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財有道

2019-04-18 08:00:00

自願醫保出台 整合保單懶人手冊

  醞釀長達10年的自願醫保計劃終在4月1日出爐,逾廿間保險公司同一時間推出自願醫保產品,報章電視鋪天蓋地是醫保相關的廣告。自願醫保產品既可扣稅,新客戶又可享迎新優惠,似乎相當著數,近日親友聚頭,大家不禁也問:「買定唔買?轉定唔轉?」

 

  以上問題,對不少人來說有如猜謎令人抓破頭皮,為找出答案,今期封面故事找來多位保險達人望聞問切集體會診,提供整合醫保的懶人全攻略。

 

  「保險界老行尊」吳澤偉及理財頭腦極精明的財叔,一起就不同處境人士,包括從未擁有醫保、已有多份醫保、渴望更大保障的人士,由醫保理念到計數格價,逐一開出處方。資深保險人羅國森則深入解剖「靈活計劃」和「標準計劃」,教路投保人應如何取捨。

 

 

  醫療保單保障項目繁多,選用自願醫保下的「標準計劃」,是否從此就可有病無憂?平均保費4,000元的自願醫保「標準計劃」產品,保障額是否真的足夠?記者翻查多家私家醫院的住院及手術價目表,再對比標準計劃的保障表,一覽盡睇醫保理想與現實的真相。

 

保險專家x理財達人 論盡保險是非

 

處境一:5成市民未有醫保 宜趁機「上車」

 

  自願醫保成為全城熱話,iM請來獨立保險人吳澤偉與資深物業投資者財叔來一場保險對談。保險界老行尊吳澤偉在iM專欄談保險,針砭業界歪風,「非保險回報即是不保證」可謂當頭棒喝,其專欄一直為廣大投保小市民發聲。至於財叔出名數口精明,讀者有所不知的,是他原來曾投考保險牌照,差點就入行做保險經紀。原來財叔年輕時已有相當的保險意識,認為是理財規劃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常常與朋友分享如何善用醫療保、家居保、旅遊保等。他曾在專欄談及其保險哲學後,更吸引保險公司請他作內部培訓演講,但他一一婉拒,以免影響自己的中立性。今次iM邀請兩人同場對談,兩人素未謀面,但保險理念也相當「啱嘴形」,對自願醫保計劃一起是其是、非其非。

 

  據統計處2016年數據,原來本港53%市民完全沒有醫療保險,既沒有團體醫保,也沒有個人醫保。吳澤偉認為,今次自願醫保是「無保一族」的上車好機會。因為醫保除了是一份醫療保障,也是一份財政保障,遇到突發醫療開支,未必儲備了足夠應急錢,此時保險便大派用場。

 

  已有公司團體醫保的打工仔,也值得投保自願醫保。皆因團體醫保只會在職業生涯跟著打工仔女,一旦離職或退休便沒有此醫療保障。若60歲退休才買醫保,屆時身體已可能出毛病,此醫保便會添上許多不保事項,猶如「被廢武功」。

 

  對於上述族群,吳澤偉建議負擔得起的人士可投保「靈活計劃」。因「標準計劃」的保障限額只夠保障較輕微的病患,一旦遇到較嚴重的便會「到喉唔到肺」,簡單如照腸鏡也未必夠用,因自願醫保的保單藍本在2016年設計,經過過去數年醫療通脹,保障額難免跟不上現今醫療費水平。

 

  表一列出某保險公司的「標準計劃」及「靈活計劃」的保費與保障額。「靈活計劃」普通房(即私院大房)版本,保費貴標準計劃近一倍,而保障額基本上也差不多,如外科手術費、成像檢測的保障額均一樣,但「靈活計劃」設有額外醫療保障(SMM),可以額外賠償超出上述保障額的80%,要自掏腰包的醫療費較低。

 

 

處境二:已醫保 應重新整合

 

  本身有買醫保的人士,已為數不少,加上部分打工仔女享有公司團體醫療保障,隨時一人有三四份醫保。財叔認為,今次自願醫保的推出的重點不在於扣稅(因8,000元扣稅額,17%稅率下只是1,300多元),而是一個整合醫保的契機,「保險不用買得多,其實有足夠保障就可以。好多人之前又買危疾、又買住院、又買現金保障,一年為買保險要供萬多二萬元,是否可以將錢運用得更好,買最適合自己需要的保險?」

