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

2019-07-31 10:32:50

港人投資大灣區劏舖:爛尾實錄

  政府「力谷」大灣區,塑造無限憧憬,許多港人因此投資大灣區,豈料「中招」買入爛尾劏舖,有人賠上積蓄,甚至欠下幾十萬貸款,在中港兩邊追討多年,根本無人受理,苦不堪言。記者接觸多位苦主,發現他們「中伏」都有一個模式,正是小投資者的哀歌。

 

  近年內地的商場劏舖成港投資者災區,有內地投資經驗的資深投資人郭釗忠告,初踏足內地樓市的小投資者,切忌投資商舖。他接受本刊訪問,除了分析投資商場舖有多高風險,還揭開商場劏舖吸引買家的招數。

 

  小投資者對內地樓市市場不熟悉,要買內地樓必須做足功課。珠海樓專家、正順地產副總裁李海文教路,小投資者要做甚麼功課、如何做功課,並提供4類低價卻高風險的物業或項目。

 

  星斗市民依然買不起港樓,讓不少人寄望先在大灣區「上車」,但買內地樓伏位處處,小投資者必須留神,否則賠上大半生血汗積蓄,抱撼終身。

  

大灣區見報「爛尾舖」:

•珠海心海州

•珠海拱北時代廣場

•珠海揚名廣場

•珠海海納城

•珠海斗門新堂城市商業廣場

•中山沙溪魅力東方

•中山市樂8星城

•中山三角鎮科爾瑪城

•中山凱盛繽紛MALL

•中山市世寶廣場

•廣州花都泓輝銀座

•江門光博匯

•惠州港薈星城

資料來源:綜合網上報導

  

實錄一:保安員57萬買珠海爛尾盤 受「低樓價高回報」吸引

 

趙桂秀為追討買舖錢,三年來到處奔波,苦不堪言。

  

苦主:趙桂秀

事主:60歲、從事保安工作

投資項目:珠海拱北時代百貨商場建築面積約50平方呎劏舖

投資額:已付全數約57萬港元

苦況:追討3年不果

 

  今年60歲、任職保安工作的趙桂秀是唯一願意用真名及出鏡的苦主,如此豁出去,因為維權3年投訴申冤再無門。2016年她提出以父親過世後留下的10多萬元,加上兄弟姐妹和她自己湊下共約57萬元,一筆過付款買入珠海一個約50平方呎的商場劏舖,以為每年6厘的「返租」回報、憧憬舖位升值,能幫補在內地生活的弟弟的生計,豈料購入幾個月,商場淪為「爛尾盤」。她自責對不起家人,自此奔走中港各政府部門,誓要追回買舖的本金,令她筋疲力竭,經常要去看醫生,「我說我被騙了,這個事情太操心了。」但至今未追回分毫。

 

  趙桂秀買入的「爛尾劏舖」,並非在「山旯旮」的小商場,而是在拱北黃金地段的時代廣場內。記者到過現場,商場距離拱北關口及珠海高鐵站步程約20分鐘的,周邊是中產屋苑、酒店及商廈。而且這個珠海版的時代廣場甚有氣勢,兩幢高聳玻璃幕牆大樓傲視同群,被視為珠海標誌性建築。根據售樓書資料,基座的購物中心達5萬平方米(約54萬平方呎),上面兩幢樓分別高54層及31層,原計劃做酒店及公寓。現時整個項目丟空及被圍封,淪為珠海最搶眼的「爛尾盤」。趙桂秀不幸買入爛尾舖,她憶述買舖的來龍去脈。

 

現時已圍封的珠海時代廣場外,仍掛上名店進駐的宣傳板。

 

鋪天蓋地廣告宣傳

 

  趙桂秀於2016年到珠海,留意到拱北時代廣場的商場正招商,她形容當時的招商廣告是「轟炸式」的,「外牆很大的電視廣告,電視又有很多報導。」廣告指發展商的母公司來自香港,又有珠海巿巿委書記、巿政協主席等達官貴人出席商場活動「撐場」等,令她覺得商場「很正規」而放下戒心。

 

  直至「爛尾」,趙桂秀和小業主們始知道這個時代廣場並不是新盤。它自1991年動工興建至2016年已「爛尾」過三次,箇中原因是發展商資金不足、業主轉手等,她遇到的已是第四次「爛尾」。

