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樓市亮話
02/11/2022

今年最強投資策略:賣股買樓

#本港樓市 #買樓 #賣股買樓 #上車 #置業

  今年大多數評論員睇樓市都睇得很準,他們預測樓市下跌,結果亦如他們所願,不過,所得到的掌聲又不如預期,不但沒有得到賣了樓業主的多謝,反而話他們多事,如果冇人叫賣樓,那些業主一定不會賣,沒有賣樓,就不會有一大筆現金投放在股票市場,樓價年初至今下跌了不超過10%,而股市則下跌了35%,賣樓所得到的資金已經唔見了一大截,即使樓價下跌,想買返都唔係咁容易,雖然話牛唔飲水,又點撳得牛頭低,但日日聽到的消息都是話樓市會大跌,真的是唔賣就笨,關鍵是賣了樓會不會攞啲錢去買股票。

 

 

  有一些評論員話,早已預測到今年股市樓市都會下跌,既然如此,更加唔好單獨叫人賣樓,應該叫人賣股賣樓,將所得現金做定存,我相信很難做到,因為分析員唔會叫人做定存,而且他們自己都唔相信股市會大跌,又點會叫人賣股,既然冇人叫賣股票,賣了樓的業主順理成章就會買股。

 

  而事實上今年最強的投資策略是叫人賣股買樓,即使股樓都下跌,買樓是跑贏買股,更何況是賣股買樓,如果有評論員這樣講,今日已經可以以勝利者姿態出現,現在,那些評論員也不敢邀功,話自己早已叫人賣樓,否則一定會被人鬧,賣了樓的錢買了股票,輸得仲慘,令到賣了樓的業主不幸墮入今年最弱的投資策略。

24/04/2024

造地公私營七三分配難收支平衡

#本港樓市 #買樓 #樓市點評 #賣地 #公營房屋 #私樓 #看透樓市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日前表示,政府在平衡公營房屋和私樓供應量時十分小心,確保不影響私人市場。最近有人批評公營房屋供應量過剩的問題,這個情況的確容易令人思考私營及公營房屋新供應目標比例定為七三比是否仍合適?之前的決定必有其當時的處境及正確性,但到了今天的現狀有沒有修改的需要呢?

 

  從成本角度來說,七三比可能是等於用三成的私樓賣地得益去支持七成的公營房屋,那麼是否隱含了變相的高地價因素?第二個可能性就是,如果三成的地價賣得並不高,於是公營資助房屋要用更低廉的建築成本去興建。

  筆者認為以上兩個情況都不理想,公私營房屋七三比例是開始有壓力了,會成為下一個成本上矛盾的方案,更重要是我認為要達到房屋政策的目標,以單純的土地規劃並不足以解決現時問題,因為政府要做供應管理之餘,還要做需求管理及成本管理。

 

最近坊間有聲音批評公營房屋供應過剩(資料圖片)

 
  筆者認為正確的做法應該考慮周全。首先,私樓的供應不可以太少,不一定要用新供應去滿足需求,最近放寬樓市辣招就等同放寬了二手住宅供應,向市場提供了更多供應。如果二手供應是足夠的話,公私營房屋都可以用二手市場去滿足大部分的需要。
 
  其次,筆者當然同意減少公屋系統下超越資格的富戶,從而令到公屋可以有更大的使用率,而申請居屋人士當中真正需要的人更容易上車,再加上活化換樓巿場,改善放盤和上車盤的二手成交。一、二手同時增加供應的好處就是市場較平衡發展,這才是房屋政策的重要配合。
 
  近期綠置居啟鑽苑有愈百宗撻訂,其中逾半數是開放式及納米單位,有議員估計錄多宗撻訂與納米樓絕跡有關,市民情願浪費數萬元撻訂改為抽新落成的居屋。另外,我們亦會見到,新居屋山麗苑因為位置「吊腳」,有近2500餘伙「賣剩蔗」,中籤者揀樓前「縮沙」。此外,由2021/22年度有1469人在無參加「特快公屋編配計劃」的情況下,卻獲編配「長者住屋」,但其中有97%人因此拒絕編配,部分單位更空置逾10年。以上種種例子可以看出,僅靠規劃難以匹配市場需求。
 
  其實在撤辣前的香港樓市,發展商已難以買入地皮去建屋。香港社會要面對的是,因為市道不濟而發展商停止買地再引起的市場衝擊,即是說,地產不只是發展商和擁有資產人士的福祉,而是全港所有人的福祉。地產不濟,我們失去了賣地收入,政府靠甚麼去營運?一個市場總要面對收支平衡的成本法則。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