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財有道

2019-10-17 08:05:00

【新加坡直擊】港人移居獅城記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近月反修例風波令許多港人萌生移民的想法。除了台灣、澳洲和加拿大成為港人熱門移居地點外,與香港只相距4小時機程、沒有時差的新加坡,近年亦受港人喜愛。

 

  3位8、90後的港女,先後移居新加坡,展開新生活,當中有苦亦有樂。80後Vi 因丈夫被調派到新加坡工作,隨他移居新加坡,滿意當地配套和生活環境,一住就是9年。同樣是80後的人妻Jenny,遠嫁星洲,與新加坡藉丈夫生了兩位小朋友,在當地落地生根。

 

  新加坡也為年輕一代往外闖提供機會,90後女生AJ,3年前向公司自薦到新加坡工作,融入當地生活之餘,更積極擴闊自己的圈子。

 

  無論是生活環境、經濟發展,大眾常將香港和新加坡作比較,更有新加坡超越香港的說法,學者鄺健銘卻有不同看法,認為不少是港人對新加坡的美麗誤會。

 

  到底移居新加坡有何要考慮?Facebook 專頁「透視新加坡」主理人Eric認為有4大重點要考慮。若平衡好壞,仍有意移居新加坡的,可留意移居當地的4方法。

 

 

新加坡小檔案︰

面積︰721.5平方公里,約為香港陸地面積的65%

人口︰564萬,華人人口佔76%

人均GDP︰ 6.46萬美元,超過美國的6.2萬美元

就業人口︰368萬

失業率︰2.1% (2018年6月數字)

月入中位數︰約2.6萬港元

住屋︰82%人口居住公營房屋「組屋」

註︰以上均為2018年數據

資料來源︰2019 Yearbook of Statisitics Singapore及網上資料

 

 

80後人妻隨夫移居 80後人妻隨夫移居

 

  80後Vi現擁有新加坡的永久居留權,2011年隨調派到新加坡工作的丈夫到當地生活,一開始只打算在當地居留約3年時間再作打算,怎料一住就住了近10年。她直言︰「 一直希望能體驗不同地方生活,既然丈夫有個機會,不如一試。」決定放下香港的生活,移居新加坡,至今也沒有後悔當初的決定。

 

Vi 移居新加坡第八個年頭,認為新加坡的生活環境較香港佳。

 

簽證所限工作遇難題

 

  她形容,移居新加坡等於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到新地方生活難免遇到不少挑戰,工作就是其中之一。她剛到新加坡時只持有家屬簽證(Dependant's Pass),若想持這種簽證找工作,就先要向新加坡人力部申請工作批准信(Letter of Consent),但即使成功申請到有關文件,要順利找到心儀工作又是另一個難關。

 

新加坡的多個熟食中心(Hawker Centre),提供多款平民美食。

 

  「Dependant Pass的流動性太高,只要我丈夫被調離新加坡,我就要一同離開,很多公司會擔心這類簽證的持有人會突然辭職,所以有得揀,普遍會優先聘請其他人。我只能找到一些兼職或是對學歷要求不高的工作。」大學畢業後在港從事客戶服務的Vi,因為簽證影響,未能找到心儀工作,先後到過年報製作公司工作,甚至做過客戶服務最前線的電話接聽員。她表示,工作與自己的學歷和經驗變得不相等,薪金較她在香港工作低近三、四成,「會有一點沮喪,只能調整自己心態,當整個情況視作Working Holiday,感覺會比較好。」她丈夫則因隨公司遷移到當地,持有較為高級的工作簽證Employment Pass,工作未有受太大影響。

 

  3年過去,雖然Vi在工作方面未如理想,但她與丈夫均認為新加坡的整體生活、居住環境比香港好,繼續留居是一個不錯選擇,二人便決定申請當地的永久居留權(須每5年更新一次「多次入境許可證」),第一次申請便成功,2014年更成為當地的永久居民。隨後Vi也順利找到心儀工作,重操舊業,繼續從事客戶服務行業,協助舉辦公司活動等。她的薪金能回到應有水平之餘,相比起香港同樣職級的工作,更高約一成。而且新加坡講求work life balance,工作壓力較香港低,也沒有香港般急速。

 

繼續居留有意置業

 

