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生財有道
25/09/2020

【強積金】半自由行攞著數 邊間回贈係最高?

#半自由行

  強積金(MPF)制度推出時,僱員沒有選擇受託人的自由,收費高昂更為人詬病,其後在社會壓力下,催生了「僱員自選安排」(俗稱「半自由行」),近年更推出「預設投資策略」(DIS),管理費亦漸見下調。不過,大家又是否知道,「半自由行」也可為打工仔帶來著數,皆因不少MPF受託人為吸引成員「轉會」,都推出基金單位回贈,變相為退休金加碼。臨近年底,趁每曆年一次的「轉會」時間將完結,打工仔不妨承勢賺取著數,順便檢視一下MPF投資組合,選擇合適自已的受託人。 

 

 

 

半自由行?乜嘢嚟㗎?

 

  強積金終日為口奔馳,港人一般對退休才可動用的MPF較少打理。所謂「半自由行」,是指計劃實施後,打工仔每公曆年(即每年1月至12月期間)可以轉移現職強積金帳戶中,累積下來屬於自己供款的部分至心儀的其他強積金計劃一次,無需受老闆選擇的公司所限。

 

在「僱員自選安排」(俗稱「半自由行」)下,打工仔每公曆年(由1月至12月)可轉移一次現職帳戶屬於自己供款的部分到其他受託人

 

  假如你2019年11月1日入職,每月收入為15000元,僱主及你均需供款5%,即每月各供750元。一年之後,即2020年11月,強積金戶口中的累積供款便有18000元,其中你和老闆各自共供款9000元。老闆選擇了A受託人,老闆每月便會自已和替你供款,即使你是否鍾情於A受託人。

 

  假設你希望由A受託人轉至B受託人,你可以每年轉會一次,但只可以轉走自己供款的部分,即在每月人工扣除那總共9000元所產生的累算權益而已,並只可全數一筆過轉出,不可分拆。而老闆那9000元供款,會繼續留在原有的A受託人。

 

  選了一次之後是否一勞永逸?非也!一旦轉移申請成功,僱主日後仍會繼續將僱員的供款供到A受託人,所以想每年都將僱員的供款轉會到B受託人,你便需要每年「出手」。

 

各行回贈金額(下頁)

轉會需要每年「出手」

 

  積金局推出「半自由行」的原意是透過受託人之間競爭,以市場機制令費用得以減低。事實上,迎戰「半自由行」,過去幾年受託人已出現不只一輪的減價戰,再加上DIS的出現,兩隻DIS相關的基金(即「核心累積基金」和「65歲後基金」)的管理費有限制,基金開支比率(FER)不可高於0.95%上限,近年不少基金的收費已經下調。

 

  要轉移款項,你需要直接聯絡新受託人(即B受託人),並填寫「僱員自選安排-轉移選擇表格」(可於積金局網站(http://www.mpfa.org.hk)下載),填好交予新受託人,他會將資料送交原受託人(即A受託人),而原受託人將你戶口內的款項轉移給新受託人時,會向你發出「轉移結算書」。然後新受託人將錢分配到你所選的基金,同時寄出「轉移確認書」,代表整個「轉會」程序完成。

 

(Shutterstock圖片)

 

轉會有著數? 回贈單位退休有得使多啲!

 

  MPF實施廿年,不少打工仔已有數十萬元累算權益,積金局主席黃友嘉月初就在網誌提到,強積金總資產今年7月底已回升並突破1萬億元關口,可見轉會市場日漸龐大,而受託人為求搶攻市佔率,就這塊肥肉分一杯羹,絞盡腦汁,提供優惠。最普遍莫過於以轉會金額提供相應的基金單位回贈。

 

(BCT銀聯官網截圖)

 

  本欄比較部分受託人網頁,其中以新客戶轉移200萬元計算,BCT銀聯出手最闊綽,轉移超過200萬元累算權益,新客戶可以回贈高達17000元基金單位,現有客戶亦可以享有15000元單位回贈。最低回贈要求則為5萬元累算權益,回250元。推廣期至10月31日。

 

  而市佔率高的滙恒,最多亦有12000元單位回贈,轉會金額要求為150萬元累算權益。最低回贈要求則同樣為5萬元累算權益,回200元。推廣期至12月31日。

 

(滙豐強積金官網截圖)

(恒生強積金官網截圖)

 

