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財有道

2019-12-04 10:09:30

逆境轉型 企業求生法

  人有順逆流,做生意也如是。今年做生意的,經營者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由反覆的中美貿易戰,到近幾個月來香港的反修例風暴,如何應對才能渡過?開西餐廳的戴翁波,過去專挑位置偏僻的舖位,以平租經營格調西餐廳,近月他將西餐廳全面轉型,走升級版茶餐廳路線,並擴闊「戰線」,除了提供更多元化餐飲,更拉長營業時間,令生意不僅在逆市中站穩陣腳,計劃明年再開分店,他接受專訪揭開他在逆市中的轉型策略。

 

  近年電子支付大行其道,解款需求正逐漸減少。從事解款保安的衛安集團,數年前成立3人小組未雨綢繆創造多元業務,2016年起為安老院設置人臉識別系統,防止住院長者走失,為本港首間保安公司提供防走失系統,現時已有超過20間安老院使用,公司業務「瓣數」從此又多一項。

 

  生產俗稱「辣雞」、電烙鐵的本港老牌廠商高頻電業(Kopen)因為老闆施維展的危機思維,認定產品有周期, 40多年來不斷為公司推出新產品,以接替衰落的舊產品,生意得以長做長有。施維展接受本刊專訪,剖析他的危機意識,在逆境順境如何令公司由一間原本專門生產工業用「辣雞」廠商,到今天轉型為專門生產藝術手作工具的各式熱力畫筆,更開創專業的烙畫筆,開拓新市場空間。

 

  創業難,守業更難,能在逆境中守業更是無比挑戰。他們的故事,為逆市中努力求存的經營者,提供啟示。

 

西餐廳逆市轉型 新式茶記 生意額升1倍

 

  1998年只有23歲的戴翁波,膽粗粗與另外3位中學同學夾份以120萬元創業,在荃灣荃錦中心地下開設茶餐廳。餐廳位於行人天橋底,位置相對隔涉,且毫不起眼,但勝在租金平,1,000多平方呎實用面積,當年只需3萬元租金,約為市價三分之一的價錢。 由於周邊沒有茶餐廳,他的餐廳只花了約一年半時間便回本。他以天橋底茶餐廳起家,在餐飲界打滾21年,現擁3個品牌︰美珍閣茶餐廳、Olive Café和茶餐廳2.0,共5間餐廳。

 

茶餐廳2.0 老闆戴翁波及時將旗下西餐廳轉型,成功止蝕。

 

戴翁波profile

 

•1998年開設首間茶餐廳

•2002年開設西餐品牌 

•2018年開設新式茶餐廳品牌

•現擁5間餐廳

 

  戴翁波表示,3個品牌的定位分別是傳統茶餐廳、西餐廳和「升級版」茶餐廳。其中以「升級版」茶餐廳為定位的茶餐廳2.0,是希望能填補傳統茶餐廳和西餐廳、Café中間的市場,「定位比傳統茶餐廳高級一點,定價大約高傳統的一成左右,約60元至80元。主打以大眾化價錢,享受升級食材和餐廳環境,提供包羅萬有的菜式,無論中、西式都有。」

 

  萌生新式茶餐廳的念頭,源自於近年Café市場的競爭愈趨激烈,不少以小店型式出現,部分更以平價作招徠,令旗下主打中價位,午市大概50至70元,晚市約為100多元的西餐廳生意變得難做,「現時做西餐廳一係要做高檔市場,平均每人消費約300元至500元,吸引消費力較高的食客,或是以平價西餐作賣點,中價位的容易會被比下去,競爭力變相較低,生意變得難做。」Olive Café由最高峰時的5間減至今年初的3間,分別位於荃灣、大埔和黃大仙。

 

茶記2.0增創新菜式

 