 

珠海時代廣場當日派發給買家的宣傳冊子。

 

  這個多次爛尾商場的背景複雜,趙桂秀和小業主們是向時代百貨這間公司買入劏舖,但它不是發展商,只是在2014年向商場的原發展商金山房產公司購入商場6層商舖,並把其中第五層的商場劏約500個「格仔舖」向街外的小投資者出售,涉資數億元。

 

  小業主們買的都是「舖花」,在平面圖上指指就買下。今次「爛尾」原因,據知是商場未完工獲驗收,亦有傳發展商資金鍊斷裂,而商場5樓的業權始終沒有分割為500個分契,即是小業主們永遠收不到舖。

 

低總價高回報返租

 

  當日趙桂秀決定買下時代商場劏舖,直言是受低總價及高回報返租吸引,「三年多前深圳樓100多萬元,每月租金才2,000多元。這個(商場劏舖)50多萬元,每月租金也有2,000多元,這是多好的事。」她買入的劏舖其實一點也不便宜,約50平方呎賣57萬元,建築面積呎價約1.1萬元、實用面積呎價更高達2.5萬元,但總價細,小投資者付得起。最讓她「動心」的是承諾一年6厘的返租回報,即她口中每月2,000多元的租金,返租期達15年。

 

  所謂返租是近年內地流行的做法,即買家向發展商購入單位後,即有第三方公司租回單位,將舖位再出租,承諾業主每月可自動收到租金,換言之等舖位升值同時有租收,的確吸引。「返租」多見於公寓及商場劏舖,買家跟發展商簽買賣合同,必須同時跟返租公司簽約,兩份合同是綑綁式的,即不可只買入單位而不接受返租,返租公司很多未必是發展商的關聯公司。

 

  不過,很多商舖或公寓根本租不出,返租公司很快便斷租。趙桂秀簽買賣合約後即有返租,但僅收了一個月,有早買的小業主「幸運」一點,在「爛尾」前多收了幾個月。

 

交易涉及多間公司

 

  趙桂秀一次過付全款57萬元,但收款的不是賣舖公司時代百貨,而是一間叫諾德時代的公司,並分開兩張收據,一張開36萬元人民幣,另一張15萬元,她直言:「當時也覺得奇怪,但總額沒錯就沒多理會。」但「出事」後要打官司,才查出15萬元原來是代理服務費,由另一間叫珠海永通的公司收下;此外,負責返租的公司則叫百盛時代。

 

  作為小投資者無從理解買個「蚊型」舖,為甚麼會牽涉多間公司,亦掌握不到它們彼此的關係。但「出事」後為追討買舖錢、返租違約金及賠償等而打官司,趙桂秀不得不向至少3間公司提出訴訟,亦需要搞清這些公司的關係,令追討難度增加。

 

  花了2萬元(約2.3萬港元)興訟的趙桂秀,最後勝訴,對方卻耍賴,表示願意賠但沒錢賠。她唯有到處投訴申冤,到過中港多個政府部門,包括珠海巿政府、香港特區政府及中聯辦等,又找上香港親建制政黨幫忙,遊行也參加了,全部徒然。由於她積極維權,更被視為「麻煩人」,曾遭內地官員警告。近日唯一的內地「對口」官員也把她「拉黑」,即把她的微信屏蔽,亦不接她電話,「我現在甚麼訊息再收不到。」她沮喪的說,投訴已無門。

 

實錄二:準退休白領 花光積蓄兼欠債  「這是成世慳埋的棺材本」

  

  阿明(化名)跟前面的趙桂秀一樣,買入珠海拱北時代廣場的爛尾舖,但他的情況更糟,因為他亦買入珠海另一商場揚名廣場的劏舖,同告爛尾。兩個爛尾舖用盡他手上用作退休的積蓄外,另欠香港銀行30萬貸款。為了還債,他不敢退休,做一日得一日,對於退休後再無積蓄賴以為生的傍偟,他只有連聲歎氣,欲哭無淚。於2016年先後買入兩個劏舖的阿明,甚至去銀行借錢買舖,如此「勇猛」,他指想退休時多點錢傍身,「那時候到處都講港珠澳大橋快開,帶動珠海樓價。香港樓我買唔起,深圳樓都買唔起,於是就去珠海看看。」

 

