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11/08/2023

90後回歸粉嶺山旮旯村落!打理逾90年客家古宅、務農復耕自給自足!原居民Lilian:要保育家鄉及客家文化

#谷埔 #粉嶺 #客家文化 #客家人 #復耕

 

 

  城市人選擇居住地方,最好是港鐵沿綫,樓下就是大商場超市,一切以方便快捷舒適為大前提。有沒有想過,今時今日還有人選擇住在山旮旯,回家要上山下海「萬里長征」?90 後的 Lilian 本來就是谷埔原居民,兒時隨家人遷出這條近 400 年歷史的客家古村,近年其家人決定長居村裹,她跟妹妹才常常回來,打理逾 90 年客家古宅、務農復耕,為的就是保育自己家鄉及客家文化。

 

 

下一頁︰鹿頸旁!被遺忘的百年客家村落

 

位於鹿頸旁!被遺忘的百年客家村落

 

  若對谷埔沒概念,它的位置其實在行山新手最愛的鹿頸旁。穿過小森林、海邊步道,沿路盡是紅樹林、蘆葦田及沙頭角海景,卻不是很多人知道,眼前的疏落鄉郊古蹟當中有一條被遺忘的百年客家村落。早在 400 年前,客家人已於谷埔聚居,以務農為生,Lilian 爸爸木星也從小在這裏生活,耕田、放牛通山跑,他記得從前家門前是一片稻米田,「稻米成熟時望出去全是金黃色,很美!」可惜 80 年代農業式微,谷埔村民紛紛出城,甚至到外地謀生,這條住了數百人的熱鬧村落,如今就只剩下 Lilian 一家長期留守。

 

谷埔村

 

  「我們家裏多數人都留在香港,不時會回谷埔村打掃房子或拜祭,尤其祖母會定期回來,可能每星期兩三次,因為她很重視這個地方,很想留在這裏,閒時就打掃一下。」Lilian說的谷埔祖屋,是香港少見的完整客家大宅,保留著從前的青磚瓦頂、柴火灶頭,有近百年歷史,見證三代人生活。她小時候曾跟祖母一起生活,印象最深刻是祖母有時會特意帶杯麵回村,「因為我們以前用山水,家中又沿用柴火煮食,所以當時用柴火煲山水再泡即食麵,味道特別不同!」成為一份美好且不能複製的童年回憶。「我們現時依然用柴火煮食,因為一來柴火成本較低,二來柴火煮食的話,味道真的不一樣。」

 

 

下一頁︰由避疫到守護客家文化

 

由避疫到守護客家文化!回村住入逾90年傳統大宅

 

 

  今時今日住在傳統大宅,許多生活細節都需重新適應,例如家中的旱廁需人手清理,難以接收訊號網絡,想吃肉只能從外面購買……諸多不便,父母卻堅持搬回來居住,Lilian 話原因也與疫情有關。「疫情期間城內很多病毒,家人考慮回谷埔,村內空氣較好、對身體好些,於是選擇回到谷埔居住。我跟妹妹因為家人回村居住,亦常回來。」

 

  回村之後,Lilian 一家不在這裏度假歎世界,反而善用祖母留下來的農田決定復耕,「以前祖母會種植,後來我媽媽也幫手,加上大家難得回去居住,又有地方,不如耕作一下可以自給自足。」於是他們在田裏種了茄子、黃瓜、秋葵、香蕉、芫荽等超過 10 種蔬果,連午餐炒肉碎的豆角也在田裏即摘即煮,做到真正的 farm to table。

 

 

 

  「去年我們在想,既然我們住在村內,應該可以做些甚麼。因為很多人經過這條村,可能打卡、影蘆葦田或芒草,但大家只會經過,並不了解這條村背後的故事或歷史,有些人甚至連這個地方都沒聽過。」因此,他們一家人共同創立「季食」士多,取名自客家人不時不食的習性,在大宅舉辦不同的客家文化工作坊,教大家親手製作茶果、黃酒雞、客家手粉等傳統食物;又售賣用自家種植蔬果製的特飲和糕點小食,不是要讓這裏成為遊客打卡景點,而是要保育這個地方。