  西餐變得難做,在商言商就要另覓出路。「傳統茶餐廳與Café的市場和受眾有明顯分別,但少有餐廳以兩個市場的中間作定位。提供多款包括中、西式或中西融合的菜式之餘,還提供特色飲品和優質咖啡,讓不想到傳統茶餐廳又不喜愛西餐的客人有多一種選擇。」因此戴翁波決定除繼續經營傳統茶餐廳和西餐廳之餘,創立第三個餐廳品牌,去年12月在荃灣D·PARK愉景新城開設第一間茶餐廳2.0,吸納更多食客。

 

  他視新餐廳為茶餐廳文化的一種改革,室內設計和環境比傳統的好,座位環境較寬敞和舒適,每間餐廳的面積要求最少都要有1,800平方呎,會預留其中500至600平方呎作為屬餐廳核心的廚房。每間餐廳的廚房和樓面一共會安排約30名員工,希望能提供更好的服務。

 

室內設計有別傳統茶記,用色較大膽,座位更寬敞。

 

  其所提供的食物除了有傳統茶餐廳必備的常餐之餘,餐牌上亦會加入以傳統西式烹調的菜式,例如以鮮蕃茄汁烹調的意粉,還有素菜和甜品。更有標榜以優質咖啡豆製成的咖啡和特色飲品,以及不少創新的菜式,例如以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小食雞蛋仔創作的鹹食薄餅。同時摒棄以往茶餐廳以快食為主的概念,食客可慢慢享用。「特意將餐廳命名為『茶餐廳2.0』就是希望能讓人耳目一新,第一印象便覺得有別於普通茶餐廳,是升級版的感覺。」

 

店內提供兩款鹹食的雞蛋仔薄餅,感覺十分新鮮。

 

反修例最影響西餐廳

 

  新餐廳漸上軌道,其他餐廳的營業額亦一直保持穩定。惟穩定的情況只維持了約半年,便遇到近月的反修例事件。除了位於D·PARK愉景新城的茶餐廳2.0自反修例事件發生以來,8月至9月生意額維持較6月前下跌約兩成,相對比整體飲食業的生意額下跌三成為少外,其他餐廳的生意額都錄得大跌幅。

 

  以供應午市和晚市為主的西餐廳Olive Café生意額的跌幅更甚,平均下跌三至四成。其中黃大仙的分店正位於黃大仙紀律部隊宿舍旁的現崇山商場,該區發生過不少衝突,生意額下跌得最多,較6月前下跌逾四成。「近月不時有衝突發生,餐廳要提早關門,加上港鐵每晚提早收車,令8點後外出的市民大大減少,對生意額有一定影響。」

 

Olive Café 以中價西餐廳作定位,晚市定價由100 多元起跳。

 

  反修例事件持續,為了及時止蝕,戴翁波也要諗諗計。他曾試過調高菜式的定價,以彌補下跌的生意,惟效果不佳,因為生意跌幅實在太大,最後決定將位於大埔和黃大仙的Olive Café直接轉營為茶餐廳2.0。荃灣店則因店舖面積太小,廚房未能應付多款菜式的需求,故維持原有業務,變成旗下剩餘最後一間的西餐廳。

 

  他表示,將兩間西餐廳轉型為新式茶餐廳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茶餐廳可覆蓋的營業時間較西餐廳長,可以減低因近月任何突發事件需提早關門的影響。「西餐廳普遍以午市和晚市為主,若因事需提早關門,嚴重影響生意。生意額在不同品牌中錄得最大跌幅,足以反映問題。」相反,茶餐廳能將營業時間提早,在早市開始供應早餐,照樣提供午、晚市之外,還有茶市。此舉變相令餐廳能涵蓋更多在不同時間用餐的食客。

  

  其二是餐廳提供的食物款式可以更多元,不受傳統茶餐廳和西餐廳定位所限,可以迎合不同人的口味,能吸引更多食客。「香港仍以華人口味為主,不是每一位都喜愛西餐,現時餐廳包辦了中、西式的茶式,加上不同的Fusion菜,受眾變相更多。

 

戴翁波不時會設計新菜式,讓食客保持新鮮感。

 

