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11/08/2023

90後回歸粉嶺山旮旯村落!打理逾90年客家古宅、務農復耕自給自足!原居民Lilian:要保育家鄉及客家文化

#谷埔 #粉嶺 #客家文化 #客家人 #復耕

 

 

  城市人選擇居住地方,最好是港鐵沿綫,樓下就是大商場超市,一切以方便快捷舒適為大前提。有沒有想過,今時今日還有人選擇住在山旮旯,回家要上山下海「萬里長征」?90 後的 Lilian 本來就是谷埔原居民,兒時隨家人遷出這條近 400 年歷史的客家古村,近年其家人決定長居村裹,她跟妹妹才常常回來,打理逾 90 年客家古宅、務農復耕,為的就是保育自己家鄉及客家文化。

 

 

下一頁︰鹿頸旁!被遺忘的百年客家村落

 

位於鹿頸旁!被遺忘的百年客家村落

 

  若對谷埔沒概念,它的位置其實在行山新手最愛的鹿頸旁。穿過小森林、海邊步道,沿路盡是紅樹林、蘆葦田及沙頭角海景,卻不是很多人知道,眼前的疏落鄉郊古蹟當中有一條被遺忘的百年客家村落。早在 400 年前,客家人已於谷埔聚居,以務農為生,Lilian 爸爸木星也從小在這裏生活,耕田、放牛通山跑,他記得從前家門前是一片稻米田,「稻米成熟時望出去全是金黃色,很美!」可惜 80 年代農業式微,谷埔村民紛紛出城,甚至到外地謀生,這條住了數百人的熱鬧村落,如今就只剩下 Lilian 一家長期留守。

 

谷埔村

 

  「我們家裏多數人都留在香港,不時會回谷埔村打掃房子或拜祭,尤其祖母會定期回來,可能每星期兩三次,因為她很重視這個地方,很想留在這裏,閒時就打掃一下。」Lilian說的谷埔祖屋,是香港少見的完整客家大宅,保留著從前的青磚瓦頂、柴火灶頭,有近百年歷史,見證三代人生活。她小時候曾跟祖母一起生活,印象最深刻是祖母有時會特意帶杯麵回村,「因為我們以前用山水,家中又沿用柴火煮食,所以當時用柴火煲山水再泡即食麵,味道特別不同!」成為一份美好且不能複製的童年回憶。「我們現時依然用柴火煮食,因為一來柴火成本較低,二來柴火煮食的話,味道真的不一樣。」

 

 

下一頁︰由避疫到守護客家文化

 

由避疫到守護客家文化!回村住入逾90年傳統大宅

 

 

  今時今日住在傳統大宅,許多生活細節都需重新適應,例如家中的旱廁需人手清理,難以接收訊號網絡,想吃肉只能從外面購買……諸多不便,父母卻堅持搬回來居住,Lilian 話原因也與疫情有關。「疫情期間城內很多病毒,家人考慮回谷埔,村內空氣較好、對身體好些,於是選擇回到谷埔居住。我跟妹妹因為家人回村居住,亦常回來。」

 

  回村之後,Lilian 一家不在這裏度假歎世界,反而善用祖母留下來的農田決定復耕,「以前祖母會種植,後來我媽媽也幫手,加上大家難得回去居住,又有地方,不如耕作一下可以自給自足。」於是他們在田裏種了茄子、黃瓜、秋葵、香蕉、芫荽等超過 10 種蔬果,連午餐炒肉碎的豆角也在田裏即摘即煮,做到真正的 farm to table。

 

 

 

  「去年我們在想,既然我們住在村內,應該可以做些甚麼。因為很多人經過這條村,可能打卡、影蘆葦田或芒草,但大家只會經過,並不了解這條村背後的故事或歷史,有些人甚至連這個地方都沒聽過。」因此,他們一家人共同創立「季食」士多,取名自客家人不時不食的習性,在大宅舉辦不同的客家文化工作坊,教大家親手製作茶果、黃酒雞、客家手粉等傳統食物;又售賣用自家種植蔬果製的特飲和糕點小食,不是要讓這裏成為遊客打卡景點,而是要保育這個地方。

 

 

下一頁︰不講歷史習俗!手把手教你製作客家食品

 

不講歷史習俗!手把手教你製作客家食品

 

  從工作坊入手,全因讓大家從食物中了解客家文化。「我們講歷史、以前的習俗,大家未必有深刻印象或者有興趣去了解。所以改用工作坊或客家食品,讓大家慢慢體驗客家文化的食物是這樣的,覺得有趣,才更有興趣進一步了解這條村或者客家文化歷史。」保育谷埔,甚至客家文化的路不容易,但 Lilian 好在沿路有屋企人一直支持,大家一起分工,爸媽擅長製作客家食物便主理 workshop,兩姊妹則處理宣傳、文書工作,各自負責不同範疇,「這是一個很大支持,幫我做保育做得更好。」

 

 

  Lilian 感慨有人曾跟她說自己沒有故鄉,令她覺得這地方離家中這麼近,自己更應該回來。「我認為我小時候在這裏成長,見證這裏的變化,可能由很少人到現在較多人回來,見證其變遷,我都覺得可能有歸屬感在此。」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