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容我世說
01/02/2023

以色列宗教法西斯崛起,考驗美以關係

#以色列 #巴勒斯坦 #極端右翼 #本.格維爾 #美以關係



  最近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再次升溫,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前赴以巴地區,欲為局勢降溫。美國作為以色列傳統盟友,過去處處維護,可是,今次卻有些兒為難了。自去年11月以色列大選,右翼的內塔尼亞湖東山再起,跟著組成沒有最右,只有更右的統治班底,其中以委任有以色列希特拉之稱的本.格維爾(Itamar Ben Gvir)為國安部長最令人側目,他上任後便做了一連串挑釁巴人底線行動,可以說是今次衝突的始作俑者。使得拜登大為頭痛,罕有地作出批評。
 

本.格維爾(Itamar Ben Gvir)(shutterstock)

 
  隸屬於「猶太人力量黨」的本.格維爾,是位極端猶太復國主義(鍚安主義)者,其言論比其他極右政黨更具種族主義色彩,他呼籲剝奪阿拉伯人的以色列公民身份,還建議驅逐以色列境內的大量阿拉伯人,反對巴人獨立建巴勒斯坦國,並主張解散巴人民族權力機構,提議奪走巴人自治權等。
 
  即使美國人,有不少都認為本.格維爾是美以關係的負資產,他一味踩紅線,一而再試探拜登的容忍度。不過,他卻能成為內塔尼亞湖的親密夥伴,聽聞他的國家安全部長職位也好像為他而新設立,比原有的公安部長職權大得多,至少讓他可以管轄巴人聚居的西岸地區邊防警察,並能進行他支持的猶太殖民區前哨站行動。
 
  因此,本.格維爾一上任便到處耀武揚威,他打破過去大家在維持東耶路撒冷聖殿山歷史現狀上的共識,在1月4日帶著大批警員在阿克薩清真寺外圍漫步,引發巴勒斯坦和多個阿拉伯國家強烈譴責。他在1月5日又宣布禁止在公眾場合懸掛巴勒斯坦國旗,把巴人旗幟等同恐布主義象徵,本.格維爾此舉明顯違反了1993年以巴雙方簽定的奧斯陸協議。他的一連串行動豈不會把衝突升級?!
 
  究竟現年四十六歲的本.格維爾何許人也?他本是位律師,出生於耶路撒冷,但他的親生父母原是伊拉克庫爾德族人,後來由一對世俗猶太夫婦撫養成人,但他在少年時期卻被極端右翼思想吸引,成為具有法西斯色彩的「卡漢黨」成員,追隨該黨領袖拉比卡哈內。卡哈內是美國出生的極端猶太復國主義者,也是猶太防御聯盟的創始人,該聯盟曾在美國領土上策劃爆炸事件,又攻擊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和左翼猶太人,他的卡漢主義運動一直被美國視為恐怖組織。
 
  本.格維爾繼承了其導師的暴力種族主義思想,1995年當時任以色列總理拉賓與與巴人領袖阿拉法特簽署《奧斯陸協定》時,他曾高呼要除掉拉賓,支持犯有種族仇殺的猶太錫安主義分子。他又經常針對婦女、非宗教人士、阿拉伯人和同性戀者,發表仇恨言論。他的極端行為連以色列軍隊也忌他三分。可是,自他加入了「猶太人力量黨」後,逐漸在政壇嶄露頭角。
 
  他借以色列人對安全的憂慮,大力主張嚴懲巴勒斯坦恐怖分子,驅逐「不忠於以色列」的公民,支持死刑,放寬士兵開槍規限等,竟然嬴得不少支持,並受內塔尼亞湖垂青。事實上,內塔尼亞湖除領導利庫德集團領袖和其右翼聯盟外,他在組閣過程中也包括了本.格維爾的「猶太人力量黨」、「宗教鍚安主義黨」和「納姆黨」,這可說是把以色列政壇回歸到具有法西斯宗教色彩的猶太復國主義,並預示著以巴區將永無寧日,衝突加劇。
 
  內塔尼亞湖的政治組合不僅惡化與巴人的衝突,同時也會加大以色列社會的內部矛盾。這個滿是極右宗教色彩的新政府,有領導層已揚言他們要打一場歸結為宗教上的虔誠者與道德敗壞的世俗群體之間的「聖戰」。不知美國如何應對受極端主義籠罩的以色列新法西斯政府?這是對美以關係真正的嚴峻考驗。

03/05/2024

美國校園的烈火暴潮

#以巴衝突 #大國博弈 #學運 #美國 #認中關社 #巴勒斯坦 #以色列 #嬉皮士 #愛與和平 #烈火暴潮

  美國政府被其軍工綜合體及猶太財團操控,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民有幾萬名被以色列軍隊殺害,美國政府雖口講希望以色列停火,但行動上卻不斷撥款及運送軍火給以色列,終於受到自己人民反噬。最近幾周,美國全國多個校園風起雲湧,學生和平示威抗議活動遍地開花,雖仍是初階段,但其規模之大,已是半個世紀以來首見。

