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財有道

2017-12-20 13:27:15

Bitcoin狂潮 席捲香港

  要選今年熱門詞,比特幣必定上榜。今年年頭至今已經升了逾16倍,叫世人瘋狂。比特幣可說是無中生有,純粹由電腦演算生成,屬虛擬貨幣或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據說由一名叫Satoshi Nakamoto的日本人發明,不過這位日本先生身份至今仍然是個謎。

 

  比特幣受吹捧的是後面的區塊鏈技術應用。區塊鏈是數據儲存科技,每個區塊鏈紀錄交易並複製帳本,再傳遍各個節點(Node)、即開採比特幣、稱為「礦工」的電腦,再由「礦工」管理及處理交收。建於萬千「礦工」的互相信任,去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的資訊發布及處理交易的新模式,被視為金融革命,取代以銀行為中心的運作模式。

 

  比特幣未成為普遍接受的流通貨幣,先成為炒家們的「新寵」,愛炒的港人當然不甘後人,連中年師奶都問甚麼是比特幣的時候,比特幣熱潮席捲全港。一群在網絡世界打滾的八十後,早著先機,阿豐抱著博一博投資比特幣,至今帳面賺近100萬元;洪嘉昊更由「礦工」做到變老闆,開實體店Genesis Block做比特幣交易。

 

  被外國傳媒稱為「比特幣皇后」、瑞士「加密谷」(Crypto Valley)創業公司Smart Valor創辦人Olga Feldmeier接受本刊獨家專訪,大談她為何為了比特幣辭去瑞士私人銀行高薪厚職,大談如何推動瑞士對新興的金融科技公司發牌,成為全球領先者之一,以及她如何利用區塊鏈顛覆現有私人銀行的運作模式。

 

  最後,「互聯網之母」Radia Perlman早前來港講比特幣,提出7大質疑,好讓身處比特幣熱漩渦中的人保持清醒頭腦。

 

Bitcoin今年升16倍 5個必要知概念

 

  虛擬貨幣比特幣愈升愈有,根據比特幣平台CoinDesk數據所示,單在今年間,比特幣價格由1月時的998美元最高升至上周二(12日)的17,178美元高位,周四(14日)下午5時報16,769美元。投資熾熱,各國也紛紛出現了不少比特幣投資平台和提取比特幣的ATM。與此同時,全球愈來愈多商店接受比特幣付款,以比特幣去網購、買機票酒店、名車等,甚至買樓、買彩票都可以用比特幣交易,其認受性進一步提高。

 

  在香港時間上周一(11日)早上7時,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旗下的期貨交易所(CFE)展開首批比特幣期貨交易,也是首個受監管的交易平台。當日比特幣開市價為1.5萬美元,一月期貨日內高位曾升至18,850美元,升幅逾25%,更曾兩度觸發熔斷機制(即暫停交易機制)。

 

期貨開市兩度升停

 

  開市後2小時,比特幣大升一成,因交易量和價格波動大而首次觸及熔斷機制,需暫停交易兩分鐘;開市4小時後,升幅擴大至兩成,再度觸及熔斷機制,需暫停交易5分鐘,為大市降溫。

 

  全球第二大投資銀行高盛,近日推出比特幣期貨交易和清算服務,對比特幣持開放態度,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將於美國時間本周一(18日)推出比特幣期貨。

 

證監籲投資者謹慎

 

  在香港,坊間雖然有比特幣交易平台和ATM,不過比特幣仍未被正式承認和廣泛使用。

 

  近日CBOE推出的比特幣期貨交易,本港投資者仍可透過中介人買賣比特幣期貨合約,證監會則提醒投資者在買賣相關的投資產品時,基於產品固有的槓桿作用,價格或有大幅波動,投資者應當充分理解投資產品特點,衡量本身的風險承擔能力再作投資。

 

預2040年開採完畢

 

  比特幣價近大半年颷升,其中原因是比特幣的供應有限。按最初數學演算的設計,比特幣最多可開採2,100萬個。由2008年至今,已開採出近8成約1,700萬個,預計2040年便開採完畢所有比特幣。

 

  現時開採比特幣難度極高,「現在要掘到一個,是以年計,但你掘到0.1個,以現時市價,都有過萬元。」80後Bitcoin投資者洪嘉昊指,掘比特幣的電腦跟一部萬多元的iPhone X價錢相約,但生產全球約7成掘比特幣電腦的公司比特大陸(BITMAIN),現在落單買電腦的話要等到明年農曆年後,即2月中才有貨,估計現時全球約100萬部電腦掘比特幣。

