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雷鳴天下
18/01/2019

如何面對今年的局勢?

#特朗普 #中國 #中美關係

  今年世界的開局乏善可陳,中東的亂象未有解決跡象,西方國家被民粹主義肆虐,事故頻仍。英國脫歐弄出個爛攤子,不知如何收拾,看來大英帝國氣數已衰,連是否能保住蘇格蘭不獨立不投向歐盟也無答案;法國的黃背心示威則重挫了馬克龍;但至今民粹對世界造成最嚴重後果的,仍是選了特朗普作總統。民主黨雖滿口仁義,其偽善使很多美國人難以接受,但特朗普的狂牛性格對世界也許破壞更大。

 

 

  對西方世界出現的亂象,我們應如何應對?經過數十年全球一體化的發展,世界各國互相依存的程度已比前大得多,一方有難,八方受累,我們若對別人的痛抱著幸災樂禍的態度,對自己也無好處。

 

彈劾特朗普將令情況更糟

 

  有位經濟界的舊朋友艾根格蘭(Barry Eichengreen)最近在網上媒體Project Syndicate中對此種局面分析得很好。艾根格蘭是柏克萊加州大學知名的國際金融與經濟史專家,22年前曾到科大參加過我們舉辦的一個學術會議。他絕非特朗普的擁護者,但卻指出彈劾他反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為何如此?

 

  民主黨對參院無控制權,並無足夠力量把特朗普拉下馬來。就算將通俄門的指控蔓延至特朗普的子女身上,他也有力量包庇他們。

 

  更大的可能不止於此,特朗普一旦受辱,以他的性格,只可能是諉過於人,用廣東話的說法是發爛渣,用普通話是撒潑,美國總統手中擁有巨大權力,一旦撒潑,後果嚴重。

 

  特朗普會幹甚麼?他可以想方法打擊聯儲局,說它加息連累街坊,但這只會引起世界金融市場的動盪。他也可以在貿易戰中加碼,對中國的科技發展雞蛋裏找骨頭,惹事生非。如此一來,貿易戰及科技戰都會延長,對美國只會有害,但美國愈失敗,愈容易挑動更強的排外思潮,這不但可以變成煙幕,掩蓋住特朗普的錯誤,更會使美國陷入更深的衰退,中國當然也會蒙受損失。這是一惡性循環,大家攬著死。

 

  經濟不好是孳長民粹排外的溫床,特朗普胡搞,對世界經濟會造成破壞,西方國家民粹主義便有可能更加快發展,甚至奪得一些國家的政權。中國過去幾十年經濟發展良好,民粹主義影響不大,人民渴望能繼續發展經濟,所以中國不會希望激化矛盾。面對著沒完沒了的貿易戰,中國會如何對應?

 

  方法之一是悄悄地把人民幣貶值,以保存中國貨出口的競爭力。但這樣一來,特朗普更會發現美國貿赤沒有下降,大失面子,又再推出更多的錯誤政策,以圖挽回失去的面子。

 

中國應加快投資科技發展

 

  在此種現實面前,中國最好的策略便是以柔制剛,以靜制動。中國經濟與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時間在中國一邊。中國多買點美國貨,對自己無損,但卻可給特朗普一個落台階,保住面子,使局勢不致失控,不用跌入惡性循環中。

 

  大國相爭時,「修昔底德陷阱」如何避免?美國國力開始超過英國時,英國曾對美國較為包容,原因是要共同對付德國。

 

  因為有這一段歷史因緣,英美之間在20世紀初避免了戰爭。今天的中國,對「修昔底德陷阱」已存有戒心,習近平本人便討論過這概念,不去激發中美間的矛盾,似乎已是國策。

 

  但只是忍讓,顯然也不足夠的。中國的核心政策,如2025製造計劃等,我看不到中國有任何退讓的可能。美國白宮中有一大群反華分子,新麥卡錫現象呼之欲出,他們不是笨蛋,不會很容易便被打發掉,應會繼續在經貿及科技領域上撩事鬥非,中國完全不受干擾殊不可能。但即使如此,中國還是應該加快投資在科技的發展上,小事可讓步,大事則一步不讓。

