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台灣熱話
05/07/2022

如果解放軍攻台,台灣可以撐過一百天嗎?

#台灣 #調查 #解放軍 #對台售武 #烏克蘭

  俄烏戰爭發生以來,台灣輿論一直對號入座,口口聲聲「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儼然下一場戰爭就輪到大陸對台動武。民進黨當局頻頻駁斥認為是假消息,重申台灣地位特殊而重要,到時將獲得國際奧援。但這種撇清卻改變不了民心,最近一項民調顯示,如果解放軍攻台,過半數民眾不相信台灣可以撐過一百天。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最近所做的調查,詢問民眾「俄烏戰爭爆發到現在已經超過100天,烏克蘭還在辛苦作戰中。如果中共武力犯台,您相信台灣會跟烏克蘭一樣撐100天以上嗎?」結果顯示,相信的民眾有百分之37.8,有過半數受訪者不相信,高達百分之51。

 

  再詳細觀察調查結果發現,相信台灣能撐過一百天民眾中,非常相信的只有百分之17.2。從這個結果可以推測,過半數台灣人傾向認為台灣不如烏克蘭,沒辦法支撐那麼久,只有較少數的台灣人相信台灣可以和烏克蘭一樣撐那麼久。這些結果明顯打臉了綠營政客和學者的論點,主張兩者地理環境不同,俄軍可以從陸路進攻,台灣則有海峽阻隔易守難攻,有時間等待國際救援等等,雖然說得洋洋灑灑天花亂墜,但是歸根究柢而且最直接的問題,就是民眾對台灣防禦能力缺乏信心。

 

  對於相信兩岸一旦爆發戰爭,台軍可以撐下去的民眾,主要的信心來自認為美軍會適時提供援助。但從俄烏戰爭爆發之後,美國明確表達不會參戰,只提供烏軍小型武器來看,兩岸一旦開戰,美國應會以相同模式處理。

 

  在這個戰略構想下,拜登政府已更改了對台出售武器政策,也就是從原本台灣軍方定下的戰略構想購買需要武器,轉變為以「不對稱戰力」為出發點,美國只肯賣自身指定的武器給台灣。

 

美國停售傳統武器,台灣只能靠自己研發。

 

  台灣軍方的戰略構想核心,是以「反登陸」和「反斬首」作為出發點,避免戰事速戰速決,以便拖延時間讓國際救援。但美國的「不對稱戰力」是以城鎮游擊戰作為出發點,所以只願出售輕型武器給台灣。這樣的構想就是放棄在解放軍渡海時的偵測和抵抗,透過在後段城鎮巷戰中爭取時間,讓解放軍需付出更多時間和代價,可想而知,相對的台灣也要付出慘重死傷。

 


美國要求的「不對稱戰力」是以城鎮巷戰來對抗解放軍攻台。

 

  在新模式下,美國否決了台灣購買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撤銷E2D預警機輸出許可,連已通知國會批准出售的M109A6自走砲,都以供應不及為由宣布停止。在這樣情況下,台灣軍方只能以老舊的武器來維持原有的防衛策略。像上月底失事的S-70C反潛直升機,機齡已經都超過30年。

 

  美國參眾兩院各自通過諸多法案,包括:支持台軍購發展現代化軍力、美台互通防空能力以及參與2022環太平洋軍演等,蔡政府莫不立即拿來大內宣,強調台美關係「堅若磐石」空前緊密。然而這些林林種種的法案,在法律位階上都只屬於「建議」性質,口惠而實不至,看看高興就好,美國人擺明了是不會浪費自己人寶貴的鮮血幫你打仗的。

 

29/05/2024

超越現實的對華冷戰封鎖線

#政經范局 #台灣 #兩岸關係 #美國 #中美關係 #中國 #大國博弈 #聚焦神州 #拜登

  就在賴清德發表5.20「新兩國論」就職演講,和獨派調動民間力量在台北立院外集結之時,美國的拜登政府和國會也在行動。

  首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5.20當日發給賴清德的賀文中,故意只用「台灣」,而全然不提「中華民國」;至上周三(22日),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在國防預算中撥出專款,要求五角大樓研究在中美一旦發生武裝衝突時,美軍如何封鎖中國的海上石油運輸戰略水道;到了周日(26日),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率跨黨派訪問團啟程訪台,於周一(27日)上午會見了賴清德。

  無論是布林肯的賀辭、眾議院要求美軍研究封鎖中國戰略出海口,還是眾議院外交代表團親臨台北,無不說明了一點,美國在賴清德就職之際與之高度互動及密切配合,是其「新兩國論」演講、獨派包圍立院的幕後支持力量。認為美方難以掌握賴清德動向的看法,也因此是天真的。

 

賴清德發表「新兩國論」演講,反映島內獨派在美方支持下冒險主義抬頭。(美聯社)


白宮與眾院打同一手牌?