暫緩拓展新鋪遲開業

 

  大埔和黃大仙的Olive Café分別在今年8月及10月轉型,成功令生意有所提升,如意算盤總算是打得響。大埔分店的營業額較未轉型前接近翻倍,升近1倍,黃大仙分店也有五成增長。現時兩間店舖以新品牌示人只有短短數個月,戴翁波希望新增的投資能在未來一年半內回本。

 

屬新式茶餐廳的茶餐廳2.0,走升級版茶餐廳路

 

  近月的事件不但影響旗下餐廳的收入,還影響到其原定的擴展計劃。他本來已在北角物色好適合的舖位,打算首次進駐港島開設茶餐廳2.0,並與業主商量好11月交收舖位,惟擔心短期內仍會受到社會動盪的影響,有關計劃將會延期,暫定待聖誕節、新年及農曆新年假期等淡季過後,在明年3月才會正式承租。

 

  他亦計劃明年會再開額外3間茶餐廳2.0分店,相對較旺的地區,例如港島的太古,九龍觀塘,另外租金較平的住宅區譬如馬鞍山,也是他心儀的目標選址。不過,現僅是作初步計劃,未有任何開店時間表。即使現時有不少業主願意減租,他認為也不急於一時,需要從長計議,暫時仍需觀望,他直言︰「現階段都不會下甚麼大決定。」

 

  市況低迷,成本便需要控制得更好。現時,5間餐廳整體的食材開支約維持為營業額的三成;人工約為三至四成;租金則佔一成左右。在寸金呎土的香港,能控制租金成本在一成左右,有賴部分餐廳選址在租金較相宜的地方。以荃灣的西餐廳為例,現時以3萬多元,租用1,000多平方呎的空間,有助減低營運成本。

 

味珍閣茶餐廳以傳統茶餐廳模式為主調,平民化消費為主。

 

望吸管理人才助發展

 

  由1998年正值金融風暴時創業,之後經歷過2003年沙氏肆虐香港的難關、金融海嘯等,過去21年,他經歷不少挑戰,是次修例風波只是其中之一。要做到關關難過關關過,他認為要保持樂觀和堅持,「世界上沒有做不到的事和解決不到的難題,成功與否只視乎解決方法,若方法有錯或有任何不足的地方就加以改善,總有辦法解決難題。」他更打趣道︰「我的事業就只有茶餐廳,沒有任何退路,所以不能讓自己不成功。」

 

  多年來奮身經營打理自己的餐廳,每日會到不同分店落舖幫手之餘,也會爭取與同事溝通的機會,「他們不會主動告訴你在日常營運上遇到的問題,要主動與他們多溝通,才能了解實際的情況,適時作出調整。」目前,5間餐廳共有約130名員工。

 

由於菜式眾多,廚房需要較大空間,人手亦較一般茶餐廳的多。

 

  作為飲食界的一員,他也同樣面對業界缺乏管理人才的問題。他認為,要吸引年輕人入行不是易事,能聘請到懂得管理餐廳的人才更加是少之又少,「曾經聘請過一個管理團隊,當中包括顧問、總經理等人,打算轉以企業管理方式管理餐廳,奈何他們的方法和建議與餐廳的實際運作有一定落差,結果花了不少成本聘請他們,但生意未有增加.還是要自己再接管。」他希望未見能透過增加員工福利、薪金等方法吸引有意加入飲食業的人士。若有潛質作管理的人才更會落力裁培,希望可以為他分擔日常管理的壓力,為未來擴充業務作好準備。

  

隔涉舖位平租起家 揀舖 3心得

 

  現時共擁5間餐廳的戴翁波,21年前正值金融風暴創業,當時卻選擇租用「人棄我取」位於行人天橋下的舖位,就連該大廈保安也向他表示︰「這個舖位很難做生意!」怎料只需一年半時間就能回本,至今仍然在餐飲界站得住腳,全因揀舖有一手,部分餐廳以平租金租用能減低營運成本。他揀舖心得有3大重點︰

