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缸邊隨筆
05/10/2023

港股未屆食尾糊

#港股 #00941 #01211

  周二(3日),筆者文:《尾糊。美糊》講港股上周五(29日)勁升,不一定是食尾糊,要看多一兩天。結果這兩天真的不是食尾糊,要食糊怕也要到今周以至11月中之後,才見端倪。

 

  要等這麼長期,因為歐美資金在政治壓力下要退出中港股市。大家只注意歐美對中國芯片業的打壓,但這只是打中國的其中一個戰場。要開戰,就是要你死嘛!

 

  今時開戰,未到撳飛彈這一步。今時之戰,是要斷你生計,加關稅,貿易制裁,卡你光伏業(稍後有文),卡你半導體業,等等。目的只一個,你中國爬我頭,我賺不到你錢,我食乜?

 

  有傳在奧巴馬時期,奧巴馬政府已言,如中國人有美國人的生活水平,世界資源將支撐不了。言下之意是,美國人要保持他們現有生活水平,中國人就只能過差於美國人的生活水平。所以奧巴馬就啟動了重返亞洲,去圍堵中國的發展。不過中國十分好彩,首先有特朗普的撤出亞洲,改跟中國直接打貿易戰。跟著有拜登的霸權橫行,動不動就制裁他國,並凍結、充公他國公民財產,這使到一眾外國有錢佬和外國政權自危。

 

  但喜美派會罵我這個不喜美派,你不見環球資金都湧向美國?我今時無言以對,因為蠢事日日有,是我蠢還是人蠢,我不爭駁,放長雙眼看。但我估美糊是愈來愈近,到焦了之時,再評。

 

  人人都話美股勁,日日升噃,但升來升去都是那納指七雄,整個美國靠七隻股票來撐,是否健康?你話嘞。

 

  更重要的,是美國債務纏身,政府、個別企業及普羅家庭都是債多於一切。美聯儲局仍不識死,要加加加息,遲早加出禍,害及全球。為自保,撳住個荷包,唔好立亂買。筆者在今年5月2日有文:《堅壁清野》(圖一):

 

 

  「其實在2020年5月之後,美國國會已推出了不少制裁香港的法案,只不過港傳媒少報道,港人便知之不詳。但一言括之:美國想制死香港,以斷中國以港作世界經濟窗口。這對美國商人會否帶來損失?會,但這亦是美國對港行堅壁清野所預了要付出的代價,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也要幹。

 

  美國要扼殺中國的崛起,不只在科技、軍事上,最終、終、終的目的是要挫垮中國的經濟,所以怎不會從金融上著手。

 

  (1)禁止美國資金去買中移動(00941)、中電信(00728)、聯通(00762)等的股票;

 

  (2)要把中概股踢出美國,不讓中國公司得到美國資金去發展;

 

  (3)按上述兩者的思路,要將歐美資金自港股及A股市場撤出,也是必然的。」

 

  當特朗普禁美資買中移動(及其他中企),中移動便由80多元跌至30多元,如今?中移動又升回來了,中移動A股更已升上百元人仔,其市值更超茅台。各位今時持有中移動者,應好好多謝特朗普,如他不打壓中移動,你今時可以60多元買中移動?

 

  中移動不被打死,市值更高於被打壓前,是因為中移動爭氣,有麝自然香,你美國佬不買,歡迎,我們中國佬買,肥水不流美國田!

 

  特朗普一打壓中移動,中國及香港投資者便不熱心買中移動,跌到超平,便自然會升回來。此中其實就有了堅壁清野的味道,等你美資要賠夠才可甩身。

 

  巴菲特是8元區買入比亞迪,如中港股民心有靈犀,不高追比亞迪,讓比亞迪長期做個一字平肩王,拖之兩年,拖到2025年,看你巴菲特要減價求售不。

 

  一定有人話我癡,好吖?,讓比亞迪升上四、五百元,又不是方便了巴菲特出貨?到時又有一批港股民做蟹!

 

  唔買比亞迪,唔買騰訊,股民是否無股可買?當然不是,有中移動,中芯國際(00981) ……等已被制裁過的股,以及不少未被歐美資金大量持貨的股可買。

 

  又或者買比亞迪、騰訊,但就是買到這些歐美資金上次沽貨價前便不再追入,最近一次巴菲特沽比亞迪是約258元,南非大股東最近是於337元沽騰訊。

 

  你可以勇猛地於258元上買比亞迪(圖二),337元上買騰訊(圖三),但估計中伏的機會較大,那就倒不如堅壁清野一下,改買其他股好了。一句講晒,歐美基金愛買之股,避之,因為美國遲早會要他們出貨的。

 

 

 

  5月之文,當時或有人謂我癡,今時怎樣了。

 

美國基金清倉港股

 

  港股如光靠港人資金,成交是很難越千億元/日。在1993年8月青島啤(00168)來港上市後,中國資金來港便多了,港股成交便增(圖四)。同年9月大摩回港重設辦事處,便有了摩笛一詞。之後港中美資金齊齊炒港股,恒指便升上三萬點。如之後歐美資金全撤出港股,港股成交水平將如何?筆者不知,但港交所(00388)不能不考慮這個不利的形勢,因為美國基金已確實在清倉港股,怎辦好?

