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女子愛財
11/11/2020

螞蟻「死了」 科技股變天?!

#理財 #IPO #科技股 #螞蟻

  姊妹們,螞蟻集團(06688,下稱螞蟻)暫緩A+H股上市後,過去一星期的股市大幅波動,初段受到美國總統選舉,拜登「暫時」擊敗特朗普(因為特朗普未認輸,所以仍是暫時)的刺激而大升,科技股的升勢尤為明顯。

 

  但這個升勢只是曇花一現,本周一晚上(9日)傳出,美國藥廠輝瑞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成功率達九成,市場憧憬疫情有望受控,資金從新經濟股轉移至舊經濟股,美國的科技股馬上捱沽。

 

 

  本港的中資科技股也難逃一跌!更甚的是,昨日(10日)內地傳出,政府要加強監管「平台經濟」。 簡單來說,就是針對一些透過平台來經營的科技公司,其實,來來去去就是阿里巴巴(09988-SW,下稱阿里)、京東(09618-SW)、美團(03690-W)、字節跳動、滴滴、拚多多和快手等龍頭科技股(後幾家未上市或去了美國上市)。

 

  聽到這個消息後,我的姊妹Michelle馬上WhatsApp我,問我這是不是因為螞蟻「死了」,科技股就變天!

 

  「妳看阿爺是不是針對馬雲,近期很多政策都好像衝著馬雲而來呢!」

 

  「那又不要太神化馬雲的影響力,但新經濟運行了一段時間,當中確實有些問題是要解決的,今次的『反壟斷』就是其中之一!當然,這對於我們小投資者來說,或許不是好事,因為會即時衝擊到股價。」我向Michelle分析今次的情況。

 

  「聽妳這樣說,妳是不同意我的『變天』論?」

 

  「妳的說法當然是誇張了。這一刻,我未詳細看過有關的諮詢文件,也未知上市公司的應對。正如我經常強調,這是投資中資股的『政策風險』,但時代就是在這些跌跌碰碰之中發展起來的!」

 

  「弊在會造成財富轉移,但又不是轉去我這裏呢!」Michelle半開玩笑地說。

 

  「哈哈,總有機會的!原則上,我不認為中央要扼殺科技公司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現在只是理順一些過程中出現的漏洞而已!」

 

  「我手上還有些餘錢,都是因為認購螞蟻而『搜刮』得來的,現在這筆錢回籠了,真是有點『癢』,總是想好好利用它!」原來Michelle又想入市。

 

  「我知道,很多人都像妳這樣,早前搜刮自己的所有銀行戶口,集資認購螞蟻。螞蟻不來,手上就忽然多了一筆錢。這幾日股市大幅波動,但成交卻急增,反映很多投資者入市,妳可能也是其中一位吧!」我也調侃地說。

 

  「暫時未呀!」

 

  「咦,還是按兵不動?」

 

  「是的,因為我是很早之前買入阿里和京東的,所以,這次大幅回調對我沒有很大影響。如果我是在前幾日才追入的話,現在肯定忐忑得多了。」Michelle告訴我。

 

  「對呀,這個教訓就是,即使好股,最好不要在她升市時不斷追入,因為始終有次會出現大逆轉的,最好再觀望一下形勢發展,等稍為跌定才再低吸吧!」

 

  「好的,謝謝分享!」

 

  作者電郵:tong_lydia223@yahoo.com.au

 

02/05/2024

詳細認識新股護盤機制

#理財 #理財智慧

  近段時間新股市場表現欠佳,以最近上市的五隻新股而言,至今股價仍低於發行價。前段時間有朋友問筆者,新股發行不是有護盤機制嗎?為何新股在護盤機制下仍可跌穿發行價?

 

  香港新股發行時,一般會引用「穩定價格行動」,即俗稱「新股護盤機制」。雖然在這個護盤機制下,當新股上市後,股價下跌時可以買入股份去支持股價,但事實上這個過程並不簡單。

 

  「新股護盤機制」一般與「超額配售權」共存,所指的是新股發行時,發行人可以提前向大股東借入額外股份(一般為總發行股份數量的15%)並配售給機構投資者,如果新股上市後,股價高於招股價,那麼新股將會額外發行這借出數量(15%)的股份,還給大股東,這意味著「超額配售權」被行使。如果新股上市後低於招股價,新股發行的承銷商有權在二級市場上,以低於招股價價格購買借入數量的這部分(15%)股份,以還給大股東,及達到護盤效果,同時,導致新股發行量恢復至100%,意味著「超額配售權」不被行使。

 

  雖然「新股護盤機制」可以為認購新股的投資者提供潛在防守性,惟投資者亦應了解,在此機制下仍需要面對五大潛在風險。

 

  首先,參與新股認購的投資者不應過分信賴「新股護盤機制」。引用該機制的新股發行人,雖然授權承銷商在股價「潛水」時買入股份,惟這僅作為一項選擇權。事實上,當新上市股份股價低於發行價時,並不必然導致承銷商出手接貨。這主要是因為一旦出手接貨,意味著「超額配售權」不被行使或不被完全行使,導致新股集資額下降。

 

  其次,即使承銷商出手,在甚麼價格接貨又是另一個問題。由於穩定價格行動規定了承銷商僅可在股份價格低於發行價的時候護盤,卻沒有對低於甚麼水平作出規定。故承銷商是沒有規定一旦股價低於招股價就馬上接貨,還是低於5%、10%甚至50%以下才出手。這還涉及兩個問題,一是由於承銷商最終退還股份給大股東,必然是以招股價作為對價,因此承銷商接貨價格與招股價之間的差距,就成為了承銷商的利潤,故此,其當然希望接貨的價格愈低愈好。第二是,若承銷商長期以此方式去謀利,就偏離了穩定價格的原意,亦讓市場失去信心。

 

  第三,即使承銷商積極護盤,其接貨亦有限度。這個接貨數量僅限於大股東提前借出的部分,一般而言為總發行股份數量15%。因此,若投資者發現新股上市的首幾個交易日持續在招股價附近徘徊,同時買入的券商大多數為銷售商時,需小心計算其累計成交股數,在甚麼時候達到總發行股數的15%。因為一旦大幅超過這水平,意味著維穩行動或提早結束。

 

  第四,新股上市交易至發售申請截止日期後的第30日,價格仍持續維持在招股價水平。雖然有機會反映護盤機制出現,但由於買賣盤數量不大,而賣盤又大於買盤,導致護盤資金額度還沒有用完。此時投資者需要留神,因為一般而言,發售申請截止日期後的第30日為護盤機制的最後一個有效日,即使護盤資金有剩,下一個交易日亦不能再行使。

 

  第五,若新股上市後,股價在維穩有效期一直只能維持在招股價附近,則市場有機會憧憬維穩有效期過後,股價一旦失去維穩承接,將出現下跌。

 

  如上所述,「新股護盤機制」雖然對認購新股投資者有利,惟幾個特定情況下,投資者仍會面對損手風險,對此應加以留意。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