 

  1.由自己熟悉的地區入手,留意吉舖情況;

 

  2.親身視察環境,留意周邊的人流走向,並留意15分鐘步程內,有沒有同類食肆和競爭對手;

 

  3.留意地區規劃,若將來有大型的發展項目,亦值得入手。

 

餐飲業遇寒冬 業界累計損失約105億元

 

  反修例風波已持續近半年,至今仍未解決,餐飲業受衝突事件影響,可謂損失慘重。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早前表示,多區的示威活動令交通受阻,員工未能準時上班,加上地鐵提早收車,令市民減少跨區消費。另外,近月許多大型宴會落訂後卻被取消或延後,對蘭桂坊、銅鑼灣、尖沙咀等傳統旺區的餐飲業有顯著的衝擊。

 

近月反修例風波,令不少食肆結業,進入餐飲業寒冬。

 

  由6月以來,餐飲業的生意額跌幅介乎 15 %至 20%,業界的累計損失的生意額達105億元,單計10月已損失近30億元,共有400間食肆結業。若修例風波持續至農曆新年,他不排除會引發結業潮,結業食肆或將超過1,000間。

 

解款公司踩入銀髮市場 研防走失系統減護理員壓力

 

  大公司轉身慢、難轉型的例子,在企管史上屢見不鮮,例如生產菲林起家的柯達,便無法在數碼時代轉型,如今這菲林王國已日暮西山。

 

  經營解款業務的衛安集團(Guardforce),在港成立超過40年,業務遍及澳門、澳洲及泰國,相信很多人也在大街小巷上見過他們的解款車。在電子支付愈來愈普及的年代,加上虛擬銀行快將在港登場,有朝一日港人消費購物完全不用鈔票的話,解款行業豈不逐漸息微?

 

  面對非現金支付浩浩蕩蕩的潮流,衛安在2015年底成立業務發展部,這個3人小組積極尋求業務上的革新。負責這個部門的衛安助理總經理梁泰康(見圖)留意到香港人口老化,政府愈來愈重視安老,相信安老市場大有可為。他們留意到愈來愈多長者入住安老院,院舍經常要防範有腦退化症的長者走失。他們曾到安老院考察,發現現時的防走失儀器有所不足,如RFID(無線射頻識別)手帶、鞋針均是穿戴式的工具,「有很多誤鳴的情況,因為基本上是金屬裝置,很易受金屬干擾,長者也不會輕易讓你配戴,戴了可能自己脫了。」

 

 

人臉辨識配對長者面孔

 

  除了解款,衛安設有電子保安部門,梁泰康和這些同事構思到,何不利用人臉辨識技術,建立一套「防游走系統」?人臉辨識技術經過多年發展,已相當成熟,不少國家的出入境系統也有應用,系統的造價也不貴。

 

  「防游走系統」的具體操作是,先將長者的資料、相片紀錄在人臉辨識系統內,然後在院舍內有長者走失風險的門口,放置人臉辨識鏡頭,當長者行近這鏡頭,系統偵測到他便會自動配對,若配對到他是有走失風險的長者,便會於院舍的控制中心,如護理員辦公室發出有聲警報,或將警報發送到護理員手機,以便立即截住長者,或暫時鎖門,防止他離開。

 

  衛安在2016年為第一間安老院安裝這系統,亦是全港第一套採用人臉辨識技術的「防游走系統」,現時已安裝及正在安裝的院舍有21間。梁泰康說,至今未接獲這些院舍報告有長者走失的情況,系統更為護理員節省他們為長者穿戴RFID手帶及檢查的時間,減輕他們的工作負擔。

 

現有21間安老院舍使用或正在安裝衞安的「防游走系統」,圖中紅圈為人臉辨識鏡頭。(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他續說,相對全港約750間院舍,相信這項新業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除了香港,公司正與新加坡公司洽商,將系統引入星洲。

 