苦主:阿明(化名)

事主:60歲、準備退休的白領

投資項目:珠海揚名廣場及珠海拱北、時代百貨商場劏舖,面積各30至40平方呎

投資額:兩個劏舖共130萬元

苦況:用盡退休積蓄100萬元,另欠銀行30萬元、兩個劏舖先後爛尾 

 

營業中商場也爛尾

 

  投資大灣區,阿明是有點經驗的。他於2014年買入珠海斗門的住宅單位,一年後放售,賺了約10萬元。但兩年後想再投資大灣區,已有限購措施,港人只可買商用的公寓及舖位,他找來上次替他買賣斗門住宅的地產經紀幫手。經紀帶他看珠海拱北時代廣場,他見位置近拱北關口,商場又已建好,最後令他「扑鎚」入貨,是每年6厘「返租」回報承諾,「(錢放)銀行沒有利息,這邊有6厘回報,等舖位升值期間有租收,住宅收租也沒這麼高。」還有「返租」的公司包管理,正合如阿明這類要上班、怕煩的小投資者。

 

揚名廣場一期舊商場,一至四樓有超市、時裝店等在營運,人流不少。

 

  阿明以大約80萬元買入劏舖,交訂金幾個月後,上珠海交「尾數」,經紀帶他去珠海另一商場,叫揚名廣場,指商場五、六樓有劏舖出售,提議他買入,「我說不夠錢,他說先上會,這個劏舖不貴,約56萬,可以多收點租。」這個同樣有「返租」承諾的劏舖,位處傳統商住區的商場內,人流極旺,商場下面數層已有超巿、時裝店等在營業。要多買一個舖位,他向銀行借了30萬元。阿明兩次買舖,都強調買入的舖位已建好,有實物可見,一般港人對「爛尾」的概念,是建不成樓,沒想過建好的商場,甚至在營業中,會拿不到業權或房產證(又叫不動產權證)而「爛尾」。另一點是阿明對經紀完全信任,但這個經紀只是在上次買斗門住宅時於地產舖遇上的,他解釋:「他帶挈過我賺錢,我咪冇戒心。」

 

數過珠海登記追討

 

位於珠海香洲區的揚名廣場有兩幢,左邊是一期舊商場,右邊是二期新商場。「出事」的劏舖位於一期的五、六樓。

 

  時代廣場的劏舖收了幾個月租,有交不到樓的消息傳出,阿明向那個「相熟」經紀查問,對方稱住宅那邊「出事」,跟商場無關,他指當時只有相信對方:「報紙、電視完全看不到有關消息,只能靠經紀講。」不到一年,另一邊的劏舖揚名廣場也收不到「返租」,情況跟時代廣場相似,商場根本沒有做劏舖分契,原來商場業主欠債,早把商場五、六樓即劏舖場的樓層抵押了給銀行,這分明是詐騙,受騙業主達500人。阿明和一班揚名廣場劏舖業主去報公安,對方指是私人商業糾紛不受理。

 

位於廣場六樓的劏舖層近乎丟空。

同屬劏舖層的五樓現有幾間學英文及畫畫學校。

五樓通往六樓的電動樓梯長期停頓,樓梯上放垃圾箱,接載天花滴下來的雨水。

 

  接著商場的管理公司數度易手,每次新公司上場,就要求劏舖苦主到珠海重新登記一次,否則作放棄追討。阿明手上兩個「爛尾盤」,單是到不同部門及公司登記資料,讓自己列入苦主追討名單,要頻頻去珠海,甚至要請假去,他苦笑說:「港珠澳大橋未開,要坐船過珠海,來回500多元,現在坐車過去,便宜多了。」

 

  至於另一個出事劏舖時代廣場,阿明打官司,沒料又被騙一次。他向那個經紀求助,「我人生路不熟,透過佢去搵律師。他說他也是苦主,收不到佣金。」對方介紹旳律師,收費2萬元人民幣(約2.4萬港元),上庭時律師沒現身,只有經紀相陪。他後來才知道,「告狀書」不是律師寫的,是律師教經紀去寫,「佢兩個原來是早相識的。」

 

港府並無出手相助

 

