般送掉性命。事實恐怕也會如此,金正恩可能賭對了。

 

  既然如此,美國有動機把北朝鮮的核武及飛彈技術扼殺於萌芽時,若蹉跎歲月,美國最終只會感到如芒在背。中國對北朝鮮的核武也一定有戒心,雖然不想美國影響力太大,但兩害取其經,應該也不會積極阻止美國先下手為強的軍事行動。但美國一樣有顧忌,這倒不是怕人指摘,反正美國發動戰爭已是家常便飯。美國要擔心的是,首爾都在北朝鮮火力範圍內,而首爾這個佔了南韓一半人口的城市有如香港一樣,根本承受不了轟炸和動亂。假若金正恩戰敗,南韓統一了全國,美國也不見得有賺。統一了的韓國再無必要倚靠美國的軍事防範北朝鮮,韓國與日本又是世仇,美國支持日本,與韓國也會有衝突。所以美國是否出兵,其實也煞費思量。

 

  從中國的角度看,也許最好的方法便是睜一眼閉一眼,讓美國當醜人了。

 

01/02/2023

西方視界中的「異域」與「花園」

#中美關係 #烏克蘭 #台海局勢 #對台政策 #主權管轄 #美國 #中國 #俄烏局勢 #歐洲 #拜登政府 #通俄門 #特朗普 #伊朗 #北韓 #大國博弈

  去年烏克蘭陷入戰火之初,本欄曾發表一系列對台海局勢影響的文章,可大致歸納為以下四點:

 

佩洛西訪台加速台海中線消失(資料圖片)

 


  一、針對拜登政府的對台總體政策,可能包括1、透過國會逐步消除美國「武力護台」的法理障礙;2、推動台島構建民兵體制,準備實施城巷焦土戰;3、建構美台雙邊經貿管控機制,完成對晶片等關鍵技術產業的拆解與轉移。


  二、針對美國「朝野政要連環訪台」,指出在民主、共和兩黨鬧得水火不相容的背景下,美國國內黨爭輸出國外,可能會給台島帶來更多的焦慮與不確定。


  三、針對北京的對台政策,指出兩岸在台海中線的默契將發生「根本的變化」,台海將進入常態化「主權管轄」。

 
  四、針對俄烏戰事,北京仍會「莫聽穿林打葉聲」,凸顯其不參與歐洲安全事務的立場。但若中國周邊出現異動,則仍不排除與俄羅斯採取「戰略」層級的合作。


特朗普主張美國儘快調停俄烏衝突,全力對抗中國(美聯社)


西方的異域與花園


  如今烏克蘭戰火已持續快一年,城巷焦土戰、拆遷台積電等本來難以想像的事件,已迅速變成事實;美國前民主黨眾院議長佩洛西於去年8月訪台,加速了台海中線的消失。而中期選舉之後共和黨控制眾院,該黨籍的新議長麥卡鍚似乎也要訪台了。


  台海局勢下一步會如何變化?答案仍舊建基於我們對俄烏戰爭走向的理解。從歷史的慣性思維角度來看,自從有「世界大戰」或「冷戰」這些概念以來,歐洲一直是列強爭霸的核心,亞洲只是側翼。以冷戰為例,無論是韓戰還是越戰,對於美蘇兩個超級大國而言,主要目的之一就在於轉移雙方在歐洲軍事對峙的壓力。


  因此只要冷戰思維在西方抬頭,極可能演變出的結局,就是亞洲再度被視為一個可以被打爤的「異域」,來換取歐洲「花園」的安全--對此亞洲各地政府和人民必須高度警惕,切不可心存僥倖。 

 

美韓同意擴大聯合軍演規模(美聯社)

 


影響拜登的兩個事件

 

  在此大框架下,當然也存在政治決策層的人為因素影響。一個顯著的例子,是拜登政府在俄烏衝突升級過程中的角色。就拜登當選總統前後經歷來看,至少有兩件事可能影響到了他對俄烏戰爭的最初反應:

