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財有道

2019-11-27 10:49:23

品牌代言新趨勢,「虛擬網紅」真商機

  現實與虛擬世界互為影響,甚至已經混為一體,我們再也難以分清中間的界。現實中的人類走進虛擬世界冒險,例如虛擬遊戲中人人化身成戰士、舞者等,體驗前所未見的事物。近年則出現一股逆向新潮流,跟真人極相似的虛擬人走入現實世界,為不少品牌做代言人賣廣告,甚至跟真人同框演出。

 

  最新鮮滾熱辣的例子,是日本護膚品牌SKII用上虛擬網紅Imma與真人明星綾瀨遙等合拍廣告。要論最當紅的虛擬人,是來自美國的Lil Miquela,「她」在社交媒體Instagram 粉絲追縱人數就有170萬,為大品牌如Chanel、CK、Prada及Samsung等當模特兒,去年更獲《時代》雜誌選為25個最有影響力的網紅之一。

 

  創作及生產虛擬網紅成為新興行業,外國有公司看中背後商機生產「虛擬網紅」。本港則有「90後」陳嘉渝為他人度身訂造虛擬人,開拓新生意門路;同時她在虛擬世界塑造的自己亦成為網紅,跟大品牌如Fendi、Moncler及Nike等合作,她會帶我們進入這個新行業的世界。

 

  對商家或品牌而言,為何起用虛擬人物,甚至取代真人代言?雅虎(Yahoo)母公司Verizon Media香港網絡媒體內容總監張慧儀接受專訪,剖析公司投資創作自家虛擬人物做代言人背後的原因、如何部署及運作,絕非「畫公仔」或拍套動畫般簡單,帶出在網絡與現實為一體的時代,做廣告或營銷的新思維。

 

虛擬人(Virtual Avatar)是誰?

 

  指虛擬世界的人類,其英文Avatar 源自電影《阿凡達》,電影中的藍色人類,恍如在現實存在,這個詞後來被用來形容3D 電腦繪圖製成的像真人類虛擬人。虛擬人當然是人類「複製」出來的,由於現時繪圖及人工智能等科技先進,這些虛擬人的細緻度愈來愈高,甚至可以對答做戲,外形幾可跟現實中的人類亂真,而且他們都被賦予人類的性格,其真實感就更強烈。甚至有人認為,在多元世界裹,虛擬人應被視為其中一個人種,如歐洲人、亞洲人等。

 

擁170萬粉絲虛擬人Miquela 名牌邀合作 所屬公司獲融資4700萬

 

  這些虛擬人過去「活躍」在網絡遊戲的世界,近一兩年開始踏進消費世界,不少品牌開始「起用」虛擬人做代言做宣傳。被稱為全球首個虛擬人模特兒Shudu,於2017年「出道」,擁有超黑皮膚的她,因她一張塗了美國名歌手Rihanna出品的唇膏的相片,在社交媒體ig被轉發而「爆紅」,當時很多網民問︰「這個女人是誰?」甚至留言問她問題。

 

肯德基虛擬代言人年輕版上校與日本虛擬模特兒Imma 合影照片,成為熱話。

 

ig網紅潛力巨大

 

  直至其創作者、英國時裝攝影師Cameron-James Wilson回應,大家始知Shudu原來是虛擬人,在真實世界並不存在,這令Shudu更紅,甚至獲多個品牌如Balmain、Ellesse等邀請拍廣告,雖然有人批評Shudu會搶走非洲裔模特兒的工作,但Shudu的創作者Wilson一於少理,他再創作多幾位虛擬人模特兒,並組成虛擬人模特兒公司Diigitals。

 

