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31/08/2018

【舌尖‧擁抱愛】地獄食神背後!為了親人下廚的溫柔外婆

#職場 #創業 #中秋節 #月餅 #親子關係 #食家 #大師姐 #銀髮族 #人物專訪

  師承著名食家江獻珠、有「大師姐」之稱的姚麥麗敏,在很多人眼中是個極其奄尖腥悶的人,尤其在吃的方面。而她本人亦直認不諱:「入到廚房,我是一個魔鬼。」

 

 

  訪問當日,小編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來到大師姐居住的大廈。正思忖著不知道該如何打開話匣子,誰知電梯已抵達所屬樓層,Lift門還未開全,便已看見大師姐早就站在已打開的家門前,一臉笑容。

 

 

  眼前這位慈祥可親的老太太,怎樣看也跟「奄尖腥悶」扯不上關係吧!但沒想到的是,才剛把話題轉到飲食方面,大師姐便立馬露出嚴肅神情,並直言自己入到廚房會變成魔鬼!她說:「試過有一次去西貢食海鮮,食到那條魚是『沙皮』(即皮硬肉粗)來的,我便將整條魚拿回去魚檔,說:『你吃吧,這是沙皮來的。』這時回想起來,其實自己也有不對,畢竟那個魚販也不知情。」

 

大師姐即席示範炒一味「炒桂花瑤柱」。她亦不忘分享揀食材的心得,「揀芽菜,要揀肥肥短短的。」

 

Read More【今日餵飽你】風一般的女子!日踩11小時為繁忙港人送餐

Read More【賣快樂的女孩】最愛雲呢拿雪糕!維園擺檔承傳集體回憶

 

遺傳了爸爸的吃貨性格

 

  又例如買雞。「品質好的話,我會Whatsapp告訴老闆:『你呢隻雞今日好靚喎!黃油喎!好靚呀隻雞!』但如果品質差,我又會告訴他:『老闆你呢隻雞唔掂喎,點做鹽焗雞呀?好醜樣呀!』」所以說,大師姐對飲食之高要求,絕對能體現在食材選擇上。「這是我的堅持。若不這樣做,對方便會以為我沒要求,給我質素差的食材都可以。」

 

  再談下去,才發現大師姐這份對吃的堅持,原來遺傳自爸爸。「他沒其他興趣,就只喜歡吃,而且對吃很有要求。」她憶述,以前爸爸去飲早茶,媽媽必定從家中袋一樽豉油同往。「爸爸很堅持不用別人的豉油,但試問有多少人出外吃飯會自攜私伙豉油呢!」

 

  原以為青出於藍的只有大師姐一人,豈料大她十年的七哥吃得更挑剔!「七哥很喜歡吃蠔豉鬆。有次我買了內地蠔豉來煮給他吃,他吃了一口便說無味。於是我再試煮,那次加了三倍份量的蠔豉。結果?他仍說無味。」大師姐一直把此事默默記在心裏──原來七哥曾經吃過味道香濃的蠔豉,但她做不出來。直到某日,她改用日本蠔豉再煮一碟蠔豉鬆,才終於獲得七哥的肯定。「一炒出來,我哥就說,掂!掂晒!」

 


大師姐和家人的合照。(受訪者提供)

 

在家造月餅,全因為女兒

 

  可惜的是,這份對吃的執著,並沒有遺傳到女兒身上。「她不太喜歡吃中菜。」大師姐輕輕地拋出這一句後,又一臉自豪地補充道,她那八歲半的外孫──俊俊──是個小廚師。「他好像有隔代遺傳,跟我一樣很喜歡吃東西。他不但對煮食有要求,連對上菜都有要求,這嚇驚了我。」

 

  大約三年前,俊俊的嫲嫲和姑媽來香港玩。大師姐身為親家,當然要請他們回家吃飯,便邀請了俊俊幫手,煎一味牛肉薯仔餅款客。「煎薯仔餅時,他站在旁邊看,突然指著其中一個說,『這個不能上。』我很奇怪,為何無緣無故有一個不能上呢?他就答,因為那個餅有一小片洋蔥露了出來,而且煎燶了,這樣很不美觀。」哈,乍聽之下,這個外孫似乎比婆婆更像魔鬼呢。

 

大師姐和外孫的入廚樂。(受訪者提供)

 