 

 

  只好自強。

 

  一地股市要好,不是靠游資來炒起,而是要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9月20日,筆者有文:《向港交所進一言》講的(圖五),就是可以考慮引入華為產業鏈的公司。手機電動車、無人駕駛是未來的必然產業,只要不斷有好股來撐港股,港股就算無大糊食也不至焦糊。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24/05/2024

美匯強,對港股及中國經濟的影響

#通脹 #財金大勢 #大國博弈 #雷鳴天下 #美元 #美國 #中國 #經濟 #港股 #人民幣 #匯率 #市盈率

  香港股市近年遇上了複雜的國際環境,大幅波動,恒指從2021年2月3萬多點的高位開始,以一波低於一波的形態向下滑。從今年1月的低位開始有反彈,4個月內錄逾三成的升幅。雖比不上一年多之前兩個多月內50%的急升,但新的氣象已若隱若現,洗掉不少頹風。若持之以恒,香港並非無望重奪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的席位。

 

  港股的主要支柱已是內地的巨企,其股價回升,雖基礎尚待鞏固,但依然十分合理。港股(內含大量內地股份)是否買得過,要考慮三個相關因素:第一是內地經濟,第二是港股的市盈率,第三是美元匯率。

 

美元匯價持續偏高,港股受壓

 

  第一個因素基本格局清晰。中國已日漸走出疫情期間商業周期的下行階段,但也正面臨著經濟轉型期的陣痛,有些傳統行業被市場淘汰,但同時又有大量新興企業崛起,朝氣勃勃,股市也正處於築底鞏固期,香港的股市也受此影響。

 

經過一輪股價急升,近日恒指市盈率也僅11.2,遠低於歷史平均市盈率近14.1。(資料圖片)

 

  第二個因素是港股市盈率非常偏低。在經歷過一輪股價急升後,5月20日恒指市盈率也只是11.2,大幅低於歷史上恒指平均市盈率的近14.1,更遠低於標普500在5月17日市盈率的近27.6,或道指的約35。這意味著港股十分便宜,被超賣了。若港股與美股市盈率相仿,港股價格可翻一倍以上。為何這未曾發生?一個重要的原因,即是第三個因素,是美元的匯價偏高。

 

  眾所周知,自兩年多以前開始,美國聯儲局急劇加息,這自然會人為地推高美元匯價。表面看起來,人民幣兌換美元便會貶值,而事實上,人民幣相對於美元,從2021年初至今,也貶了約11%。這便帶來了問題,市場中手持美元或與之掛勾的港元的投資者,若買入中國股票,在計算回報時,便要考慮因人民幣貶值所帶來的損失。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減少持有港股(內含中國股票),十分理性,有此陰影籠罩,港股低迷是情理中事。

 

  中國能否打破及應否打破這匯率悶局?這裏先要指出,人民幣相對於世界各貨幣,其實並無貶值,反而是升值了。從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人民幣相對於全球一籃子貨幣的有效匯率,共升值3.8%,美元同期則相對全球貨幣升值了16%。由此可知,不是人民幣貶值,而是美元升值得太過分,中國不願與美元一起瘋癲,只稍為升值而已。若人民幣與美元也掛上勾,與它一起升,那麼中國與世界各國貿易時,便會因人民幣過強而出口大減、入口大增,不符中國發展策略。

 

美元在過去3年相對全球貨幣升值了16%,而人民幣則升值3.8%。(iStock)

 

華力拓經貿,不與美打匯率戰

 

  人民幣兌換其他貨幣匯價相對穩定,但兌換美元貶值,對中國經濟會否帶來不可承受的重大損失?不大可能。在貿易上,這意味著中國買美國貨會貴上約11%。2022年,中國從美國進口1769億美元商品(連運費),當中不少商品,如芯片等,是進了中國後加工造成別的產品再出口,不是留在中國。但即使我們假設中國不減少從美國的進口,及進口後全部自用,那麼中國也只是多付了1769億美元的11%,即195億美元,約等於中國GDP的0.1%,對人民福祉無甚影響。至於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後,等於中國製造的產品在美國人眼中更便宜,中國若不想賣得太低廉,加價便可,並無損失。由此可見,從貿易的角度看,中國並無多少誘因與美國打匯率戰。《九陰真經》中有口訣:「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正是中國的態度。只是中國留學生赴美,學費會更貴。

 

  影響匯價的另一因素是物價。按照不少國際機構在推算GDP的購買力平價時,背後的假設可推斷為1美元在中國的購買力,大概等於2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亦即美國物價比中國高了一倍。我在中美兩地作客時,非常留意物價的差別。以我觀察,近年美國通脹十分嚴重,中國則無通脹,美國商品比中國平均貴上超過一倍。倘若如此,美元匯價長遠而言自會有市場壓力使它貶值。中國似乎對此也不大理會,反正美元匯價高企,對中國並無多大殺傷力,長遠反而會使美國在各國佔有的市場萎縮,被中國搶佔市場份額。若中國真的要人民幣升值,與美元掛勾,是有多種方法可做到的。但順乎自然,讓市場調節,可能更穩妥。

 

美國通脹嚴重,物價比中國高一倍。(AP)

 

美匯靠高息硬撐,終歸將減息

 

  市場如何調節?美匯靠高息硬撐著,美國要付高息,有苦自己知,惟有靠充公俄羅斯外匯等旁門左道方法拖延一陣,但終究美國是要減息及強美元局面維持不下去。到時中國的名義GDP,用美元計算的話,顯然會大幅回升。但其實若用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GDP早已超過美國三成了。

 
【知識庫】人民幣匯率指數是甚麼?

 

  • 中國使用一籃子貨幣制度進行人民幣的匯率管理
  • 人民幣匯率指數(China Foreign Exchange Trade System, CFETS),目前一籃子貨幣數量共有24幣種。
  • CFETS權重貨幣比例分配,是考慮貿易夥伴國或地區佔進出口比例後而定。
  • 最高權重的頭五位幣種順序是:美元、歐元、日圓、港元和英鎊。
  • CFETS權重的調整會對人民幣匯價構成直接影響,如美元權重下調,美元走勢對中間價的影響力也就隨之降低。

 

(本文原載於5月24日《香港經濟日報》)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