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財識兼收
29/05/2023

投資未必「鬥贏」,而是要「鬥唔輸」

#假帳 #現金流 #瑞幸咖啡 #投資

  上篇討論《避開失敗的公司》,提到一些有規模的企業失敗的可能性,這篇繼續。

 

4. 現金流出事

 

  談公司失敗,現金流是一個主要因素,一家企業有幾多資產也好,規模多大也好,若現金流處理不當,隨時立即清盤。金融海嘯時,不少金融企業帳目內的衍生工具面值大跌,一下子由資產變為負債。

 

  當年AIG出事時,論資產值,它於美國隨意一橦大廈也值一百幾十億,然而,就是沒有足夠流動資金清還當刻負債開支,現金流出事便要清盤。幸好後來AIG有美國政府注資渡過負現金流的日子,但雷曼銀行沒那麼幸運,141年歷史也要倒下。

 

5. 假帳

 

  有些企業表面上看似很健康,但原來只是假帳目堆砌出來的畫面。近年經典例子有瑞幸咖啡,2019年內地門店數量曾經超越星巴克,市值一度高達120億美元,同年5月上市。上市後約1年,瑞幸咖啡披露有22億元人民幣交易額造假,在6月底停牌,其後除牌,投資者血本無歸。

 


(CNS)

 

  遇上假帳問題其實都幾難搞,做投資者唯有要好機警,想到一些避開假數的方法:

 

  1. 盡量投資一些上市年期夠長,有多年往績可供追蹤的公司。

  2. 留意有否出現一些古怪,例如無故更換核數師,分析其解釋。

  3. 小心「too good to be true」,美好得不合理,想不通其原因,寧願避開。

  4. 帳目內的數字會否存在水份,例如多年前有間「超大現代」,其生意是於內地賣菜的,2009年盈利達40億人民幣,180多億資產,值得深思一個問題:「核數師如何準確去估計有多少億顆菜呢?」,其後這家「美好」的企業出事,2011年9月停牌,4年後復牌,如今股價只有高峰時股價不足1%。

 

  除假數外,作為投資者還可以留意以下幾點:

  5. 小心避開債重、現金流不夠穩的企業。

  6. 留意當政策、時代、形勢改變時,企業管理層怎樣應對,方向是否合理。

  7. 企業管理層的財務紀律如何,會否太進取?

 

總結

 

  作為一個價值投資者,要從一個生意人角度去檢視投資項目。生意人創辦公司,當公司去到某個位,就算看到問題出現,並不是隨時可以走人。做投資者則有個優勢,你不用與企業共存亡,任何時候若感覺不好,可以跳船,沽貨走人。

 

  投資去到某個境界,未必是一個「鬥贏」遊戲,而是一個「鬥唔輸」的遊戲。因為,錢長遠貶值,人口、科技長遠增長與進步,好股票長遠增值,有時你只要坐得穩,無意外、無損傷,長遠總會贏。依這個思維,了解失敗的公司,再避開它們,比起搵十倍、百倍股容易得多。

 

  相關文章:https://www.patreon.com/posts/83421050
  相關影片:https://www.patreon.com/posts/81741808

08/04/2024

30年前後的香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是甚麼?香港如何面對供應鏈轉換、資本市場移動、地緣政治世界三大轉變?

#數碼營銷 #世界工廠 #世界是平的 #貿易戰 #Friendshoring #Thomas Friedman #太岸外包 #供應鏈轉移 #順差 #關稅 #聯繫匯率 #現金流 #轉口貿易港 #逆差 #Larry Fink #投資者 #BlackRock #日股 #資金配置 #巴菲特 #企業市值戰 #創科 #地緣政治 #數碼 #供應鏈 #資本市場 #etnet30週年特輯 #etnet30週年

  天大地大,總有你不懂的語言,搞不清的規律,自然就有領悟不透的人性,香港的窄度永遠跨不過自己未知的廣度,無論企業經營、投資、個人成長,面對市場必須謙卑,這才是能夠傳承的力量。

 

  30年前,1994年的香港,是人人有機會的香港,香港人敢搏肯做,迅速崛起,不過30年的光景。因為自滿,治理無方,金融制度僵化,各行各業版圖愈縮愈窄,加上地產霸權,社會運動,港中矛盾,終於陷入死胡同。

 