  移居到其他地方,當然然少不了一個居所。最令港人羨慕的組屋,Vi和丈夫也曾租住過,1,200平方呎的組屋,每月租金盛惠3,000新加坡元(約1.7萬港元)。她表示,兩人租住一個大單位,起初只是希望能住在較大的地方,當親友來到時,可讓他們留宿。當不少親友都到訪過後,他們決定與他人夾租,租住私人公寓中的一間套房。即使是套房,面積也有400多平方呎,有套廁等基本設施,每月租金約1,800新加坡元(約1萬港元)。

 

  i指這一種夾租的方式,更令她體驗到新加坡的包容,「我們遇過來自不同國家室友,例如印度、越南、菲律賓和韓國,雖然有些生活細節大家也需要磨合,但整體都算融洽。」現時,他們則租住一整個約540平方呎的私人公寓,月租2,000新加坡元(約1.13萬港元),因鄰近市中心,她認為租金合理。

 

Vi 在新加坡也參加了不同活動,例如報讀品酒課程。

新加坡為多元種族社會,容易認識到來自不同國家的人。

 

  今年二人順利更新「多次入境許可證」,並計劃繼續在新加坡居住,故有意在當地置業,「交租交了這麼多年,倒不如將租金投資到自己的物業上。」礙於兩人並沒持有新加坡國籍,且在港持有私人物業,不符合購買組屋的要求,只能轉投私人市場。

 

  10多年前,Vi與丈夫到新加坡旅行時,現時為當地地標的濱海灣金沙酒店仍未落成,兩人認為當地發展較為落後,說過不要再到新加坡。如今兩人卻移居當地多年,每年只會回流兩次左右,她笑言一切也是緣份。在當地生活多年,她的生活未必一切都一帆風順,也要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子,勇於嘗試不同的新事物,「幸好香港人是十分靈活,總會適應到,只要能調整自己的心態便可。」

 

Vi 參加了當地的瑜伽班,重拾了做運動的興趣。

 

港女遠嫁星洲 落地生根變雙職媽媽

 

  Jenny的丈夫是已獲新加坡國籍的馬來西亞人,2014年兩人在港結婚後,Jenny順利取得新加坡永久居住權,移居新加坡已有5年時間。由於丈夫是新加坡公民,她又成為了當地的永久居民,所以無論是住屋或是工作,她很快便安頓好,也生了兩名兒子。現時,一家四口連同外傭住在以50萬新加坡元(約284萬港元)自置的1,400平方呎組屋單位。

 

Jenny 的兒子Enoch(右一)和Kiah(左一),分別為3歲和2歲。

 

  Jenny 直言,對新加坡的印象僅是一個很小,且用英文溝通的國家,若不是意外識到丈夫,也未曾想過要到新加坡生活。她認為,自己嫁到新加坡,已比一般隻身去到當地工作的港人幸運,不需要為找租住地方而東奔西忙,所有大小事務都要自己處理,毫無依靠。

 

一到周末,一家四口都會盡享家庭樂。

 

多種族文化需留意言詞

 

  雖然新加坡的生活模式與香港相似,且居住空間更比香港大,不再擠迫有喘息空間,但Jenny也需要花時間去適應,第一是食物,「香港有很多茶餐廳、快餐店,隨時都可以用膳,但新加坡情況不同。兩地早餐所吃的食物也有差別。」第二便是天氣,由於新加坡靠近赤道,屬熱帶雨林氣候全年365都是夏天,她也不禁表示︰「好掛住香港的冬天!」

 

單位有足夠空間為兒子設計一個玩具角。

單位的設計十分四正,空間寬敞。

  

  第三則是語言溝通問題,「新加坡以英文及華語為主,如果兩種語言的能力有所不足,會較為遜色。但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聚居的地方,當地人很多時無意間會加入自己的語言,例如福建話、馬拉話,需慢慢去了解。」同樣因為有不同種族,她認為生活上或工作上,也要小心自己的言詞,避免冒犯他人。

 

  過去5年,Jenny成功融入了當地的生活,也成為了雙職媽媽,當Digital Marketing之餘,還要照顧兩名分別3歲和2歲的兒子。雖然聘有外傭幫忙照顧,但仍然吃力。「丈夫的家人在馬來西亞,我的則在香港,有需要時,會感到有點無助。」兒子小時候常常生病,但卻沒有家人能幫忙照料,她曾試過向公司申請無薪假期,以便照顧他們。

 

幼兒教育以本地人為本

 