 

 

下一頁︰不講歷史習俗!手把手教你製作客家食品

 

不講歷史習俗!手把手教你製作客家食品

 

  從工作坊入手,全因讓大家從食物中了解客家文化。「我們講歷史、以前的習俗,大家未必有深刻印象或者有興趣去了解。所以改用工作坊或客家食品,讓大家慢慢體驗客家文化的食物是這樣的,覺得有趣,才更有興趣進一步了解這條村或者客家文化歷史。」保育谷埔,甚至客家文化的路不容易,但 Lilian 好在沿路有屋企人一直支持,大家一起分工,爸媽擅長製作客家食物便主理 workshop,兩姊妹則處理宣傳、文書工作,各自負責不同範疇,「這是一個很大支持,幫我做保育做得更好。」

 

 

  Lilian 感慨有人曾跟她說自己沒有故鄉,令她覺得這地方離家中這麼近,自己更應該回來。「我認為我小時候在這裏成長,見證這裏的變化,可能由很少人到現在較多人回來,見證其變遷,我都覺得可能有歸屬感在此。」

 

05/01/2022

手製鮮墨魚丸、客家蒸走地雞、罕有手鑿車蠔,新年出禁區本地遊行大運!上鴨洲食手工私房住家菜

#美食 #美食地圖 #Food Map #本地遊 #外島 #鴨洲 #禁區 #農家菜 #谷埔 #沙頭角 #漁村 #車蠔 #客家蒸鹹雞 #墨魚片 #手製墨魚丸 #客家煎釀雙寶 #番茄煮魚 #原居民

  本文撰寫及出街之日,政府就宣佈暫停所有本地遊,不過在2021年的最後幾天,想也想不到,我竟然趕及參加一個本地遊,還首次有機會在香港穿羽絨褸和戴冷毛帽。

 

  是咁的:疫情以來,我都絕不會像你們這些廣大市民,四出郊遊跟大自然爭一日之長短,這種人云人云的活動我是最看不起的,況且任何本地遊只是不能出門外遊的心理補償,內心強大的我根本不需要如斯自憐的安慰獎。只是來到年尾,大家都說不如去郊外行個圈,我心一軟終於受到群眾唆擺,於12月27日參加由朋友旅行社舉辦的「沙頭角—>谷埔老圍—>吉澳—>印洲塘—>鴨洲」一日遊,然後報應就找上來……

 

鴨洲絕對是香港的天涯海角,位於東北的最遠處,鄰近大陸多過鄰近旺角。

 

  你們忘記了12月27日發生了甚麼事嗎?那天是2021年整年天氣最冷兼風雨夾攻的日子啊!為何上天偏偏要安排我去沙頭角及鴨洲吸風飲露呢?我心裡面是很想縮沙,但都付了團費,旅行社老闆說:「私房菜老闆都準備好食材,若我們取消,別人就有損失。」唉,無路可退,便硬著頭皮(及其他部位 —— 我的意思是拳頭)早上起床穿好羽絨(因為要保暖)再套上風衣(因為要防水)向香港大東北進發。

 

當日是2021年整年天氣最冷兼落雨的一天,雖然有時玩得有少少狼狽,但可以在香港很罕有地戴上在京都購買的彩色冷帽,都算Bonus。

 

  而結果,又OK喎,其中一個原因是旅行團行程編排得具適度節奏,每個地方逗留一點時間剛剛玩夠了便轉到另一地方,再以農家式烹製的午餐、晚餐、鄕村小食、手工雪條穿插,確保大家感到有玩有食好豐富。況且冰冷陰天都有其好處,至少不用當頭曬亦不用流大汗,這一點是絕對適合怕熱的我,拍出來的風景也具有濃濃淒然情調,這一點都亦幾適合矯情的我。

 