  這套「防游走系統」現為港府「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其中一項重點產品,該基金會資助安老服務機構試用及購置科技產品,改善長者生活,減輕護理人員及照顧者的負擔和壓力,系統日前又獲得團結香港基金頒發的「商社共生」傑出創新大獎。梁泰康說現時安裝這套系統的院舍,大部分均申請了基金資助。

 

衛安現時採用歐洲的人臉辨識系統,其硬件很簡單,只需幾個鏡頭和一組電腦,但梁泰康說背後要經過多番調試,例如鏡頭的擺位、角度、靈敏度、偵測的距離等。因應一些長者「寒背」,他們會把鏡頭一高一低放在門的兩邊。

 

圖解防走失系統:

 

當有人(相中藍色背心人士)行近長者有走失風險的門口。

鏡頭會立即偵測到他出現,並傳送到控制中心的電腦(見屏幕右側紅框)。

若他早被登記為有走失風險的人士,他的相片會出現在電腦屏幕的中間,並同時響起「防游走、防游走」的電子警報聲,提醒護理員立即去追截他。若他並非有走失風險的人士,電腦則不會發出這些警報。

 

開始打入社福NGO市場

 

  至於這套系統的收費,梁泰康說視乎院舍的大小而定,主要安裝鏡頭在院舍部分門口,以及控制中心等裝置,每隻門大約5萬至10萬元,愈多門安裝,則可攤分系統的成本。為保障長者私隱,系統只會安裝在院舍的走廊及門口,不會在房間安裝。這項業務現時佔電子保安部門約兩成收入,「對集團則細一些,因電子保安部門對整個集團不是很大,最大業務始終是解款。」

  

  這系統另一成效是為衛安打入社福NGO(非政府機構)的市場,梁泰康說過往很多人只知道衛安經營解款業務,不知道他們有提供保安系統。「防游走系統」提升了公司在社福NGO的知名度,一些NGO現在會邀請他們入標其設施管理、電子保安系統的項目。

 

  針對社福市場,他們又為「防游走系統」增添點名出席功能,用於長者日間中心、智障人士庇護工場,減輕護理員的工作。另外又開發跌倒警報器及離床警報器,後者針對智障人士院舍,晚間熄燈後部分人士會打架,有離床警報器提醒,亦可減輕護理員工作。

 

  梁泰康表示,公司會繼續發展銀髮市場,因應「居家安老」政策,明年會開展這些「入屋」的項目,料市場更龐大。除了安老市場,衛安正積極打入廢物管理市場,他們研發了一個「智能廢物箱」,內設智能感應器,監察廢物箱有多滿並上傳數據至雲端監控平台,協助安排清潔人手。當箱內廢物量達到預設水平,其太陽能驅動的廢物壓縮器會自動啟動,將廢物壓縮,令廢物箱容量增加8倍。梁泰康說,「智能廢物箱」是因應本港明年實施廢物徵費而推出,他透露有旺區商場已訂購使用。

 

智能廢物箱內設智能感應器監察廢物箱滿載程度,以及廢物壓縮器提升箱內容量。

 

危機思維開新路 老牌「辣雞」廠 轉型造藝術畫筆

 

  近年香港出現一門手作小玩意,稱為烙畫筆創作,烙是形容熱力於木板上刻出焦黑的現象。玩家利用一支烙畫筆,利用其筆尖的熱力於木牌或木版上作畫,本地有些學校將之定為美術課或興趣班。這個小玩意背後,原來是關於一間本地老牌廠商不斷轉型面對新時代的故事,廠商的名字叫高頻(Kopen)。

 

  高頻成立於42年前,創辦人是現時該公司執行總經理施維展的哥哥施維山。施維展指︰「我父親在菲律賓開廠生產街燈,現時廠房仍然運作,菲律賓大部分街燈都是父親工廠供應的。後來哥哥來港創業開貿易公司,代理各式產品,其中包括港人俗稱『辣雞』的電烙鐵。」「辣雞」的功能就是利用筆尖的熱力,熔掉錫材用來焊接電子元件或導線。凡電子產品生產,都會用上「辣雞」。

