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雷鳴天下
05/03/2021

如何使愛國者治港?

#愛國者治港 #公務員 #國情

  夏寶龍主任日前關於「愛國者治港」的講話,我解讀為中央對港的政策,已有了一系列新的安排,未來會逐步推出,第一步也許是與選舉制度有關的,各種安排會盡可能做到滴水不漏,香港某些反中亂港的人士,其政治前途有大概率會進入窮途末路階段。本周初在深圳有60位港人分4組參加了一個座談會,中方官員說話不多,基本上都是在聽。這似乎符合中央政府的一貫作風,某些重大政策拍了板或接近拍板時,會邀約相關人士座談,官員自己不說甚麼,也不刻意引導別人說甚麼,但卻可從與會人士的意見中判斷新政策有無重大漏洞錯失,從而使政策較為精準。

 

 

  誰是「治港者」?甚麼是「愛國」?我相信「治港者」主要包含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及法官。「愛國」的治港者不一定要愛黨,但他們卻必須尊重共產黨的執政,本身在制定決策時思茲念茲也要維護國家的利益。至於狹隘的民族主義或甚至部落主義,則大可不必。思想受其困囿,終會誤國,愛國者胸懷應開闊,尊重別國的文化與合理利益,否則哪能達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境界?

 

  治港者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政府官員,包括政治任命的官員與以政務官為代表的公務員。他們愛國嗎?我與香港大大小小的官員有過無數的來往或互動,不敢說全面了解他們,與他們亦無任何利益糾紛,但可說一說對他們的中立觀察。

 

  回想起來,若愛國的定義是要政治任命官員或公務員有著壯懷激烈笑談渴飲匈奴血的氣勢,則我從未見過,就連他們思考問題時有無把中國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又或他們對國情有多少了解,我看也頂多是馬馬虎虎。以此標準,若是治港者必須愛國,不少官員頂多是勉強及格。

 

政治中立 與愛國毫無矛盾

 

  但若說他們對勾結外國勢力樂此不疲,一心想著要推翻中央及香港政府,則也許在極少數官員中才會有。在政治光譜上,公務員更符合「中間派」的範圍。也許這是因為公務員有「政治中立」的條文限制,思想受此影響,但其實「政治中立」與愛國毫無矛盾,不捲入政黨政治的人可以十分愛國。

 

  公務員對上級的指令有多少是陽奉陰違,我不知道,但就算意見不同,大多都不敢不執行。只要在外國生活過,把香港公務員能力與外國一比,便知香港是一流的,雖然他們的政治判斷力往往是九流。與世界大多數公務員相比,香港的也有同一毛病,就是不太願意負上責任,卸責的心態仍頗突出。

 

  面對著目前這樣的一群治港者,未來的政府體制應作何改變?香港社會中對官員的抱怨甚多,來自建設派與破壞派兩面的都有,從建設派的角度看,有幾點是要定調的。

 

  大多數官員應當是朋友,不是敵人。他們縱有缺點,但應爭取他們、改造他們。經濟學家相信誘因的重要性,改造的最有效途徑是升遷的標準,中央與港人都可要求治港官員要滿足兩個條件,套用文革時的流行術語,便是「又紅又考」,「紅」這裏是指愛國及忠誠,「考」是有能力解決問題,兩個條件都是必要條件,缺一不可。公務員事務局作評核時若兩種標準並用,便不致出現近日的不少批評。

 

  從我印象所得,大多數公務員對國情不甚了了,這如何能夠愛國?沒有真實認知基礎的愛國都根基脆弱。過去政府有辦一些國情班,有些在內地的大學上課,這些是有價值的做法,應予擴大。除了一些有實證根據的分析外,國情課程應多一些實地考察,尤其是剛脫貧地區或新疆等地的考察,使官員更能掌握中國要面對及解決的問題。國情班的目標,應是幫助學員不止能在港做官,而是要使其知識面達到在內地做官也無不可。

 

劃出紅線 需要時殺雞儆猴

 

  正面的誘因以外,也要有懲罰,有些紅線是要劃出的。紅線等如列出負面清單,說明有些事不能做,莫謂言之不預。紅線中當然要包含公務員不能惡意地攻擊香港及中央政府或破壞特區的管治,至於甚麼是惡意,其實不難判斷。違此規則者,其實等同違反誓言,可炒!退休領長俸者是否能繼續,也應考慮此點。我相信有需要時殺雞儆猴便已足夠,以公務員的智慧,他們是會知所行止的,而且如上所說,公務員並非敵人,而是應爭取的朋友,不應把所有的猴都殺掉。

 

  要使公務員又懂港情又懂國情,我們也應開拓新力軍的來源,從長遠角度看,鼓勵有為的年輕人加入政府是正確的,但這應包括來港讀書並完成了學業的內地留學生。他們人數眾多,成績優異,對內地情況了解,也有幾年時間熟習香港,這可為公務員隊伍注入一種新的思想元素。

