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雷鳴天下
07/12/2018

貿戰無勝算 不得不暫停

#貿易戰 #特朗普

  習近平與特朗普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會議後,中美雙方各自發表聲明,貿易戰暫時停火。從兩份聲明的用詞看來,中美都認為這次會議有積極意義和成功,美方甚至大讚習近平為了人道主義,願意嚴懲把類鴉片藥物芬坦尼出口到美國的中國公司。這段說話有些使人意外,但美國的醫生近年過量使用類鴉片藥物,致使美國中年男性白人自殺率大增,已成美國社會大問題。停火當然比雙方惡鬥好,但若以為中美關係從此便變得十分和諧,便顯然是過分樂觀與天真了。未來90天的暫時停火期使雙方都可喘一口氣,我們也可利用此機會做一個階段性總結。

 

美國有一哥情意結

 

  現在的流行詞語「修昔底德陷阱」其實很易理解。做慣霸主的人都不會喜歡有人從後追來超越自己,此乃人性,就算在學校內長期考第一的學霸若被同學超過,也會不開心。多年前,中國尚未加入WTO,我已多次撰文指出,一場賽車最危險的時間便是跑第一的見到第二的要扒頭,所以不斷使出危險動作阻止之。中國發展的迅速遠超美國的估計,不由他們不心慌。但使用戰爭去抑制對方卻是行不通,因為雙方經貿關係密切,互相依存,打仗必然傷敵傷己。貿易及相互投資是最好的防止戰爭工具。「修昔底德陷阱」也可靠加強貿易去化解。

 

  特朗普不斷聲稱要美國優先,這反映到美國人要做一哥的情意結,這種心態應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做了霸主後慣出來的,在第一次大戰後情況並非如此,當時美國自動急著裁軍,致使軍力在二戰前大大落後於德國與日本。特朗普此人看事情很表面,他以為美國有龐大貿易赤字便是別人在討了美國的便宜,太失面子,與美國優先的理念不相容,所以他首先發難的便是貿易戰。

 

  他選錯了戰場。美國有貿赤其實不是她吃虧,而是她賺了別人的,這與美元霸權有莫大關係。貿赤意味著她出口少於入口,美國人的消費大於她的生產,亦即美國人的生活質素高於她的經濟發展水平。她靠的是甚麼?是無本生利地印出一張張美元或債券換取別人的實物。美元與債券都是欠單,若別人信得過美國,這些欠單會被收藏起來作儲備永不使用,但若美元地位受質疑,這些美元便要用來換回美國貨物。一旦如此,美國人便不但不能消費大於生產,反而是生產出來的,要分出一部分償還別人。如此一來,美國的通脹會上升,美國人收入的購買力會下降,因為GDP的一部分會跑到外國持有上述欠單的人處。特朗普不明此理,硬是要消滅貿赤,是不明白美國有美元霸權的特殊情況。

 

貿赤源自消費過度

 

  特朗普也用錯了武器。用關稅等方法打貿易戰根本不會減少貿赤,從初級經濟學中我們已經得知,一個國家的貿赤等於其儲蓄減去其投資,此乃千古不移的經濟規律。美國有貿赤只是因為美國人消費過度,不喜儲蓄而已,與關稅並無關係。但是若關稅造成了美國經濟衰退,美國人的消費倒是會降低,從而減低貿赤,不過,這倒不會是特朗普所想的。

 

  特朗普另一錯是他不懂判斷形勢。在貿易戰初開時,他掛在口邊的說法是貿易戰美國會贏得輕鬆,香港的一些經濟外行人也以為因為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量大於美國出口到中國的量,所以也錯誤地接納了特朗普的說法。但徵收關稅幾乎等同於向自己國民收取銷售稅,政府庫房收入增加了,但這些稅款卻是來自自己的人民,不是來自外國,有何勝利之可言?貿易戰雖不會有贏家,但對於大國來說,貿易戰的傷害卻不會很大,因為她們資源多,容易改變生產方式及產品,而且國家內部不同地方都可互通有關。既然損失不大,交戰雙方都有韌力打持久戰,美國怎可能贏得輕鬆?近月的數據顯示,美國的損失可能比中國更大,例如美股下挫的百分比雖低於中國股票,但因美國股市總值4、5倍於中國,每下降1%的損失便等於中國的4%以上。

 

  現在貿易的關稅戰暫停了,下一步怎麼樣?中國會支持購買石油改用歐元或人民幣結算,以削弱美元的霸權地位;美國則有可能阻止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至於科技上的競爭早已開始,中國肯定會大幅增加科研的投資。

 

08/04/2024

30年前後的香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是甚麼?香港如何面對供應鏈轉換、資本市場移動、地緣政治世界三大轉變?