  另一個被稱為全球最紅的虛擬人KOL(Key Opinion Leader、網絡意見領袖)是Lil Miquela,在社交媒體ig 擁有170萬粉絲,她的「創造者」是美國人工智能公司Brud於2016年創作出來的虛擬歌手,在Spotify發布新曲,上YouTube接受真人主持訪問,又會在ig舖相,如同真人細說19歲少女的日常和心事。Miquela獲無數品牌如Chanel、Prada等青睞邀請合作,去年更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25個最有影響力網紅之一。據《華爾街日報》報道,Miquela所屬的公司Brud於去年獲創投基金如Sequoia Capital等融資600萬美元(約4,700萬港元)。據說是因看好ig平台網紅商機,有調研公司估計全球ig網紅帶動的市場規模,由2018年13億美元(約101.4億港元)至2020年將有近兩倍增長。

 

年輕消費者行為改變

 

  時尚界如時裝、化妝品牌算是最早起用虛擬人賣廣告、做代言的行業,近月亦開始有其他行業起用虛擬人,包括美國快餐集團肯德基(KFC),於今年4月於美國推出新廣告,將其過去一直所用的代表人物肯德基上校由一名肥伯伯變成肌肉型男,這位型男版的上校原來也是虛擬人,他同時在ig開戶跟網民交流。據說該公司為應對九五後年輕顧客,起用虛擬人讓上校變得年輕性感,公司也因新代言人令形象一變。

 

  「起用」虛擬人賣廣告做代言將成為趨勢,因為這將是營商者搶奪市場的重要切入點。英國市場研究機構Mindshare專門研究在各種未來趨勢下,消費者行為的改變,從而向營銷行業提出建議。去年的報告中就指出有關消費者對ig的虛擬KOL看法,報告指虛擬KOL在ig上的分享根本是幻想,並不真實存在,但調查發現18至34歲的年齡層中,有三分一人表示,明知在ig或Twitter的KOL是虛擬人,但也會追蹤成為其粉絲,調查人員也為此感到驚訝。

 

  報告中又舉例,韓國虛擬女子樂隊K/DA,「製成」這隊四人女子組合的原意,是催谷一款網絡遊戲,但結果該樂隊推出第一首單曲,10天內吸引全球8,000萬人觀看,登上蘋果音樂榜第五位,並在去年的全球電子競技(eSport)總決賽開幕禮上與真人歌手作現場表演。

 

炙手可熱虛擬網紅逐個睇

 

Shudu

 

 

身  份︰時裝模特兒

創作者︰英國時裝攝影師Cameron-James Wilson、現隸屬虛擬模特兒公司The Diigitals

背  景︰ 2017年「出道」全球首個虛擬時裝模特兒

成名經過︰因其一張塗了化妝品品牌Fenty的艷紅唇膏的相片在ig被轉發而惹關注,該品牌由美國著名歌手Rihanna創辦,期後「爆出」Shudu是虛擬模特兒而非真人而受熱議。

ig追蹤人數︰ 19.3萬

曾合作品牌︰Balmain、Ellesse等;曾上時裝雜誌《Vogue》、《WWD》等。

 

Imma

 

 

身  份︰ 模特兒

創作者︰ 日本動畫製作公司ModelingCafe

背  景︰ 今年1月「出道」,粉紅色頭髮及「九頭身」是其標記,聲稱喜歡日本文化及電影,希望吸引人類去時裝展。

成名經過︰潮人形象吸引年輕人,外形與真人近乎無分別,其頭部是虛擬,身體則由真人模特兒拍攝,再虛實合成。 

ig追蹤人數︰ 16萬

曾合作品牌︰Nike、 Onitsuka Tiger及SKII等。

 

Liam Nikuro

 

 

身  份︰ 音樂人

創作者︰ 日本科技公司 1 sec 

背  景︰ 今年4月「出道」。日本首個男性「虛擬KOL」,聲稱是21歲日美混血兒,經常來回東京及洛杉磯的音樂人。

ig追蹤人數︰ 1.6萬

 

Lil Miquela

 

 