  生兒育女也需要為他們的教育籌謀,Jenny認為,新加坡的教育有一定水平,不擔心當地的教育質素。香港幼兒教育競爭激烈,不少父母要大排長龍領取報名表,為求讓兒子能報讀心儀學校,更從小為他們安排學習十八般武藝,以準備面試。新加坡則沒有這種情況,「這裏的教育,以本地人為本,只要是擁有新加坡籍,報讀心儀的幼兒園,而其仍有名額,就要取錄有關學生,依次才會到永久居民和外籍人士申請,沒有出現搶學位的情況。」

 

  小學方面,以計分制報讀,例如家長是舊生,或參與學校的義工服務就可以獲得加分。另同樣設有攪珠分派的環節,主要分派到居所周邊1公里以內的小學,「新加坡也有名校之分,有本地家長也會像香港家長一樣,特意搬到心儀學校周邊居住。」他們則沒有特別追求兒子要入名校,早早報讀不同課程。加上二人都是在職人士,為求方便照顧,能入讀周邊心儀學校便可。

 

  每周一至五的工作,周末當然要預留更多陪伴小孩,Jenny認為新加坡的消遣娛樂不及香港,地勢沒有山,不能行山之餘,沙灘數目也沒有香港的多,更沒有離島。周末通常只能行商場、到屋苑區內的公園玩樂、或到馬來西亞邊境的新山遊玩。不過,她又指,即使娛樂種類不多,但當地有很多親子設施,例如每一區也會有圖書館、游泳池、遊樂場,商場也會設有兒童玩樂的地方,感覺有關配套較香港好。

 

Jenny 認為兒子年紀還小,應以玩樂為主,不應過早催谷學習。

 

 

90後傳媒人 打開新生活圈子

 

  90後女生AJ是土生土長香港人,小學、中學和大學都在香港完成。大學畢業後,到了一間在香港設有分部的美國的電視廣播公司工作,從事節目編排。公司3年前將旗下的創作部調到新加坡,從未在外地長時間生活的AJ也想趁年輕到其他地方闖一闖,「在香港實在難以看到自己的未來,我不知怎樣才能買樓上車,甚至生兒育女,如何教育自己下一代,為何不多給一個機會予自己?」她便膽粗粗向公司自薦轉換工作部門,隨創作部到新加坡工作,展開新嘗試。

 

AJ(右二)認為新加坡的食物比較濃味和油膩,所以寧願親自下廚。

 

亞太總部設獅城數量增

 

  AJ到新加坡工作之前從未到過當地,她打趣說︰「常常聽人說,新加坡與香港好相似,既然兩地相似,去旅行時就不會特別選擇到當地,倒不如去日本、歐洲。」結果親身到新加坡後,她也十分同意這個說法。兩地也是城市化的地方,無論交通和環境,整體與香港十分相似。

 

AJ 十分喜愛戶外運動,移居新加坡也不忙常常運動。

 

  除了食物較濃味和新加坡式英語要花時間適應外,她認為兩地最大的分別,是新加坡的生活節奏較香港慢。習慣香港急速的生活,到了當地就要懂得放慢腳步。「適應慢活總好過適應過快的生活。」她很快便融入當地的節奏。

 

  初到新加坡,她先給自己兩年時間,之後再作打算,沒想過卻會愈來愈喜歡當地生活,至今已在當地工作近3年半時間。最能吸引她還在當地工作的原因,是工作環境較香港輕鬆,「在香港工作,一個人可能要應付3個人的工作量。在這裏的工作,工作量接近減半。」她也明白,辦公室政治是無可避免,加上當地是多種族的社會,需要互相適應磨合,慶幸自己遇到的都是好相處的同事,比香港人更簡單和直接。

 

  另一原因是她認為她的行業,在新加坡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她留意到,近年有不少國際的廣播公司,都會將亞太總部設在新加坡,甚至是由香港搬過去,認為自己留在當地能作更多不同的嘗試。

 

濱海灣金沙酒店為新加坡另一地標。

 

  離開香港工作,當然需要找到落腳點,現時AJ租住在組屋的一間房,有獨立廁所,但需要與屋主共住,月租約3,600元。這個價錢對香港人而言,還比較化算,惟AJ表示,這個金額已等於一對新加坡夫婦,每人每月需償還的樓按貸款。「同一筆金額,他們能用作供樓,但我只能租住一間房,他們很驚訝在新加坡租地方住是如此昂貴。」

 

最終未必會長留新加坡

 

