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雷鳴天下
24/03/2023

銀行風暴的真正原因

#矽谷銀行 #連環爆雷 #金融危機 #美債 #加息 #政治中立 #瑞士

  近日歐美接連有銀行倒閉或資產大跌後被賤賣,首先出事的是美國的一間中型銀行矽谷銀行(SVB),接着有簽名銀行(Signature Bank)及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後來更有屬於「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GSIB)、港人熟悉的瑞信。

 

  網上有傳言,近日香港及新加坡的銀行業務甚盛,常排長龍,原因是很多人把歐美的存款調回港星兩地,以策安全。我不知傳言是否屬實,但在銀行處理帳目時,又確是等得比前要久。為何會出現此種情況?

 

  若說這些銀行像雷曼般靠有毒資產過度擴充而爆煲,並不準確,它們的崩潰,原因頗不相同,起碼表面原因是這樣。矽銀的例子很典型,它是被美國聯儲局及美國政府所累。

 

美急加息 銀行所持低息證券貶值

 

(AP)

 

  矽銀是美國第16大銀行,它投資其實十分保守,不太碰高風險資產,據去年12月底公布的報告,它的投資組合中,美國政府債券(Treasury Bills)共172億美元,佔總投資量的13.76%;投在按揭證券的資產共915億美元,佔總投資量73.09%。這些本是銀行的正常投資,持有美國政府的債券及借錢給客戶買房子,還不夠安全?

 

  只是禍從天降,避也避不了。美儲局自2022年初急速加息,從0.25厘加至今年2月,共加了8次息,達到4.75厘,本周還再多加0.25厘。本來加息也沒甚麼大不了,只要銀行的投資回報率高於其發放給存戶的利息,銀行便仍可賺取息差,繼續盤滿砵滿,而銀行存款利率也一直處於低位。實際情況可沒有這麼簡單。

 

  加息後,銀行過去買入的低息債券或借出的低息按揭,立時價值比不上新發行的高息債券或高息按揭,帳面上,銀行一直持有的低息證券價格便會大跌。要注意,這只是帳面上的資產價格下跌,只要資產不出售,損失便不體現。但帳面上的損失已足夠打亂局面。

 

  今年1月19日,矽銀公布自己有150億美元的帳面虧損,而此銀行的資本總額也就只得160億美元,開始時,那些分析員還不知道危險之所在,矽銀股價還急升,但當市場冷靜下來,自然有些人認為帳面損失也是損失,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提款走人是自保之道。在3月9日一天內,矽銀存戶便提走了420億美元!

 

  瑞信情況與矽銀卻不盡相同。加息也使它蒙受損失,但它的困境與擠提更為接近。這所有166年歷史的瑞士金融機構,本來甚得國際存款人的信任,但瑞士去年放棄了維持200多年的中立國政策,凍結了俄羅斯存戶190億美元的資產,這顯示瑞士的銀行在政府放棄政治中立、倒向美國後,是會把與其立場不合的存戶之資產奪走,以後誰敢再相信它?瑞信流失了大量存款,這又迫使它賣掉一些低息證券,帳面損失變成實質損失,遭瑞銀賤價收購。

 

瑞士中立不再 瑞信流失大量存款

 

  瑞信的問題是它受瑞士政府的愚蠢所惑,沒有守得住極有價值的政治中立,制裁別人變成制裁自己。以此為先例,瑞士政府若繼續盲從美國,這國家的金融地位就算不完全崩潰,也會大幅削弱,誰說胡亂制裁別國不會傷及己身?

 

  美國的情況一樣是自作自受。為何美儲局要加息?這是因為要壓低通脹。為何有通脹?這是因為美儲局大印鈔票。為何要印鈔?這是因為美國政府胡亂用錢,入不敷支還要去打仗。從前中國等國家還肯借錢給她,現在她連債主也無端得罪,但還是要借,便只能自印鈔票,自己借給自己。世上沒有免費午餐,印鈔票也變不出魔法來,據美國的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估計,因加息而導致的銀行帳面損失,已超越6500億美元,這筆巨額虧損不會自動消失,而是要美國社會承擔,矽銀只是首先中招的一員而已。

 

歐美應休養生息 停到處挑起戰火

 

  美儲局及負責挽救存戶的FDIC是否有能力保護銀行及其存戶?恐怕有心無力。FDIC自己的本錢只有1280億美元,而且還是帳面不停縮水的美債,如何夠力量填補得了6500億美元的損失?美儲局更不濟,它持有極大量的美債,帳面損失已達3300億美元,但資本額卻只得420億美元,若非它有公權力,能印銀紙,早已陷入破產。

 

  在此等態勢下,歐美社會最應該做的是休養生息,搞好經濟,不是到處挑起戰火,制裁這制裁那,但她們目前還是不會作此想,所欠的債,終是要還的。

 

