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新聞

26/09/2018 11:38

【愛恨脫歐之冥冥注定】司法邊境貿易權皆受縛,歐債危機成導火索

  《經濟通通訊社記者俞瑾26日報道》1951年12月,一代名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於唐寧街會見西德總理阿丹拿(Adenauer)時稱:「大英帝國將常在歐洲左右(Great Britain will always stand by Europe’s side)」;阿丹拿回應:「首相,你讓我失望了,英國就是歐洲的一部分(England is a part of Europe)。」  歷史總是吊詭,65年後的6月23日,脫歐派於英國脫歐公投險勝,令這個心理上、地理上獨立於歐洲大陸的島國決定奔向徹底自由,並由此開啟長逾兩年的「分手」談判。  曾經三度努力方才獲准加入歐盟的英國為何選擇離去而非留低?除了歐盟森嚴的「家規」、令人頭痛的東歐移民、與德法的「老大」之爭……或許還有冥冥中海上王國樂意冒險的DNA使然。

*150萬東歐移民湧入惹英人不滿*

  跟德國與歐洲9國領土唇齒相依不同,英國與歐洲大陸最近亦隔著34公里寬的英倫海峽,關係若即若離似早已命中注定。早在2016年震驚全球的「6.23」脫歐公投前,英國就曾於1975年6月就「是否繼續留歐」公投。儘管當時67﹒2%的民眾選擇「留歐」,但民間疑歐的思潮從未消失。  根據歐盟定位,其不單是經濟聯盟亦是政治聯盟,這正是1993年由原本「歐洲經濟共同體(ECC)」改名為「歐盟(EU)」的原因。基於此,英國不單約60%的法例由歐盟委員會制訂並須遵從歐盟司法裁決,有違英國憲法「議會至上」(ParliamentarySupremacy)原則;亦不能隨意與其他國家磋商貿易協定,而須由布魯塞爾代表歐盟成員國作商討,被疑歐派轟為「喪權辱國」。  此外,以勞務、人員自由流通為基本準則的歐盟,明確歐盟公民均享有在任何一個成員國居住和生活的權利,令英國失去邊境管制和移民自主權。自2004年8個東歐國家先後加入歐盟,已有約150萬東歐籍移民進入英國。大量移民不單搶奪當地人飯碗,更推高罪案率,英國監獄內的外籍囚犯多達萬人。

*會費驚嚇:2020每周燒4億鎊*

  而真正觸發疑歐勢力急速膨脹的導火索當屬2009年歐債危機。由於希臘、愛爾蘭、西班牙等歐盟小國紛遭下調評級,英國不單須參加歐盟為歐元「背書」的紓困計劃,規模達2500億英鎊(約2﹒98萬億港元),更須承擔更多歐盟開支。  據英國財政部數據,2013年、2014年、2015年,英國分別交了113億、188億、178億英鎊給歐盟。據脫歐派預計,英國每星期為歐盟成員身份至少花費3﹒5億英鎊,且將於2020年增加為每星期4億英鎊。  隨著移民、邊境、貿易、會費等問題長期發酵,主張英國退出歐盟的獨立黨(UKIP)異軍突起,並對意圖在2015年大選中競逐連任的保守黨首相卡梅倫構成威脅。  為了增加勝算,早前在蘇格蘭獨立公投中僥倖勝出的卡梅倫決定再賭一鋪,於2013年1月23日的英歐關係演說中承諾,如果保守黨贏得2015年大選,將最遲在2017年年底前就英歐關係舉行公投。如同「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身為英國最年輕首相的他的「好運」從那刻起已埋下了句點。