  今次我想同大家分享一下行程的最後一段 —— 鴨洲,這應該是我人生第一次登陸鴨洲,此小島面積只有0.04平方公里,比維多利亞公園要細小,由於島形狀狹長,島上北端有一像是「洞眼」的地景特色,整個島的外形就像鴨子俯伏於海上的樣貌,而被命名鴨洲。

 

島上面積只有0.04平方公里,但都興建了一些度假屋,還都有一個藍球,以及一座建於1953年的漁民小弟學校。

由「鴨身」走向「鴨頭」,一直懷疑前方的路是否可行,直至看到這個「小心碰頭」標示,就知悉路向是對的。

被稱為鴨眼洞的著名景點,成為很多本地遊的熱門打卡對象。

 

  鴨洲本是漁村,昔日無水無電,到1960年駐港英軍裝輸水管,島上才有自來淡水,到1961年在美國經濟援助協會(CARE USA)的資助,在島上興建了兩層樓高的平房居住,從此島民正式脫貧,並不再單以依賴捕魚為生。

 

  根據現時資料,全島僅得3人居住,平房都空置了,正考慮是否能以度假屋經營。不過實質上,島上人口應該是1至3人,視乎這3人的出入頻率啦。我們這團人抵達的當晚,島上人口就僅是1人 —— 有哥,一位好像很喜歡粉紅色的中年漢子,由床單至被鋪到蚊帳簾,都是夢幻級粉紅色,連他當日身穿的全黑色運動套裝,也有粉紅色綑邊,但有哥同時煮得一手好菜,當晚將特別為我們炮製豐富晚餐。

 

  島民都是健談的,提起為何一支公留在島上,有哥說他本來有一位女朋友,分手又復合又分手無限loop了很多次,終極breaking point:「女友要我跟她遠走和留島陪狗之間作出選擇。」原來島上有三隻狗,如果有哥都不留下來,就未必有人去照顧。

 

  最後,一如所料,有哥決定留島陪伴三隻狗 —— 否則他怎會站在這裡跟我們說話呢。他笑說:「女友問:『那麼我是連狗都不如?』,我答:『是啊!』」

 

  團中一位心水清朋友問:「能令你願意離開女友,大概是她對你做出了不太好的事情,不是騙了金錢,就是騙了感情。」有哥笑笑說:「兩樣都有。」那麼狗真的比她還要好囉。

 

  我再首先到鴨洲北端的鴨眼洞、海蝕地貌看看,那些有趣的天然地景真是很有趣的打卡位,雖然整個旅遊團都是非常有資歷的成人,但大家某程度上都回復了少少童心,在洞裡洞外或海蝕上下走來走去拍照,小小的一個地方就玩了半小時有多,也許大家都知道鴨洲不是海港城或太古廣場,不是你想去就立即可以去到的地方,所以都去得盡一點,務求擺甫士擺到靈感乾歇為止。

 

這張圖片或許可以演繹為:來到香港的盡頭,都要以自己雙手撐住。

島上有不少海蝕地貌,例如這個海蝕平台就不錯,好像要走出大海一樣,大家前去時小心跣腳喎。

從圖片所見,鴨洲是如假如包換的「背靠祖國」,只是一水之隔。

 

下一頁:島上吃露天私房菜

 

  時近黃昏,準備吃晚餐。都說當日12月27日是今年香港最寒冷的一天,偏偏入夜的鴨洲無雨也無風,只有兩雙長腳鶴在頭頂的天空飛來飛去,很悠然寫意的風景,以至大家都同意玩Alfresco Dining吃露天晚餐,先來一大煲海蟹粥暖暖身,然後就出現很罕有的車蠔Sashimi。

 

晚上無雨亦居然無風,大家就決定在藍球場邊的露天位置做Alfresco Dining,感受一下鴨洲的冬天空氣。

海蟹粥,海蟹都是有哥及島民出海捕捉,所以味道絕對新鮮,隨便煮一煮,白粥都帶著鮮甜。

 