  新加坡常被人形容為生活乏味,娛樂不多,但AJ在當地的生活仍相當充實。她在香港生活的時候,總會將自己的時間表排的密密麻麻,為自己安排很多活動。初到新加坡時,離開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反而多了很多私人時間,「沒有任何約會,自己待在家,想看電影就看,十分享受獨處的時間。」

 

  這種獨處時間,只維持了3個月,熱愛戶外活動的AJ,開始參加不同的活動認識新朋友。有由攀石所認識的朋友、參加合唱團認識的朋友、以及教會的朋友。她的生活又變得充實,在這個被人稱為「悶」的國家,有了自己的新生活。

 

AJ 積極建立新的生活圈子,每周也安排了不同活動。

AJ 3 年來認識了不少外國的朋友。

 

  雖然數年來生活得不錯,AJ也有考慮申請成為當地的永久居民,變相讓自己有多一個選擇之餘,還可享有當地的公職金,用作退休保障。不過,長遠而言,新加坡未必是她最終想移居的地方,至於回港發展,她則暫時未有考慮。「香港才是我的家,家人、朋友都在,當然是希望可以回去生活,奈何我對香港的現況實在失去信心。」她有意數年後移居到澳洲或是新西蘭,故現時特意在新加坡半工讀,修讀碩士學位,希望到時能靠工作技能,讓她順利移居其他地方。

 

 

新加坡比香港好? 學者:錯誤的美好想像

 

  近年香港一直有「新加坡超越香港」、「香港要向新加坡學習」等的說法,無論房屋政策、經濟增長、施政效率等,香港都被比下去。曾經新加坡留學及工作逾5年、《雙城對倒︰新加坡模式與香港未來》作者鄺健銘認為,新加坡與香港兩地確有不同,但新加坡不至於大眾所想的美好,當地也有一定的社會及房屋問題,只是港人未有留意。

 

鄺偉銘近年已離開新加坡回港發展。

 

  鄺健銘2009在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和行政系畢業後,帶着上面兩個迷思,到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修讀碩士學位,畢業後在東亞研究所當研究助理,直2014年回港,先後推出兩本著作,其中都談及過香港和新加坡的情況。曾居獅城5年,令他對當地有深入的了解。

 

  兩地最大的不同,是政府的管治,「新加坡的政府比較強,民眾社會意識比較弱,對社會事務未必勇於發表意見。香港的情況則剛好相反,要將當地現行的方式,套用到香港其實並不可行。」他又認為,新加坡在威權政府的管治下,同時令到當地人變相較死板,沒有如港人般積極和有活力,「話頭醒尾」懂得互相補位。而且香港整體自由度較大,新加坡的文化產業、創作和人文情懷方面自然較香港遜色。

 

可買組屋仍有住屋壓力

 

  至於港人最關注且又貼身的房屋問題,新加坡的組屋確令港人羨慕不已,不用如香港般不吃不喝逾20年才能上買樓車。組屋是當地的公共房屋,其特別之處是可租可買,在買入後的特定居住年限後,便可以出租部分或整個單位,以及在二手市場出售。政府也會為低收入家庭提供特別津貼,讓他們也可以順利上車。

 

  不過,他指出,全民置業的做法,不等於當地人沒有房屋問題和置業壓力,只是鮮有被媒體報道,「人人上車的做法,雖令大眾的資產有所增加,但他們的流動現金其實不多。故當地人出租單位內房間的做法相當普遍,以助還按揭,減輕他們的置業壓力。」而港人只會留意到移居新加坡,並在當地置業的港人的生活情況。他們有一定經濟能力,就算買到組屋,也沒有必要租出單位內的房間與陌生人同住,與實際情況有一定差距。

 

  他又提到,新加坡組屋的另一用意是讓大眾能視其為退休的資本,有需要時可以賣樓套現,但組屋的屋契年限只有99年。早在六十、七十年代建成的組屋,已有接近50年屋齡。這個問題近年引起當地人關注,一旦過了99年的年限,是否會自動續約,或是會被迫搬走仍屬未知之數。故屋齡愈大的組屋,其資產價值也愈低,難作安老之用。

 

  公共房屋能買賣,也令其不再是為基層而設的公共物品(Public Good),而是一種商品。再加上當地的社會保障制度以自力更生為原則,透過工作繳交的公積金作為置業、醫療和退休的保障,同樣有貧富差距。若基層人士有經濟需要,特別是醫療開支,也實行自己先付後取津貼的原則。

 

政治穩定適合安穩生活

 