身  份︰ 模特兒及歌手

創作者︰ 美國洛杉磯人工智能公司Brud

背  景︰ 2016年「出道」在ig開戶,聲稱是西班牙及巴西混血兒的19歲少女。

成名經過︰如真人存在的虛擬人物,會在ig分享生活點滴、關心時事及公布戀情等。還有,她的朋友都是真人!其歌曲在YouTube及Spotify發布。

ig追蹤人數︰ 170萬

曾合作品牌︰hanel、CK、Moncler 、Prada及Samsung等。

 

90後模特兒創作「虛擬人」 虛實難分 開拓新市場

 

  90後陳嘉渝約3年前,按自己的外形,用3D繪圖「製造」了另一個自己,並放上社交媒體ig,這個跟她一個樣的虛擬人,其名字叫Ruby Gloom(下簡稱Ruby)。

 

  當初想到做個屬自己的虛擬人,陳嘉渝說就是要大家分不清真假,「現在很多照片拍出來會加工,例如用美圖、用濾鏡等,相片中的人究竟還有多真實,大家已經說不清,我在想,既然相片都不能呈現真實,我就做一個讓人分不到真假的自己。」她的Ruby在ig有逾7.2萬粉絲追蹤,更意外地讓她開拓新事業。

 

 

陳嘉渝

 

90後

•曾任模特兒、造型師、出過自家品牌時裝Wee Girls Club

•現為虛擬人創作者

•亦為虛擬網紅「RubyGloom」創作者

•其ig擁7.2萬粉絲追蹤

•曾合作品牌包括Fendi、Moncler及Nike等

 

網上自學3D繪圖

 

  坦言從來不愛被框條困住的陳嘉渝,讀書時喜歡誇張裝扮,其中最愛是層層Layer裙配超高鬆糕鞋的日本原宿打扮,引來全校注目。英文系副學士畢業後的她,沒有如其他同學繼續升學或搵份工。因為愛時裝,她經常在當時剛興起的ig「舖相」,展露時裝穿搭天份,開始有品牌找她合作,她成為香港第一代時裝網紅。她曾為名DJ卓韻芝擔任造型師。期後又做過小朋友畫班導師、護膚品店長等。

 

  從沒有修讀設計的陳嘉渝,竟入行做起虛擬人創作,始自創立時裝品牌WeeGirlsClub,專賣自家設計的粉紅色衣服,當時經常要畫圖樣,「都是畫平面的,很簡單,覺得很悶,常常想在畫圖上有進步。」直至一次因陪男友到美國公幹一個月,一個人整天閒著沒事做,她開始上網學起3D繪圖,每日學5小時,返港後「升班」學習更高級的技術。

 

  她把學到的3D繪圖技術繪製了一個虛擬自己放上ig,引來不少人注意,她於是忽發奇想的在ig問︰「有沒有人想度身訂造一個虛擬自己?」豈料反應熱烈,很多人願意付錢製作屬於自己的虛擬人,並放上ig。

 

  為何大家都想成為虛擬人?陳嘉渝指按自己外形製作出來的虛擬人,可以實現在現實中不可能的造型,她那時候每個月會接到7至8單生意,每單收100至150美元(約780至1,170港元),令她每月有數千元的額外收入。

 

作為時裝網紅的陳嘉渝,曾上過英國潮流雜誌《Dazed n Confused》,該相片由美國天后Lady Gaga 造型師NicolaFormichetti 操刀。

 

虛擬模特兒潮流襲港

 

  為客人度身訂造虛擬自己原來有商機,陳嘉渝指香港有不少動畫製作的CG(Computer Graphic)公司,技術上可提供製作虛擬人服務,但沒有幾間願做,它們大多只接公司客,並且主攻動漫、廣告及電影後期製作,少做個人客戶,也因個人散客生意較「濕碎」,這反而造就機會給陳嘉渝這類個體戶的3D畫師。

 

