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財有道

2018-12-06 08:05:00

【加拿大直擊】港人移民 去留實錄

  八十年代,喜劇《富貴逼人》系列描繪不少港人移民加拿大的境況,同時反映了當時社會因香港前途問題而引發的移民潮。

 

  九十年代,1997年回歸的日子逼近,又再掀起另一波移民潮,記得小學時最好的朋友,小三時舉家移民加拿大,去了一個從未聽過的城市。

 

  2000年代,當年隨家人移民的香港人,很多選擇回港發展事業,掀起的是回流潮。

 

  踏入2010年,走的走、留的留,身邊總有認識的人已身處外地,或者正準備賣樓、賣車,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各有故事,難以三言兩語道盡因由。但去到一個全新的環境生活,實際的問題始終要解決,記者早前走訪加拿大港人移民熱門兩個城市,多倫多和卡加利,一個是傳統的移民熱點兼大都會,另一個是新興而年輕的北美最宜居城市,了解當地衣食住行、生活文化各方面,單從價格層面,香港的生活真是不容易,但由快轉慢的生活節奏,也未必個個喜歡。說到底,去或留,聰明的港人自有想法。

 

Profile

加拿大 Canada

人口︰3,670萬(28%為少數族裔)

平均年齡︰42歲

GDP增長︰3.3%

通漲率︰1.9%

失業率:5.8%

主要產業︰石油、能源、農業、保險等

*除失業率為今年10月數據,

其餘為2017年數據

 

壓力爆煲 遠離香港 往卡加利悠長假期變長居

 

  有美國數據學家計算過全球20條最長的直航航線,其中香港往加拿大多倫多是7,810英里,位列13,實際機程需時超過14小時,從香港往溫哥華沒有上榜,但機程也要約13小時,前往其他城市更必須轉機,時間更長。千里迢迢遠走他國,香港人,為的是甚麼?

 

  溫哥華、多倫多仍是港人移民加拿大的熱門城市,在多倫多商業區食午飯,職員見記者面孔熟悉,未開聲,迎來的已是純正廣東話。也有不少香港人選擇法語區魁北克省(Québec)或阿伯達省(Alberta),後者最大城市卡加利(Calgary)是港人聚居的主要城市,同時在加拿大首5個最年輕人口城市之一。

 

一名卡加利人將坐擁市中心靚景的豪宅區土地,以象徵式價錢賣給政府,條件是該地要建成公園,永遠不可建屋。

 

  近年還有一個「新興」省份大受歡迎,就是加拿大面積最細、人口最少,只有15萬人的愛德華王子島省(Prince Edward Island,PEI),原因是門檻低、速度快,該省的企業移民最受歡迎,吸引大批內地和香港人「登島」,計劃的「優點」之一是獲批的移民在當地開設公司後,先獲得工作許可,一年後通過政府審核,達到要求就獲發永久居民身份,但省政府隨後發現不少詐騙個案,根本沒有營業的公司,甚至借有關公司申請聘用海外勞工,繼而取得居民身份,有案例是政府發現有200人申報同一間汽車酒店地址,而事實他們都不在該處工作,所以計劃現已取消。

 

日做夜做 身體出問題

 

  阿伯達省相對「正路」,主要看申請者的工作經驗、曾否在當地留學等。30歲的Nicole剛在今年6月移居卡加利,在香港出世、讀書的她從未踏足加拿大,但因為工作忙碌導致身體出毛病,於是辭職並隨擁有永久居民身份的另一半到卡加利,本來只打算放個悠長假期,休養身體,但住下不久,她已決定長居此地。

 

Nicole的家人都在香港生活,當時突然決定離開,家人卻很支持,媽媽更希望妹妹一同前往。

 