  2024的世界正在出現三大轉變,一個是供應鏈的轉換,一個是資本市場的移動,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就是地緣政治,進入2024年更加劇了這三個變化。

 

  2005年,Thomas Friedman暢銷書《世界是平的》出版,香港人將供應鏈管理玩得出神入化,但從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2018年祭出貿易戰後,拜登總統任命的財政部長耶倫不斷強調「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也就是供應鏈要放在友善的國家,這是催生供應鏈移動的巨大轉機。

 

 

  當時也許大家半信半疑,香港過去數十年前店後廠,買辦角色,憑著背靠祖國廉價的勞動力,不少在珠三角開設工廠的廠佬,靠著歐美訂單奶水養大,令大家以為世界工廠地位不可搖撼,但是該現象在2023年出現了巨大變化。

 

  從2009年起,一直是美國最大進口國的中國,在2023年排名順位退到第三,超越中國的是墨西哥與加拿大。

 

  過去中國產品輸出到美國的佔比最高達21.3%,去年中降到13.3%,墨西哥則以15%成為美國最大進口國。東盟各國加上日本、台灣正逐漸取代過去中國扮演世界工廠的角色,可見供應鏈移轉效應仍在持續。

 

 

  在關稅層面,由於香港實施聯繫匯率,法律體系與內地不同,政府本身高度自治,因此在WTO(世貿組織)的架構下,香港是一個與中國不同的關稅領域。

 

  事實上,各國對中國的關稅安排與香港是有差別對待的,因此香港作為中國的轉口貿易港,就是在不同的關稅架構下,能夠透過香港轉口物流與金流。尤其當中國本身難以取得一些國際貨品時,往往可以透過香港的轉口,為中國拿到一些現有貿易限制下所無法取得的服務與貨品。

 

  現在的狀況是,美國人已經完全不在乎這方面的順差了,而美國在對中貿易方面的逆差,正朝向轉移供應鏈的方向在努力。美中之間在經濟、貿易、文化的脫鉤,美國是非常認真在執行的。

 

  資本市場的現金流也出現巨大變化,最早出來說話的不是巴菲特,而是BlackRock集團的CEO Larry Fink,他指出資金正急速離開中國,轉入日本、新加坡。日經指數亦於2024年三月份創下40,000點歷史新高,日股持續暢旺其實已經持續了一段很長的時間。龐大的資金正源源不絕流入日本,為股市樓市帶來從來未見過的活水。

 

 

  全球投資者對資金配置重新調整一直在持續。印度和日本也正在成為替代中國的投資對象。

 

  巴菲特在2020年5月大力加碼日本五大商社,這五間巨型綜合集團已為他進帳超過90億美元,他至今仍然一股不賣,持股增加到9%以上。過去失落30年,市值不斷被邊緣化的日本企業,豐田的市值也超越騰訊,這都呈現未來親美和非親美的不同戰略佈局。

 

  美國企業的合計總市值正在接近全球整體的5成。對美國股票的集中度創出了約30年來的最高水平。在美中科技企業因景氣度的差異和生成式AI開發競爭而產生分化的情況下,資金從中國流向了美國。

 

  這一輪不管是供應鏈,資本市場資金移動,親美或者非親美的地緣政治陣營正在出現極端變化,美國對全球發起的企業市值戰,提升企業資本的競爭力,直接擴大美元資本的霸權,目前全球五百強最有價值的企業當中,美國擁有236家,而中國的企業銳減剩下35家,印度的企業上升至22家,而從貿易順差來看,中國在2022年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高達4,041億美元;到了2023年,則驟降到2,794億美元,這一降減少了1,247億美元。

 

  對美出口受阻,工廠產能過剩,必定帶來嚴重失業壓力,進而影響內需消費,30年靠炒炒賣賣的香港人,在八九十年代確實風光了數十載,但地緣政治戳破過去賴以推動經濟成長的房地產,壓力正隱然成形。

 

  隨著科技的進展,香港嘴巴上的創新,虛幻的獨角獸何時可以變真呢?到美國上市敲鐘的機會也沒有,早期投資者如何變現呢?

 

 

  人們常說,創業難,守業更難,人生如夢,富貴得失無常,歷盡人生窮通榮辱,醒來才知道是夢一場。

 

  人生充滿未知、猶豫不決、害怕拒絕、自我設限、逃避現實、總找藉口,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