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報告

23/10/2020 13:12

《品中資-羅國森》人人都想一身「蟻」?!

  《品中資》不經不覺,原來阿里巴巴(09988)(下稱阿里)上市差不多一年了。她的第一個BB螞蟻集團快要「出世」了,計一計數,原來剛好是「十月懷胎」呢!  據報道,螞蟻集團將於下周二(27日)啟動總值350億美元的A+H股上市計劃,很大機會成為全球歷來最大的IPO,實在令人興奮。  這一刻,我手上還未有螞蟻的詳細招股書,也不知道她的定價,所以,今日(23日)不會太詳細分析螞蟻,我反而想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這3隻巨無霸的投資策略。  當去年11月,阿里來港第二上市的時候,我在本欄寫過一篇題為《騰訊(舊愛)阿里(新歡)平起平坐》的品評。當時我指出,我真的很喜歡阿里這個「新歡」,所以,我會舊愛新歡同時兼顧,而她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平起平坐,無分大小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兩隻正是內地最大的科網龍頭,雖然兩者的業務有些重疊,例如電子支付和雲計算,但也互相補足,最明顯就是大家的核心業務。騰訊是網絡遊戲,特點是不受經濟循環影響;而阿里則是電子商貿,優勢是大勢所趨。  早幾年,騰訊夾著「手遊」業務的壯大,令到盈利大升,股價也因此屢創新高;但最近一兩年,阿里的電商業務增長驚人,同樣推動盈利大增,股價也因此節節上升。  我認為,對大部分不太貼市的投資者來說,只持有這兩大巨頭,已經可以分享內地,以至全球新經濟增長的成果了,根本不用他求。  當時,我略為減持手上的騰訊,再加一些新資金來買阿里。即是說,因為阿里上市,我的核心持股比重增加了。到目前為止,我都認為,這個策略是正確的。 *阿里上市至今升七成*   阿里於去年11月26日上市,招股價176元,昨日(22日)收報300元正,即是過去11個月,股價剛好升了七成,表現十分亮麗。  同一時間,阿里上市當日,騰訊的股價大約是334﹒4元(除淨計),以昨日收市價563﹒5元計,升幅也有六成八,跟阿里的升幅相若。即是說,騰訊的光芒沒有受到阿里來港第二上市而失色。  這兩家公司今年的股價造好,當然是與她們的業務增長有關。騰訊上半年受惠於疫情令到大部分用戶都呆在家「打機」;而阿里則受惠於「禁足」而被逼網購。當然,整體經濟也受疫情打擊而收縮,她們部分業務也受影響,但正因為她們是新經濟股,所以,由科技帶來的優勢,足以彌補傳統經濟的缺失。  以截至今年6月30日止的季度業績計(阿里是以3月31日為年結日,所以是首季業績;而騰訊則是12月31日,所以是次季業績),阿里的收入是1537﹒5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34%,淨利潤475﹒9億元,增長124%。以非通用會計準則計算的盈利是394﹒7億元,增長28%。  而騰訊同期的收入則為1148﹒8億元,增長29%,淨利潤331億元,增長37%。以非通用會計準則計算的盈利是301﹒5億元,增長28%。  單看以上的業績,兩者確實是叮噹馬頭,不相伯仲。當然,以營業額和利潤的絕對數字計,阿里似乎更勝騰訊(00700)!  當時,我的想法是,這兩隻內地科網巨擘,都是最具前瞻性和發展策略的大型企業,我實在不想放棄任何一隻,所以,我決定兩者都買,現在變成我組合內的核心持股。 *螞蟻造好騰訊阿里也受惠*   好了,如今阿里的BB螞蟻快將出世,我要決定買不買。如果買,要買多少?是否也成我核心組合的一員?還是只是短炒?其實是有點費煞思量的。  這一刻雖然未知螞蟻的定價,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如我的想法,就是希望自己「一身蟻」,即是買得愈多「螞蟻」就愈好(現實上,也不是你想要多少就能買到多少的)。  如是的話,我會將其中一半用來短炒,其餘就長揸,因為螞蟻的業務只集中金融和生活理財有關,始終不及騰訊和阿里廣泛。因此,暫時我只會視螞蟻為「小三」。  想自己「一身蟻」,我會用的策略是,自己用孖展來認購,太太就以現金認購,希望孖展部分即使分得少,也憑著運氣可以補充一些,令到整體成本不致太高!  為甚麼我會喜歡這隻螞蟻?我在早前題為《螞蟻集團最令人期待的IPO》一文中,已經簡單交代過,大家可以上網重看。  但我想也想指出一點,阿里這個「巴巴」,其實真的不懶惰。自己在港完成第二上市後,便馬上啟動螞蟻的上市。大家不要忘記,現在持有螞蟻大約三成三股權的阿里,生完螞蟻之後,還可以再生「餓了麼」,又或者阿里雲等子公司。如果反應理想,阿里也會受惠。  至於騰訊,她手上更直接持有微信支付,如果螞蟻受市場歡迎,她也可以分拆微信支付上市。即是說,如果螞蟻成功上市,估值不斷提升,其實,無論阿里或騰訊,都是最大受惠者。  因此,如果大家抽不到螞蟻的話,那就不用想,將資金轉投騰訊或阿里就可以了。《經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 羅國森》 【etnet App】精明外匯買賣三招「睇圖-比較匯率-預設提示」 立即下載>>etnet財經.生活AppiOS╱Android:https:╱╱bit﹒ly╱2UNb3QNHuawei     :https:╱╱bit﹒ly╱33So8LS etnet強化版MQiOS╱Android:https:╱╱bit﹒ly╱3ljjA98Huawei     :https:╱╱bit﹒ly╱3hVRU7w
14/05/2024 16:30