 

目的正義手段道德 缺一不可

 

  我們如何評價這場學生運動的正義性或罪惡性?學生運動本來不是壞事,有時還會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先驅,但從十年前佔中運動以降,及至黑暴事件的出現,港版學生運動迅速墮落為破壞社會安寧,造成生命財產自由俱損的犯罪活動,港人深受其害,難免對美國的學生運動不夠客觀,這是沒必要的。弄清楚美國學生運動的前世今生,來龍去脈,對港人是非價值觀的建立大有助益。

 

  評價學生運動應有兩個準則,一是其目的是否正義,二是其手段是否符合道德,沒有侵損人民的生命財產與自由。兩個準則,缺一不可;我絕不認同為求目的便可不擇手段,對那些用和平合法手段欺騙他人以達其不可告人目的的策略也同樣譴責。按上述兩準則,美國的學生運動是否正義?

 

(Shutterstock)

 

  依稀記得連不問政治的張五常也說過,很難想像有比美國學生反越戰更正義的訴求了。的確,大半個世紀前美國的校園,一樣瀰漫著反越戰的情緒,越戰中美軍不斷殺害無辜,甚至在美萊村屠殺人民的惡行,消息源源不絕的流傳到了美國校園,學生對生命尊重,看不過眼,焉能不正義?所以當年的反越戰,滿足了目的正義這一條件。但手段是否正確?

 

  當年反越戰的主要口號是愛與和平,寧要做愛,不去打仗。我其時在校園中所見,學生有頹廢派嬉皮士、宿舍內充滿大麻氣味,但學生毫不暴力,十分尊重其他人的自由。由此可見,或許不少人對部分學生的吸毒濫交頹廢行為不以為然,也有個別衝擊政府的行為,但我們很難說他們的主流手段罪大惡極。也許他們反戰情緒的高昂部分來自其時的徵兵制,19歲左右的年輕人若被抽中,便要服役上戰場送死,對於那些剛入了大學的學生而言,這是塌了天不可接受的大事,不反才奇。自70年代中以後,美國廢除了徵兵制,改為募兵制,出盡八寶吸引美國人自動獻身,美國民間的反戰便遠不及越戰時期,以致美國就算到處假借民主自由之名到處侵略,烽煙遍全球,美國民間也缺乏了從前的反戰平衡力量。

 

行動和平克制 學生何錯之有

 

  美國政府越戰時對付反戰學生的手段則絕非和平,與其標榜的人權公民權利及自由,往往大相徑庭。較有名的一起事件是1970年5月4日的肯特州立大學(Kent State University)國民警衞軍鎮壓學生,當時年紀也是20左右的國民警衞軍眼見學生勢大,單膝在地,架起機槍,向學生掃射,殺了4人,癱瘓了1人,重傷了8人,震驚世界。而當時學生反對的,只是美國要在柬埔寨開闢新戰場,派軍入侵。反觀今天香港的警察,素質比美國國民警衞軍高得多,面對黑暴期間汽油彈磚頭的惡劣環境,竟然沒有殺死任何一人,其克制能力遠超美國軍警!讀者如有興趣,在網上可找到當年電影「烈火暴潮」(The Strawberry Statement),可一窺其時美國校園情況。

 

  今天美國學生的抗議,比起越戰時期的更為正義!現時反對美國政府資助以色列屠殺加沙婦孺,與美國人的生命並無關係,不能用「怕死」去抹黑學生。至於手段至今為止,學生的行動仍十分和平克制,他們要求美國政府不去浪費金錢,資助屠殺加沙人民,也反對校方資產在軍工綜合體的投資,何錯之有?

 

  將來美國學生運動如何發展,我不知道。在過去十多年,美國校園也曾長期受極左思潮包圍,以致出現了不少錯誤行為,例如不容忍校園中有人發表與己不同的意見,若有不同意見的講者被邀到校園發表演說等,也頗帶暴力的攔阻。這可能是學生閱世不深,找不到真正的正義方向,胡亂發洩一通。現時有了一偉大的反戰目標,可把各門各派的人統一了方向,不致為反而反,學生運動便有了正義性及生命力。

 

反觀港黑暴 怎一個蠢字了得?

 

  反觀香港近十年來的學生運動,與70年代的「認中關社」不可相提並論,在目的及手段上都被美國的學生比了下去。佔中也抄襲了反越戰時「愛與和平」的口號,但行動上卻完全不理會對香港經濟及社會安寧的破壞,黑暴時期更是汽油彈與磚頭橫飛,與「胡士托音樂營」所展現出「愛與和平」的氣氛差天共地。至於目的,從近日法庭審訊所顯露的證據看來,黑暴期間的領軍人早已包藏了推翻政府搞港獨的禍心。若論智商,則更使人感到黑暴中人的失智,所謂831事件毫無證據有人死亡,連苦主或苦主家庭都找不出來,竟還有人去拜祭早已還了陽的「亡靈」!這次第,怎一個蠢字了得?

 

(本文原載於5月3日《香港經濟日報》)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