 

 

  吳澤偉認同大家要趁機整合自己的醫保,皆因今次自願醫保計劃的保單條款有政府把關。「以往如果只是買普通醫保的產品,條款一般不及自願醫保好,因此我鼓勵大家現在要轉,因為以保單條款來說是進步了的,例如一些舊私院大房計劃保障上限一年10多萬元,現在自願醫保一年保障上限有42萬元,又不設終身保障上限,所以(轉換)等於加保,是好的!」他提醒買了舊醫保的投保人,當保險公司發信邀請你轉換自願醫保,千萬不要愛理不理。

 

  不過他續說,若投保人的財政能力許可,應轉換至自願醫保的「靈活計劃」,勝過轉換至「標準計劃」。他舉例,投保人不幸患上癌症,如要購買「標靶藥」,隨時要花至少40萬元,但「標準計劃」的「訂明非手術癌症治療」,每年上限僅8萬元,「標準計劃的設計,有啲地方的保障可說是到喉唔到肺!」反而有些保險公司的「靈活計劃」,「訂明非手術癌症治療」的保障額可提升至18萬元,加上設有SMM,醫療費用一旦超出基本保障金額,仍可賠償超出部分的80%,一旦有龐大醫療支出,可大大減輕投保人財政負擔,做到真正的保障效果。

 

  不過由舊有醫保轉換至自願醫保,多間保險公司已表明需要重新核保,要求投保人申報過去數年身體有沒有出現毛病。不論是嚴重病症,或曾出現的疾病,重新核保後也有可能增添了不保事項。雖然多間保險公司包括友邦、宏利亦提供「免核保」優惠,但只限於同級保單轉換,例如原有醫保是私院大房級別,轉至自願醫保的私院大房級別就可「免核保」。

 

  吳澤偉說,「免核保」好處是可將舊保單起保後出現的健康問題,帶去新保單繼續受保障,若投保人過去數年已有一些健康毛病,選擇「免核保」的同級轉換較佳。

 

慎選公司與經紀

 

  吳澤偉和財叔,一個從事保險銷售達40年,一個算盡各類保險超過30年。要去整合醫保,或是新投保自願醫保,他們均認為不應純粹看保費高低,找回現有保險公司經紀開單較好。

 

  若投保人現時已有其他醫保保單,吳澤偉說,找現有保險公司投保新單,索償手續會更簡便。若保單分散在不同保險公司,患病時自己及照顧者未必有心力安排各保單的索賠次序。財叔附和說,「原有保單的公司或經紀才清楚你原有甚麼保障,要附加甚麼保障,否則找兩個經紀,遇事時可能會『推莊』。」財叔說,選擇保險經紀相當重要,他相信很多保險索償爭拗源於經紀「唔熟書」,解釋保單不清楚。因此他建議讀者找一些入行5年或以上,對保險產品認識較多之餘,中途離職機會也較低,保單變「孤兒單」的機會應較低。

 

處境三:擔心大病保障不夠

 

  財叔多次在專欄透露自己是「高端醫保」的擁躉,他以往一直沒有買醫保,原因是醫保若只可提供一百幾十萬元醫藥費保障,他相信自己負擔得起,用不著普通的醫保產品。他最擔心的,是需要過千萬醫藥費醫病,因此直至市場上出現高端醫保,他才舉家投保。高端醫保一般提供終生達數千萬元的保額,沒有分項保障上限;保費亦有墊底費選項,愈高墊底費,保費便愈便宜。他建議與其投保「靈活計劃」,不如多付一點保費,直接投保高端醫保。因為遇到嚴重病患,需要龐大醫療開支的話,高端醫保更划算。

 

  舉例某大保險公司的高端醫保,級別為半私家房,個人終身終身賠償限額2,500萬,每年限額1,000萬元,墊底費可選2.5萬元、1.6萬元及沒有墊底費。以40歲投保人為例,1年保費分別為5,920元、6,800元及14,480元,男女保費相同。表一整理了自願醫保「標準計劃」、「靈活計劃」及高端醫保的保費及不同醫療開支下的情況。