  因此鄺健銘認為新加坡整體的社會福利也未及香港,不能盲目將新加坡的一套,用在香港上。「如政府要向其他地方學習,倒不如向瑞士學習,當地的經濟、創新和人民快樂指數高企。」

 

  兩地另一分野,是新加坡是國家,香港則只是一個特別行政區。他表示,新加坡能以本地人為主,也以此為中心來制定政策,例如控制外來人口組合、各個地區的空間布局。最重要是新加坡作為國家,其地緣政治風險較香港少,更能自由地擁抱世界。經濟隱定、資產保障和國際視野均比香港有一定優勢。

 

  故只求物質生活、安逸的生活,希望有更多生活空間和較好的城市規劃,而且資產能獲得保障,移居當地也是無可厚非的選擇。惟他卻因對香港的歸屬感,在當地居住5年後回港,回到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

 

移居/移民獅城 4途徑

 

  最近的反修例風波再次燃起港人移民的考慮,按警方最近數據顯示,任何人如欲申請移民,均需要申請俗稱「良民證」的無犯罪紀錄證明,自今年6月至上月26日,申請數目共有12,334宗,較去年6月至9月的8,293宗增加48.7%。

 

 

  新加坡經濟、環境與香港相近,更以華人文化為主,近年也成為港人移民熱點,若有意移居當地,除了透過與當地人民結婚,還可以看看以下4大方法。

 

1. 技術移民

 

  想透過到新加坡工作,以技術移民(工作簽證)申請永久居留權,新加坡也有一套制度。主要針對大學學歷以上人士、專業技術人才。主要設有3個等級,以每月薪金收入作劃分,但只有成功申請就業准證(Employment Pass),才有較高機會成為永久居民。若月入6,000新加坡元(約3.4萬港元)更可為配偶和21歲以下的孩子申請家屬准證(Dependant's Pass)。

 

 

2. 投資移民 

 

  新加坡設有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申請人可透過在新加坡投資,或現有業務拓展到當地,申請成當地的永久居民,申請人的配偶及未婚子女也可以附屬申請人身份,申請永久居留權。

 

  但要留意,新加坡設有兵役制度,第一代移民可獲豁免,但以附屬申請人身份移民的男性則須完成兵役。年滿21歲或以上的未婚子女,不可以申請永久居留權,但可以申請有效期最長5年的長期探訪證(Long Term Visit Pass)。

 

 

3. 創業移民 

 

  新加坡的創業移民 (EntrePass Scheme),需要以10萬新加坡元(約57萬港元)註冊一家新加坡公司,之後可申請成為永久居民,但部分行業的創業,則不被計算在內,例如美食中心、酒吧、按摩中心等。

 

創業移民要求

 

  •必須在新加坡創業

  •必須為已注冊不足6個月的新公司

  •部分行業不計算在內,要留意要求

 

4. 留學

 

  在新加坡全職就讀公立或私立學校的學生(Student Pass),並在新加坡居住兩年或以上,通過新加坡國家級考試,就能申請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

 

留學要求

 

  •就讀公立或私立學校

  •新加坡居住兩年或以上

  •通過新加坡國家級考試,例如小六會考(PSLE)

 

移居4大考慮

 

  提供新加坡各項資訊的Facebook 專頁「透視新加坡」主理人、現居於新加坡的Eric表示,近月查詢移民新加坡資訊的人數有所增加,特別是考慮舉家移居新加坡。他認為,有意考慮移居當地的人士,有4點須考慮清楚︰

 

 

  1. 自己要做好資料搜集。坊間有不少資訊提到新加坡物價貴,匯率低等問題,但當中未必完全真實,要自己了解多方面資料,判斷新加坡是否適合移居。

 

  2. 移民不能只以「嘆世界」、享受當地福利的心態對待,要有需為移居國家作出貢獻的準備,例如交稅。

 

  3. 生活需要花時間適應。新加坡與香港有不少相似之處,但不代表未有親身了解,就突然移居,總不能一直把香港的一套套用在新加坡的生活。例如當地沒有四季之分、購物以網上為主、食物較濃味等,若未親身體驗,則難以知道是否適合自己。

 

  他建議,最好就要到實地視察,了解住屋情況和當地的生活文化,才能為自己的移居計劃,作更好的安排。

 

  4. 要有重新建立自己新的生活圈子的準備。移居到一個新的地方,相熟的親友未必在自己身邊,想認識新朋友便要主動。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