  臨近中秋,家家戶戶正忙著買月餅過節,令大師姐想起了不少有關中秋的軼事。原來驅使她第一次造月餅的,正正是她的女兒。「2003年,很多外國人因為沙士而不敢來香港做生意。當時我的女兒在一間德國公司工作,由於德國那邊的同事不敢來港,所以她只好每個月飛去德國跟他們見面。那年中秋,我知道她不能在我們身邊過節,便買齊材料焗月餅,讓她在那邊也能吃一個我造的月餅。」

 

  她又忍不住分享兩婆孫的甜蜜互動。「那年中秋,俊俊只有兩歲,我們一起用月餅皮造豬仔餅吃,那段回憶真的令我很回味。」今年能一家人一起過節嗎?「還不知道呢。但我肯定,我一定會預備一個燈籠送給俊俊玩。」看著大師姐臉上那個忍俊不禁的笑容,終於明白這位「地獄食神」為何會笑稱自己是一位「腍善外婆」!

 

大師姐說,雖然女兒和孫兒在外國生活,但他們關係親密,久不久就會相聚一起。(受訪者提供)

 

30/04/2024

官場的「阿媽係女人」現象

#快樂退休 #官場 #政府 #職場 #政情

  「阿媽係女人」點解?唔使解喇啩。

 

  近期見到不少人討論官場及政治圈的現象,小弟直覺反應,全部是「阿媽係女人」般的理所當然,不單唔稀奇,反之,「唔係咁至奇」!

 

古今中外的官場,皆充斥馬房文化,此乃「正常」而非「反常」,香港當然不例外。

 

  擺上枱面,個個領袖都強調自己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只針對事而不針對人,故此,必定用人唯才。

 

  係真唔係真?若果你「新嚟嘅」,初初踏入職場,有如此天真想法,正常。

 

  但若你打咗三五七年工,仍天真地相信,咁就真係幫你唔到嘞,sorry。

 

鐵的衙門流水的官,無論是特首或政務司司長,要被換時,就要主動或被動下台。

 

  江湖中人全部收到風,官場快將大執位,我認為絕對唔奇。大家可記得,巴閉如前特首董建華,當要被郁時,就會自動宣布「腳痛」,無得抗拒。

 

  再近啲睇上一屆政府,高級到如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早攞晒大紫荊勳章,且身為政府歷史上最長期服務者(49年),日日高調顯示仆心仆命誓死效忠政府。結果點?時間到,未完成任期就被人叮走,無癮到暈。

 

  官場運作其實好簡單,第一,邊個有權邊個話事;第二,一定實行馬房論(即用自己友),因要講個信字,而信任,須長期建立。正因如此,現在及未來的香港官場調動,當然是李家超馬房中人排隊上位,全部安插在最重要位置!

 

  如此布局,無聊人當然批評「益自己友」,但舉世官場,哪處不如是?

 

  又有評論員指出,近日前行政會議成員張志剛及「梁粉」陳啟宗搞的「香港發展論壇」,內容頻頻暗窒現屆政府,語帶少少酸味。尤其講到如今的政府顧問委員會成員,更直指部分無料到。

 

陳啟宗(左一)公開諷刺部分特首顧問團成員「難有見地」,但若他是當中一員,會否如此講呢?

 

  老友,以張志剛及陳啟宗與現屆政府的關係,唔係咁諗至奇啦!

 

  任何政圈,恩怨情仇糾纏不清乃「正常現象」,但大人大姐,有身份有地位,點會宣之於口咁失儀?不過,總有蛛絲馬跡令大家察覺到的,所有高手傳媒人,皆有這種敏感度。

 

  例如資深新聞人林妙茵,就在專欄指出,前申訴專員趙慧賢約滿,任內盡心盡力,瞓身查出不少部門弊端,並提出大量改善建議,看台公論,做得非常出色。

 

  奇在,離任時,政府高層尤其是特首,只輕輕表示感謝而已,對趙慧賢作出的貢獻,一句讚揚及嘉許都無。

 

表現出色的前申訴專員趙慧賢離任時,並未得到特首的適當表揚,原因為何,資深官場人當然心照。

 

  點解咁?熟悉官場歷史的,無不搖頭苦笑。某退休高官一劍直指中央:「碌Sir,特首反應,無乜唔正常,大家皆來自同期警隊嘛。同理,唔安排任何公職畀曾偉雄,也是好正常,局內人,個個心領神會啦!」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