  去年外國不少品牌已起用虛擬人拍廣告、做宣傳,行內稱「他們」為虛擬人模特兒(英文稱為Avatar Model / CGI Model / Digital Model),而虛擬人模特兒這股潮流也吹到香港。陳嘉渝去年也開始有公司找她合作,創作虛擬人或者起用她的虛擬人Ruby拍廣告,這些公司由服裝品牌到發展商都有,當中更有知名品牌包括Fendi、Moncler及Nike等。

 

較請真人明星化算

 

  陳嘉渝指有不少客人質疑「點解畫個公仔要咁貴?」她認為這類客戶用請真人KOL(Key Opinion Leader)的思維,找人去現場影張相,舖上網,再以KOL的粉絲人數計算酬勞,「但繪製一個虛擬人要創作及設計,還要花時間去做Rendering(渲染、加工),至少幾個小時,才能做到似真人的效果,這不是電腦執相Photoshop般簡單。」

 

 

  她指創作虛擬人除了收取設計費外,亦會收取版權費,後者數額較大,「但相對請一個明星藝人做代言,模擬人是較化算的,以內地為例,一個二三的明星開價都要幾百萬。」她的客戶中,外國及內地公司偏用創作全新虛擬人,而本地的中小公司,因資源有限,則用已完成的虛擬人較多,現時中外客各佔一半。

 

搶走真人KOL飯碗?

 

  一直以來品牌用虛擬人物做代言或宣傳並非新鮮事,例如卡通人物或動物,「但虛擬人似真人,即使大家知道她/他不是真人,但虛擬人都會被塑造成有性格的人物,這樣讓你跟她/他的距離拉近,自然容易受落。」陳嘉渝補充,雖然虛擬人未必如明星藝人或KOL有知名度,但對於一些已有相當知名度的品牌,更重要是「Branding」(建立品牌形象),因此不介意起用寂寂無名的虛擬人。

 

品牌起用虛擬代言人 度身訂造 當真人「捧紅」

 

  品牌起用虛擬人做代言已成潮流,香港雅虎(Yahoo)近月亦起用虛擬代言人,一隻叫Yahwoo的狗仔,雖然這位虛擬代言人是狗不是人,但特別之處是,這隻代言狗是由Yahoo自己投資及設計,換言之是自己創作一個虛擬代言人,代表自己的品牌。起用虛擬人物做代言,背後的考慮及運作究竟是怎樣的?

 

Yahoo 的虛擬代言人Yahwoo 是隻小狗(中),出現在其網上平台節目。

 

  自創代言人並非新鮮事,但以今日的科技,要做到所謂的虛擬人物,就絕非畫幾張畫,拍套動畫就完事。Yahoo母公司Verizon Media的香港網絡媒體內容總監張智慧儀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他們公司的虛擬代言狗,由構思到出台,到網上頻道主持節目,甚至可以在台上跟人互動對答玩遊戲,需要運用各種科技,甚至聘請專業演員在幕後配合,同時有專責小組「湊住」這隻虛擬狗狗。

 

外形性格配合品牌需要

 

  替代真人的虛擬代言人,可虛可實,發揮的空間就更大,張慧儀舉例︰「在現場互動,你可以把虛擬人物變得超現實,但真人始終是人,有些事是做不到的,例如浮在半空,或者似變魔術從身後抽出無數榴槤等,這令到品牌可以有很多想像。」她指對做廣告的來說,這是一種嶄新的推廣手法。

 

張慧儀( 左) 指, 度身訂造虛擬狗Yahwoo(右)由構思到上台花了逾一年時間,圖為她在台上跟Yahwoo 互動。

 

  張慧儀形容公司決定用虛擬人物做代言,第一步是構思人物,她直言當初有考慮過買入現成的虛擬人物,但最後決定自己度身訂造一個,虛擬代言人是人是動物,擁有怎樣的外形等,已花了6至7個月時間才定下來,再花上3至4個月去製作,「我們最後決定用動物,是因為考慮這個代言人會在我們網上不同的頻道出現,可塑性要高,而且動物的Likability(被喜愛)程度亦較高。」