  恕我孤漏寡聞,這是我是首先有機會品嘗車蠔,看似瑤柱的車蠔肉,原來屬海菊蛤科,又稱為紅螺、紅帶子等,於每年冬天11月至翌年4月屬盛產期,主要供應地為廣東沿海、香港東北,可食用的部分為殻內肌肉,呈美麗的橙色,據說可原隻蒸或炒菜薳,不過有哥就以豉油加Wasabi奉上,味道很鮮甜,質感有點像帶子刺身,只是入口更爽口、咀嚼感更佳。

 

傳說中的車蠔,向來是可遇不可求的鴨洲名物,今次終於能夠一嘗,味道出乎我意料的鮮爽。

海蝦,我猜是從外面送到島上,味道也是很新鮮,隨便煮便是美味。

炒白菜仔,本來是很平凡的菜式,但有哥是有功力,不單鑊氣夠,而且灒上麻油和熟油,顯得份外惹味。

 

  能夠吃到車蠔,大家都很驚訝,其實是有賴天公造美,那個時間天氣突然轉冷,車蠔的肉質就變得更好,還要有賴有哥和島民親自潛到約三米深的在石罅鑿取出來,真是名符其實的粒粒皆辛苦。所以旅行團老闆說從來不敢貿然跟團友承諾有否車蠔菜式,說到底,都是要看上天的造化。

 

  其他的菜式,都烹調簡單調味不多,但平實中見真工夫和原汁原味。例如客家蒸鹹雞,選用靚靚走地雞,肉質很好夠雞味,點點鹹味足已提鮮,不必薑葱蓉的點綴都足夠味道。又例如豬肉煎釀豆腐和涼瓜,非常巧手細膩,先煎後蒸的做法,使豬肉餡料好爆汁,吃得滿口滋味感,儼如高質老牌酒家的水準。

 

十分傳統風味的客家蒸鹹雞,不必薑葱或任何調味料,已經很夠味道。

 

  當晚有兩款墨魚菜式,一款是比較簡單直接的蒸墨魚片,以新鮮取勝,另一款是手製鮮墨魚丸,味道真是不得了,是近年吃過最好的墨魚丸版本,以墨魚鬚切成小粒,並以墨魚身打成膠,兩者混成一體搓成丸再蒸好,就一口咬下具兩種質感的鮮爽彈牙。在座的團友都說,若下次再來鴨洲開飯,必定要預先落order訂購幾打買回家,當然如此花工夫的食品,有哥應該不會應承囉……

 

墨魚片,新鮮就是王道,簡單的煮法和調味已經很足夠。

手製鮮墨魚丸,真是好食到核爆呀,墨魚鬚切成小粒,墨魚身則打成膠,兩者混成一體,就具兩種口感。

客家煎釀雙寶,賣相靚、手工佳、味道好,先煎後蒸令豬肉餡有香味又有肉汁,一口咬下豆腐豬肉汁就噴射到口腔內。

番茄煮魚,番茄必定是外來品,魚則是海魚,視乎當日島民釣到甚麼,用來跟番茄煮湯的是一種魚,起骨成塊狀的魚柳是另一種魚。

 

  最初有哥認定我們這枱人 —— 大都是長者級別兼熟齡女性 —— 胃口都不會太大,菜式是沒法吃得完,我們卻完全展示了無比的實力,不單吃清光,還再幫手吃掉隔離枱的剩餸。必須知道,那些熟齡女性都是入廚超過卅年,甚麼是好吃她們一吃就知,遇上好吃的必定掃清光。

 

只不過是晚上8時,鴨洲已完全歸於平靜,只有點點燈火,跟遠處燈光明亮的市區環境是天淵之別。

 

  晚餐結束,我們慶幸跟旅遊團兼簽好禁區紙,可以由鴨洲乘搭包船約10分鐘,到沙頭角碼頭上岸,再由沙頭角乘搭小巴或巴士,就回到粉嶺,非常方便快捷。

 

鴨洲本地團詳情:藍亞旅遊

電話:9467 1345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