 

08/07/2022

香港耽擱太久 重新上路

#愛國者治港 #習近平 #香港 #一國兩制

  從1997到2021年的24年間,香港的GDP扣掉通脹後共上升90.8%,平均每年增長2.73%,至於人均GDP則共上升67%,平均每年增長2.16%,成績尚算不錯。有些人或會說,英佔年代,不是更好嗎?從1972至1997年,實質GDP平均年增長7%,人均GDP年增長則是5.07%,香港的確無愧於四小龍之稱。

 

港回歸後 GDP遠勝英國

 

  但這是因為英國的因素嗎?我們再看看英國自己的表現便知這更可能是一個負面因素。從1997至2021年,英國實質GDP只增長了48.4%,遠遜香港的90.8%,人均GDP也只是上升了26.86%,同樣比不上同期的香港。英國自己也管不好,如何可管好香港?事實上,今天香港的人均GDP早已超越了英國。

 

  香港回歸後的經濟發展雖然及格,但她在這25年間,卻曾經歷了多次磨難:亞洲金融風暴、長達6年的通縮、金融海嘯、歐債危機、反國教運動、非法佔中、美國發動的貿易戰、黑暴事件、美國搞的地緣政治,觸目驚心!但除了國際因素外,97後25年的香港民主程度又高於97前25年的英佔時期,而英國的西方民主亦比香港成熟,不能不使人懷疑所謂民主這玩意,並不見得是有利發展經濟的因素。

 

政治走了彎路 現回正軌

 

習近平在七一的講話,點出了香港繼續前進的方向。(資料圖片)

 

  香港回歸以來,在政治上走了不少彎路,在摸索中前進,現在有可能已逐漸走上正軌。習近平的七一講話,與其說是一種指導性講話,不妨說是一種對過去25年的精確總結與論斷,香港繼續前進的方向又再現眼前。要解讀其講話,可以用較深奧的辯證法哲學語言,但也可以用普通常識。習主席說了些甚麼?最重要的部分應是4個「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中央全面管治權與特區高度自治權相統一、愛國者治港、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與優勢。所謂「必須」,便是一定要貫徹的,不能拖延,而且4個「必須」全都有針對性,亦即過去貫徹得不太理想,否則何用提出?

 

  西方國家不少不認同一國兩制的人總是認為一國與兩制充滿矛盾,不會成功。但在商業世界中,一所母公司與其子公司擁有不同的管理制度與策略又有何奇?母公司與子公司產權可以一致,子公司亦可以是一間有限公司,進行一些母公司不想做的項目。既然商業世界可以有母公司子公司,為何一國兩制便不可行?

 

  母公司對子公司可擁有全面管治權,這完全可體現在母公司有權把子公司的管理人員炒掉,但在日常操作中,這無損於子公司的管理層有高度的自主權。若無出現大差錯,或一直沒違反母公司所定下的方向,誰會無事找事干預其方向?只是香港這25年來,一直有些人搞不清位置,以為子公司可完全不理會母公司的主權與利益,甚至井水犯河水,涉事者不被炒掉才奇怪。

 

拒母公司管治 早晚丟職

 

  愛國者治港更易理解。委派的CEO及一眾公司高層,怎可能會找些熱衷於搞私幫生意,不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去擔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此乃普通管理常識,但香港過去硬是有一大批人頭腦發熱或是渾水摸魚,拒絕承認母公司的主權,公司要經歷一場地震是早晚之事,失去職位與人無尤。在未來的一段很長時間,公司選人會十分慎重,若選舉辦法不能保證把權力交給願意保護公司利益的人,便不會靠選舉制度去配置權力。25年來,這個簡單的管理命題得不到落實,是拖慢香港發展的重要元兇,當管理人才中都是愛國者當道時,選舉的適用性才會再出現。

 

  香港的獨特地位與優勢,中國當然不會放棄。一所母公司往往擁有多間子公司,後者又會有不同品牌的產品。建立品牌不易,產品有了品牌後,大家都知其特性與優點,容易維持及推廣市場份額,公司沒有誘因不去維護品牌。香港是自由市場,幾乎沒有關稅,資金自由流通,行使普通法,這些優勢或特色市場熟悉得很,很多事香港做得到的,中國內地卻不方便,笨蛋才會自毀長城,放棄自己的優勢。

 

  儘管中國要面對極為複雜的國際局勢,但她的發展動力還是勢不可擋的。無論香港能否跟得上,中國還是會向前跑,而且跑得很快。香港要跟得上,並且能與內地互相推進,對港對內地都大有好處。時間耽擱得已太久,未來5年不快馬加鞭重新上路便趕不上了,所以習主席對香港還有4個「希望」︰提高治理水準、增強發展動能、排解民生憂難、維護和諧穩定。他再加一點,關心關愛青年人。只要熟悉近年的港情,便都一定明白這些希望全都是有的放矢,切中時弊。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