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25/09/2020

【我們與死亡的距離】一通電話阻止自殺悲劇!「撒記」熱線義工:我不期望成為救世主!

#人物專訪 #心理情緒 #精神健康 #生死教育 #自殺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熱線義工

  我們與死亡的距離,在這一年,好像近了很多。每次點開即時新聞、翻閱報章,除了發現全球新冠肺炎死亡人數仍在不斷上升,也看到不少自殺或企圖自殺的報道,抗疫生活無疑再添幾分沉重。華人社會向來忌諱談死亡,自殺尤甚,更習慣把問題歸咎於自殺者性格太軟弱、思想太負面,甚少體諒和理解其背後所承受的痛苦,因而看輕了他人的陪伴和聆聽,原來有機會能挽回一條生命!

 

  「曾經有親人自殺而死,自覺當時錯失了很多可能可以幫到他的機會。悲劇發生了不能挽救,但成為『撒記』熱線義工,讓我接觸到有自殺傾向的人,透過聆聽他們的想法,讓他們抒發內心負面情緒,或有助他們走出困局。」今年72歲的劉健蝦,人稱「蝦叔」,他口中的「撒記」,是他對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簡稱;機構由最初只提供24小時即時情緒紓緩熱線,到現時拓展至自殺危機介入及輔導、自殺者家屬支援及培訓服務,並成立生命教育中心,向公眾宣揚珍惜生命訊息。

 

老一輩的人,一份工可以打一輩子,沒想到連做義工也是。2000年從公務員的崗位退下來後,劉健蝦便成為了「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熱線義工,為有意圖自殺的人提供情緒支援服務,至今已有20年。

走入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中心,見壁報板張貼了近日發生的自殺新聞。

 

  「都20年嘞!」蝦叔憶述第一次接聽求助電話,當時感覺既緊張又忐忑。「不知道求助者是否屬高自殺危機人士嘛,又怕自己說錯話而出問題!」所以他走入接聽房前,趕緊細讀緊急求助熱線等資料,以防萬一!「幸好那人只是受情緒困擾,情況較容易處理。」

 

  但光靠通話,不了解來電者的性格、背景,真的能掌握其狀況?「問得好!」蝦叔指,做熱線義工最緊要是保持警醒,電話一響,接起來,就要專注去聽話筒另一端的聲音。「留意他說話的語氣和情緒。如果遇著無聲電話,也不能喂兩聲就cut線,要給對方時間梳理情緒,同時讓他知道自己在聽,所以要有耐性。」環境聲音也是重要線索,「聽到風聲、海水聲這些危險信號,就要想方法去確認其位置。」

 

接聽房的空間不大,剛好可以容納一個人。

無論接到誰的求助電話,蝦叔都會讓他們有足夠空間去分享和宣洩情緒。他說:「20年的經驗告訴我,我不可能期望自己成為救世主;唯有用平常心去做,盡量和他們同步。」

 

  試過有一次挺驚險的。某個午夜,蝦叔接到一個女人的來電,說自己與同居男友鬧翻而被趕了出門,因為不想回家面對家人,只好一個人拉著行李箱,在九龍塘站對開的的的士站附近徘徊。「她還說想去被車撞死!我意識她有可能是高危自殺者,便一直聽她說話,再作出回應;我亦得到她的同意,報警讓警察按她提供的位置、衣著打扮等線索去找人。幸好她最後打消了自殺念頭。」這不過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相近的故事,好像是,妻子感覺不到丈夫的關懷,便打算抱著出生不久的女兒跳樓……「工作問題、家庭問題、健康問題等,都是最常談到的事。」坐在蝦叔身旁的熱線中心主任Ivan補充道。

 

  死亡明明是人生大事,卻有人談死色變,遇到這話題便急著迴避。當身邊人表示有自殺念頭該怎樣回應?大多數人只會勸喻對方「不要想太多」、「再難過的事都會過去」、「好快捱得過」。作為防止自殺機構的熱線義工,蝦叔不但受過專業的培訓,亦有不少與企圖自殺者對話的經驗,故強調絕不能逃避談自殺。倘若遇上高危自殺者,還要有技巧地追問下去,方能掌握其狀態和計劃,救他一命。「20年的經驗告訴我,我不可能期望自己成為救世主;唯有用平常心去做,盡量和他們同步。」蝦叔說。