 

挖掘比特幣耗電量驚人,並需要大量儲存及傳輸空間。

 

  比特幣銀包(Bitcoin wallet): 手機或電腦開設的網上戶口,儲存比特幣。

 

  公眾鑰匙(Public key)及私人鑰匙(Private key):是一串密碼,用於驗證交易。

 

  比特幣分裂:部分人不滿比特幣的產生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生產其他比特幣對抗,如比特幣黃金(Bitcoin Gold)及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等。

 

  區塊鏈(Blockchain):數據儲存技術。區塊鏈紀錄交易帳本 ,並複製及傳送到各礦工的區塊鏈,要篡改紀錄牽動所有人的區塊鏈,令篡改困難。

 

  掘礦(Mining):用作形容生產比特幣,透過高效電腦及長時間演算而「挖出」比特幣。從事這工作的人稱為「礦工」。

 

  如何運作︰

 

  1. 買賣透過比特幣銀包交易,可以直接以比特幣互相交換,或以貨幣及商品作交易。

  2. 利用公眾及私人加密鑰匙隱藏買賣雙方身份,但可互相驗證交易。

  3. 交易產生比特幣帳本。

  4. 帳本被紀錄在區塊鏈,篡改任何帳本會牽動全組連結著的區塊鏈,令篡改困難。

  5. 帳本被複製並紀錄在買賣雙方的電腦內,同時擴散式紀錄在其他自願者的電腦內,令篡改不可能。

 

 

香港投資者篇:80後開實體店 料BTC將取代部分貨幣

 

  80後洪嘉昊去年接觸比特幣。曾做會計師的他,開青年旅舍,遇上一位客人,要求幫忙寄電腦,那個電腦原來是用來掘比特幣的,後來他加入做「礦工」掘比特幣,又在內地設「礦場」大量開採比特幣。他指由於用電腦掘比特幣需要大量電力,而內地電費低廉,令成本降低,因此不少人在內地開「礦場」。

 

洪嘉昊由比特幣礦工到開實體店Genesis Block做虛擬貨幣交易平台。他身後是比特幣櫃員機。

 

  今年10月,洪嘉昊更投資過百萬,在灣仔開實體店Genesis Block做虛擬貨幣交易,提供買賣到賣掘礦機的一站式服務。開業個多月,由原先設下的入場門檻10萬元,近日調升至20萬元,「也不純是因為客人多了,部分原因是我們做場外交易,例如報價,跟進每個單,都是人手做。客人過錢給我們,同意我們的報價進行買賣,我們再執行,是很多功夫要做,每日處理10單至15單交易已夠忙。」他指少於20萬元,可到他們店內的櫃員機進行買賣,最低「消費」500元。

 

  洪嘉昊的新店,八成客是本地人,多為30歲至40歲人士。他指這群客人有點餘錢,留意到比特幣升勢,「他們部分人連比特幣錢包也沒有,我們這裹會有人講解。」隨著比特幣升勢,他指佔交易八成至九成是買入,沽貨極少。

 

睇實私人匙最重要

 

  投資者買賣比特幣,洪嘉昊指要注意用來作驗證之用的私人鑰匙的保安,絕對不能遺失或外洩,私人鎖匙其實是一串12個字母及數字的密碼,「遺失了12個字的私人匙,等於唔見晒錢。系統是認匙不認人,這12個字是裝戴著你有多少個比特幣在錢包裹,所以錢包不重要,那12個字才重要。」吳嘉昊曾有朋友遺失了私人匙,損失極度慘重,他指若有人得到那12個字母,你的銀包就會被人據為己有,現時是難以處理的。

 

  至於比特幣背後、用來記存交易帳本的區塊鏈被人修改交易,洪嘉昊指要破壞或改動區塊鏈內的資料,成本極高,需要動用龐大數量的電腦及電力才可以做到,有人計算過要用上50億美元。比特幣誕生至今近8年,中間曾有人嘗試攻擊比特幣區塊鏈,但都不成功。而保存在每一個節點的帳本,由「礦工」負責管理,他直言區塊鏈是「礦工」的生財工具,更沒有理由破壞之。

 