  阿明勝訴,被告幾間公司方同意分三期還款,但阿明只收過4萬元後,再無下文,他再出律師信,要求法院查封對方資產並拍賣還債,但法院回覆找不到對方可封的資產,反要求阿明提供,「法院說要在10日內提供,提供不到就行動暫停。」後來珠海有官員向業主們稱拍賣幾次都流拍,但他和一班小業主根本無從證實,他們更曾求助特區政府,石沉大海,阿明憤指政府宣傳大灣區,但對於大灣區被騙的港人漠不關心。

 

  阿明再無積蓄,還欠下銀行幾十萬港元,對退休後的生活感到傍偟。訪問結束前,他感觸地說:「上面有些人就是看中我們的弱點,銀行冇息,港樓又貴,手上有一百幾十萬的人,最多上去買。這些錢正正是我們死慳死抵出來的錢,就是騙你這些人。我不是很有錢,不是專業投資者,但這些錢是我成世人慳埋的棺材本!」他正正道出小投資者的哀歌。

 

【專家拆解】郭釗:初階投資者 勿沾手商舖

 

  記者接觸多名投資大灣區「中招」的苦主,發現他們有一個「中伏」模式。第一,他們都是擁有數10萬至100萬港元的小投資者,希望買磚頭保值,但港樓買不起,於是「轉戰」大灣區。第二,他們投資都是有「返租」保證的公寓及商場劏舖,這些項目的總價小,通常約100萬元或以下,返租回報卻出奇地高。最後,這群小投資者對內地樓巿並不熟悉,主要透過廣告、當地經紀或睇樓團了解物業。

 

港人對內地樓市未必熟悉,北上投資容易「中招」。

 

  商場劏舖可說是近年港人投資出事的「災區」。記者翻查近3年的報導,大灣區「爆煲」的商場劏舖不少於10個,不排除有未被報導,總數可能更多。「爆煲」模式通常是業主先收不到「返租」,接著拿不到證明業權的房產證,繼而發現賣方沒有或做不到分契,最後「爛尾」收場。

 

 

  投資內地商場劏舖風險有多高?做建材生意、有10年香港及海外樓投資經驗的郭釗(見圖),開班教人買海外樓,出書《HEA富學》《HEA富學之磚攻海外》教人投資。他在內地有投資物業,考察過大灣區內地9個城巿,對內地樓巿有一定掌握,這位資深物業投資人答得直接了當:「唔好買劏舖!」

 

返租保證中伏之選

 

  商場把某一樓層劏開200個舖位出售,理論上先把該樓層的統一業權細分為200個,俗稱分契,郭釗指內地不少商場未分契就賣劏舖,收了買家錢後分不到契,變成「爛尾」,「從苦主角度,覺得你未分契就賣,一開始就是騙人,我不排除這個情況。但以我所知,大部份做商場劏舖的大業主,收買家錢後做分契,成本不高,但最後真的分不到契,唯有退出。」這種情況下,無人保證劏舖能成事。

 

  郭釗指出,這類劏舖通常有兩招吸引買家。一是「返租」保證,他認為這純粹是銷售策略,針對「不熟地頭」的買家,「返租原理是,你不認識這個地方,買下物業擔心租不出,我有返租保證,買家就安心很多。」而這一招亦「食正」港人心態,「每個月有租收,感覺似銀行收息,還有物業揸手。」

 

  不過,「返租」往往是「大伏」,郭釗老實不客氣的說:「通常俾得返租你,九成九騙人。」他的邏輯很簡單,舖位位置好,不愁沒租客,根本不需要「返租」保證,「如果是CBD區的舖,賣得貴,抗跌力及升值力高,這些舖位不會有返租,因為一定租得出。」所以保 證十年八載有「返租」,他認為是騙人的,「有幾年返租已經是有良心。」

 

業權分散難以興旺

 

  吸引買家第二招是宣稱大品牌進駐,帶旺商場,讓投資者憧憬舖位有升值潛力。商場通常向外宣稱跟某大品牌簽了意向書,然後弄一大堆預想圖,令人覺得這些名店會進駐商場,但這些意向書只表示大品牌有興趣進駐而已。即使有名店簽下合作協議,郭釗提醒:「很多所謂合作協議,後面有些條款非外人所知,例如商場免租讓名店進駐,名店沒生意可以隨時走。」

 