 

  怎樣做才對?「先建立關係,再逐步了解:幾時開始有自殺念頭?次數頻密嗎?打算用甚麼方法?幾時動手?」他們給出來的答案,正正可以讓蝦叔和其他熱線義工初步界定其自殺風險,再按其需要作跟進。真是長知識!不料蝦叔繼續說:「燒炭其實算中危,因為要花時間去買炭,跳樓才是最高危的……」看他一臉嚴肅認真的表情,莫名就有種安心的感覺。

 

  只可惜,熱線義工絕不能與服務對象建立私人關係,既不可交換任何聯絡方法,最多也只能提供自己的姓氏及義工編號。理由是,避免求助者會依賴某一位義工!還有甚麼要注意嗎?「一,要有包容心,不能因為不認同對方的價值觀便表現冷淡。二,多聆聽少說話,亦可為對方分析處境、陳述利害,但不加批判或個人意見。三,專注很重要。曾經有義工被求助者反問『你剛才已問過我這個問題』,怎會不叫人失信心。」

 

有需要時,熱線義工可以在草稿紙上記錄一下談話重點。

熱線義工可按掣亮起「接聽房」外的燈,以示需要支援。

 

  所以做熱線義工,並非單純「傾電話」般簡單,需要過五關斬六將。雖然「撒記」並沒有規定熱線義工需要擁有社工或輔導員資格,一般上班族或家庭主婦都做得,卻嚴格要求每個義工必須通過甄選和一年培訓及實習,學習基本的聆聽及溝通技巧、特別個案處理技巧等,以確保質素。蝦叔更有不少得著,「我只打過一份工,如果人生是一本書,我揭來揭去就只有那幾頁。加入『撒記』後,認識來自不同背景的義工,可以彼此分享不同的人生經歷和看法,眼界都擴闊了很多!」他說。

 

每通求助電話,都生死攸關。

 

  根據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公布本港最新自殺率數據,去年自殺率為13,稍高過前年。來到今年,在新冠肺炎的威脅下,社會充斥著更多的無力感和焦慮,無論是因為隔離而來的孤獨感,還是失業等問題,都對港人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或會加劇自殺問題。好奇問蝦叔,如果今天「香港」打來一通求助電話,猜她會說甚麼?蝦叔維持一貫專業態度,直言香港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所以藏了很多不同的聲音。他說:「無論是個人、家庭還是社會問題,能找到願意聆聽的人最重要,最怕是人與人之間失去互信。」

 

  我們都不是蝦叔,我們都不一定要成為熱線義工,但我們絕對可以打電話關心問候我們身邊的家人、朋友,沒甚麼好害羞。反之亦然,如果你正受情緒困擾,請不要怕與人分享自己的軟弱,更不要忘記總有人願意和你同行。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24小時情緒支援熱線:2389 2222

英語情緒支援熱線:2389 2223

Chat窿(網上聊天服務):https://chatpoint.org.hk/

 

Read More:【死亡KOL】幫人完成生前最後一個心願!「死嘢」︰透過直視死亡尋找生命價值

Read More:【別怕,有我在】不只是聽秘密的樹洞!藝術治療師駐北角商場助港人解鬱

 

 

07/05/2024

巴黎奧運掀霹靂舞熱潮!從自學、參加大型比賽到參加《全民造星V》,望搣甩B-Boy負面形象「帶入屋」!港隊代表B-Boy C Plus施嘉鑫:霹靂舞令我學懂自我表達!

