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財識兼收
13/12/2021

與別不同的「通脹」

#通脹 #庫存 #及時制度 #關鍵物資

  剛過去的周六與好友匯君和麥加文搞了一場youtube live,網上閒談傾偈。每人帶了一個題目出來討論,匯君所提的是「通脹」。看到這個題目,立即想到一些比較簡單的內容,例如通脹就是所有人面對的處境,數十年前幾萬元一整棟樓、幾蚊一碟飯,來到今天的物價如何之類。誰知聽匯君一路說,竟有不少驚喜,還要吃力地消化,他對這個題目的認識非常深入。

 

  匯君對通脹除了認識深入之餘,還對市場資訊跟得很貼。當晚就分享了剛公布的通脹數字為6.8%,這是自1982年至今最高的。面對通脹數字接近40年最高,卻未見市場有太大反應,看似在預期之內,這現象反而令人心寒。

 

  解釋通脹,一般會提到有關供求曲線關係之類的東西,供應方面有甚麼因素,需求方面又有甚麼因素等。這麼多年,經濟起伏,不少人對於這些供求因素都早已耳熟能詳吧。然而,近年全球疫情,產生了幾個頗有趣的通脹原因,都是過去傳統日子所沒有的。

 

運輸成本

 

  其中一個是運輸成本,因為疫情令不同地區對於關口檢疫的處理產生變化,運輸工具與工人亦缺。從前很順暢的物流安排,今天變得並非必然。當物流變得不暢順,之前的貨物久久未能清關,後來貨品更加積壓,使全球運輸置於半癱瘓狀態。

 

 

(iStock)

 

  好似英國數月前發生車用燃油短缺,一般人會理解為供不應求的問題。然而,核心問題源於欠缺貨車司機運送燃油。印象中,這情況從未如此發生過。運輸一環出事,結果會令運輸成本大大提高,造成通脹一個致命點。

 

零庫存制度

 

  還有兩個通脹因素更加新穎,當晚匯君亦有提及。其中一個是"just in time inventory",中文為「及時制度」(JIT)。企業一向認為庫存是資源浪費,因此高效率的企業盡量減少庫存。最出名是豐田的商業模式,它要的零件都會存於供應商處,需要時才安排運貨。

 

  問題是全球疫情令運輸出現前所未有的問題,舉例要出產一架車,當中有數以萬計的零件,若某塊小零件因運輸問題不能到貨,足以拖垮整架車的出產。世界各地的廠房都注意到問題所在,開始反轉這個JIT制度,令全球的庫存成本提升,相對應的產品價格亦將提升,加劇往後數年的通脹。

 

關鍵物資

 

  還有一點,從前不少國家會把生產鏈放到低成本的地方,以提供價廉物美的產品。疫情後,一些關鍵產品,如醫療器材、晶片製造所需零件、口罩、藥品、疫苗等,於非常時期的供應非常緊張,各國自己也供應不足,不可能再出口他國。這令不少國家意識到這樣為追求低價而「假手於人」的策略非常危險,往後將考慮堅持自己生產,即使成本比從前高很多也在所不惜,這亦會加劇通脹。

 

  談到通脹,印象中無見過如匯君這麼細膩的演繹,把實況、原因、預測結果、解決方法,與及當中關係都一一解釋,值得重溫。

 

  相關影片:https://youtu.be/mpEenEfl-aM

 

28/04/2024

聯儲局必須重新評估形勢

#陶冬天下 #聯儲局 #債市 #黃金 #減息 #通脹 #滯脹 #消費 #美國 #日本 #美元 #日圓 #金價

  增長比預期的要弱,通脹比預期的要高,資金對未來利率走勢的看法更分歧了,債市繼續震盪,掉期市場定價有100%機會減息的時間點已經推至11月5至6日,那已經在美國大選之後了。然而,在一片看空聲中,美股觸底反彈,S&P500和Nasdaq紛創去年10月以來最佳單周表現,恐慌指數VIX回落。美元指數頗為動盪;日本銀行淡化日圓弱勢對通脹的衝擊,日圓對美元匯率一度衝上157.8,創34年來新低,隨後見到疑似政府干預匯市。

 