 
  一是在競選過程中,拜登對特朗普的最具殺傷力攻擊,就是「通俄門」指控。特朗普被形容為與普京存在「曖昧關係」,導致克宮左右美國內政,從而激起了選民的不滿;二是拜登當選後,在阿富汗撤軍行動上過於倉促,不僅造成美軍嚴重傷亡,且塔利班迅速推翻親美政府。拜登亦因此被視為一名軍事無能者而威望掃地,更引發軍方強烈不滿。

 
  這兩宗事件的混合作用,顯然促使拜登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初,就採取了高調的抗俄政策。然而,除了歐美媒體在文宣領域的勝利之外,戰事卻正變得曠日持久,美國不斷投入數以百億計美元及軍援,戰爭成本不斷攀升,削弱俄羅斯的邊際效應卻相應減少。

 

俄軍大舉進攻烏克蘭之際,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卻訪問日本共謀抗中(美聯社)

 


特朗普:只需24小時達成俄烏停火


  為此,美國五角大樓智庫蘭德公司日前就發表了一篇名為《避免持久戰》的報告,直指俄烏持久戰不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分散了華府對中國的注意力,並促成中俄背靠背。從烏克蘭防空導彈擊中波蘭,以及在援助坦克、F16戰機等事項上的種種保守態度來看,拜登的抗俄決心其實令人存疑。而他的政敵——共和黨人就更不消說了。

 

  上周末,特朗普在新罕布什爾和南卡羅萊納兩個州,正式揭開他的共和黨總統提名人競選活動。他的演講要點,無非就是調停俄烏戰爭,矛頭轉向中國。他指責拜登軟弱無能,導致世界處於第三次大戰邊緣。若他是總統,可以「在24小時內達成俄烏和平協議」。


  特朗普的言論反映了共和黨人的一慣看法,他們早就對拜登政府過多捲入歐洲的抗俄行動表達了不滿。對他們來說,美國必須立即從歐洲抽身,因為中國才是主要的對手。對未來台海局勢的判斷,理應建基於上述背景,意即在俄烏戰爭正演變成長期消耗戰的情況下,美國及其盟友也許急需要找到抽身而出的下台階。 


金氏兄妹真的有核彈

 
  這就使得在烏克蘭戰場上出錢的G7也好,出力的北約也好,必須勾勒出一個比烏克蘭「危險性更高」的全球安全憂患地圖。倒也是,就在這段時間,以巴衝突升級了;伊朗軍火庫被炸了;美國防長奧斯汀乘坐指揮核戰的「末日飛機」到了南韓;無獨有偶,連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也顧不上迎戰說好的俄軍春季大攻勢,居然忙裏偷閒訪問日韓,共謀起抗中之舉來了。

 

北韓領導金正恩帶女兒視察導彈發射場(資料圖片)

 
  論國際社會安全威脅,中東地區早已戰禍連年,歐美換來的是勞命傷財的反恐戰爭,以此為下台階吸引力蒼白;朝鮮半島有北韓核威脅,當量夠大吸睛效果一流。但問題也正在於,金氏兄妹真的有核彈……所以剩下來的選項,就只有台海了。

 
  北京外交傳統向來求穩,對潛在衝突區域追求「可管可控」。所以呢,若有「熊孩子」來碰瓷,只要掌握紅線,適度過界,一切仍在掌控中。一句話,怎麼玩也玩不壞。所以當國務卿布林肯一再表示要到北京來,而北京居然又是那麼一再的保持沉默,是不是一個想拿捏這回紅線可以怎生玩法?而另一個卻回說:「你自己猜。」

 
  最後,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記者追問下簡單回了一句:「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美方任何時候都不要試圖突破這條紅線。」輕鬆點,毛寧的意思其實是:「熊孩子,你就呆在自家花園裏縱情玩吧,不要山長水遠跑到我這兒打鬧。」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