  對於有人指買賣比特幣是龐氏騙局,洪嘉昊認為︰「龐氏騙局是指用新投資者的錢找數給舊投資者,但比特幣有實質價值,它也沒有一個大佬在上面不停叫入入局,然後吸下面「艇仔」的錢。比特幣是你相信便買來持有,中間沒有分紅,只有升跌或分拆。還有,我認為虛擬貨幣會取代部分實體貨幣,龐氏騙局終有一日爆煲,虛擬貨幣會一路存在。」他相信共享經濟、虛擬貨幣是未來大趨勢。

 

容量細問題未解決

 

  比特幣會取代實體貨幣,可能言之尚早,因為比特幣的流通性,正因其設計受限制。現時透過比特幣交易的速度極慢,原因是其區塊鏈的容量,在原初設計只有1MB。隨著交易增加,它的容量不敷應用,出現堵塞,交易往往要一、兩天才能完成。

 

  負責處理交易的「礦工」會收取手續費,有人於是多付手續費給礦工,求獲優先處理其交易。這令比特幣難做小額交易,因為手續費隨時高過交易金額。

 

Genesis Block門口放置3部買賣比特幣及以太幣的ATM機。

 

  本來只要將區塊鏈容量增至至2MB就能解決,但在比特幣的世界,如此改動需要大部分礦工合作並同意。洪嘉昊指在剛過去的11月有人發起會議,尋求改變但不成功。不加大容量將影響比特幣的應用及流通性,但要全球大部分礦工同意加大容量不易,這個兩難處境,將如何解決,暫時仍是未知之數。

 

無錢買樓 小賭BTC博一博

 

  阿爸為騰訊(00700)升上400點歡呼、師奶仔借孖展抽新股眾安(06060)、閱文(00772)及雷蛇(01337)而廢寢忘餐之時,年輕人的投資目光,是盯著手機的比特幣價。自去年比特幣價狂升,已引起一群在互聯網打滾的「後生仔」注意,另一位八十後阿豐是其中之一,他曾做會計師,現正創業,「當時網上有很多討論,又見到有朋友真的賺到錢,他600元(港元.下同)買入,睇住升睇住賺。」

 

怕泡沫爆破轉玩以太幣

 

  阿豐今年開始加入炒比特幣,最初用800元在外國的虛擬貨幣交易平台買下人生第一粒(編者按︰炒家用語,用粒作比特幣單位)比特幣,最高峰時有50萬元比特幣在手,至今帳面賺了近100萬元。對於這種「無中生有」的貨幣,阿豐也知風險高,例如官方的認受性、保安問題等,「比特幣根本是Back by nothing,完全靠個信字,如果突然大家不再相信而沽貨,咁就玩完。」

 

  炒比特幣風急浪高,阿豐由始至㚵抱著「抽獎」的心態,「我覺得(虛擬貨幣)現在是風口位有得發展,我哋搵少少錢,買不到樓。買股票,又有幾多隻騰訊?不如攞十萬八萬出來,(買虛擬貨幣)博一博。」價升也不狂追,他設投資上限20萬元,現時手上有兩粒比特幣,但他認為開始有泡沫,已把資金調往另一隻冒升的虛擬貨幣以太幣(Ether)。

 

點買賣虛擬貨幣?

 

  虛擬貨幣主要透過網上的交易平台買賣,這類平台的角色似中介人,撮合買賣雙方。不過要選擇幫襯那一個交易平台,投資者最好先做功課,例如了解平台背景、管理團隊等,另一個值得參考的指標是平台的交易量,相關的資料可在全球虛擬貨幣交易平台資料庫CoinMarketCap查閱。這些交易平台會要求買賣雙方遞交個人資料。

 

  由於虛擬貨幣仍存爭議性,只有少數國家如日本有對虛擬貨幣監管及向相關行業有發牌。鑑於香港證監會將虛擬貨幣定為虛擬商品,故在港經營此交易不用申請牌照,但涉及集資及期貨買賣,則可能需要持有關牌照。前周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加比特幣後,證監會再發通告提醒投資者理解產品和風險後再投資。

 

  隨著比特幣愈來愈熾熱,涉及相關騙案亦倍增,據警方數字顯示,比特幣相關騙案由2015年的25宗,增至2016年67宗,增幅超過一半,今年單是上半年亦已有23宗。

 

 

未來篇:Bitcoin Queen:虛擬貨幣是偉大實驗

 

  如果你只懂美國有個矽谷,可能你已經有點Out。現在最熱的是瑞士小鎮Zug,位於瑞士中部,距離蘇黎世(Zurich)約34公里,它被稱為「加密谷」(Crypto Valley),成為金融科技創業公司的聚集地。

 

來自烏克蘭的Olga Feldmeier深信區塊鏈技術將為金融業帶來革命。

 