 

  在表二可見,若選用2.5萬元版本的墊底費的版本,高端醫保一年保費可低於同級的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在此情況下,若醫療費用較低,選用自願醫保較著數,例如2萬元及4萬元的手術費,靈活計劃自己需要支付的金額最少,皆因是靈活計劃設有SMM,可賠償超出的金額。不過,若患上嚴重病患如癌症,需要花40萬元買標靶藥,高端醫保在支付2.5萬元墊底費後,40萬元可獲全數賠償;相反「靈活計劃」投保人需要至少要支付4.2萬元。

 

 

  若要面對龐大醫療開支,財叔認為投保高端醫保最著數,他建議選擇最高2.5萬元墊底費,以壓低每年保費,而墊底費則可用公司團體醫保支付。

 

處境四:財力有限 免申索爭拗

 

  對於財叔的「如意算盤」,吳澤偉提醒,2017年某大保險公司向私家醫生發信,稱旗下醫保產品僅向有「醫療需要」的住院病人作出賠償,據其條訂的保單條款,「醫療需要」的決定權在保險公司手中,幫襯這公司的高端醫保,投保人也要小心出現「有保(單)無賠」的情況。

 

兩人初次見面,談起保險話題卻滔滔不絕。

 

  他說保險公司更改保單條款,源於醫療系統收費出問題,部分私家醫生視高端醫保投保人為一張「未填銀碼的支票」,眼見高端醫保可全數賠償,確實出現一些不符病人「醫療需要」的療程,「若收費問題解決了,沒有索償爭拗的話,高端醫保優勝過自願醫保。高端醫保保障限額高、彈性較大,必然優勝過有限額的(自願醫保)。」

 

  相對來說,自願醫保的條款及操作,皆由政府監管,「產品得到食衛局核准,不是由保險公司做決定,保單條款公道一些。」

 

  有要高端醫保,又要政府認可的保單,魚與熊掌能否兼得?事實上,暫時只有信諾推出了高端醫保版本的「靈活計劃」,是市面上唯一一間。每年最高保障限額500萬元,大部分保障項目不設金額上限。計劃設有4種不同墊底費,分別為5萬元、2.5萬元、1.5萬元及沒有墊底費。若選擇墊底費5萬元,40歲投保人一年保費5,102元,沒有墊底費則索價11,088元,男女保費相同。有保險公司已表示,有意推出更高級版本、保障更全面的「靈活計劃」,相信不久將有更多高端醫保的「靈活計劃」可供選擇,拭目以待。

 

自願醫保醞釀十年

 

  早前流感高峰期,公立醫院急症室日日迫爆,醫生做到沒停手,社會才開始驚覺公營醫療系統是否已頻臨崩潰?回顧自願醫保的前世今生,正正是希望市民善用醫保,負擔私營醫療價格,將病人由公營分流到私營醫療,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1997年,政府委託哈佛大學專家小組研究本港醫療改革的方向,期後在1999年4月發表的「哈佛報告書」,指出本港醫療融資存在根本性問題,若持續依靠公營醫療系統作主導,最終在人口老化愈趨嚴重,以及醫療成本不斷上漲,公營醫療系統將面臨崩潰的危機。

 

  往後數年,社會持續討論「醫療融資」的問題。2008年政府展開《掌握健康 掌握人生》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提出了六個輔助融資方案,包括提高公營醫療服務使用者須支付的費用、社會醫療保障、強制醫療儲蓄戶口、自願私人醫療保險、強制私人醫療保險和個人健康保險儲備(強制性儲蓄及保險)。最終由自願性的融資方案跑出,經過2010年和2014年兩輪諮詢,最終敲定現時的自願醫保方案。

 

自願醫保前世今生20年

 

  1999年4月

 

  政府1997年委託哈佛大學專家檢討本港醫療制度,1999年發表的哈佛報告書倡議改革香港醫療融資制度,紓緩人口老化為醫療成本帶來的巨大壓力。

 

  2008年

 