 

28/05/2024

提早與特朗普電視辯論,拜登決定「賭一把」

#威少看世界 #美國總統大選 #電視辯論 #拜登 #特朗普 #美國大選 #美國

  從1960年開始,每逢美國總統大選年,代表兩大政黨或以獨立身份參選的政客,都會參加電視直播的多場辯論,一般是在9月和10月,屆時民主黨和共和黨已分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並正式確認各自的總統候選人。今年的情況與以往不同,雖然兩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尚未召開,但現任總統拜登和前總統特朗普已穩獲各自政黨的提名,因此兩人將在6月27日進行第一場總統大選電視辯論。

 

  過去幾個月,特朗普一直向拜登發出挑戰,願意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與拜登進行電視辯論,而拜登卻一直不接受挑戰,讓人感覺他頗有怯意,似乎是缺少自信。如今他為何改變主意,決定提早與特朗普正面交鋒?過去8個月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拜登一直落後於特朗普,這場辯論能令拜登扭轉不利局面嗎?

 

明知「口才不濟」,拜登「志在一博」

 

  拜登現年81歲,特朗普77歲,但從他們在公眾場合的表現來看,兩人之間的差距不止4歲。拜登有時顯得年老乏力,反應遲鈍,而特朗普卻中氣十足,思維敏捷。一些曾與拜登有面對面交流的民主黨人說,拜登其實反應不慢,但在語言表達上被外界認為不如特朗普,原因之一是拜登做過幾十年參議員,講話時習慣於分析因果,然後給出結論;而特朗普在答問時往往用詞簡單,直截了當,像是某種條件反射,因此讓人覺得他反應迅速,而且早有準備。相比之下,拜登就顯得「口才不濟」。

 

特朗普在拉票活動上中氣十足,思維敏捷。(AP)

 

  來自拜登陣營的這類說法難以改變公眾印象,而拜登一直不敢直接回應特朗普的挑戰,更令他處於被動地位。這次同意與特朗普辯論,拜登似乎是在投身於一場「賭博」。電視辯論是避不開的,因此愈早「卸掉這個包袱」愈好,即使這次出現失誤,日後還有改進機會(下一場辯論將在9月10日舉行)。從民主黨人對外傳遞的信息來看,我覺得拜登對這場辯論至少有兩個目標:一是展示3年多的政績,讓選民相信自己有能力再幹4年,而且「明天會更好」;二是透過辯論之後的民意反饋,找到特朗普的主要弱點,以便日後展開重點攻擊。

 

  考慮到特朗普掌控辯論現場的能力及其慣用手段,拜登團隊向主辦辯論的CNN開出了具體條件,一是要求在亞特蘭大CNN總部的演播廳內,只有輪流提問的兩位CNN主持人和工作人員。以往的電視辯論都有現場觀眾,有時還允許觀眾提問,這次不安排現場觀眾,可以避免場內的特朗普支持者做出某些舉動,影響現場氣氛。二是要求CNN的製作人員控制兩位候選人的話筒,只有在規定的發言時間內開放其話筒,也就是一方發言時,對方將被靜音,以防止發言被對方打斷。打斷對手發言是特朗普的強項,有了這樣的限制,可以避免拜登吃虧。而拜登團隊最希望的是,電視觀眾只見特朗普張嘴,但聽不到他說甚麼。

 

標籤對手「獨裁」,恐嚇戰術失效

 

  拜登準備利用電視辯論來宣傳自己的政績,這是其競選策略的微調,與前幾個月的「恐嚇戰術」完全無效有關。今年以來,拜登屢次在公開場合強調,他與特朗普的競爭代表著民主與獨裁之爭,因為他是民主自由的代表,是維護美國憲法的衛士;特朗普不承認大選結果,不尊重憲法和現行體制,試圖用獨裁手法強推某些政策,避開國會的監管和制約,如果特朗普再次掌權,將會導致美國走向集權體制,破壞美國的民主根基,並動搖人們的民主信念。拜登還批評特朗普與阿根廷總統和匈牙利總理等外國強權人物交往,試圖建立保守派國際聯盟,其結果是損害美國的國際地位和公信力。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最近以「美國是否能防禦獨裁者?」為主題(圖片由作者提供)