 

施維展指每個產品都有壽命周期,每年他都為自家產品做風險評估。

 

施維展profile

 

•老牌「辣雞」廠高頻電業(Kopen)執行總經理

•1988年於觀塘開廠生產廠用「辣雞」

•90年代初生產家用「辣雞」出口歐美

•90年代研發及生產專用烙畫筆

 

自動設備取代人手

 

  80年代的香港正是電子廠林立的時代,施維展指當時哥哥看到工廠買「辣雞」買個不停,甚至出現供不應求,決定自己公司開廠生產。當時剛讀完書的施維展,就因此接了一個重要任務,由香港飛到菲律賓父親的廠房學習,回港負責開廠生產「辣雞」。雖然父親的工廠是生產路燈,但他指跟「辣雞」的生產機器相近,只是生產過程不同而已,「我就逗留了幾個月,那邊的師傅帶著我,學習怎樣生產、機器運作等。」

 

  施維展的「辣雞」廠於1988年在香港觀塘開業。當時他的「辣雞」廠生意高峰期一個月可賣出20萬至30萬支「辣雞」的發熱芯。這個發熱芯是「辣雞」的發熱部分,易受耗損,電子廠用的每支「辣雞」每個月都要更換「芯」而非換掉整支「辣雞」,而他工廠主力生產「辣雞芯」,已經賺個夠。廠房在九十年代末搬到內地東莞,生意依然火紅,主要供應搬到內地的香港電子廠,施維展指內地電子廠的規模更大,對「辣雞」需求有增無減,直至一個叫波峰焊接錫爐的自動設備出現。

 

  波峰焊接錫爐令電子版上排好的元件自動按設定的位置焊接好,再不需要人手用「辣雞」焊接,「當時我看到有朋友引入這套設備,賣得很好,對我們來說是危機。」施維展想到的出路,是把產品賣到外國做出口,因參加展會開始接到外國定單,由零開始學做出口生意,如外國安全規格、怎樣用電匯等。

 

特找土炮產品研究

 

  施維展的工廠由內銷廠用「辣雞」慢慢轉為出口家用「辣雞」為主。如他所料,內地「辣雞」需求減少,加上內地的平價「辣雞」搶去僅餘的市場。至於外國市場,則以家用「辣雞」為多,由於外國流行自己動手做維修,家用工具有銷路,包括「辣雞」。接近2000年時,他甚至停止再生產廠用「辣雞」。

  

  出口家用「辣雞」到歐美不愁生意的施維展,因為一次在旺角某商場看到有人賣即場刻字的木匙扣,啟發他研發烙畫專用的「辣雞筆」,「當時有客人問過我,有沒有新產品出,看到旺角的木刻匙扣,就想不如試下把「辣雞」換個咀,讓人在木板上寫字。」

 

  施維展指當時旺角賣木刻匙扣的人,拿著一枝粗大工業用的「辣雞」,中端有一個用多支木筷子圍著造成的防熱外罩。他解釋要在木材上刻字,「辣雞」要高溫至500度。「土炮」防熱外罩讓手就可以緊握「辣雞」較接近筆咀的位置,方便操控寫字,「我向這個賣木刻匙扣的人,買了幾十個匙扣,因為我要看他怎樣用『辣雞』刻字,才能改良枝『辣雞』成為可寫字的筆。」

 

現以出口歐美為主

 

  由施維展研究專用寫字畫畫的「烙畫筆」,花了一年時間才成功,關鍵竟然是因為一位廚師。因為要從用家角度出發去設計,施維展希望找人試用畫筆,從而提出改良意見,始終找不到適合的人,最後他試試在工廠內貼通告招募,結果為工人煮「大鑊飯」的廚師「應徵」,「他平時會在飯堂寫字,叫人不要浪費食物,都寫得幾靚,原來他學過寫字的,於是讓他試試。」

 