 

  虛擬代言人除了外形,還要「有血有肉」,要賦予其性格,令虛擬人物跟人一樣,有背景故事,有喜好憎惡,這一切都要配合品牌的需要,「所以我們要想好自己的品牌是怎樣的,牠在甚麼情況下會出現,因此牠要有甚麼樣的性格,牠會說甚麼,這都是要一步步去想好,然後牠才出場。」張慧儀指,以前找真人做代言,主要是配對,找尋適合品牌形象的人做代言,但現在的做法完全是創作。

 

  用虛擬人物代言,不似真人要度期,更不用計算每次出場酬勞,這豈不是更化算?但度身訂造虛擬代言人,投資額難以計算,因為除前期製作外,支援的配套和器材,例如要成立一個Studio,這都要不斷投資。此外,張慧儀直言,每次虛擬代言人出場,例如在活動上或網上平台跟主持人和嘉賓生鬼對答、手舞足蹈及表情多多,背後是有真人去演繹的,「這個真人本身是專業演員,很有舞台能量的。」現時坊間虛擬人代言,多拍硬照或預先錄好影片播放,較少臨場及互動的。

 

造星過程如同打理真人

 

  張慧儀指幕後真人會戴上設備,讓台前的虛擬狗模擬真人的表情及動作等,還要加上聲音。換言之,真人在幕後的表演,由台前的虛擬狗在屏幕上同步展現出來,這令虛擬狗的一舉一動及每句說話都非常流暢及生動,即使牠只是在屏幕中,也仿如真實存在。因此每次虛擬代言人出場,事前要做很多準備功夫,她指公司同時有2至3名同事專責安排虛擬狗的運作及日程。

 

  當虛擬代言人「出生」後,張慧儀指,下一步是要有決心把牠「捧紅」,讓牠成為網紅,為品牌做有效推廣。而這條「造星」之路,她形容在虛擬代言人「未出世」前,已早計劃及安排好,「這個過程,如同『湊』一個真人的藝人一樣。」

 

虛擬代言人能夠現場互動,幕後有演員同步演出,再透過儀器把動作及聲音傳遞到幕前的虛擬代言人。圖為去年在香港舉行數碼行銷高峰會上Yahoo 示範幕後演員(右)演出的情況。

 

虛擬人背後科技

 

全息投影技術

 

  全息投影技術(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可令虛擬人以3D立體呈現在現實中,已被廣泛應用於舞台。最佳例子是日本16歲少女、二次元虛擬歌手初音未來,利用這技術在世界各地開過超過40場演唱會。「出道」12年全球擁有數億粉絲的初音,是由日本Crypton Future Media創作出來的歌手,其歌聲運用該公司開發的語音合成程序音源庫VOCALOID生成,其演唱會票價跟真人演唱會無異。初音曾與美國頂尖歌手Lady Gaga同場演出,又曾代言過LV、Sony及豐田等品牌。2017年其周邊產品、版權授權及演唱會等收入,單在日本已超過7億港元。

 

人工智能

 

  現時不少虛擬人「生產」是通過多張真人相片,再利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生成其容貌。此外虛擬人跟真人同樣可以有喜怒哀樂等表情,甚至可以對話。這些表情及對話,簡單如微笑時面部肌肉的變化,亦是透過人工智能去處理。

 

5G

 

  5G技術令虛擬人更像真人,其技術容許更大量及快速傳輸數據,令虛擬人在接收及處理數據時,例如語氣、即時表情反應等,更快更順暢表達而不會反應「遲鈍」。外國有科技公司甚至配合人工智能,讓虛擬人跟真人對話時,能判斷到真人的表情、語氣等的情緒,而作出適當回應。他日這項技術將被應用於客戶服務員一類工種。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