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報告

20/03/2018 16:25

標普:李嘉誠退休不影響長實(1113)及長和(0001)評級

  《經濟通通訊社20日專訊》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表示,李嘉誠退休不會影響長和(00001)「A-」╱正面及長實(01113)「A」╱穩定評級。  該行表示,去年兩間公司業績表現良好,李嘉誠退休已一早準備。而接棒的李澤鉅,於長實集團工作超過30年,李澤鉅之前亦為兩間公司出任副主席及董事總經理,而李嘉誠繼續成為公司顧問給公司意見,即使於5月後退休。  長和去年業務表現強勁,EBITDA表現良好,派息按年升15%,基建及電訊業務帶動增長,因受惠新收購及各地區業務整合,而港口、零售及能源業務穩定,匯率波動因素減弱。  至於長實方面,經常性收入受惠新收購以支持盈利,物業合約銷售按年升15%,即使出售中環中心令租金收入下跌,但被長實其他基建及公用資產現金貢獻增加所抵銷,料集團經常性收入繼續上升,佔集團EBITDA 40%。(cy)
07/06/2024 16:30

美團季績勝預期大行齊升目標,股價不升反跌原因何在?如何部署?

  《經濟通通訊社7日專訊》美團(03690)昨日收市後公布今年首季業績,經調整溢利按年升36%至約75億元人民幣,收入按年增25%至733億元人民幣,兩者均勝市場預期。其中核心本地商業業務收入按年增27%至546億元人民幣,惟餐飲外賣平均單價續跌。新業務「美團優選」雖然繼續燒錢,但情況大為改善,首季經營虧損收窄45%至28億元人民幣。不過,管理層沒提及加碼回購或派息計劃,近日又傳出美團或追隨京東(09618)及阿里巴巴(09988)發行可換股債券「抽水」,縱於績後獲多間大行上調目標價,美團今日仍跌約2%。 *首季經調整溢利按年升36%至75億人幣,收入增25%至733億人幣*   美團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第一季純利為53﹒69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59﹒9%,勝市場預期;以非國際財務報告會計準則計量,經調整溢利淨額為74﹒88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36﹒4%,亦勝預期;經調整EBITDA增28﹒9%至80﹒7億元人民幣。  集團期內收入按年增25%至732﹒76億元人民幣,經營溢利升45﹒3%至52﹒09億元人民幣。當中,核心本地商業業務分部收入按年增27﹒4%至546﹒26億元人民幣,經營溢利升2﹒7%至96﹒99億元人民幣,經營利潤率為17﹒8%。集團指,配送服務及佣金的收入增長主要由於交易筆數增加導致交易金額大幅提升,但部分被外賣及閃購業務的平均客單價(AOV)下降抵銷。新業務分部收入則按年增18﹒5%至186﹒5億元人民幣,經營虧損27﹒57億元人民幣,較2023年同期經營虧損50﹒29億元人民幣有所收窄,經營虧損率亦改善至14﹒8%。 *王興:「KeeTa」在港取得不俗成績,謹慎評估海外擴張機會*   美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興表示,全球擴張是企業發展的一大重要方向,外賣和到店等業務毋須局限在內地,冀將產品和服務帶到其他地區。旗下外賣平台「KeeTa」進軍香港一年多,取得不俗的成績,這給予集團更多信心和能力拓展海外市場。除了中東和海灣國家,美團也在尋找其他市場的拓展機會,包括歐洲和東南亞國家,惟仍處非常早期的研究階段,將會從財務角度非常謹慎地評估相關機會,以投資回報率為導向。  美團新業務「美團優選」首季經營虧損收窄至28億元人民幣。王興指,集團自2月起提高商品加價率,以及關閉表現不佳的倉庫,降低件均履約成本,令經營虧損按年及按季均大幅收窄,未來進一步提高營運效率,有望釋放更多財務價值,會動態評估措施成效。另方面,美團首季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日均交易總額(GTV)增長50%,交易量按年升37%。美團首席財務官陳少暉指,年輕人仍願意花費預算在旅遊體驗上,惟對產品更具選擇性,對價格亦變得愈發敏感。 *年初至今斥71﹒7億元回購,未提及加碼回購或派息*   此外,美團披露,首季實現經營現金流入60億元人民幣,截至3月底,現金及等價物和短期理財投資,分別錄508億元和878億元人民幣。年初至今,美團共斥資71﹒74億港元,在聯交所回購8251萬股B股,相當於原有10億美元(折合約78﹒1億港元)計劃的92%,但美團未有提及加碼回購或派息計劃。  另外,近日據《Mergermarket》報道,美團正與美銀及高盛洽商發行可換股債券(CB),正等待內地監管機構批准配額,目前仍未能確定有關CB的規模、時間表及條款等,而在今次業績中,集團未有公布相關進展。 *滙證:料美團優選虧損續收窄,升目標價至170元*   滙證發表研報指,美團第一季表現優於預期,受高於預期的廣告收入等推動,美團的收入超出市場預期5%,而集團所有業務均具有更佳的盈利前景,期內美團優選虧損29億元人民幣,少於預期,公司預計虧損將繼續收窄。該行將美團2024至2026年收入預測上調1至2%,經調整經營溢利預測亦調高2至21%,並指公司具有足夠的流動性來償還債務,發行可轉換債券的可能性不大,將目標價由165元升至170元,維持「買入」評級。  摩通指,在美團公布首季業績後,對美團的盈利前景持更正面態度,相信盈利增長會在未來幾個季度推動股價。雖然消費市場疲弱對部分收入推動因素如平均客單價(AOV)及訂單量會有負面影響,但相信美團對商家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提高,以及對精簡行銷和物流效率的執行能力,有助集團的盈利增長維持韌性,將目標價由120元升至130元,維持「增持」評級,並上調2024年經調整每股盈利預測12%,預期今年核心本地服務的收入和營運溢利分別升19%及17%。 *高盛:料核心本地商業業務利潤增長加速,目標價升至148元*   高盛表示,美團首季業績優於預期,期內收入按年增長25%,盈利前景好於預期,其核心本地商業業務EBIT高達97億元人民幣,優於預期,預計核心本地商業業務利潤增長將於今年第二至第四季重新加速,分別按年增9%、17%以及33%。考慮到今年首季業績改善和核心本地商業業務利潤增長前景等,上調其2024至2026年的收入預測,調整2024至2026年經調整純利預測1至4%,目標價由139元升至148元,維持「買入」評級。  花旗指,美團第一季業績好過預期,收入較該行和市場預期分別高出6﹒8%和6﹒2%,淨利潤較該行和市場預期分別高出18﹒6%和29﹒4%。美團快速適應消費轉變和市場動態,予「買入」評級,目標價由134元升至140元。展望第二季和下半年,雖然需求和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都將面臨正常化增長,但通過繼續刺激訂單頻率,提高商戶投資回報率,並通過擴大產品選擇和服務深入低線城市,再加上早期的全球擴張計劃和改善美團優選費用率的承諾,相信面臨宏觀不利因素下,美團仍將繼續提供穩固的財務表現。 *麥格理:季績強勁可重返領導地位,升目標價至157元*   麥格理指,美團首季業績強勁,展示公司在本地服務領域的業務韌性及執行能力。其首季核心本地商業收入按年增長27%至550億元人民幣,其中按需配送及到店業務均實現健康增長。在強大的用戶生態系統和服務覆蓋範圍支持下,可進一步推動付費商戶轉化,從而促進線上營銷服務收入增長,預測今年核心本地商業收入將按年增長19%。隨著市場競爭合理化,美團可重返領導地位,予「跑贏大市」評級,將其今明兩年EBITDA預測分別上調1%及2%,預期社區團購業務虧損今年將大幅收窄,年內將節省約100億元人民幣的成本,加上公司核心業務利潤率穩步擴張,目前預測美團2023至2025年盈利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62%,將目標價由156元升至157元。  富瑞表示,美團季績好過預期,用戶及商家數目增長下,交易頻率仍見上升;外賣表現在宏觀經濟不確定性下,仍展現出強勁的執行力;另美團閃購維持快速增長。到店及酒旅業務維持堅實增長,其首季經營利潤率好過預期。美團優選基本面亦持續改善。預測美團2024及2025年收入分別為3277﹒48億及3790﹒6億元人民幣,經調整純利分別為348﹒95億及468﹒56億元人民幣,將目標價由125元升至135元,維持「買入」評級。 *溫鋼城:沒派息或回購消息令人失望,惟若守穩104元可趁低吸*   iFAST Global Markets投資總監溫鋼城於今日《開市Good Morning》節目指,美團外賣平台進軍香港一年多已取得不錯成績。事實上,內地企業打入新市場,通常會先著力搶奪市佔率,之後才慢慢調整經營策略,相信美團繼續用此策略進軍其他新市場機會較大,故能於當地急速發展,大大打擊現有對手。另外,美團首季即時配送訂單同比增長28%也算多,加上營收同比增長25%,整體業績沒令人失望。至於股價為何未能上升,相信因沒派息或回購方面消息,而近期出了業績後會升的股份通常是因有做回購或派高息;而其首季每股盈利為1﹒019元,較市場預期的1﹒038元略低。  溫鋼城績指,其實ATM三隻股份都可以吼,當中以騰訊(00700)較穩陣,其次可揀美團,最後才揀阿里巴巴。美團股價現時在升升跌跌之間,若稍為回落也可趁低吸納,只要守穩104元問題不大。  美團今日跌2﹒04%收報110﹒4元,曾升2﹒04%至115元,成交81﹒95億元。其他科技股亦普遍下跌,騰訊跌1﹒78%報374﹒8元,京東跌1﹒45%報115﹒7元,百度(09888)跌0﹒05%報94﹒6元,網易(09999)跌0﹒41%報146﹒9元,快手(01024)跌3﹒24%報52﹒3元,小米(01810)跌1﹒89%報17﹒62元,惟阿里無升跌報77﹒1元。 撰文:經濟通市場組、採訪組 整理:李崇偉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