  吸引金融科技創業公司到Zug,當地政府提供低稅優惠外,還對新興創新的金融科技抱開放態度,部分官方機構甚至接受比特幣及以太幣付費。最重要的是,瑞士政府透過立法,接受金融科技創新公司,最快於明年推出針對金融科技創新公司的法規架構,成為全球領先者之一。

 

現時只保少數人財產

 

  有份推動瑞士政府就金融科技公司立法、來自Zug創業公司Smart Valor創辦人Ogla Feldmeier,被外國傳媒稱為「Bitcoin Queen」。早前她來港出席活動期間,接受本刊獨家專訪,談及推動立法當中的挑戰,以及她的公司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顛覆私人銀行現有的運作模式。

 

  一頭金髮的Olga來自烏克蘭,她如何加入這一波因科技而起的金融業革命,得由她家鄉開始說起︰「蘇聯解體時我正值青少年,記得烏克蘭通漲急升,我、父母和整整一代失去所有。」後來她獲獎學金到德國讀大學,畢業後加入投資顧問公司,最後當上瑞士有名的私人銀行UBS的財富管理部的執行董事。

 

  Ogla表示,她接觸的客戶非富則貴,而瑞士的私人銀行在世界有領先地位,因為瑞士是安穩之地,而且是中立國,瑞士成為戰亂時安身之所,更成為隱藏財富之地,並得到保護,銀行也會保密。對照她年輕時在烏克蘭的經歷,「記得我的祖母問我有關通漲的事,只因為我們沒有瑞士銀行戶口。」財產得到保護只是少數人的權利。

 

預瑞士明年或推法規

 

  比特幣的出現,令Olga眼前一亮。這種貨幣不是由政府而來,而是由電腦產生,以數位形式存在,超越國家界限,「在經濟及金融角度而言,虛擬貨幣的出現,是一場偉大的實驗。」她指所有人都能夠生產虛擬貨幣,透過複製及公開帳本,保護自己的財產。

 

  Olga燃起心中一團火,她辭去高薪厚職,加入美國矽谷創業公司Xapo。Xapo是做比特幣銀包,透過App進行交易買賣、儲存等,獲融資超過4,000萬美元(約3.13億港元),近日開展保存比特幣私人鑰匙保險庫業務而備受報道。

 

  Olga負責處理公司牌照法規的事。她指由於新興金融科技如虛擬貨幣、區塊鏈等的出現,正顛覆現有金融業運作模式,現存法規難再應用於新興公司。這些新興公司無牌可拎,無例可循,「但做金融科技,90%是法規,科技只佔10%。」她指這個行業需要法規開路,才得以建立商業模式。她指當時看中瑞士的強大私人銀行背景,選擇落戶瑞士,「我們跟瑞士官員說,我們這樣的公司,要落戶瑞士,要領甚麼牌照?」

 

瑞士中部小鎮Zug吸引金融科技創新公司聚集。

 

  當時最大的爭議是,保管比特幣客戶私人鑰匙的Xapo,意味持有龐大存款資金,因此被要求領銀行牌照,但對於一間新公司,根本沒有足夠資金去申請銀行牌,她形容公司從美國矽谷到瑞士,站在大門前卻進不了去。

 

  當地不少經濟圈及政圈人支持他們這些新興公司,背後原因是自瑞士跟47國簽署的《銀行資訊自動交換國際公約》今年生效,銀行的資料要共享,過去保密客人資料的優勢正消失,發展金融科技被視為出路。在這樣的背景下,傾了約兩年,瑞士政府不用Xapo一類的虛擬貨幣公司領銀行牌,並將於最快明年推出金融科技公司的法規框架。今年年初Xapo成為瑞士首批獲發虛擬貨幣公司經營牌照,「加密谷」創業公司由3年前的5間至7間,現超過100間。

 

區塊鏈顛覆中介用途

 

  Olga創立的Smart Valor將受惠於新法規,她公司以區塊鏈運作私人銀行,「 區塊鏈科技帶來許多機會,很多企業家還未看到,區塊鏈為金融服務帶來基本結構的改變,我們決定先做另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這一瓣。」

 