  從投資角度,郭釗認為即使商場劏舖可以開業,「都係死梗。」他分析,世界上成功的商場,是因為業權統一,「由投資者或基金公司營運,他們才會投入資金、或者有能力引入有競爭力的品牌入來,搞旺商場。」相對商場業權賣散,小業主只會各顧各,但求把舖位出租,於是這間做腳底按摩,那間賣風扇仔,商場變得雜亂無章,大品牌當然不會入來。管理公司亦沒有誘因要投入資源搞旺商場,因為搞旺商場最大得益只是小業主。

 

  他舉例香港,沒有幾個業權分散的商場興旺,以前有先達,現在只剩葵芳地鐵旁的葵涌廣場,原因是其平民化,吸引一班不想去旁邊較高檔的新都會商場的年輕人,「香港人口密度高過內地,劏舖商場都做不起,點解內地會得呢?」,他又指有些商場用名人高官來剪彩「撐場」,小投資者也不用太認真對待,「這些人沒有Commitment(承諾),況且這個也不是令商場成功的原因。」

 

買劏舖不如買REITs

 

  郭釗忠告小投資者,初踏足內地樓巿,最好不要沾手商舖,因為這是較高階的投資,涉及經營,要有做生意的思維,「住宅沒有人租,你可以減租,5,000元減到3,000元、甚至2,500元;但舖位沒有人流沒有生意,減租都不會有人租。因為租間舖是用來做生意,要燈油火納等成本,即使你免我租,沒有生意的話,我也要蝕錢走。」

 

  對於手持一百幾十萬身家投資大灣區的港人,郭釗坦言這類小投資者最易「中招」,因為他們通常不認識投資及內地樓巿,當中更有不少屬「買樓教」信徒,「相信買到樓就贏,全世界通行,但最後輸死你。」他認為一些有投資價值的房產,通常都有較高的門檻,他建議本金不多的小投資者,不要執著買磚頭,「不如買領展(00823),不一定要有件實物(指物業),領展係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有專人經營,點解要投資高風險、自己又不認識的東西?」

 

行內人教路:忌買4類投資項目

 

  投資大灣區,即使物業已建成,但因小投資者拿不到證明業權誰屬的房產證,最終「爛尾」。究竟樓盤出了甚麼狀況而會出不到房產證?為找答案,記者找來行內人李海文(見圖)。縱橫地產界超過20年的他,任職過香港多間地產公司。2012年起北上投資,並在珠海開地產公司,對內地尤其珠海樓極為熟悉,現為內地地產公司正順副總裁。

 

 

  出不到房產證有三大可能,李海文指,一是發展商向銀行借貸起樓,並把新樓按押給銀行,但賣樓後沒有向銀行贖回新樓,銀行把新樓「扣住」,新買家自然辦不到房產證;二是發展商沒有向政府交稅或交足稅,原因可能是資金鍊斷裂,政府當然不會發房產證;三是樓盤綜合驗收不合格,例如沒有舖好道路、建成面積過大等,也不會發房產證。就劏舖而言,李海文表示:「現時很多業權難打散做劏舖,以前較易,現在劏不到。」原因是現在條例寫得清楚,要符合很多如消防條例等。

 

五證不代表房產證

 

  港人要北上買商舖,李海文建議,最好不要買商場舖,尤其二三線城巿的商場舖,「二三線城巿,人口未夠,對品牌認識又不多,商場的招商引資能力未必高。」所謂招商引資,是指引進大品牌名店進駐商場的能力,他指很多商場會為大品牌提供免租,「你免租,很多大品牌會入來試試,但不等於帶旺商場,可能沒生意,很快就走。」

 

 

  他更提醒商場劏舖「最好唔好掂」,除非是大發展商的商場,還要有很多成功案例的,「即過去做劏場舖做得成功,而且不是一個半個,而是有很多成功的。」要投資舖位,他認為選臨街地舖較穩陣,「投資舖位不是錯,但買臨街地舖較好,例如屋苑的地舖,這類地舖多是屋苑法定規劃上要求要有。至於人流多不多、做不做到生意是後話。」屋苑臨街地舖在業權上問題較少。

 

  有買「劏舖」中招的苦主曾向記者抱怨,他在買舖現場看到有「五證」,質疑樓盤為甚麼會「爛尾」。所謂「五證」,是指《國有土地使用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及《商品房銷售許可證》。頭四個許可證關乎土地使用及建築規範,但不少港人對最後一張《商品房銷售許可證》(簡稱預售證)的理解是買賣保證。李海文解釋:「五證並非保證甚麼,而是政府同意發展商賣樓。最後一張《商品房銷售許可證》(預售證)是准許賣樓收錢,即合法集資而已,但不保證可以拿得房產證。」

