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政經范局
22/06/2022

從「兩岸對話」到「主權管轄」

#台海局勢 #主權管轄 #台灣海峽 #蔡英文 #國民黨 #汪文斌 #釣魚島 #楊潔篪 #魏鳳和

  本欄月中就台海局勢的根本變化一連發表了兩篇文章,在之後的這段時間,大陸對台政策果然展示出深刻的調整,其中最為引發關注的,就是北京宣示了台灣海峽既不是國際水域,更不是公海。這說明歷經美國小布殊、奧巴馬、特朗普及拜登四任總統的「一個中國空心化」進程,並伴隨著島內所謂「謀獨」情勢的持續高漲,中國大陸終於也開始大幅度改變出牌手法。

 

北京強調台海不是國際水域,圖為美軍艦隻以往穿越海峽(美軍太平洋艦隊圖片)


  回顧當代意義上的台海中線,在1949年以後是兩岸處於內戰狀態,在軍事對峙下形成;而至1980年代以來則是出於兩岸關係改善,以和平統一為基礎展開協商對話而得以維持。在雙方關係改善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基於「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的情感,台海中線的存在事實上象徵了兩岸討論未來以何種形式統一而預留的廣泛空間。

台海中線洐生灰色地帶

  但是,兩岸關係不僅在蔡英文時代已經急速冷卻,最近就連國民黨的黨主席,也發表了「親美不親中」的立場,這就必然令北京意識到,台海中線的存在非但不能促統,反而洐生出一條灰色地帶,亦即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日前所指出的「中國主權安全問題」。具體而言,就是美國已經「約定成俗」,把台海視為「國際海域」,而島內綠營亦為之呼應,支持美方在台海享有「公海自由」。

 


汪文斌羅列對台海「主權管轄」理據(資料圖片)


  歸納汪文斌的回應,北京對有關「中國主權安全問題」,作了至少三個方面的論述:一、針對中國憲制框架:「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中國對台灣海峽享有主權權利和管轄權」;二、針對聯合國及國內法框架:「台灣海峽最窄處約70浬,最寬處約220浬。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中國國內法,台灣海峽水域由兩岸的海岸向海峽中心線延伸,依次為中國的內水、領海、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

  以及三、針對美國對台海的「自由航行」說法:「堅決反對有關國家聲稱台灣海峽是國際水域。」「國際海洋法上根本沒有國際水域一說,有關國家聲稱台灣海峽是國際水域,意在為其操縱涉台問題、威脅中國主權安全製造藉口,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主權管轄」需常態化執法

  以「主權管轄」來取代「政治對話」並非沒有先例,如十年前日本政府將釣魚島(日稱尖閣群島)收歸「國有」,就換來了中國大陸在釣島海域的常態化海警巡邏,並維持至今。在台海實施「主權管轄」,就意味著北京需具備相應的常態化行政手段與執法能力,例如要求外國軍艦在通行前報備,並在必要時實施禁航。

 


中國已對釣魚島展開常態化海警巡航(資料圖片)


  是以,中國大陸有沒有能力控管美國及盟友艦隻、飛機在台海「自由航行」,就成為其「主權管轄」實力的重要指標。這同樣也會給拜登政府帶來不容低估的挑戰和壓力,如果陸方要求外國軍艦通行前報備,美方如就範,即等同接受北京主權管轄,所謂「武力護台」不攻自破。但若拒絕,美軍艦隻又是否準備在台海與解放軍爆發一場「狹路相逢」的戰鬥?

陸美台海比拼實力決心

  回顧拜登執政以來,陸方已多次就「核心利益」強硬表態,例如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去年初在阿拉斯加會談上的開場白:「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20年前、30年前你們就沒有這個地位」。

 


中國福建號國產航母近日下水(互聯網)


  30年前正好對應了1990年代爆發的台海危機,並在1996年以兩個美軍航母艦隊穿越台海而進入最為風高浪急的時刻。而在剛結束的香格里拉對話期間,中國大陸防長魏鳳和再次警告:「如果有人膽敢把台灣分裂出去,我們一定會不惜一戰、不惜代價。」

  正如本欄前文所述,雖然美方正在把台島預設為一個未來的「城市巷戰」戰場,而陸方軍事力量的部署,卻是緊緊盯住美軍,提醒美方不得心存操控「代理人戰爭」的幻想。台海這一灣淺淺的海峽,也許會因此成為陸美雙方比拼決心與實力的地方。

19/09/2023

中美關係進入「小修小補」階段

#台海局勢 #王毅 #中美關係 #大國博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上周末在馬耳他與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舉行多輪會晤,時間超過12小時,顯示雙方就許多具體議題交換了看法。從會後各自的表態來分析,雙方有意消除阻礙兩國關係發展的部分障礙,從而令中美關係進入「小修小補」階段,但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並未取得新共識,尤其是在最核心的台灣問題上。美方會繼續幹預,中方也會做出更有力的回應。