  她指區塊鏈運作的金融服務,最大特色是去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即是不再由機構如銀行去融資。她舉例一間建築公司要買地建樓,過去必到銀行借錢,但透過區塊鏈運作,建築公司把相關計劃放上系統,網友認投股份集資,概念似眾籌。「所有交易資料都都被複製並傳開,假設會計師樓、政府部門及眾籌參與者,所有人都可以透過區塊鏈查閱交易資料。」此外,她又指過去私人銀行的入門門檻極高,但透過區塊鏈運作,可將大額投資產品或甚至物業,將之令牌化(Tokenize,即轉為令牌符號處理)及證券化(Seccuitize)。換言之,把大額投資產品分成小份,賣給沒有能力大額購入的輕量投資者。以區塊鏈運作的私人銀行將顛覆現有模式,Olga指公司的目標客戶將對準新興市場如俄羅斯、南美及中國,「我們正考慮在香港成立辦公室,但要先了解法規。」

 

「互聯網之母」對比特幣抱7質疑

 

  Radia Perlman被稱為「互聯網之母」,是美國著名的軟件設計及網絡工程師。在70年代研究路由,發明生成樹協議(Spanning Tree Protocol, STP),確保一個無迴圈的區域網絡環境,被視為互聯網重要基礎之一。上月她受香港的創新專才學會之邀,來港擔任講座嘉賓講區塊鏈(Blockchain),講到比特幣。她對比特幣提出7大質疑︰

 

 

  1.比特幣不是完全匿名︰比特幣用家的公眾鑰匙,是一串密碼,雖然沒有個人資料在內,但這串密碼代表著某個人。交易紀錄儲存及複製到區塊鏈並公開查閱,透過分析交易紀錄,還是可以追溯到某個人。

 

  2.假設礦工係好人︰比特幣依賴礦工處理及管理交易帳本,假設了所有礦工都是誠實好人。但有沒有可能,有一組壞礦工會不做帳本紀錄或甚至製造假紀錄?

 

  3.當交易費「好搵」過掘幣︰礦工主要是掘幣賣幣,處理交易每宗收「小小」交易費。但當太多交易要處理,礦工優先處理願意付較高交易費的。當收交易費「好搵」過掘幣,交易費會大升。

 

  4.買一杯咖啡要等一小時︰由於每個區塊鏈限制1MB空間,處理大量交易會變得緩慢。如果用比特幣買一杯咖啡,你願不願意等上一小時,待店方確定你已付款?

 

  5.去中心化只能信千萬礦工︰比特幣強調不需要銀行等中心機構,由萬千礦工處理交易。但搵銀行等機構簽幾個名令交易有效,是否比信任無名礦工來得有效率及合理呢?

 

  6.錢銀無保障︰比特幣用家失去私人鑰匙等同失去所有錢,但錢放在銀行,至少有法例去保護你的存款。

 

  7.耗用大量資源︰掘幣耗電量驚人,處理交易要佔用大量網絡空間,複製交易帳本到萬千礦工動用寬頻網絡傳輸,費用不低。

 

 

Ether以太幣 下一隻Bitcoin?

 

  另一隻被看好的虛擬貨幣名為以太幣(Ether),其市值僅次於比特幣,至上周四本刊截稿達692億美元(約5,404億港元)。近日因為一款養貓的網上遊戲《CryptoKitties》要用以太幣交易,令其價飈升,至周四(每粒達717.85美元(約5,606港元),一月至今升約64倍。

 

  以太幣用以太坊技術(Ethereum)產生,由23歲的俄裔加拿大人Vitalik Buterin於2014年按比特幣區塊鏈分叉出來,因此有人形容以太幣是比特幣的兄弟。以太幣及比特幣最大的區別是,以太幣容許在區塊鏈寫入可自動執行的電腦程式,行內稱此為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以太幣因此不僅是交易貨幣,同時附有執行協議的功能。此項功能可用於商業運作,其應用性大於比特幣,因此被看好。

 

供不應求價值未反映

 

  兩名香港八十後孫偉康及劉宇名於今年初認為以太幣有前途,當初做「礦工」掘以太幣,後來二人發現買賣有需求,但手續麻煩,於是二人於半年前成立首間專營以太幣買賣的實體店及網店Myethshop,但不做買賣方配對平台,「我們用找換店模式去做。」

 

孫偉康(左)及劉宇名(右)於半年前成立Myethshop,是香港首間專營以太幣買賣的實體店及網店。

 

  孫偉康指一般加密貨幣買賣平台會收三重錢,放按金要收手續費,交易又再收買賣方手續費,到變現取真金白銀又收費。他們則以只在找換時收手續費作賣點,開業半年,他形容以太幣供不應求,現時平均每3小時賣出250粒,「比特幣的價值只是用來炒賣,我們相信以太幣未來將有很大應用需求,但它現時的價值並未反映出來。」

 

1粒?1個??