 

  拜登似乎是在高喊「狼來了」,但很多美國人對此不感興趣,一部分人對三權分立的民主體制仍堅信不疑,另一些人則對現行制度感到無奈,所以他們都不理會拜登的連番警告。民調顯示,大多數選民並不擔心特朗普上台會改變美國的體制。一些民主黨競選顧問於是建議,拜登應該改變競選策略,盡量多講他的政績,強調他致力於為不同階層帶來實惠,從而讓選民對他繼續執政抱有更多希望。

 

西點軍校演講,未能引發關注

 

  對於民主黨競選專家的建議,拜登團隊目前有選擇地接受,在一些場合,「捍衛美國憲法」仍是拜登在公開場合強調的主題。

 

  上周六(25日),拜登在西點軍校的畢業典禮上發表講話,提到美軍在世界各地面臨的挑戰,以及西點畢業生的責任。講這類內容是完全應該的,因為聽眾是軍校師生及畢業生的親友,他們都是美國陸軍大家庭的成員。由於軍隊的主要任務是抵禦外敵,因此拜登在演講中要求西點師生捍衛美國民主是特有所指的。他強調,美國的民主不是自然而然得到保證的,每一代人都有責任捍衛民主、保護民主、選擇民主。

 

拜登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上的講話缺乏新聞性,並不止一次口誤。(AP)

 

  逾半個世紀以來,作為美國的三軍總司令,歷任總統都在西點軍校的畢業典禮上發表過演講,例外的只有尼克松(Richard Nixon)和卡特(Jimmy Carter)兩位。總統在演講中往往會披露一些政策性內容,從而引起各界高度關注。相比之下,拜登的演講缺乏新聞性(他只重申不會派美國軍人去烏克蘭參戰),而且在演說中不止一次出現口誤,例如把「北約化」說成「芬蘭化」,然後又糾正;在讀提示器上的講稿時他看錯行,不得不停下來,找到之後重新讀。這篇質量打了折扣的演講,沒能引起較大的關注。

 

  要論總統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列根(Ronald Reagan)1981年5月27日的那次應該算是最棒的,從文字內容到演說技巧,至今都無出其右。為了對抗當時的蘇聯,列根準備大幅增加軍費,於是他在講演中批評前任政府的赤字政策導致高通脹、低生產力,並製造了失業大軍,「而你們幹活需要的工具卻得不到優先處理」。這是對軍人們說,前政府虧待了你們。他接下來給聽眾打氣,「我很高興地告訴你們,美國人民已經從這個短暫的反常現象中猛醒了。在我們國家的大地上,有一股復興的浪潮,人們渴望再次為美國而驕傲,渴望為美國今天的一切和未來可能的一切而感到驕傲」。話音剛落,台下立即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因為列根說出來他們的心底話。講到軍人的榮譽,列根引用了英國大文豪莊臣(Samuel Johnson)200多年前說過的一句話,「軍官雖然只有很少的錢,但卻比任何人都更加受人尊重」。這簡單的一句話,能讓台上台下穿軍服每個人都感到自豪。

 

 列根的演說技巧,堪當今的美國總統學習。(AP)

 

  如此有思想、夠高度的煽情文字,加上老演員列根無可挑剔的朗讀,應該算是總統演說的天花板了。我對這段故事記憶猶新,因為40多年前,我用半導體收音機收聽了「美國之音」的現場直播,同時還用卡式錄音機錄下了這段節目,之後反覆聆聽,逐段背誦,至今仍記得上面這幾段的原文。

 

  歷史是一面鏡子,對照歷史可以知道,當今美國總統的能力真不如他們的前任,「御用撰稿人」的水平也趕不上前輩。幾個月前,在國會宣讀總統國情咨文時,拜登的「奇招」竟然是扯著嗓子喊,目的是證明自己精力充沛。雖然有些可笑,但似乎效果不錯。下月單挑特朗普,他會在辯論時祭出甚麼妙招?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會故伎重施,因為特朗普比他嗓門大。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