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飛常談
11/03/2022

從美國在烏克蘭部署生物戰實驗室的傳聞說起

#烏克蘭 #美國 #生物戰 #生物武器 #生物實驗室 #大國博弈

  近日,烏克蘭戰爭固然打得天昏地暗,前景不明。但是,有一條消息卻比戰爭本身更為震撼,這就是關於美國軍方在烏克蘭設立了十幾個生物實驗室的傳聞。直到本文動筆之際,俄國對美國這方面的指控,可謂越發咄咄相逼,美國拼命在澄清。一方面,美國政府和烏克蘭政府在2005年8月29日的確簽訂了一份《防止可用作生物武器的技術、病原體和專業知識擴散之合作協議》(Agreement between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of the USA and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Ukraine Concerning Cooperation in the Area of Prevention of Proliferation of Technology, Pathogens and Expertise that could be Us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Weapons),另一方面,俄羅斯和網民又拿出一系列相片和地圖證據,明確指出美國在烏克蘭各地興建的生物實驗室,可謂各有各講。

 

(Shutterstock圖片)

 

西方列強早開創生物戰

 

  不過,說起生物戰或者生物作戰(Biological Warfare),西方列強是「當之無愧」的創造者和應用者。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和英國開啟了生物戰的潘多拉之盒。雖說在國際上有聲音呼籲要簽訂國際公約,以限制生物戰這種非常不人道的作戰手段,但實際上包括英、美、蘇、日等列強不僅沒有在生物戰武器研究方面停下腳步,而且變本加厲,大力投資經費進行研究。美國當然毫不例外,軍方單位、科學單位花大力氣投放資金去建立各種生物戰實驗室和基地,包括但不限於大名鼎鼎的Fort Detrick。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最駭人聽聞的生物戰部隊,莫過於日本的731部隊。有關部隊長石井四郎和731部隊的恐怖史實,坊間已經公布很多,筆者這裏不作複述,但這裏只提兩點不外人留意之處:

 

  首先,日本731部隊雖然恐怖,但從軍事效能的角度來看,其實戰績並不顯著,甚至弄巧成拙。1933年8月,石井四郎在哈爾濱成立731部隊,但1942年8月,石井被免去了731部隊指揮官職務!眾所週知,這距離戰爭結束還有三年,日軍也未算敗局已定,石井卻被移開了指揮崗位。戰後日本的研究認為,這是因為石井貪污經費,但不太可信。根據中國方面史學家的研究,應該是因為在1942年的浙贛戰役之中,日本陸軍命令731部隊發動細菌戰配合,結果細菌對中國軍隊並沒有帶來多大傷亡,細菌無眼,分不清敵我,反而使得一萬多日軍受到感染,死亡一千七百多人。731部隊佔用了大量戰爭經費,卻帶來如此戰果,當然指揮官需要問責下台。這裏揭示了生物作戰一個難以克服的重要「技術難題」:就是作為武器的細菌病毒,是難以區分敵我的,一個生物戰炸彈扔下對方軍隊陣地或者平民區,是難以保證不會反過來同時危及己方軍民的。也就是說,難以精準打擊。

 

  其次,眾所周知,戰後美軍俘獲了石井四郎,並豁免了他受遠東軍事法庭的審訊,但要求他把所有731部隊細菌戰的資料交給美軍。這是事實,但往往誤解為是石井四郎幫助美軍建立生物戰能力,這是錯的!早在一戰後期,美軍已經開始生物戰的研究和部隊的建設。到了二戰結束,美軍在生物戰的知識儲備、武器生產及存儲方面已經有了20多年的累積。日軍細菌戰的能力,著實不入美軍法眼,美軍真正貪求的是,恐怕是731部隊用中國人活體試驗所得出來的生物戰醫療數據,這是美國發展生物戰卻又無法直接得到的重要實驗數據。因此,美軍發展生物戰的第一項謀略,就是趕上軍事發展潮流,精準搶掠核心技術。

 

美奪取道德高地,不忘研新科技

 

  第二項謀略,則是以退為進:一方面主動提出要簽訂限制生物戰的國際公約,但另一方面因應生物科技的進步,迅速把生物戰的武器更新換代。1969年,美國總統尼克遜在科學家的建議之下,制定《國家環境保護政策法》,宣布永不使用生物武器,公開銷毀了庫存的數萬枚生物武器炸彈,以及對相關設施的淨化和設備拆除,連部分試驗場都變成了旅遊景點。美國政府及軍方認為,與作為戰略威懾工具的大規模殺傷性核武器相比,傳統生物武器的軍事效果並不值得信賴,無論是作為威懾或報復,其效果都值得懷疑,甚至比不上呼籲世界訂立禁止生物戰公約所獲得的政治外交收益更高。因此,美國政府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在1972年推動制定《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大力推動各國簽署,連蘇聯也是締約國。由此,美國節約了大量軍事預算,還在國內和國際輿論上形成了明顯的政治道義優勢,對當時深陷越戰泥潭的美國來說,無疑是救活了國家和政府信譽的一手妙棋。

 

  但實際上早在1962年,美國國防部在國會證詞中就承認:在美國陸軍生物研究所內,遺傳學愈來愈受到重視。1969年,美國人首次應用生物工程原理,從大腸桿菌中分離出DNA片段。1973年,美國的赫伯特.博耶等人創立了DNA重組技術。1976年,基因工程進入技術開發階段,這就為生物戰武器的研發提供了全新的理論和技術角度。

 