*卡梅倫豪賭,校友撐脫歐逆轉形勢*

  2015年5月,保守黨爆冷贏得331席成為大贏家,卡梅倫成功連任,並組建23年來保守黨首個多數黨政府。此後卡梅倫全力為留歐造勢,民調顯示留歐陣營一度領先脫歐陣營10個百分點。  不過,政治一日都太長;就在2016年2月21日,卡梅倫在牛津大學和伊頓公學的校友、時任倫敦市長的約翰遜(Boris Johnson)正式表態支持「脫歐」,稱「英國留在歐盟會導致『民主被侵蝕』」,這位超人氣政客的改旗易幟,令形勢出現逆轉。更有甚者,就在公投前的兩晚,約翰遜參加英國廣播公司的電視辯論時揚言,6月23日將成為英國的「獨立日」。  2016年6月23日的公投結果顯示,近3358萬英國民眾以51﹒9%:48﹒1%決定脫歐,坊間形容,結果體現了卡梅倫「罕見且致命的錯判」。獨立黨黨魁法拉吉(Nigel Farage)更在慶祝會上歡呼,「懷疑歐洲的精靈已經從瓶中釋出,現在已回不去了。」  次日,卡梅倫宣布辭職,並由有「戴卓爾夫人第二」之稱的內政大臣文翠珊接任首相。儘管一直低調地支持留歐,但文翠珊表示必須尊重選民意願,「不可試圖留在歐盟、重新加入或舉行第二次公投」,並最終於2017年1月17日公布脫歐路線圖,宣布於當年3月正式啟動脫歐程序。  這個被稱為「不只是部分脫歐,而是徹頭徹尾地脫歐」的雄心勃勃計劃,埋下英國與歐盟至今的漫漫角力伏筆。
17/06/2024 16:20

《盤後部署》恒指料維持萬八點邊整固,百威股價創新低買入博反彈

  《經濟通通訊社17日專訊》美國明尼亞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卡什卡利表示,聯儲局今年將減息一次是合理預測,但要等到12月。聯儲局上周議息會議後公布的點陣圖顯示,19名官員預測中值是今年減息一次。在減息預期持續放慢下,道指連跌4日。  恒指今早低開近百點,早段在觸及全日最低17752點後掉頭向上,並一度重上18000關,高見18122。可惜高位缺乏承接,尾段轉跌,收報17936,跌5點,主板成交超過963億元。國企指數收報6373,跌1點。恒生科技指數收報3709,升1點。  預料恒指維持在18000關附近反覆整固。不過,上證指數今日再度下跌,再一次跌近3000大關。在今年3月及4月份,上證指數多次跌穿3000點關都出現反彈,倘若本周再次出現同樣情況,則恒指有機會藉勢反彈,先以10天線(約18222)為目標。  上證綜合指數收報3015,跌16點或跌0﹒6%,成交3381﹒47億元人民幣。  深證成份指數收報9281,升29點或升0﹒3%,成交4134﹒26億元人民幣。 *新奧能源跌逾3%,墊底藍籌*   新奧能源(02688)跌3﹒5%,收報66﹒75元,該股成交約216萬股,涉資1﹒45億元,盤中高見68﹒9元,最低見66﹒35元;龍湖(00960)跌3﹒4%,收報11﹒94元;潤啤(00291)跌3﹒1%,收報29﹒55元;潤電(00836)跌2﹒8%,收報22﹒9元。  此外,國藥(01099)跌2﹒3%,收報20﹒6元;中電(00002)跌2﹒3%,收報63﹒9元;石藥集團(01093)跌2﹒2%,收報6﹒67元;神華(01088)跌2﹒1%,收報38﹒75元。 *比亞迪電子升6%,領漲藍籌*   比亞迪電子(00285)升6﹒3%,收報39﹒55元,該股成交約2167萬股,涉資8﹒53億元,盤中高見40﹒1元,最低見37﹒2元;蒙牛乳業(02319)升3%,收報13﹒14元;中芯(00981)升2﹒6%,收報18﹒08元;康師傅控股(00322)升2﹒2%,收報9﹒56元。 *多項體壇盛事料刺激啤酒銷量回升*   百威亞太(01876)跌1﹒1%,收報9﹒13元,該股成交約1209萬股,涉資1﹒1億元,盤中高見9﹒22元,最低見8﹒94元。  國家統計局早前公布數據,4月啤酒企業產量同比下降9%,有券商指消費環境疲弱疊加高基數影響,都影響啤酒的銷量。此外,南方近期持續下雨,有大行預料5月啤酒龍頭銷量繼續受壓。不過,隨著歐洲國家盃於上周末開鑼,及將於7月開幕的巴黎奧運,料啤酒銷量有望回升。  內地幾大啤酒企股價自上月以來普遍下跌,其中百威亞太今日盤中創下上市以來新低8﹒94元,該股2023年初曾高見26﹒69元,一年多以來累積跌幅近66%,預料進一步下跌空間有限。加上國際體育盛事陸續開幕,現價買入值博率高。百威亞太預期市盈率約14﹒6倍,預測周息率4﹒6厘,可以考慮在9元附近吸納,目標價11﹒8元,跌穿8元止蝕。(vs)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