會談12小時 雙方態度積極

  在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之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與中國中央外辦主任之間保持著定期會晤,上一任中央外辦主任楊潔篪曾三次與沙利文會晤,王毅接任之後也於今年五月在維也納會晤過沙利文。這次選在人口只有50多萬的地中海島國馬耳他舉行會晤,顯示雙方有意避開媒體的關注,從面對鏡頭高調闡述本國立場的「輿論戰模式」,轉入閉門商討如何解決具體問題的「傳統外交模式」,這應該算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王毅上周末在馬耳他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舉行多輪會晤,時間超過12小時。(新華社)



  中國外交部稱「雙方圍繞穩定和改善中美關係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建設性的戰略溝通」,同意「舉行中美亞太事務磋商、海洋事務磋商、外交政策磋商」,「探討了進一步支持和便利兩國人員往來措施等」,「雙方還討論了亞太地區局勢、烏克蘭、朝鮮半島等國際和地區問題」。白宮的新聞稿同樣表示「雙方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和建設性的溝通」,也提到烏克蘭局勢等國際問題。但在台灣問題上,雙方的表述有明顯差異,而解放軍戰機近日頻繁出現在台海上空似乎是對美方態度的直接回應。 

中方強調「紅線」 美方回應消極

  外交部的新聞稿說,王毅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美方必須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落實不支持「台獨」的承諾。與會的中方外交官事後也向媒體透露,雙方花時間最長的是台灣問題,王毅指出,台灣問題最本質和最根本的現狀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當前台海局勢緊張的根子在於台灣民進黨「台獨」活動愈演愈烈,一些域外勢力的支持更加明目張膽。台灣問題和平解決的正確方向是堅決反對「台獨」,支持中國和平統一。

  從這段表述可以推斷,王毅用較長時間向沙利文具體說明瞭「一些域外勢力」明目張膽支持台獨的舉動,指出某些國家的高級官員或政客炒作台灣問題「國際化」,試圖將台灣帶入主權國家才可以加入的聯合國下屬機構或國際組織,而這是在支持和配合民進黨的「台獨」主張。本著一個中國的原則,中國政府願意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但絕不允許「台獨」分子分裂國家。然而白宮的新聞稿卻片面強調「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對民進黨在島內的「台獨」言行以及在國際上混淆視聽的作法故意視而不見,並且對王毅的警告未作正面回應。

 

白宮刻意對民進黨在島內的「台獨」言行視而不見,圖為台軍機械化步兵旅進行演練。



  美方的做法只會加劇台海局勢的進一步緊張,促使解放軍做出必要的回應。據媒體報道,台灣防衛部門披露,從17日至18日早上6點,解放軍各種機型的軍機共有103架次出現在台海上空,創下單日出動戰機最多的紀錄,其中數十次越過所謂的「台海中線」,導致台灣的空軍和導彈基地「警鈴沒停過」。這是在王毅與沙利文會晤之後出現的,解放軍選擇這個時間點採取行動絕非偶然。當法新社記者18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就此提問時,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的簡潔回答更能說明中國官方的態度: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

官員角色不同  高層或有「內捲」

  雖然美國政府多位內閣部長今年夏天相繼訪華,但成果有限,只顯示雙邊溝通管道暢通。王毅與沙利文的會晤剛剛結束,昨天(18日)在紐約出席聯合國會議的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又會晤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這個安排比較耐人尋味。既然沙利文已經與王毅進行了長達12個小時的溝通,布林肯為甚麼還要到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與並不主管外交事務的韓正會晤?而且美國國務院的新聞稿詳細列舉了布林肯對中美關係以及國際事務的主張,包括利用外交推進美國的利益與價值觀、烏克蘭戰爭、北韓的挑釁等等,同時強調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可以說是面面俱到。此舉似乎是想告訴外界,布林肯在美國對華關係上仍然掌握「話事權」。

  從這一不尋常的安排來看,有可能美國政府內部存在「角色分工」,即布林肯負責宣傳美國價值觀,出面批評中國的外交政策(曾故意借「氣球事件」推遲訪華)。沙利文乃解決具體問題的「操盤手」,他與中方高層的接觸意在取得某些具體成果。但同時也有另一種可能,即在制定對華政策和執行相關政策上,國務院與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存在「爭地盤」的情況,而這在歷史上有很多先例。


  1971年秘密訪問中國的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曾主導美國的外交政策,這位「內戰專家」後來身兼國務卿與國家安全顧問兩個職位。卡特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也很強勢,將國務卿萬斯排擠出決策圈,氣得萬斯主動辭職。但在過去30年,克林頓、小布殊(內地譯作布什)、奧巴馬、特朗普四位總統的歷任國家安全顧問都相對低調,風頭勁的往往都是國務卿,其中最出名的當屬鮑威爾和希拉里.克林頓。如今可能出現了變化,外交團隊「掌門人」應該是常在拜登總統身邊的沙利文,不是管理國務院龐大官僚體系的布林肯,甚至不怕排除國務院與國家安全委員會存在某種涉及爭奪「地盤」的「內捲」,畢竟爭權奪利在哪裏都存在。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