 

  加密貨幣比特幣,既不像銀紙或銀仔般可數,到底我們應該怎樣稱呼比特幣的單位?有不少人為將比特幣形象化,會以一個個和一枚枚去形容其數量,至於炒家則會以一粒粒去計算。原來,比特幣單位分為5個,分別是比特(Bitcoins,BTC)、分比特(Bitcent,cBTC)、毫比特(Milli-Bitcoins,mBTC)和微比特(Micro-Bitcoins,μBTC),最小的單位就是聰(Satoshi)。

 

名人點睇比特幣

 

  「你評估不到比特幣的價值,因為它不是可生產價值的資產……它屬於那些真正的泡沫。」股神巴菲特。

 

 

  「我朋友幾年前傳了部分比特幣給我,我現在都不知把它們丟到那裏。」早前有指Tesla創辦人Elon Musk就是比特幣的創造者,他如此回應。

 

  「我對比特幣仍然充滿懷疑,但正如我之前所說,若果有正當監管,我對使用虛擬貨幣持開放態度。」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於 9月時直斥比特幣是龐氏騙局,近日態度開始轉變。

 

 

  「我們的看法是,比特幣正吸引很多投機資金湧入,而這些資金跟黃金有關。」高盛全球商品研調部主管Jeffrey Currie,認為現無實證龐大資金從黃金市場退出轉投比特幣。

 

逐步入主流 期貨已出 ETF可待

 

  比特幣以火箭式的速度上升,成為金融市場最熱門的話題,然而真正有買賣過比特幣的人,相信並不多,隨著比特幣的期貨市場出現,其認受性有望擴闊。

 

 

  最初比特幣只是由一班專業玩家發掘,人數甚少。而金融海嘯後各國央行瘋狂印銀紙(即QE)來刺激經濟,「貨幣愈來愈不值錢」,於是大家追入房地產、股市等資產,同時亦開始留意比特幣這種標榜限量供應的虛擬貨幣,各大交易平台漸漸湧現,較大型的包括了 Bitstamp、Coinsetter、Coinbase、BTC-e及Cryptsy等。

 

  有關比特幣的新聞鋪天蓋地,大家都想從中分一杯羹,直至本月初比特幣急升至逾萬美元一粒,散戶終於受不住引誘,紛紛入市。全球最大交易平台虛擬貨幣交易市場之一的Coinbase,其手機App一度更登上了蘋果App Store免費應用程式排行榜的首位,單日就有逾30萬人開設了戶口。

 

登堂入室走向主流

 

  比特幣相關的投資工具陸續盛行,歐美已有多隻基金面世,而在亞洲之中,以新加坡發展得最快,Helvetic Investments推出了專門投資於15隻最大型虛擬貨幣的基金,比特幣當然是其中一種。及至近日,連指數也相繼推出,美國加州的Bitwise Asset Management推出了Hold 10指數,為世界上首隻追蹤虛擬貨幣價格的指數。

 

  另外,在美國及日本,比特幣的相關期貨合約交易亦相繼湧現,美國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在本月10日開始推出交易比特幣期貨(XBT),被視為比特幣走向主流市場的第一步,皆因從此比特幣能夠在大型交易所買賣,提升其「合法性」。而且期貨可以做long/short(買入/沽空),可望增加市場的透明度,以及促進其價格發現(Price Discovery)的功能。在期貨推出首日,比特幣已升逾20%,兩度升停板。

 

  由於期貨已經出現,市場人士預計,第一隻比特幣ETF或將在不久的未來面世,換言之,投資虛擬貨幣已不再是一小撮人的玩意,而是正正式式的登堂入室,成為了體制的一部分。

 

已被監管機構注視

 

  不過,比特幣的發展已惹來了監管者的留意。月初瑞典央行行長兼巴塞爾委員會全球監管機構主席Stefan Ingves就表示,目前投資比特幣非常危險,更將之比喻為17世紀在荷蘭爆發的鬱金香泡沫。而在上周輪到香港監管者出口,證監會發出通函,促請投資者注意比特幣期貨的投資風險。

 

  證監會表示,由於美國部分期貨及商品交易所已經或即將推出比特幣期貨合約,香港的投資者可透過該等交易所的中介人進行買賣。然而,為香港投資者就這些合約提供交易服務及相關服務,將受到規管,而無論有關業務是否位處香港,均須向證監會申領牌照。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