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基金債券攻略
19/08/2022

零售債券仍然供不應求

#債券 #銀色債券 #零售債券 #iBond

 
  政府剛公布了第七批,專供60歲或以上長者認購的銀色債券(下稱銀債)發行詳情。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當然是保證息率,進一步由去年的3.5厘,提高至4厘,令到有資格認購者都「叮」了一聲,不禁躍躍欲試。

 

(Ashley攝)


  各位,本欄的名字叫「基金債券攻略」,當然是想推動投資者認識基金和債券。但過去,港人對債券的認識十分有限。無他,可供港人投資的零售債券少之又少。就算有,不是入場門檻太高,就是孳息率已經很低(孳息率不是票面息率,票面息率一般是固定的,但孳息率會隨債券價格上落而有變化,而一般情況下,都會貼近市場息口),比銀行的定期存款高不了太多。
 
  但自從政府於大約10年前開始,陸續發行以零售投資者為對象的債券後,港人對於債券的認知才與日俱增。
 
  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2011年首次發行的3年期通脹掛勾債券(下稱iBond)吧!iBond的發行對象是全港持有有效香港身分證人士,即是面向全社會的。而當時的iBond,保證息率1厘,但最終息率跟通脹率掛勾。
 
  到了2016年,政府再推出專為65歲或以上長者(於2021年降低認購年齡至60歲)認購的銀色債券(下稱銀債),性質跟iBond相似,最終息率都是跟通脹掛勾,但保證息率則比iBond高,由最初的2厘,陸續加至3厘和3.5厘。
 
  上周公布的最新一批銀債,保證息率更增至4厘,令到之前對銀債沒有感覺的人都猛然醒覺,這實在是不錯的投資選項呢!
 
  除了iBond和銀債外,今年政府也推出過綠色債券(下稱綠債)。但對投資者來說,無論綠債還是銀債,甚至iBond,都是同一樣的投資工具。只不過,綠債的集資用途會用於環保項目而已,但這個跟投資者已經沒有關係了!
 
  我整理了過去8批iBond和6批銀債的認購資料和反應,以及分配結果,看到無論債券條款、發行量、認購反應和分配,都是不斷提高的,例如去年推出的第八批iBond(iBond 2021),認購反應是歷來最好的,總共有逾70萬人認購,認購金額近540億(港元.下同),而最終發行額也增至200億元。

 


 
  只可惜,每人只保證分到兩手,最多也只可以分多一手,即總共3手,每手1萬元,合共3萬大元。
 
  至於去年發行的第6批銀債,也是歷來發行量最大,認購反應最好的一次。發行額由最初的240億元,增至最終的300億元,也吸引了近26萬人認購,認購額高達670多億元,即是超額1.83倍。結果,每人只分到13手,最多的也不過分到14手,即14萬元。
 
  說實在,無論iBond或銀債,從投資者的角度,發行量仍然未能滿足需求。我知道,政府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每次都適度地提高發行額,但隨著市民對債券的認識加深,以及債券條款不斷改善,需求仍然會不斷增加。因此,政府應該考慮再增加發行次數和發行量了!

 

25/03/2024

借日圓,買日股

#財識兼收 #巴菲特 #日本 #日股 #日圓債 #日圓 #投資 #債券 #財金大勢

  曾經分享過借日圓買美債的投資操作(見下面連結),分享重點並非操作結果贏或輸,而是在於分享一套投資操作背後的考慮,透過分析過程討論相關財務知識。近期見到巴菲特一個經典操作——借日圓買日股,藉機剖析學習一下。

 

  巴菲特於2020年買入五間日本商社的股票,並於2023年發行日元債,變相借日圓買日股。就這個操作,一些人說:「借錢買股票好高風險,若日圓掉頭大升,日股又死,兩頭輸。」一些人則說:「此舉好聰明,以日圓債平衡匯價風險,高手。」

 

  剖析實情之前,要先了解操作比例如何。這是小弟第五本著作《跟著價值走的12堂課》中有提及的,分析一家公司,先要了解其資產與盈利組成,以免捉錯用神,不斷討論佔比極少的部分,有點兒無謂。

 

  網上找到資料,2020年8月,巴菲特以60億美元入股五間日本商社,包括伊藤忠商事、丸紅、三菱商事、三井物產及住友商事,如今已有數倍回報。另外,2023年4月,巴郡發行1644億日圓(約11億美元)的日圓債,2023年11月再發行1220億日圓(約8億美元)的日圓債。兩筆債加起來不足20億美元,按這五間日本商社現市值計,槓桿比例其實頗低。

 

巴菲特於2020年買入五間日本商社的股票,到2023年則兩度發行日圓債。(Shutterstock)

 

  巴郡的現金水平超過1600億美元,按當時投資日股的規模,絕對不用發債融資。當時發日圓債的息率約2.5厘,比同年期日本公債高出1厘。明明手中有大量美元現金,卻發行成本為2厘多的債券去融資,是否不值呢?那要看手上現金的用途。巴菲特喜歡把多餘現金買入美債,如今美債息率5厘,與所發行的日圓債相比,息差超過2.5厘,以近20億美元規模的日債計算,每年利差達5000萬美元。

 

  巴菲特一向討厭負債,其中一個考慮是一般借貸非常影響現金流與投資部署,還債安排會令現金在不該的時刻流失而失去預算,因為債主最愛「落雨收遮」,更會令你在最缺錢時更缺錢。債券則少很多這些煩惱。

 

  日本加息又如何?很多人有這個誤會,以為這會影響債券發行人。其實大部分債券成本於發行時已經定了,加息令債價下跌,這些都是買債人的風險。另一個風險是匯價,若日圓貶值,買債人到期取回本金就會蝕匯率,這個風險對於債券發行人反而是得益;相反,若日圓匯價向上,這對債券發行方不利。

 

  若日圓兌美元升值2.5%以上,上面提到的每年5000萬美元利差,將會變成虧損。這取決於日本經濟,與其政府貨幣政策。然而,當匯價出現不利方向時,巴菲特絕對有能力贖回債券。同時,加息帶動日圓走強,令債價下跌,使贖回成本更低。另一邊廂,他所買入的五大商社亦會產出日圓現金,以日圓還日圓,亦抵消了匯價風險。

 

  此操作的重點在於日股市值變化。比例上,以起初60億美元市值計算,兩次債券加起來近20億美元,槓桿水平約三分之一。倘若股票市值不升反跌,類似港股大跌一半,市值剩下30億美元,獨立看這一塊投資,槓桿比率升至66%,那就不太理想。

 

  然而,投資是動態的,假若方向不對勁,巴菲特未必作兩輪發債去投資,甚至贖回所有債券。始終,整個投資項目加上債券,只是幾十億美元的規模,對於手持千億美元來說,只是在玩遊戲。

 

相關連結:

【一個投資策略:借日圓買美債】
https://www.cpleung826.com/2022/12/blog-post_6.html

【當今時機新投資策略2 (等時機玩法)】
https://www.patreon.com/posts/dang-jin-shi-ji-73669059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