  美國第一季度GDP增長了1.6%(環比折年率),遠低過分析員預期的2.5%。同期扣除食品、能源的個人開支通脹,上漲了3.7%,高過預期的3.4%。這組數字顯示,不僅美國通脹出現反彈,增長勢頭也在轉弱,觸發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擔憂。

 

  其中個人消費增長2.5%,慢過預期,不過筆者看來是好的增速放緩,說明消費不再異常過熱,開始回歸正常水平。除此之外,三個筆者並不擔心的因素導致了增長下滑超預期:1)貿易逆差大幅上升;2)商業庫存仍在調整;3)公共開支放慢。前兩個因素比較動盪,屬於數據噪音;從拜登政府的態度看,第三個因素也不會持久。

 

  扣除這三個因素後的國內最終私人銷售(final sales to private domestic purchase),增長為3.1%,其實是不錯的。在已知的數據之下,筆者並不擔心美國經濟大幅失速,而認為正在回歸正常區間。坊間所談滯脹,筆者相信是無稽之談。滯脹反映的是通縮心態和惡性通脹並存,目前的美國經濟形勢更像是回歸常態,只是治理工資和物價螺旋攀升的工作進展不順利。

 

  3月PCE通脹從2.5%回升至2.7%,核心PCE通脹從2.7%回升至2.8%,均略高過分析員預期,展現出和其他通脹指標類似的趨勢。

 

  今年以來幾乎所有數據都顯示,美國聯儲局誤判了就業需求和工資上漲的熾熱程度,誤判了抑制個人消費的政策效用,誤判了通脹回落的路徑與時機。筆者相信,聯儲局需要重新審視經濟和通脹形勢,重新制定一個更切合實際的利率政策規劃。本周的FOMC會議上應該不會有政策動作,不過鮑威爾在記者會上或許可以透露出政策思路上的些許玄機。

 

今年以來幾乎所有美國經濟數據,都與聯儲局的預估有出入。(AP)

 
  不僅聯儲局有誤判,市場也有誤判,筆者也有誤判。今年年初時,利率掉期價格顯示市場預期在2024年有6碼減息,如今只剩下1至2碼,最早也要等到9月才有機會啟動減息。認為下一個利率動作是加息的仍是少數派,不過人數和聲量都明顯增加。

 

  本周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例會,無論利率還是流動性政策都不太會有變,關鍵看會後聯儲局主席的記者會。筆者預期鮑威爾在語境上鷹派轉向(Hawkish Pivot),強調治理通脹的進程遇阻。聯儲局和市場需要的不是不斷推延首次減息的時間點預測,而是重新評估美國經濟、就業和通脹的趨勢,這是一個不同往常的經濟周期。

 

  自從去年10月以哈衝突,黃金價格勢如破竹,半年裏漲了大約每盎司600美元。這種升市與黃金的一般走勢不同,背後的買家看來也不同。在過去,央行和ETF是黃金市場的主要買家,購買行為比較克制,避免將金價炒得過高。同時,黃金價格與美元匯率高度相關,美元漲則黃金跌。目前看來,西方大央行按兵不動,ETF則在淨拋售狀態。

 

  黃金的最大買家有兩個,第一個是中國、俄羅斯、中東和東南亞央行,時機和美歐凍結俄羅斯海外資產的時間相吻合;第二個是中國、印度零售投資者的買金活動,印度有著傳統的金飾偏好,而中國投資者則在追求相對穩健的可賺錢投資標的。

 

  應不應該買黃金呢?金價接近歷史高位,而且波動率近來大幅上升,逢低入市可能是更合理的選擇。經歷過兩輪QE政策,世上有太多的資金追逐有限的資產,這是黃金價格上漲的大邏輯。聯儲局減息被後置,利率水平維持在高位,可能意味著短期黃金進一步上升的空間有限。當然地緣政治因素也是影響金價的重要原因。

 

  本周有三個焦點,1)FOMC開會,預料政策不會有變,鮑威爾記者會上如何評論最近的數據趨勢是焦點;2)日本銀行發布3月政策會議紀要,得以一窺脫離負利率框架後的政策意圖;3)美國4月非農就業數據,經濟學家目前預測中位數是250K。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