  Nicole讀大學時主修會計,畢業後順利入Big 4工作,從此展開沒日沒夜的核數生涯,她負責的大部分公司在內地,一個月隨時有一半時間要北上,旺季時,與同事困在房中日做夜做,與世隔絕,「唯一最開心是與同事一起做、一起玩,做完去搵食的時間。」會計行業的晉升路程穩定,6、7年後升上經理,工作時間短一點,但換來另一種工作壓力,「其實很多人升到經理就走,出去搵份銀行工,都變相增加了我工作量。」與此同時,Nicole的面部都起了變化,不時長出大塊塊紅斑,後來發現身體突然對紫外光和超過20種食物敏感。

 

  與另一半討論辭職時,對方提出到其讀書工作了10年的卡加利,當是先放個長假,真的不適應才回港,「其實佢一直不適應香港的生活,只是我沒有想過走,亦不打算走,所以佢一直無提。」Nicole在4月遞辭職信,5月離開公司,一個月後已搬到當地。初時她以遊客身份入境,同時申請工作假期簽證,早前她獲發簽證並取得當地認可會計師資格,考慮找一份相關工作。

 

享受另一種生活模式

 

  外遊、消費是很多港人的減壓方法,曾幾何時,Nicole與朋友最愛分享最新的手袋、高跟鞋資訊,「現在我看到朋友Send出來,已經無感覺了。」始終是女生,她不是不貪靚,訪問當日,她的皮膚敏感發作,縱使只有記者和她在家中,也塗上遮瑕膏,遮蓋紅腫的皮膚。但換個截然不同的生活環境,就發現享受生活可以有很多方法,例如留在家中寫日誌,與網友傾計,為自己制定餐單,在超級市場發掘特價貨,駕車去市郊遊山玩水,到朋友家中開派對,甚至是令人討厭的鏟雪,同樣是生活樂趣之一。

 

Nicole在香港生活時不時行山,日前更去到卡加利著名風景區Banff國家公園。

 

  在卡加利認識另一種生活模式,了解當地人的洗錢習慣、工作速度,習慣快、快、快的香港人Nicole也想不到自己如此容易適應下來,「餐廳每逢月頭特別多人,因為是出糧的時候,月尾就靜得多……早排我向政府申請會計師認可資格,很久收不到電郵回覆,擔心不獲批。但另一半說,沒有回覆才是好消息,太快回覆的答案多數是No,沒有回覆只是未回覆…… 另一半在半政府機構工作,第一日返工就被召入房,話佢做得太快,應維持一定數量的積壓個案。每個星期一返到公司,又要同同事分享周末做過咩……不過呢度的天氣和公共交通都不太好,巴士司機成日罷工,不準時都不可以投訴……」聽著聽著,突然有點羨慕Nicole,不是因為她離開了香港,或是否去了更好的地方生活,而是從她的眉宇間見到她重拾對生活的熱情。

 

主要的住宅區、購物區在市中心外圍,駕車需時約20至30分鐘。

 

屢獲選最宜居城市 卡加利完美居住地?

 

  自從2009年起,卡加利從未跌出過《經濟學人》每年公布的最宜居城市首五位,較加拿大兩大城市多倫多、溫哥華更高,排名準則有30個,大致分為穩定性、醫療質素、文化及環境(包括天氣和餐廳質素)、教育水平及基建5大類,很多大城市未能上榜,主要是生活成本較高、基建未符理想等。

 

  在卡加利的生活範圍不大,住宅區一般距離市中心商業區20至30分鐘車程,要到集超市、餐廳、生活百貨的商場,遠的也大概是相若車程,與香港一落街是商場的情況當然不能比較,但也非不可接受。在卡加利有很多鄰近山河的大型公園,而佔地逾6,600平方公里的Banff國家公園,內有冰川、高山、叢林等,從市中心駕車只是約1個多小時。

 

卡加利市中心是商業區,近月都有不少新地盤,可見是發展中的城市。

 

Profile 

卡加利 Calgary

省份︰阿伯達省 Alberta

人口︰148.9萬

(28%為少數族裔)

平均年齡︰35歲

GDP增長︰4.9%

通漲率︰2%

失業率:8.2%

平均樓價︰42.7萬加元

(約256萬港元)

主要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畜牧,新興產業有旅遊、創意工業、生活科技等

*除失業率為今年10月數

據,其餘為2017年數據

 