  政府展開《掌握健康 掌握人生》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提出了六個輔助融資方案,包括提高公營醫療服務使用者須支付的費用、社會醫療保障、強制醫療儲蓄戶口、自願私人醫療保險、強制私人醫療保險和個人健康保險儲備(強制性儲蓄及保險)。

 

  2010年

 

  政府展開《醫保計劃 由我抉擇》第二階段公眾諮詢,提出由政府規管的自願私人醫療保險計劃。

 

  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

 

  《自願醫保計劃公眾諮詢》,提出由政府規管保單以改善醫保質素,並提供退稅優惠等誘因,鼓勵中產自願購買醫保,從而將病人分流到私院,改善基層市民的醫療。

 

  2017年1月

 

  敲定自願醫保單10項最低要求,剔除了未獲社會共識的「高風險池」

 

  2019年4月

 

  自願醫保產品推出,首批共24間保險公司推出「標準計劃」及「靈活計劃」。

 

「標準計劃」有何標準?

 

  今次各大保險公司推出的自願醫保產品,必須符合政府訂明的10項最低要求(見表),包括保證續保至100歲;保費要具透明度,有按年齡分級的保費架構;承保投保時未知的已有疾病等。各公司推出的「標準計劃」均完全跟足這10項要求。此外,保險公司可在10項要求之上,提升部分項目的保障成分,這些產品稱為「靈活計劃」。政府為鼓勵市民認購自願醫保,自願醫保的保費可申請稅務扣減,每年每名受保人最高達8,000元。

 

 

 

保障限額 vs 醫療費

 

  在自願醫保計劃下,每間保險公司的「標準計劃」保障項目及賠償限額都是一式一樣,產品內容可謂「倒模」,且標榜每年保障上限達42萬。然而「標準計劃」到底保障夠不夠?日後有病入院,是否就可不用掏荷包?本刊比較過4家私家醫院的收費及常見手術費用,對照標準計劃下的部分保障額,發現投保人的入院開銷,未必一定可獲全數賠償。

  

一. 病房及膳食

 

  根據「標準計劃」的保障限額,病房及膳食每日最高索償額為750元,惟這未必能為受保人完全抵銷其到私家醫院接受治療的相關費用。以表內4間私家醫院最基本的病房收費為例,養和、浸會及港怡的最低收費,均已超過索償額,意味著受保人仍需支付部分病房費用。只有仁安醫院標準14人房的收費,每日500元,較最高索償額低,但若想升級至4至6人房,就有機會要自己掏荷包。另外,私家醫院病房費只計算病房的基本房租,其他服務例如膳食則需另外收費,但自願醫保兩者加起每日只750元。

 

 

二.雜項開支

 

  任何未有在保單保障表內列明的項目,例如藥物、敷料、輸血行政費、手術中使用的植入儀器或裝置、治療期間的即棄用品和消耗品、手術室內需個別收費的額外手術用具和儀器、部分診斷成像服務如超聲波及X光等分析,以及住院期間的物理治療等,都需要透過此項作索價。

 

三.手術室費

 

  每間醫院手術室的大小、設備都有所不同,而且收費的計算方法也不一,多以不同病房類型按租用時間收費,費用由一千多元起跳,最高可至數萬元,最後需按不同手術的複雜程度而定。以浸會醫院的白內障手術為例,根據其網上資料,所需的手術室費用以標準房計算為7,450元,惟根據「標準計劃」,白內障手術只屬中型手術,手術室費最高索價額為4,375元,未必能抵銷所有實際費用。

 

四.主診醫生巡房費+外科醫生費+麻醉科醫生

 

  為提高私家醫院的收費透明,政府與香港私家醫院聯會在2016年推出先導計劃,在醫院網站內公布了主要收費項目的收費表,例如病房及手術室的收費、常見手術或程序的實際帳單收費等。透過醫院預先提供的資料,市民可以及早做好預算。

 

  不過因每間醫院的配置有所不同,各醫院網站提供的資料未必一致,例如養和醫院、浸會醫院及港怡醫院只歸納出醫生費(包括巡房費及手術費等)及醫院費(包括手術室費及雜項收費)兩大項,而仁安醫院則再細列出手術室收費及麻醉科醫生費。而且計劃只針對私家醫院提供的24項常見非緊急手術,其他緊急手術例如較為人熟悉、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成形術的收費資料,則未有提供。

