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陶冬天下
30/07/2020

讀懂「內循環」天書

#中國經濟 #內循環

  2020年的中國經濟政策非常繁雜,而且因受到疫情、洪水等災害的干擾而不斷變化。筆者認為,去偽存真,削粗取精,其實讀懂三個字就夠了。這三個字叫做「內循環」。

 

  「內循環」 概念,據報是習近平主席在5月份全國政協會議經濟小組討論時候脫稿提起的,6月份漸漸在官方媒體中出現,聲量不高,份量卻十分重。習主席提出,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家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中國今後也會盡力參與國際循環,但是在國際經濟形勢一片低迷、地緣政治挑戰此起彼落的時候,政策的著力點,在於內循環。

 

  首先,內需為先,盡量進口替代。以後別老打算著去巴黎、東京、香港旅遊購物,對不起,海外旅遊受各種限制,shopping請到免稅店去消費。科技企業的設備購置盡量實施進口替代,能國內解決的就國內解決。

 

  其次,通過改革提高生產、流通與分配的效率。通過企業重組,通過補短板,通過科技賦能,完善資源配置的能力。打通人流、物流的任督二脈,消除實體經濟各環節的阻滯,向經濟要效率,讓市場在國計民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資金暢流也要內循環的一部分。銀行必須服務實體經濟。政府對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期待大增,大幅度提高直接融資比率,為企業集資積極創造條件,政策導向及政策優惠已經變得相當明顯了。企業集資別淨想著NASDAQ,以國內為主,最多加上香港。同時股市必須是慢牛,為企業融資服務,為經濟轉型服務。

 

  內循環的核心是民生。這次抗疫所產生的兩萬億元財政赤字全部下放到縣級行政單位,主要用於民生。與過去不同,民生在經濟政策中的地位,比GDP重要了。內循環同時又是動態的。除了現有的基建項目外,政府著力打造新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和新興城鎮化建設,這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兩個輪子。以上是筆者個人的一點體會,未必準確、全面,但是「內循環 」的大方向不會錯,投資機會也在其中,值得仔細做功課。

 

  在過去四十餘年中,幾項大的政策轉向改變了中國經濟的軌跡,派生出大的投資機會。1978年的改革開放政策、1992年的經濟特區政策、2002年加入WTO、2009年的基礎設施建設,均堪稱歷史性的拐點。讀通那幾次大的政策變向,便可以看清當時的投資機會與陷阱了。

 

  筆者相信「內循環」也是同一級別的、劃時代的一次政策變向,將成為解讀未來若干年經濟政策和經濟發展方向的抓手。其背後的邏輯既包含了國際經濟、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又反映著中國經濟發展到現階段的一種必須。疫情帶來突發式的海外訂單斷流,催生出了中國一個新的增長環境、政策空間和發展模式。大環境變了,我們的投資思路也要跟著變。

 

  本文原載於今周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16/04/2024

【FOCUS】首季GDP意外強勢,3月勢緩不改政策定力

#社會消費品零售 #高技術製造業 #中國GDP #新能源汽車 #中國經濟

       5.3%!中國一季度GDP強勢開局,惟大勝預期的驚喜背後不乏隱憂。繼3月出口表現、信貸脈衝雙雙「拉胯(退步)」後,當月工業、消費亦顯頹勢,房地產更是不容樂觀。換言之,首季GDP意外放閃,幾乎全仰賴首二月的衝勁,其中又以外需及製造業領銜拉動。

 

外需、製造業拉動前兩月經濟擴張

 

  國家統計局周二(16日)公布,首季GDP按年增5.3%,大勝市場預期的4.6%。除了部分因去年首季的低基數效應,最大功臣當屬高技術製造業,首季增加值按年增7.5%,較第四季加快2.6個百分點。其中,充電樁、3D列印設備、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集成電路產量,分別按年增41.7% 、40.6% 、29.2%、20.1%、40%。

 

中國高技術製造業首季增加值按年增7.5%,較第四季加快2.6個百分點。

 
  不過,如單看3月,多項指標均現回落:出口轉跌遠遜預期,社融存量增速錄2017年有記錄以來最低,今早最新公布的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發電量、產煤量等增速亦齊齊放緩,其中,直接反映內需冷熱的零售數據,增速錄去年7月以來最慢的3.1%(預期:4.6%)。

 

  數據顯示,首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年實際增6.2%,但財政部較早時公布的首2個月個人所得稅收入,錄按年減少15.9%,加上近期內地銀行、券商紛傳降薪潮,顯示「緊日子」預期將續施壓內需。

 

地產庫存高企,推設備更新谷內需

 

  至於房地產,3月商品住宅銷售額按年跌幅擴大至31.2%,整體商品房待售面積直逼7.5億平方米,過去一年間增加了逾億平方米。龐大庫存之下,發展商去貨艱難,繼恒大、碧桂園、佳兆業、世茂等之後,被呈請清盤新增時代中國,而接連賣產的前首富王健林最新據報已賣掉北京萬達總部,此外,深圳寫字樓空置率亦刷新30.6%新高。

 

3月商品住宅銷售額按年跌幅擴大至31.2%,整體商品房待售面積直逼7.5億平方米。


  面對經濟部門供給壓倒需求,外需強過內需,有分析師不諱言,數據細節疲弱,增長現結構性下滑。A股半日再上演逾5000股下跌,適度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鞏固經濟穩定向好的基礎,除了確保生產端高位運行、推動設備更新谷內需料是焦點之一,國家發改委上周就指,工業農業設備、汽車家電更新的市場需求規模達逾萬億元。

 

  不過,從國統局「要承受轉型的一些陣痛」,以及央行主管《金融時報》「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並不利於提升經濟發展質效」的說法看,高負債、舊動能的代表--房地產業,仍只能自求多福,而保交樓將維持高壓。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