乾淨空氣好 惟天氣反覆

 

  大部分加拿大省份都是政府才可開店賣酒,阿伯達省是少數容許私營店賣酒的省份,但在卡加利街頭不常見到醉酒佬,原因之一可能是政府禁止在公眾地方飲酒,就算是自己家門口,只要不是私人土地範圍內,飲酒同樣犯法,所以搞家庭派對都要小心朋友走「出界」,而當地也規定酒吧只能營業至凌晨一時,減少醉酒鬧事。同樣地,加拿大上月實行大麻合法化,阿伯達省也規定只能在私人範圍吸食。

 

對習慣溫暖天氣的香港人而言,卡加利的冬天總是下大雪,可能是比較難適應的地方。

 

  與卡加利人、移居當地的香港人及外地人交談,個個對卡加利有讚無彈。來自英國倫敦的David喜歡滑雪,數年前被派往當地短暫工作,不消一小時車程已可到的滑雪場深深吸引了他,從此落地生根,轉到卡加利政府工作,推廣當地經濟,包括他在內,不少人也大讚當地,例如銷售稅較加拿大其他地區低、乾淨、空氣好、戶外活動多,記者不禁問︰有無咁完美呀?問他們卡加利的壞處,大部分答案都是天氣。卡加利市內陸地區,全年一半時間有機會下雪,積雪隨時半個人高,而且天氣變化大,採訪期間,記者便經歷兩日內由零下12度到6度的天氣,但一個當地人跟記者說,卡加利的天氣已算不錯,氣溫維持零下10多度的天氣,大多只維持兩、三日,之後就會「回暖」,與其他內陸地市比,算是好氣候怡人。

 

加拿大衣食住行

 

 

 

  在卡加利以至加拿大,買衫可能是相對貴的支出,大城市如多倫多、溫哥華不難見到平價衣服品牌如H&M、Uniqlo的分店,至於在卡加利,機場以北有個大型Outlet商場,主要是特價名牌貨,當地人要購買日常衣履雜貨,不少人會到Costco和Winners等特賣場,一併選購其他生活雜貨。

 

 

 

  卡加利位處的阿伯達省(Alberta)的農業以畜牧業為主,牛肉產量佔全國產量的一半,其次是羊,所以在卡加利的超級市場購買肉類,價錢比香港便宜一大截,約150港元可買得3件共1.5公斤的牛扒,而由於距近岸的溫哥華不遠,海鮮價格在當地都不貴。思鄉病發作想食茶餐廳或亞洲食品,價錢可能略高,一包即食麵約要6港元,在裝修較新潮的茶餐廳食碗魚旦粉要9加元,大約54港元,其實也不比香港貴很多。

 

 

 

  按面積計算,加拿大是全球第二大的國家,習慣密集式生活的香港人,去到當地可能不太習慣,因為在市中心外圍,已是大片大片的空地,空間感十足,但空地並非完全浪費,有的可能用作公園,也可能用作平民高爾夫球場等。而雖然近年加拿大樓價升幅不少,但卡加利的樓價相對較低,在市中心一個800平方呎的公寓單位,約需40萬加元(約240萬港元),以相同價錢,在20分鐘車程外的住宅區,已可買1,600平方呎的獨立屋。

 

 

  在加拿大不會英文,可能不會有大問題,不會駕車的問題應該更大。阿伯達省是加拿大的主要產油區,並生產大量天然氣,據當地港人表示,近年油價維持在每桶100加元(約600港元)或以上水平,入滿一架小型私家車約40加元(約240港元),每公升約6至8港元,香港最少要16至17港元。卡加利市中心公共交通有巴士和輕鐵,但路線不多,當地居民購買月票可作報稅之用,而在市中心的9個輕鐵站間往返則是免費。

 

 

上一代 為子女移民 下一代落地生根做地產

  