 

小心選擇地產公司

 

  不熟悉內地的小投資者,完全依靠內地的地產經紀。李海文認為,港人應避免規模太細或開業年期短的地產公司,他見過有細規模地產公司,所賣的樓盤「出事」後,竟可以一夜間把全線分店「執笠」消失。此外,他提議港人可向地產公司查問,是否直接跟發展商合作,「地產公司跟發展商直接簽約,有事的話,地產公司可以直接跟發展商對話。但內地很多俗稱「艇仔」的地產公司,純粹「拉客」,跟發展商無關,出了事艇仔公司只會叫苦主找發展商,發展商當然不會理你。」

 

  在買樓買舖的交易過程中,付款後往往收到不只一張的收據,有苦主付51萬元買劏舖,收回兩張收據,一張36萬元,一張是15萬元,後者稱為服務費,收款公司並非賣舖方。李海文解釋,「服務費」是代理或中介的佣金,內地代理及中介為免被發展商拖欠佣金,於是直接向買家收取,亦因此另發收款單據。

 

  北上投資「伏位」處處,買家除了實地視察,其實可以先做功課。李海文提供4個更了解樓盤的途徑,例如發展商有沒有欠債、單位有沒有被抵押等。(見另稿)此外,他亦提出4類忌買項目,包括商場劏舖、人防車位、部份返租項目及小產權房。這類項目投資總額細,吸引港人,最易中招。(詳情見另稿)最後他叮囑有意投資大灣區的小投資者,不要一味「貪平」貪「返租」,「我成日講冇咁大隻蛤乸隨街跳,內地講法係沒有天掉下來的餡餅。」

 

4類忌買投資項目

 

  (1)商場劏舖:由於業權分契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分契不成變爛尾。

 

  (2)人防車位:即有危難時政府可徵用的車場車位。這類車位通常只有使用權,沒有業權。

 

  (3)每月「返租」公寓:除非賣方一次過兼一筆過將承諾的返租總額返還;又或在買賣合同上寫明,而非跟第三方公司另立返租合約,這類返租保障較為高。

 

  (4)小產權房:小產權房建於農村公地上,只有農村居民可買賣。去年有港人買入惠州小產權房「海岸居」,被指違法要拆卸,投資者血本無歸。

 

買內地樓前點樣做功課?

 

  (1)查公司:內地有不少付費查閱公司的平台或Apps,較大的有天眼查、企查查等。以天眼查為例,可以查到發展商有沒有官司、是甚麼官司、有沒有負債等,甚至股東、關聯公司的資料亦有提供。例如公司賣樓糾紛的官司特別多,投資者就要注意。

 

天眼查涵蓋公司各方面的資料,有助投資者了解發展商的背景。

 

  (2)查老賴:想查個人是不是「老賴」,現稱為「失信」,即欠債未還者。官方查閱渠道有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坊間亦有付費App供查閱。舉例買賣樓方為個人,若在失信名單上,小投資者得注意。

 

  (3)查樓盤:可上內地國土資源局或房管局官網或親身到當區分局查閱開發商及樓盤資訊。查看內地網上平台如58同城、搜房等住戶或當地人的留言。這類平台亦有不少經紀「搵食」,要小心分辯。

 

  (4)查規劃:關於地區發展或規劃,例如建地鐵,不要盡信網上訊息,要以官方公布的為實。此外,買入單位前可到不動產登記局查詢單位有沒有被抵押。

 

後記:又有一單!

 

  記者為這個封面故事寫稿之際,有30名來自中港澳的珠海「心海洲」商舖小業主,於上周三(24日)到國企中國中冶(01618)位於香港灣仔的辦公室抗議。苦主指他們向卡都海俊買入「心海洲」舖位,而卡都海俊五成股權來自中國中冶的子母司中冶置業。項目原應於2014年交樓,但項目「爛尾」,「返租」保證2年來未兌現,苦主指項目更被轉到其他公司,此舉令小業主們難於追討。

 

  大灣區投資「中招」模式正不斷上演,究竟誰來解決?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