《中特估》內地上月信貸數據大幅放緩,內銀內險股價調整趁機吸?

  《經濟通通訊社14日專訊》日前有報道指,內地考慮減免散戶投資人透過「港股通」投資香港上市公司所需繳納的20%紅利稅,外界預料一旦措施落實,高息股將最受惠,上周五(10日)一眾內銀、內險及中資電訊股等「中特估」股份齊受刺激急升。不過,近幾日未見進一步消息,加上內地上月信貸數據大幅放緩,令內銀及內險股價回落,惟它們近日都獲券商唱好,內銀更被指是免徵港股通股息稅主要受惠者,首選股息率最高的建行(00939),或可趁調整吸納? *內地上月社融規模負增長,分析:人行或提前下調1年期LPR*   人民銀行上周六(11日)公布的4月貸款數據差過預期,首4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12﹒7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少於市場預期的13﹒9萬億元,按年減少3﹒04萬億元。單計4月社融實際負增長2000億元,為現行社融統計範圍在2017年實施以來,單月社融增量首次負增長。此外,今年首4個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0﹒19萬億元,少於市場預期的10﹒37萬億元。單計4月為7300億元,較去年同期多增112億元,其中住戶貸款減少約5166億元,企業貸款則增加8600億元。分析指,金融數據大幅放緩反映投資需求疲弱,也與監管部門調控思路轉變,及對部分不合規存款產品「擠水份」有關。  彭博經濟研究認為,人行過去向銀行注入流動性,鼓勵貸款支持經濟,但未能吸引企業和住戶貸款,預料政府將加強對消費和地產支持。估計信貸很快恢復增長,人行或提前1個月,於本月下調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 *傳內地擬免徵港股通股息稅,中金:將提振高分紅板塊投資熱情*   上周有消息傳出,內地正考慮減免個人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投資香港上市公司,在取得股息紅利時所需繳納的20%所得稅,以避免內地香港兩地重複徵稅的情況。據悉,相關計劃的草案已上報有關監管機構,是否最終實施以及施行日期仍存變數。  中金認為,如果港股通紅利稅減免得以落實,有望進一步提振內地投資者對於港股,尤其是高分紅相關板塊的投資熱情,並有助提升港股流動性。假設內地個人投資者在港股通的投資佔比約為四分一,預計本次潛在調整每年所帶來的直接稅收減免大概在100億港元上下。若將公募基金納入在內,帶來的稅收減免可能擴大到200億港元左右。 *里昂:內銀股息率吸引將成主要受惠者,偏好建行工行*   里昂指,如果免收港股通股息20%利得稅落實,相信A股和H股股息收益率差距將縮小,H股銀行股將成為主要受惠者,因為它們的股息率很具吸引力,而股息率最高的國有銀行最受惠。里昂看好A股和H股股息率差距較大的建行(00939),其H股與A股股息差距為2﹒7個百分點,亦看好工行(01398),其H股與A股股息差為2﹒1個百分點。  摩通亦指,由於H股與A股的稅後收益率差距將拉大,若免收港股通股息稅計劃被採納,將有利銀行股,預計建行最受惠,建行A股股息回報5﹒7厘,H股股息回報8﹒3厘,即H股與A股股息差達2﹒6%,高於農行(01288)、中行(03988)及工行H股與A股股息差各為1﹒8%、1﹒8%及1﹒9%。 *中銀國際:內銀基本面仍穩定,首選建行招行*   另中銀國際近日發表研報指,首季內地商業銀行盈利輕微倒退,業界需向實體經濟持續提供財務支援,因此淨息差收窄的幅度較預期為大,雖然盈利微跌,但資產質素得以維持。該行覆蓋的主要內銀AH股,首季純利按年跌1﹒28%,相對去年同期為增長3﹒37%,撥備前經營溢利按年跌2﹒51%,相對去年同期跌3﹒35%。