 

  但不難發現,「標準計劃」的手術保障額,與醫院提供的實際收費記錄資料,大多呈現落差。一般而言,手術愈大型,受保人就需要額外支付更多費用。另外,即使是同一款手術,但傷及的地方不同,在「標準計劃」中已可劃分為不同手術類型。以開放性復位及內固定術(下肢骨折)為例,若傷及足骨只會分類為中型手術,若傷及腿骨、跟骨或踝骨,則會分類為大型手術,兩者最高外科醫生費的索價額相距一倍。

 

五.訂明診斷成像檢測

 

  此項保障針對電腦斷層掃描(「CT」掃描)、磁力共振掃描(「MRI」掃描)、正電子放射斷層掃描(「PET」掃描)、PET–CT組合及 PET–MRI組合,而其他掃描例如超聲波及X光等,則會以雜項計算。 此項的最高索價額為每保單年度20,000元,但設30%共同保險,即是無論是哪一種檢測,受保人都需要自己支付3成費用。以仁安醫院為例,做一次PET–CT組合的檢測需18,400元,即受保人需要付5,520元,該年的最高索價額亦會被扣減。

 

【專家意見】中產如何活用標準計劃

 

  從前述的私院收費比較可見,標準計劃保障相當有限,手術愈大型,受保人需額外支付愈多費用。資深保險從業員羅國森留意到自願醫保一出,不少人著眼於「標準計劃」1年保費低至二三千元(以30至40歲為例),他提醒市民別以為付出低廉保費的可換來很大保障,「買保險的概念,是保障非經常發生,但若果發生會對你財政影響較大的(病症)才值得買保險。較輕的可以自己保自己,但單買標準計劃只保到較輕的,如果以為『大劑』的也保到,是美麗的誤會!」

 

  他直言,以標準計劃的保障額,不可能完全保障中型以上的手術。舉例50歲男士常有心血管疾病,入住私院普通房做「通波仔」手術的話,據其保險公司內部資料,手術費達5.2萬元。可是,自願醫保只是將通波仔介定為大型手術,標準計劃保障額僅2.5萬元。一旦病人只買了自願醫保的標準計劃,便需要自付2.7萬元。

 

  他說,標準計劃對中型手術保障相對足夠,但大型或複雜手術肯定要自付較大金額。故他建議中年人士,健康風險相對較高,未來有機會接受大型手術,不如考慮自願醫保的靈活計劃。雖然靈活計劃較標準計劃的同齡保費貴約莫一半,但它設有額外醫療保障(SMM),在前述「通波仔」手術需自掏荷包的2.7萬元,當中80%可獲保險公司賠償。

 

標準計劃非一無用處

 

  以前述50歲男士為例,某大保險公司的自願醫保靈活計劃,最低級的「普遍房」(即私院大房)版本,1年保費8,243元,大型手術的保障額維持2.5萬元,但設有SMM可賠超額部分的80%,上限10萬元。若「通波仔」手術費用為5.2萬元,超出的2.7萬元的80%,即2.16萬元由保險公司以SMM支付,病人自己支付5,400元。而沒有SMM的標準計劃,50歲男士一年保費5,427元。靈活計劃保費雖貴了約一半,但自己要掏荷包的開支大減。

 

  標準計劃也非一無用處,他說近年保險公司推出了一些高端醫保,保障額可達數百萬元,部分保單會設有墊底費,墊底費愈高、保費愈低。羅國森認為,已有高端醫保的人士可投保標準計劃,「適合用來冚墊底,否則單買標準計劃沒意思。」他說自己一些客戶早年投保了傳統普通房的醫保,近年投保了有墊底費的高端醫保,他們過去是打算以傳統醫保支付高端醫保的墊底費。他建議這類客戶可考慮將舊有傳統醫保轉移至自願醫保標準計劃,既可支付墊底費,又可獲扣稅。以某大保險公司的高端醫保為例,墊底費分為2.5萬元或1.6萬元兩種,他說標準計劃的保障額已足夠支付這兩種墊底費。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