  真正值得關注的問題是,拜登政府和美國眾議院在台海問題上打的是同一手牌嗎?目前正值美國大選年,民主、共和兩黨黨爭白熱化,拜登的弱勢政府能否捱過11月選舉是未知之數,美國的對外政策亦因此呈現碎片化且脆弱多變。按常理,美國國務院是處理對華外交政策的主責機構,但頻頻在台海問題上出手的美國眾議院,卻是由共和黨主導。

  其中,眾議院軍事委員會的專案撥款,是由德州共和黨議員傑克遜(Ronny Jackson)提出。他曾任軍醫和白宮醫生,參加過伊拉克戰爭,是退役海軍少將、對華鷹派要員。如果用傳統角度來形容,他屬於共和黨中的「台灣派」,主張把台島武裝成新冷戰刺蝟。

  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麥考爾和傑克遜是黨友,兩人的對華鷹派立場高度一致。在前者率領的六人訪問團中,有四人來自共和黨。作為5.20後首個到訪台北的美國政界代表團,麥考爾在行程中也毫不掩飾共和黨對於發動新冷戰的執著。他把中國、俄羅斯、伊朗形容為「邪惡聯盟」,宣稱加快對台售武,尤其是提供魚叉反艦導彈等海上武器,把台島再一次打造成冷戰前沿。

 

賴清德與美國眾院代表團在孫中山像前合照(互聯網)


  由此可見,雖然拜登政府和美國國會共和黨人都對台海問題擺出強硬姿態,但出發點和目的卻是各異的。拜登政府打台灣牌的原因至少有三:一是推動產業鏈重組,在經濟及產業技術上「鎖死中國」;二是以此作為籌碼,逼迫中國在對俄關係、購買美債等問題上讓步;三則是拜登政府目前在俄烏和以巴兩場衝突中進退失據,尤其是以色列對加沙巴人的滅絕,正大幅削弱其競選連任機會,因此有必要將矛頭轉向中國以扭轉形勢。

共和黨執著於「冷戰懷舊」

  相對於民主黨政府的逐利與務實,共和黨則更執著於意識型態上對冷戰的「懷舊」。正如以上提到的兩名共和黨眾議院要員,俱有狂熱的「台灣派」和「抗中」色彩。基於共和黨人傾向於盡快在俄烏戰場上與俄羅斯達成均勢,以便掉轉矛頭全力打壓中國,因此勢必對台島走向全民軍武化起推波助瀾作用。

  但從客觀來看,共和黨基於老派冷戰意識形態而提出的「抗中」設想,其實嚴重脫離現實。例如傑克遜提出的專案,就向美軍提出了「不可能的任務」,要求在中美爆發衝突時,封鎖台灣海峽、南海、東海、馬六甲海峽及巽他海峽。換言之,就是全面封鎖中國的戰略出海口。

 

共和黨要求美軍全面封鎖中國出海口已變得不現實;圖為中國海南號兩棲攻擊艦。(互聯網)


  在現實中,既使美日菲、美日韓、AUKUS,再加四方五眼等等,也無可能在西太平洋全面封鎖中國的出海口。因為若有這一天,任何參與對華封鎖國家的船隻,將同樣難以安全出入西太平洋。所以傑克遜等共和黨眾議院黨團在此時提案,無非是把「封鎖中國」的概念擺上枱面,為島內獨派打氣。

  可悲的是,來自美國眾議院這種遠離現實的、海市蜃樓般的打氣,雖然沒有兌現的可能,卻仍會給島內獨派帶來無窮的憧憬,並推高其冒險性。這就是為甚麼當獨派力量在內圈包圍台北立院、解放軍在外圈包圍台島,在對外部勢力展示拒止能力的同時,制約島內的冒險主義抬頭。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