  根據加拿大政府在2016年的人口普查,當地有逾兩成是移民人口,其中多倫多的比例最高,逾51%,整體人口約273多萬人,當中歐洲人佔大多數,其次是南亞人和華人,而華人人口有近30萬人,而多倫多正是早年香港人移民加拿大的熱門城市之一。當地華人有句戲語︰「唔識英文在多倫多生活都不會死。」事實如是,在華人聚居的萬錦(Markham)、列治文山(Richmond Hill)等地區,見中文字多過英文,撞口撞面都是華人面孔,入到專門賣亞洲食材的大型連鎖超市大統華,耳邊傳來的全都是廣東話、普通話。上中式茶樓、餐館,價錢不比香港貴很多,近年更開了不少日韓餐廳、台式珍珠奶茶、港式小食店。

  

三代同堂的余氏一家定居多倫多,無論是上一代或最近做爸爸的Jason(後右二)都說加拿大的教育方式比香港好。

 

為下一代教育而移民

 

  余氏一家五口在九十年代移居溫哥華,後來三兄妹到多倫多讀大學,全家從西岸搬到東岸的多倫多,採訪當日,他們帶記者到一間由歐式舊宅改建的中式酒樓飲茶,「都是以前香港過來的老師傅。」食一口燒賣,久違了的味道,是現在香港的工廠式點心難以匹敵。已半退休的余爸爸呷一口普洱,說起以前在香港做生意時,不時中港兩邊走,難得與家人共天倫樂,後來移居加拿大時,賣走部分生意,偶爾仍會飛回香港處理業務,與家人的相處時間反而更多。八十、九十年代有不少香港人為政治移民,余氏比較簡單,只為3名子女的教育,「來到加拿大讀書,他們明顯讀得開心咗,壓力少啲,而且以本地人身份讀大學的學費較便宜,當時3個仔女的學費,等於1個香港人來加拿大讀大學。」

 

  現時三兄妹一同經營地產公司,大哥Jason記得當年不少港人同學畢業後回流香港工作,他則因為很快已找到一份地產工作而沒有離開,一做至今,數月前誕下女兒的他,現在更已沒有回流想法,「多倫多是一個能夠容納多元文化的地方,市場也包容不同種族的人,如果想下一代在另一個環境長大,我認為多倫多在全世界是數一數二的選擇。」自2002年畢業後入行的他說,近兩年明顯多了回流加拿大的香港人搵屋,特別是有小孩的家庭,「好似我這個年紀的,阿爸年代帶我們過來,讀完書在香港做了十年八年,開始有小朋友,準備下一代的教育就回來,可能同樣的資源,這邊有更多選擇。」

 

現樓價回落去年水平

 

  他說香港人都想找近學校的屋,很多人選擇空間較多的Townhouse,相對公寓的呎價低,總價也較獨立屋低,「公寓與Townhouse的價錢差不遠,假設一間2,000平方呎的Townhouse售100萬加元(約600萬元),即每平方呎價500加元(約3,000港元),但同面積的公寓每平方呎要800加元(約4,800港元)。」

 

  他說,去年首3個月的樓價突然升了兩、三成,政府於是在4月推出辣招,設海外買家稅15%,以及規定貸款人要通過壓力測試,才可獲批貸款,現時樓價已回落至去年初水平,而到當地讀書、工作的人,買樓後可獲退稅,因此移民當地的人不需要擔心未獲居民資格而要繳交重稅。

 

多倫多樓市

 

  Jason三兄妹在多倫多經營地產生意,他們說當地住宅主要分3類:公寓、Townhouse和獨立屋。Jason在2000年入行至今,他說當地整體樓市升了約3倍,但按呎價仍較香港便宜得多。

 

公寓

 

 

  最近在多倫多開售的King’s Landing佔地45畝,位處多倫多市北部的北約克區(North York),距離市中心15分鐘車程,附近也有地鐵站。屋苑內設一個8畝的公園、日間護理中心、學校、商店等,單位面積由372至1,698多平方呎不等,樓花價由30多萬至150萬加元不等(約180多萬至900萬港元),買家可自選室內裝修級別。

 

Townhouse

 