#人物專訪 #霹靂舞 #ViuTV #施嘉鑫 #全民造星 #B-Boy #Breaking #C Plus #巴黎奧運 #奧運

 

 

  霹靂舞(Breaking)帶給你的印象是甚麼?夜蒲?夜青?街童?或許小時候看到人們在街頭跳舞都有一種負面的既定印象,但其實霹靂舞是讓很多舞者找到自己、學懂自我表達的途徑。2024年巴黎奧運,霹靂舞正式成為其中一項賽事,全城矚目、期待這種舞蹈踏上奧運舞台之際,有一名香港出身的霹靂舞運動員,想透過霹靂舞說故事。

 

  告訴你學霹靂舞的不是壞孩子,希望大家從他身上了解到這個富有藝術感的體育運動,想話你知霹靂舞對他而言是甚麼,為霹靂舞除去這些既有Hashtags!

 

從在學校開「舞林大會」到正式學霹靂舞

 

  「我叫C Plus施嘉鑫,是香港霹靂舞代表隊成員」,C Plus鏗鏘有力、挺直胸膛,堅定地自我介紹,想不到原來未接觸霹靂舞之前,是一個默不作聲的男生。C Plus自言從小寡言,不太會表達自己,直到14歲時,沉迷觀看當時最流行的台灣綜藝節目《棒棒堂》、《黑澀會》因而認識霹靂舞。「當時看影片,看到節目內有人跳這種舞,發現原來可以用一隻手支撐身體,然後用頭部轉圈」,雖然事隔十多年,C Plus憶述時仍然十分雀躍。

 

  對霹靂舞著迷的他,於是每日回校和同學準時展開「舞林大會」,以為有甚麼高手在民間,但原來他們全部都不懂得跳霹靂舞,只是默默地上YouTube找台灣教學影片再自學。一群人集體跳舞,引起老師的關注,隨即制止,但當時他們對霹靂舞的熱情沒那麼容易熄滅,老師沒法子下直接請來導師讓他們正式學跳舞。

 

 

  「所有事都由零開始,發現大家有興趣看,之後一起比賽、表演,最巔峰時,跳舞成為生活必需,一個月內一星期跳足7天,後期朋友聚會都不應約,一心只想著跳舞,經常跳到很晚才回家,弄得滿身傷患,家人擔心我是不是打架,朋友都不理解,漸漸社交圈子都改變」。C Plus說。

 

 

下一頁:跳舞帶給「我」甚麼?

 

跳舞帶給「我」甚麼?

 

  C Plus以往在學校玩過不同活動,都有參加籃球校隊,但被霹靂舞所吸引,很快就全心全意鑽研舞步。「第一個學習的高難度動作叫Air Freeze,是用單手倒立,那時花了一個月時間每天不停練倒立,再練只用單手,到現在這刻都有在做這個動作,成功感很大」。跳舞帶來的滿足感固然重要,但霹靂舞帶給C Plus的,不只這種收穫。

 

 

  「霹靂舞 B-Boy中有一個特別之處是,我們比較追求的不是表演,而是自我的表達,要追求如何創造出個人風格。認識跳舞之後發現,原來表達是一樣很奇妙的事,只不過我的表達方式並不是用很多語言上」,一個安靜的男生終於因霹靂舞更懂得自我表達。

 

下一頁:靠一個比賽打「強心針」轉全職

 

靠一個比賽打「強心針」轉全職

 

  霹靂舞打開了C Plus心扉,多年來一秒也沒有離開過。中學文憑試後到舞蹈學校當助教,一下班直接留在排舞室跳舞,這樣的日常維持了一年多,後來重返校園,也依舊專注於鑽研舞技。畢業後開設自己的公司做客製化禮物,「當時一出外比賽,一去便十多天,經營自己的公司可以好好控制時間」,維持住一邊賺錢,一邊跳舞出遊比賽的生活,但這種習慣經過一次海外比賽後截然不同。

 

 

  「2022年末到了韓國參加比賽,一到會場看到的全都是來自世界各地霹靂舞界的『神』」,當時大開眼界,令初出茅廬的C Plus感到壓力無比,但正因為「初生之犢不畏虎」,他和隊友毫無包袱地於初賽豁出去,以最佳狀態迎戰,結果初賽排第18名,這個成績令C Plus十分驚訝,雖然最後於64強不敵世界排名第2的日本選手,但回到香港後,亦令C Plus反思其實自己的水平不差,倒不如孤注一擲,讓自己放下工作,全職跳舞和訓練。