這幅由原職工廠廚師的烙畫畫家所作,把鹿畫得立體生動,背景還造出景深效果。

 

  由揸鑊鏟轉揸烙畫筆,這位廚師卻創意無限,而且對烙畫筆操控逐漸上手,畫出一幅又一幅令人驚歎的作品,透過他的第一手用家意見,烙畫筆的設計漸見成熟,廚師轉行做了畫家,這支烙畫筆亦成為施維展公司的新王牌,由於易用易畫,吸引不少人買來玩,在外國甚受歡迎。施維展工廠的生產再次轉型,以生產烙畫筆為主,現時歐美等地的烙畫筆主要品牌,都是由施維展的公司生產的。

 

由工業用「辣雞」演化出來的烙畫筆,讓人在木質材料上作畫。

只要換上筆咀,烙畫筆就能做出各式筆觸。

 

  烙畫筆全是出口到歐美,有一天施維展的兒子問他借烙畫筆返學校做壁布,這位父親才驚覺︰「點解香港無得玩?」雖然香港市場小,但他還是到學校推廣烙畫。現時除了學生外,他們還有一些客人是愛手作的家庭主婦。他坦言烙畫在本地尚屬小眾興趣,香港小市場不是為了賺錢,純做推廣。

 

推陳出新 不斷創新

 

  在生產烙畫筆期間,施維展同時研發出燙金筆、烙皮革畫筆、切割發泡膠專用器具、蠟燭機等,這些產品的出現,是源於危機感,做廠多年的他,生產一件產品,好賣不好賣,他有一套看法,「我每年都會進行產品風險評估,這個與市場無關,而是我認為每件產品都有其壽命,都會有個周期,一段時間後銷售會下跌,所以公司要不斷推出新產品,接替舊產品的衰落。」而所有新產品都是從「辣雞」這件工具演變出來,並且開出一條截然不同的新路,他笑言︰「我以前都覺得一支『辣雞』就是『辣雞』,還可以做甚麼。」

  

以烙畫筆也可繪出仿真極高的蒙娜麗莎。

烙畫筆畫出栩栩如生的豹。

廠房設有實驗室,測試各款烙畫筆。

 

  施維展的工廠由生產傳統「辣雞」轉型到今日以生產手作工具為主,位於東莞的廠房聘有員工200至300人。他透露現時工廠烙畫筆佔工廠三成生產,其餘五成是其他手作工具如燙金筆、切割發泡膠器具等,剩下的兩成則是曾經主打的家用「辣雞」。若不是轉型,他直言︰「你今日應該見不到這間公司。」他指當年開廠,香港同時另有2至3間也是生產「辣雞」的廠商,今日只剩他一間仍生產相關產品,其他不是已從事另一個行業或早被淘汰。

 

  近日中美貿易戰影響不少港商,施維展表示,他們的產品出口到全球,美國只是其中一個巿場,但數量不大。雖然也受關稅影響,但銷量仍然穩打穩紥。據他的客戶反映,不少傳統手作用品如蠟筆、紙品等受關稅影響而被減少入口,銷量減少,商戶反而力推他們的產品,以彌補其他產品下跌了的生意額,「餅是變小了,就看誰拿到餅。」

 

在本地推廣烙畫活動,吸引不少小朋友參加。

  

烙畫由鐵針 到「辣雞」

 

木盒上的甲蟲及花紋全以烙畫筆畫出。

 

  烙畫又稱火筆畫、燙畫。據說中國古代已有烙畫,古人把燒紅鐵針當畫筆,於木筷子、木梳及扇骨等日常用品上作畫裝飾。清朝光緒年間更出現有名的烙畫畫家趙星三,其作品被達官貴人追捧。時代進步,鐵針由俗稱「辣雞」取代,形式亦變奏成木牌鎖匙扣、木相架等。相信不少60後、70後港人在少年時都收過用「辣雞」刻上名字或祝福語的木牌匙扣做禮物,這可是90年代潮物,少男少女書包總掛上一個。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