  中銀保誠旗下的「我的強積金計劃」就最多回贈1000元單位,轉會金額要求為35萬元累算權益。推廣期至12月31日。另外舊客戶,即已開戶超過兩年者,如本年4月至明年3月底年度內的平均每日資產值高過35萬元,更可獲額外0.12%單位回贈。

 

  不過小額戶要留意,最低回贈要求為15萬元累算權益起跳,高過前述的三家。

 

 

(中銀保誠官網截圖)

 

  剛出道打工的小額戶,可以考慮東亞,回贈要求3萬元累算權益也有交易,回贈100元單位。而該行大額轉會更沒上限,超過100萬元累算權益回贈0.8%,即轉移200萬元便回贈16000元。

 

(東亞強積金官網截圖)

 

撰文:羅駿豪

 

25/11/2020

共同完善強積金制度

#理財 #強積金 #MPF #半自由行 #退休

  姊妹們,不經不覺,強積金制度已經實施了20年。當2000年推出強積金時,坊間有很多質疑聲音,最主要是為甚麼政府要迫我們儲錢,所以,有人戲稱強積金是「強迫金」。

 

  但微妙的是,也有人認為,每個月只儲一千幾百(僱員僱主各供每月有關入息的5%,上限為1,500元),對將來退休沒多大用處。我相信,如果每月是儲10%,甚至更多,反對聲音會更激烈。

 

  另一邊廂,由於政府沒有參與資產管理,市民的「血汗錢」是交給私營機構管理,令到有聲音質疑,這是政府給基金公司賺大錢的機會。伴隨著這個話題的,當然就是基金公司收費貴,蠶食了市民的回報等等。

 

 

  20年過去了,以上的質疑聲音基本上未停止過,但微妙的是,原來香港人已經習慣了每月出糧後,被扣起一小部分收入,將之存入另一個戶口,作為將來的儲備。

 

  我身邊的姊妹中,始終有人是對自己的強積金不聞不問,但關注甚至緊張強積金表現的姊妹,也大有人在,甚至愈來愈多。從這一點看,我認為,強積金制度已經成功了一半。

 

  簡單總結下,20年來,強積金的累積資產已經超過1萬億港元(下同),參與強積金的成員大約已有440萬,當中436萬個是供款帳戶,590萬個是個人帳戶,即是已離職,沒有再供款的帳戶,平均每個強積金戶口有21.7萬元。

 

  截至今年8月底的年度化回報率大約4.2%,同期的通脹率大約是1.8%。而平均的基金開支比率是1.45%。

 

  過去20年,最大的改革是2012年的強積金「半自由行」,即是僱員不一定要受僱主所選的受託人限制,每年有一次機會將自己供款那部分的累算權益轉去自己挑選的受託人。

 

  另一個重大改革自然是2017年推出的「預設投資策略」,因為這個改革,一方面統一了所有沒有挑選強積金基金成員的回報(過去不同受託人對於沒有㨂選強積金基金的成員有不同安排,導致回報有很大差異),另方面可以進一步將基金費下調。

 

  我知道,未來強積金管理局會進一步電子化,推出一站式的電子平台,讓計劃成員更方便管理自己的強積金。另外,在投資方面,也會按部就班地放寛基金經理的投資限制,例如加入REITs等投資選項,或投資更多地區的股票等等。

 

  姊妹們,強積金的實施原意不是叫我們單靠強積金「過世」,在世界銀行倡議的退休保障三大支柱中,強積金只是其中一條支柱,其餘兩條支柱是政府透過稅收,為市民提供的福利安全網,以及我們個人的儲蓄和保險!

 

  相較其他地區的退休金制度,我們香港的強積金制度只實施了20年,其實尚算「年輕」。但以一個逾萬億的強積金資產來說,繼續推動收費下調和設法提高強積金回報是絕對有條件的。

 

  我們應該以一種正面樂觀的態度對待強積金,而不應該以抗拒,又或者不聞不問的態度來處理,因為當中有一半是妳自己辛苦賺回來的金錢。

 

  強積金收費,以及其他改革未必是我們可以直接參與的,但關心自己的強積金表現,以及挑選合適自己的強積金基金卻是我們能夠做到的事情。讓我們共同完善這個屬於我們打工仔的強積金制度吧!

 

  作者電郵:tong_lydia223@yahoo.com.au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沒有相關資料。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