 

  位處旺市(Vaughan)的Townhouse群有5至8年樓齡,圖中5房6廁連車房的單位,未計地庫和天台,約3,700平方呎,業主開價是142.9萬加元(約858萬港元)。面向前街的客廳樓底有兩層,而且全屋有多個落地玻璃窗,非常開揚,地庫至天台共有5層,所以屋內設有私家電梯。

 

獨立屋

 

 

  在當地購買獨立屋可擁永久業權,價格高低視乎土地闊度,例如闊42平方呎的屋,就算室內較新淨,價錢都比較低,因為此闊度只能客納單車房,雙車房的獨立屋則較值錢。圖中約4,500多平方呎、雙車房的四房獨立屋,建成一年多,約售200萬加元(約1,200萬港元)。

 

 

移民27年 港人無意回流:今日香港同以前不同

 

  「聽過好多故事,有些人回去香港,去了內地被呃一輪,最後又回來加拿大,就咁浪費了10年,既然這裏(多倫多)有得發展,不需要返香港呀。」Paul(圖)現時在加拿大經營電訊公司的特許經營商,同時是移民顧問,由1991年隨家人移民加拿大生活至今27年。

 

 

今年特別多實質行動

 

  大學時身邊個個同學說畢業後回香港,Paul不是沒有想過,但考慮到當時舉家移民,離開香港已有6、7年,回香港等同一切要重新開始,剛好獲得當地大型電訊公司聘請,留下來更順理成章。一做便是10年,然後做起自己的電訊生意,落地生根,3年前考獲牌照兼任移民顧問,「在加拿大只有律師和考獲相關牌照的人可以提供移民信息,考牌最少要讀1年,一生人只可以考4次,考不到就永遠不可以做,也考慮過考當地地產牌照,但入行門檻較低,相對競爭會更大。」加拿大每年接收30多萬名新移民也是他做移民顧問的原因,今年是Paul見過最多熟悉面孔的一年,「我都感覺到很多人想離開(香港),他們說,今日的香港同以前已經不同。」他說早兩年接到的電話多是問一問,沒有下文的,今年特別多香港人有實質行動,特別是有子女的家庭。

 

找工作不難 但有歧視

 

在多倫多商業區不時聽到非英語對話,他們都不是遊客,而是在當地工作的外地人。

 

  他說今天找他辦移民的香港人,如果孩子還細的,都想他們讀得開心些,而且比較心急,不理是大城市或小省份,只想最快可以過加拿大,子女已讀中學的,家長反而輕鬆一點,可能先安排子女到當地讀書,自己在香港繼續工作,或者等子女畢業在當地工作,取得居留後再申請他們去團聚,「如果是中產家庭,他們既擔心細路讀完書後,未必夠內地人爭,又擔心自己可能沒有足夠資金幫仔女置業,主要都是這些原因想走。有個客人說過,香港的教育是要訓練一個工人,不可以有自己,不夠創意,覺得經過外國的教育,將來發展會好些,不只是打份工,只是收柯打做嘢。」

 

  無論是哪一個年代,為人父母想到移民,為的都是下一代。Paul的父母在六四事件後,擔心1997年後回歸的香港,隨即申請移民,賣走原有的居所和生意,去到內陸的沙省(Saskatchewan),「以他當時40多歲,英文程度有限,帶住成家人真係好勇敢。」Paul仍記得15歲的那日,一大早從溫哥華坐大巴士到沙省,麥當勞只有一個人上班,商場、馬路完全沒有車,心想︰「我去咗邊度?」連同他自己,全校只有3個華人,其中之一更是不懂講中文的CBC(Canada Born Chinese),Paul主動認識,成為好友,你教我中文,我教你英文,也可能是娛樂不多,在香港幾乎科科肥佬的他,在加拿大則科科80幾分,「心態上又平衡返。」

 

  在多倫多讀完大學後找工作不算太難,但在當地大公司工作多年的Paul直言,加拿大雖然是移民國家,但並非完全沒有歧視,「如果工作能力與一個本地白人一樣,公司一定揀白人,但如果你的能力好少少,又與他們溝通到,你的機會仍是有的。」