 

  運動員經常到處飛,到外國比賽交流,不少人無論到哪裏比賽,都會帶著幸運之物,C Plus都不例外!「霹靂舞比賽的服裝沒有硬性規定,所以有時我會把這條頭巾綁在頭上,或繫在褲側。在美國、剛才所說的韓國等大賽也有帶著」。

 

 

下一頁:把霹靂舞「帶入屋」

 

把霹靂舞「帶入屋」

 

  在奧運增設霹靂舞項目之前,大家對這個舞種或許還是帶有負面印象,但C Plus對霹靂舞的態度單純如最初。沒有人認識自己、缺乏了解霹靂舞的觀眾,他就主動出撃,參加電視台大型選秀節目《全民造星》,誓把霹靂舞「帶入屋」,「當初參加不是想贏冠軍,而是想更多人了解到原來香港有B-Boy,報名前都有想過自己不懂唱歌怎麼辦,但很想讓大家看到霹靂舞,所以還是參加了。」,就這樣一個「善舞」,但「不能歌」的B-Boy C Plus入圍,成功在電視機前出現,也成功令「造星迷」留下深刻印象,「本來很想起碼晉身多一圈,令更多人在電視機看到我跳霹靂舞,但無奈當時奧運積分賽開始,所以選擇退賽,看看能否闖進奧運」。雖然很早已離開比賽,但他獲邀在決賽表演,最後還是成功把霹靂舞帶到更大的舞台。

 

 

 

下一頁:「堅持、追求、享受」

 

「堅持、追求、享受」

 

  在香港,霹靂舞仍不是精英體育項目,未獲體育學院的資源。C Plus常笑言是「自己畀自己全職」。事實上,不只經濟上未能滿足運動員需求,連訓練場地、教練及醫療團隊等都沒有支援,C Plus要有規律訓練,就要靠自律。一星期有5至6天跳舞,2次健身訓練,每次用電話拍下自己跳舞的動作,小休時自己修正,讓自己成為自己的教練。眼見隊友、前輩們慢慢要考慮經濟而上班,又或者退出霹靂舞圈子,但C Plus「反其道而行」,人人重返職場,他卻選擇看看全職訓練水平可以有多高,全職生涯展開後不同的大賽也陸續出現,包括為人所知的杭州亞運。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BBOY C Plus 施嘉鑫(@szeka_ef)分享的貼文

 

 

  C Plus自言不是天才舞者,但日練夜練,小時候很快贏到很多香港大賽,所以從小就向當「世一」出發!「一直都想趁還有能力時做到世界冠軍,但沒料到會有奧運這個大舞台出現,很多前輩都會跳了一段時間後離開,可能看不到很多突破的事情發生,所以覺得自己很幸運,有時候真的要堅持才會看到希望,並不是看到希望才會堅持這句話是真的」。

 

 

  不斷迎戰高水平比賽,不斷設法與世界各地對手交流令自己進步。十多年來霹靂舞生涯中,C Plus從沒有想過要放棄,更笑稱自己對霹靂舞的感情是「痴迷」。「在霹靂舞生涯中,我覺得堅持很重要,沒有堅持就不會有B-Boy C Plus這個人出現,另外就是追求,我自己比較喜歡挑戰,第三就是享受的態度,人們經常問我辛不辛苦,我都說一定要做自己享受的事才不會覺得苦,以後也會以這三個態度繼續下去,可能到60多歲還會跳,只不過不再做太多高難度動作,又或者轉換一個身份」。

 

  C Plus及其他香港霹靂舞代表隊最終未能於暑假的巴黎奧運亮相,但即將有亞洲及世界錦標賽、世界運動會等賽事,希望屆時在C Plus身上的賽事Hashtag日漸增多,亦有更多人認識香港霹靂舞代表隊。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