首季所覆蓋內銀基本面仍然穩定,3月底止資產規模、負債、貸款、存款,分別增長3﹒26%、3﹒23%、4﹒03%、2﹒99%。於3月底不良貸款比率1﹒16%,按年跌4點子,反映資產質素改善。首季平均淨息差1﹒67%,較2023年跌11點子。  中銀國際對內銀板塊維持「增持」評級,相信全年行業盈利輕微增長,主要受惠規模擴充、資產質素維持穩固,而未來三季淨息差收窄的程度將會減慢,行業當中首選建行及招行(03968)。 *中金:4月金融數據遜預期或壓制情緒,惟仍看好優質壽險股*   另中金稱,4月金融數據整體低於預期,這可能帶來一定情緒壓制,但不改看好本輪壽險投資機會的核心邏輯,即優質壽險公司在具備挑戰的經濟環境下對於利率下行的抵禦能力推動其盈利長期趨勢超過市場預期;定價利率有望進一步下調,邊際上有助於行業長期盈利預期改善;即便股票資產無收益,壽險行業第二至四季的短期盈利具備較大向上修復空間;已經較為充分反映對經濟和行業悲觀預期的壽險估值和持倉。  中金指,上述4月以來持續推薦的邏輯並沒有重大變化,情緒消化後繼續看好壽險投資機會,推薦中國平安(02318)、中國人壽(02628)、中國太保(02601)及中國太平(00966)。 *黃瑋傑:四大內銀首選建行上望6元,國壽先看能否突破12﹒5元*   輝立證券董事黃瑋傑於今日《開市Good Morning》節目指,在未傳出內地擬免徵港股通股息稅之前,內銀股股價已見強勢,縱使首季業績不算標青,淨利潤均低單位數下跌,淨息差亦收窄,但可能有「春江鴨」已作部署。事實上,內銀及中移動(00941)等高息股,其A股相對H股溢價甚高,投資者若經港股通買H股,既可以「買平啲」,又可以減免紅利稅,確可吸引一定的北水南下吸納此類高息股。其中建行短期目標可先定於6元,若升穿並企穩6元,才再上望6﹒3、6﹒4元。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本來首選中行及農行,但隨著它們之前已升過一輪,跑贏建行及工行後,現時首選建行,其息率於四大行中最高,仍有7﹒8厘,昨日建行RSI也升至近90,一改長期落後中行及農行的走勢。  至於內險股,黃瑋傑指,中國人壽4月16日由8﹒75元起步,至今已升了近四成,上升動力與大市一樣強,不算落後,而與內銀比較,內險估值及息率不算特別吸引,國壽息率約4厘,比平保逾6厘低,因平保之前受累地產方面的利淡因素,股價跌得多。國壽往後先看能否突破12﹒5元阻力,今年若見14元已算不錯。 *林嘉麒:平保受累內房消息估值仍低,38元或以下可吸*   另外,元宇證券基金投資總監林嘉麒於《hot talk 1點鐘》節目指,平保股價下跌往往是受累內地房地產消息,雖然集團指對影響不大,但市場對其仍有戒心,股價及估值都未能回復以往水平,現時市帳率只有0﹒7倍,若買入中長線持有,至少應待其市帳率升至1倍。平保首季業績不算太強,但見到有改善,應期待今年持續改善,若市帳率升至1倍,相比現價可升兩至三成。不過,股價近期有機會調整,因近兩日都未能升穿牛熊線,或會回至10天線附近,約38元或以下可買入。事實上,平保股價應已見底,近期也見突破,可趁調整吸納。  「中特估」股份今日普遍下跌。內銀股方面,建行跌1﹒24%收報5﹒56元,中行跌1﹒07%報3﹒69元,農行跌1﹒6%報3﹒68元,工行跌1﹒54%報4﹒47元。內險股方面,中國平安升2﹒31%報40﹒15元,國壽跌1﹒02%報11﹒64元,太保跌2﹒4%報19﹒52元,財險(02328)升0﹒19%報10﹒36元。至於中資電訊股,中移動跌0﹒07%報73﹒7元,中聯通(00762)升0﹒32%報6﹒24元,中電信(00728)跌0﹒23%報4﹒43元。石油股方面,中海油(00857)跌2﹒3%報19﹒54元,中石油(00857)跌1﹒05%報7﹒54元,中石化(00386)跌1﹒37%報5﹒05元。 撰文:經濟通市場組、中國組、採訪組 整理:李崇偉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