 

  Paul的妹妹現在香港生活,見她為子女找學校奔波,放假要帶子女去旅行,讓他們回學校可以跟老師、同學說自己的放假活動,身為哥哥都感受到壓力,「在香港少啲入息都好難搞,供車供樓交學費,香港都幾大壓力。」Paul形容在當地要有車有樓,有一定生活質素,其實一點都不難,「要發達就難的,但要有安穩生活不難的。」

 

加拿大部分移民途徑

 

  在當地生活的港人移民顧問Paul表示,無論是以任何形式申請,只要符合條件、資料無誤,成功移民申請由一年多至3年不等,以加拿大有10個省份,平均每個省份有5個計劃,連同聯邦政府的計劃,大大小小共有數十個。聯邦政府推出的計劃,主要是計分制,也有個別省份因應各自需要設定的計劃,例如是企業移民、工作移民等,通過部分計劃後,可先獲工作許可(Work Permit),一年後再獲發永久居民身份(Permanent Residency,PR),部分計劃則可獲省政府的提名信,在聯邦政府的計分制下,取得滿分1200分的600分,變相已成功申請。他建議有意移民的港人,在聯邦計分制登記後,隨即嘗試在當地找工作,或者讀書也可以,因為可以加分,一面生活一面等。

 

計分制 Express Entry

 

  香港人最常參與的計劃,計劃按申請人各方面的條件計分,包括年齡、工種、學歷、英文程度、曾否在加拿大工作或讀書、是否持有當地承認的專業執照、是否已在當地獲得工作等。滿分是1,200分,以年齡為例,29至35歲得分最高,可有100分,45歲或以上已沒有分數。工種方面分為0、A、B等,0類工種有政府人員、公司經理級職員等,A類有工程師、科學家、教師、律師、醫生等,B類包括文職、保險地產代理、技工工作等。政府按各年設定的人數,從中選出最高分的申請者,邀請他們正式遞交申請,獲邀者的申請成功率都很高,之後政府會核對資料,並審核醫療和犯罪紀錄。上一輪的申請者中,最低分是430多分,獲得省政府提名信更即時獲600分,變相已成功申請。

 

投資移民

 

  不同省份對資金等要求都不一樣,以有此計劃最久的魁北克為例,申請人需擁有最少160萬加元(約960萬港元)淨資產,並投資政府指定的移民基金5年,投資額為80萬加元(約480萬港元),並需在過去5年內的2年有全面企業管理經驗。大部分計劃的獲批申請者都未能即時取得永久居民身份,只能獲發工作許可,政府會在1年後審核狀況,通過才可申請永久居民資格。

 

自僱移民計劃

 

  申請人需在申請前的5年內,最少有兩年從事文化、運動或農場管理工作,前兩者更需在世界級機構,由於計劃的門檻較高,審批時間也較長,因此不多人選擇。

 

大西洋移民試點計劃 Atlantic Immigration Pilot

 

  只限東岸4個省份Nova Scotia、New Brunswick、New Foundland及Prince Edward Island(PEI),由於當地人口不多,藉此計劃讓當地公司聘請海外人士,有意移民者可申請有關工作,有別其他計劃,獲聘人士可即時獲得永久居留身份,申請時間只需約1年。舉例,某農場想聘請海外銷售經理,先要證明在當地找不到適合人選,包括最少一個月的招聘期內請不到,要解釋期間約見多少申請者,為甚麼不聘請他們等,而海外申請者要證明自己在過去3年內,最少有1年相關工作經驗。有關計劃在2017年初開始,至明年底完結,由於發現過不少虛報情況,計劃會否繼續仍有待決定。

 

初創移民計劃 Start-Up Visa

 

  申請人的商業計劃取得加拿大政府指定的創投機構、天使基金投資,便獲得居留,申請人同時需有一定英語程度及足夠在當地的資金證明,申請時間一般在一年之內。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