(本文原載於3月24日《晴報》)

 

11/03/2024

3.11

#財金大勢 #矽谷銀行 #BTFP #SVB #定向QE #QE #美國經濟 #連環爆雷

  美國經歷了個9.11,紐約的雙子塔建築,世貿大廈被恐襲,塌了。今天,是個3.11,會否有另類恐襲?又會塌甚麼?筆者是「杞人」經常憂這憂那,在這3.11,筆者憂美國的中小型銀行,可會出現亂子。

 

  2023年3月,加州的矽谷銀行因流動現金不足,引致擠提,最終要被逼讓人收購。同期,亦出現火燒連環船,有數家中小型銀行亦出現現金不足而被擠提,亦見被較大型銀行併購了。於是美聯儲局推出個Bank Term Fund Programme,BTFP,銀行定期融資計劃,向銀行提供資金,以充實其流動現金不足,而致擠提,這個BTFP是為期一年,至2024年3月11日,到期了?怎辦?要立即還錢嗎?

 

  不一定要在2024年3月11日還錢,美聯儲局副主席巴爾(Michael S. Barr)於2024年1月9日表示,BTFP會如期於2024年3月11日完結,但銀行可以在BTFP到期的最後一天,再融資,為期一年。

 

  BTFP其實是定向QE,向資金緊拙的美國中小型銀行作QE,於是為期一年,但如在2024年3月11日再申請融資,就可以融資到2025年3月11日這即是兩年期的QE了。

 

  這個BTFP是因銀行流動資金有壓力而來,如何知銀行有沒有流動資金壓力,這可以看金融壓力指數,在2023年3月,即矽谷銀行爆煲期,其時金融壓力指數是1.22左右,到2023年12月,這個指數已降至-0.56左右。如金融壓力指數低於零,代表金融市場壓力低於平均水平,如今時跟2023年12月這個壓力指標沒有抬升,理論上一眾銀行便可以將從BTFP借來的資金償還,今時的BTFP借額見出這個BTFP成立以來的高位,達到1640億美元,前周還增加了54億多美元,未見有回下跡象(圖一)。

 

 

這便引伸出兩個「憂」。

 

  1. 矽谷銀行及不少小型銀行之所以欠流動資金,是因為他於前些時美息低企,10年期長債息低見3厘,2厘以至1.8厘時,大量買入了這些10年長債,一心以為可以賺多些息,但美聯儲局一直加息,便使10年長債息升至4厘上,以迄今時,債息與債價是呈反比走向,債息升,債價跌,故矽谷銀行及一眾中小型銀行的10年債投資便成蝕本貨,如沽出套現,便蝕,會削減銀行資本本金,即是唔夠本錢做生意。但如不套現,又應付不了存戶的提款(擠提)。

 

  不過,今時美10年期債息仍是4厘上(圖二),去年不能沽蝕本債去籌資金,今時的10年期債仍是蝕本的,到今日3月11日BTFP到期,如能安排到足夠流動資金(如發債去補充資本,或存戶不來提錢)就可以返還向BTFP所借的錢,則這今時這個1640億美元借款可以歸零,代表美國中小型銀行資金全無問題,但這可能嗎?

 

 

  如BTFP在今日之後,仍居1640億美元之上不下,即是要續借,反映10年期債的蝕本貨問題仍未解決,美儲局對這問題是不能不理,因為依據Dodd-Frank法案,美儲局必須考慮拆解金融穩定風險,要拆解這個風險,美儲局和美財政有三個方法:

 

  A. 急降息,把10年期債息快速拉低到2厘至3厘水平,讓這些中小銀行手上的蝕本10年期債券,不再蝕本。

 

  B. 再延展BTFP,美儲局暫時不用攪新的,只要讓有需要資金的銀行在今日再續借1年,把拆彈時間拖多1年。

 

  C. 由財政部以原價回購這些蝕本債,一勞永逸地拆了這個炸彈,這不是不可能,因為美財長耶倫去年已提出過財政部可以回購美債,怎回購則未見有詳情。

 

  2. 細看圖一,會見借BTFP款者於去年11月起急增,這不一定代表多了銀行資金不足而借多了,而是銀行利用了BTFP所提供的低息,向BTFP借入資金,然後以較高息口向市場拆放出去,賺取其中息差,詳細情形不談了。若是,則這個自去年11月以來的BTFP借款上升,不代表銀行有危機,而是銀行有賺錢商機,是好事。

 

  一言括之,2023年3月11日,可以說是美國銀行的體檢日,看BTFP的借款額的變動,可以見到美銀行業的風險,款額大幅下降,反映美銀行業水頭充足,不用聯儲局輸血,但如不降反升,反映美銀行業缺水情況未改善,何時爆煲,待觀察。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