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評

2018-11-14 07:47:23

中美關係縱緩和 風調雨順難長久

 

  中美高層通電話,令市場憧憬月底習特會有望達成協議。美國中期選舉後,傾向緩和關係的已不單中方,美方亦如是,故雙方或可促成框架共識,但鴻溝太大,要有實質突破看來不易。

 

特汲中選教訓 聚焦國內議題

 

  美股周一大跌逾2%,拖累中港股市昨大幅低開,其後美媒報道美國財長姆欽上周五曾與中國副總理劉鶴通過電話,刺激中港股市由跌轉升。先是中美元首通話,繼而負責貿易談判的雙方高官通話,反映中美都有誘因改善緊張關係。

 

  對美國總統特朗普而言,共和黨在中期選舉失去眾議院控制權,凸顯打中國牌對選情沒多大幫助,因選民更關注如醫保、非法移民、槍擊案和經濟等問題,特朗普要在打贏兩年後的連任選戰,須聚焦國內議題。

 

  而且,貿戰對美企的影響已開始浮現,在標普500企業中,逾三分之一表示貿戰影響其盈利,貿戰繼續發酵,白宮能否承受來自美企以至美股下跌的沉重壓力。在貿戰中受損的農民,暫仍支持特朗普,但貿戰變持久戰,農民期待的好處遲遲不見,苦頭卻不停承受,會否改變立場,動搖特朗普的連任勝機。

 

  何況,特朗普可從中美得到協議的「勝利」,逼迫歐日在經貿談判上讓步。故在要集中精力攻堅內政之時,若能謀得中方以大額利益換取貿戰暫緩,便不失是一石多鳥之策,而在取得甜頭後,若因連任選戰需要,特朗普亦可隨時借故再變臉,反覆無常對他早已是家常便飯。

 

利益矛盾太大 難邁真正和解

 

  反華大鷹派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近日公開批評華爾街精英,斥他們勿再迫特朗普盡快與華達成協議,正可能是對鴿派聲音在白宮出現的反彈。

 

  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而言,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愈來愈大,經濟政策已不得不作大調整,例如一直高舉的去槓桿已不再,要勉力穩住經濟與就業,若能與美緩和關係,壓力自然大減。

 

  但盡管如此,外界仍不能太樂觀。因反覆的特朗普心裏究竟如何盤算,外界難確切掌握,而且中美正處長期角力,美國要力阻中國發展為主導地區以至全球政經的力量,一些要求如制度改革,並非北京可以接受,故雙方縱使因眼前利害,願暫作一些妥協,令習特會有點進展,例如對繼續談判框架的共識,要中美走向真正和解,恐怕仍是妙想天開。

 

沒有相關資料。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