  一言蔽之,1960-70年代的美國生物戰武器研發﹐正從培養細菌等微生物的傳統手法﹐轉變為依據遺傳學和基因工程來加以進行。生物武器正朝著第三代來發展!說句難聽的,同一時期美國所推動簽署的《國際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就算不是作為故意掩人耳目的幌子,這份公約也是規管不了美國研發全新世代的生物武器。

 

  2014年4月1日,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DARPA)就專門成立了生物技術辦公室(BTO),主要進行生物學、工程學、人工智能和資訊科技等最新最尖端科技的交叉研究,有官方智庫形容它為「生物防禦曼哈頓計劃」(曼哈頓計劃即原子彈研究計劃),雖然美國國防部號稱「美國沒有一個進攻性的生物武器計劃,但有一個防禦性的生物武器計劃」(原話包括化學武器,這是另一個話題了),但在現代武器和戰爭中,所謂「進攻性」和「防禦性」,區別非常模糊,武器的攻守功能瞬間便可轉變。江湖傳聞,據說至少包括以下研究項目:用基因重組的新技術﹐增加微生物的不可抗疫性;結合生物戰與AI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在進行針對特定種族的細菌病毒精確打擊研究,例如蒐集某些民族的基因圖譜,以便研究作精準打擊。目前從公開的技術資料來看,這一點似乎超越了當前科技發展水平,但誰又能完全否認這種可能性。

 

  總括而言,美國在過去一百年以來,對生物作戰的研究從未間斷,無論是持續不斷地投資生物武器的技術研發,還是推動制定和自己規避限制生物武器的國際公約,即保持生物作戰的科技優勢,又力保在限制生物武器上的道德優勢,可謂深謀遠慮!

 

25/04/2024

【FOCUS】援助法案塵埃落定,軍火商袋黃金萬兩

#五角大樓 #烏克蘭 #軍火商 #拜登 #軍費 #FOCUS #美國 #俄烏戰爭 #武器 #英國 #歐洲

  自拜登去年10月提出請求,擾攘半年的950億美元一攬子援助盟友法案,周三(24日)終於送到辦公桌讓他簽署;其中「主菜」,當屬610億美元馳援瀕臨彈盡糧絕的烏克蘭(另260億美元援以色列、80億美元援印太)。五角大樓武器庫存中的舊版本武器將於「幾小時」內啟運之際,美國前兩大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及RTX(前身為雷神)雙雙公布超預期的首季度業績,積壓訂單分別飆至創紀錄的1590億美元和2020億美元。

 

擾攘半年,610億美元援烏有盤算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誓言「不向普京俯首」的拜登、標榜「想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的議長約翰遜,無論如何展示最終勝利,都改變不了年初以來,莫斯科以對基輔10:1的火力,在烏克蘭奪取近350平方公里領土的事實。而即使五角大樓昨日開出的一長串武器清單擬快速運抵前線,也恐難消弭烏軍士兵內心與日俱增的恐懼和絕望。

 

拜登明言,新援助「把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持續下去」。


  援助為何擾攘了那麼久?罪魁禍首是極右翼共和黨,他們對南部邊境心心念念,對援烏抗俄意興闌珊,以至威脅去年10月25日當選的議長約翰遜,若夠膽推進援烏法案,將發動罷免程序。轉圜來自日益嚴峻的烏克蘭局勢,以及特朗普暗示此時通過邊境法案是為民主黨做嫁衣,或許還有約翰遜坦言,「寧願給烏克蘭送子彈,也不願給美國男孩送子彈」(他的兒子9月將入學海軍學院)。


  但最不可抗拒的原因,如拜登所言,新援助「把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持續下去」,「幫助烏克蘭,同時也在投資我們自己的工業基礎,加強我們自己的國家安全,支撐美國各地近40個州的就業」。


雷神、洛克希德積壓訂單刷新紀錄


  根據該法案,美國將從自身的武器庫存中運送彈藥到烏克蘭,然後以美國製造的新武器補充庫存;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就指,此替換相當於利用烏克蘭援助資金來推動美國軍隊的現代化。

 

洛克希德首季飛彈及火控部門營收按年大增25%;圖為其組裝MLRS火炮。


  雖然直白,但卻直指事實。就在周二(23日),美國頭號軍火商雷神公布首季業績,營收193億美元(預期:184億美元),按年增12%;作為愛國者導彈、NASAMS防空系統等的主要製造商,雷神截至首季末積壓的國防訂單高達770億美元(另有1250億美元商業航空訂單),隔夜股價一度刷新高,年初至今漲逾兩成。


  緊隨其後,排名遭雷神爬頭的軍火商洛克希德,昨日亦公布首季營收172億美元(預期:162億美元),按年增14%,其中航空部門(包括F-35戰機)、飛彈及火控部門(包括HIMARS高機動多管火箭系統)的營收,分別達68億美元(按年增9%)及30億美元(按年增25%)。


歐洲軍火商股價飆,英國再增預算


  過去3年表現標青的歐洲國防股亦不遑多讓,儘管月初經歷一輪急挫,但德國萊茵金屬、英國BAE及瑞典薩博等軍火商的股價,年初至今漲幅仍高達81%、23%及54%。

 

辛偉誠預告到2030年前,將英國國防開支提升至GDP的2.5%。


  此外,就在拜登簽署援助法案的同日,剛剛訪問波蘭華沙的英國首相辛偉誠宣布,為烏克蘭提供5億英鎊最新軍援,並預告到2030年前,將國防開支提升至GDP的2.5%,相當於未來6年增加750億英鎊。


  可以預見,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各國去年創下的2.44萬億美元歷史新高的軍費開支遠未到頂。洛克希德、RTX及萊茵金屬就分別展望,2024年銷售額高達700億美元、790億美元及100億歐元,似應了那句,「槍聲一響,黃金萬兩」。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