#數碼營銷 #世界工廠 #世界是平的 #貿易戰 #Friendshoring #Thomas Friedman #太岸外包 #供應鏈轉移 #順差 #關稅 #聯繫匯率 #現金流 #轉口貿易港 #逆差 #Larry Fink #投資者 #BlackRock #日股 #資金配置 #巴菲特 #企業市值戰 #創科 #地緣政治 #數碼 #供應鏈 #資本市場 #etnet30週年特輯 #etnet30週年

  天大地大,總有你不懂的語言,搞不清的規律,自然就有領悟不透的人性,香港的窄度永遠跨不過自己未知的廣度,無論企業經營、投資、個人成長,面對市場必須謙卑,這才是能夠傳承的力量。

 

  30年前,1994年的香港,是人人有機會的香港,香港人敢搏肯做,迅速崛起,不過30年的光景。因為自滿,治理無方,金融制度僵化,各行各業版圖愈縮愈窄,加上地產霸權,社會運動,港中矛盾,終於陷入死胡同。

 

  2024的世界正在出現三大轉變,一個是供應鏈的轉換,一個是資本市場的移動,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就是地緣政治,進入2024年更加劇了這三個變化。

 

  2005年,Thomas Friedman暢銷書《世界是平的》出版,香港人將供應鏈管理玩得出神入化,但從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2018年祭出貿易戰後,拜登總統任命的財政部長耶倫不斷強調「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也就是供應鏈要放在友善的國家,這是催生供應鏈移動的巨大轉機。

 

 

  當時也許大家半信半疑,香港過去數十年前店後廠,買辦角色,憑著背靠祖國廉價的勞動力,不少在珠三角開設工廠的廠佬,靠著歐美訂單奶水養大,令大家以為世界工廠地位不可搖撼,但是該現象在2023年出現了巨大變化。

 

  從2009年起,一直是美國最大進口國的中國,在2023年排名順位退到第三,超越中國的是墨西哥與加拿大。

 

  過去中國產品輸出到美國的佔比最高達21.3%,去年中降到13.3%,墨西哥則以15%成為美國最大進口國。東盟各國加上日本、台灣正逐漸取代過去中國扮演世界工廠的角色,可見供應鏈移轉效應仍在持續。

 

 

  在關稅層面,由於香港實施聯繫匯率,法律體系與內地不同,政府本身高度自治,因此在WTO(世貿組織)的架構下,香港是一個與中國不同的關稅領域。

 

  事實上,各國對中國的關稅安排與香港是有差別對待的,因此香港作為中國的轉口貿易港,就是在不同的關稅架構下,能夠透過香港轉口物流與金流。尤其當中國本身難以取得一些國際貨品時,往往可以透過香港的轉口,為中國拿到一些現有貿易限制下所無法取得的服務與貨品。

 

  現在的狀況是,美國人已經完全不在乎這方面的順差了,而美國在對中貿易方面的逆差,正朝向轉移供應鏈的方向在努力。美中之間在經濟、貿易、文化的脫鉤,美國是非常認真在執行的。

 

  資本市場的現金流也出現巨大變化,最早出來說話的不是巴菲特,而是BlackRock集團的CEO Larry Fink,他指出資金正急速離開中國,轉入日本、新加坡。日經指數亦於2024年三月份創下40,000點歷史新高,日股持續暢旺其實已經持續了一段很長的時間。龐大的資金正源源不絕流入日本,為股市樓市帶來從來未見過的活水。

 

 

  全球投資者對資金配置重新調整一直在持續。印度和日本也正在成為替代中國的投資對象。

 

  巴菲特在2020年5月大力加碼日本五大商社,這五間巨型綜合集團已為他進帳超過90億美元,他至今仍然一股不賣,持股增加到9%以上。過去失落30年,市值不斷被邊緣化的日本企業,豐田的市值也超越騰訊,這都呈現未來親美和非親美的不同戰略佈局。

 

  美國企業的合計總市值正在接近全球整體的5成。對美國股票的集中度創出了約30年來的最高水平。在美中科技企業因景氣度的差異和生成式AI開發競爭而產生分化的情況下,資金從中國流向了美國。

 

  這一輪不管是供應鏈,資本市場資金移動,親美或者非親美的地緣政治陣營正在出現極端變化,美國對全球發起的企業市值戰,提升企業資本的競爭力,直接擴大美元資本的霸權,目前全球五百強最有價值的企業當中,美國擁有236家,而中國的企業銳減剩下35家,印度的企業上升至22家,而從貿易順差來看,中國在2022年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高達4,041億美元;到了2023年,則驟降到2,794億美元,這一降減少了1,247億美元。

 

  對美出口受阻,工廠產能過剩,必定帶來嚴重失業壓力,進而影響內需消費,30年靠炒炒賣賣的香港人,在八九十年代確實風光了數十載,但地緣政治戳破過去賴以推動經濟成長的房地產,壓力正隱然成形。

 

  隨著科技的進展,香港嘴巴上的創新,虛幻的獨角獸何時可以變真呢?到美國上市敲鐘的機會也沒有,早期投資者如何變現呢?

 

 

  人們常說,創業難,守業更難,人生如夢,富貴得失無常,歷盡人生窮通榮辱,醒來才知道是夢一場。

 

  人生充滿未知、猶豫不決、害怕拒絕、自我設限、逃避現實、總找藉口,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