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財有道

2018-07-26 10:05:30

【年金狂熱】Plan退休趁後生 曹星如30歲出擊!

  無論年輕時外表如何風華正茂,事業怎樣如日中天,每個人總有年華老去的一日,逃不掉、躲不了。特別是每個人總有從工作崗位退下來的一日,你會怕退休等於手停口停嗎?

 

  今年30歲的「神奇小子」曹星如,專注事業,但也不忘將來,近年成為年金捧場客,預早準備退休理財。自政府宣布推出終身年金計劃,民間迅即刮起一陣退休熱潮,關心銀齡歲月的不止退休人士,還有不少正值青壯年的打工仔女,亦關注退休起來。

 

 

  各大銀行及保險公司乘勢推出年金產品,標榜年輕時每月供數千,退休之日起,每月可獲固定、穩定的現金收入,部分產品更可長攞長有,直至終身。有保險公司透露,認購年金的客戶正年輕化,有四成客戶未足30歲,反映後生仔女對「年輕儲多啲,老來輕鬆啲」的概念愈見受落。

 

  不過,認購年金產品,不等於一定能實踐退休美夢,今期封面故事請來兩大專家拆解箇中因由。其一是退休要安枕無憂,單靠年金未必完全足夠,「你財策劃師」林昶恆剖析理財個案,點評以月供股票配合私營年金的理財法。其二是私營年金產品條款細節多多,資深保險人吳澤偉為大家拆解「保證」和「非保證」回報背後的魔鬼在細節,不可不防。

 

神奇小子曹星如 備戰退休三字訣

 

  取得職業生涯22連勝的「神奇小子」曹星如,去年10月與WBA前世界冠軍、日本拳手河野公平進行拳賽時,因意外與對手「頭撞頭」,造成左額和左眼嚴重腫脹,一直在家休養,暫時復出無期。

 

曹星如出席私人年金公司活動,以其必勝秘訣「穩」、「長」和「多」比喻年金的優點。

 

Profile

 

30歲

‧香港職業拳手

‧已獲WBC亞洲洲際超蠅量級金腰帶、WBO亞太區超蠅量級金腰帶、WBA國際超蠅量級腰帶及WBC超繩量級亞洲冠軍金腰帶

‧世界拳擊組織(WBO)超蠅量級世界排名升至第1位,亦是香港首位獲此名銜的拳手

‧至今錄得22連勝,有「神奇小子」之稱 

 

  現年30歲,正值搏殺期的曹星如從未言退,即使受傷至今9個月,仍會每日在家中進行眼部對焦訓練,盼能加速復康進度。近月,他亦開始做運動調節心情兼鍛鍊體能,一周跑3至4次步,「停得太耐,要做返少少運動,亦有跑下步和做少少體能訓練。」

 

在拳賽中,星如不時被打中眼部。

 

退休理財如打拳

 

  久未露面的他,近日出席私營公司年金宣傳活動,並成為該公司新推出終身年金計劃的首名客戶。曹星如接受本刊訪問時坦言,「作為一個運動員,(日後)未必可以好好保障到退休生活,所以提早準備,購買年金計劃,希望對之後(退休生活)保障多啲。」

 

  曹星如在擂台上分享自己「戰無不勝」的三大秘訣,與退休理財的思維正好一脈相承︰「第一,要夠『穩』,即基本功夠穩陣,防守穩定啲;第二,夠『長』,要夠長氣,才可以支撑咁多回合;第三是夠『多』,多進攻才容易得分,去贏每個回合和比賽。」以「穩」、「長」、「多」比喻年金,因他認同年金正好有這些賣點,即有穩定的財富增長、終身保證、兼長攞長有,而且計劃中有多種權益可選擇,適合為長遠退休作準備。

 

  3年前成家立室的他,希望選擇一個能與妻子共享年金的計劃,冀為夫妻二人退休生活做好準備。曹星如愛妻心切,在每次受傷時都會談及妻子Laam,上年對戰河野公平受傷後,第一句開口就是「對唔住老婆呀,我又打腫咗隻眼呀!」

 

他經常在拳賽中勝出後,多謝妻子多年的支持,圖為擊敗日本對手,取得21連勝。

 

交信任人士管理

 

  身為全職運動員,曹星如全情投入每次拳賽,大多時間用作訓練和比賽,因此理財大事交由信得過的人處理,「股票方面都是交俾太太打理。」除了股票外,自己亦有買年金和人壽保險,由專業機構代為管理。畢竟全職運動員的生涯短暫,均要面對生計和出路問題,令只有30歲的曹星如,更要及早為長遠財務作好部署。以職業拳手為例,基本收入主要來自出場費,其比賽收入大多按知名度而定,平日的訓練費用亦要由自己支付。不過曹星如形象正面,近年不時接到商業廣告,有助開拓更多收入來源。

 

  在宣傳活動時,曹星如終於可以重拾拳套,與對手打幾拳,已令他直呼「開心」,「有得打拳簡直好正」。惟其雙眼對焦未完全平均,暫未能全面恢復訓練。雖然目前仍未有復出時間表,但他自己期望能盡快重返擂台打比賽。

 

月供資產知多啲

 

  年輕人下定決心儲錢,月供是好辦法。每月一出糧,已把固定金額供款到股票、基金、儲蓄保險等產品,可養成「先儲蓄、後消費」的習慣。對財政紀律較差的人,月供可「強迫」自己持續儲錢及投資。當然不同的月供產品,各有優劣,宜因應個人情況選擇。

  

 1.月供股票

 

  特點:

 

  ‧每月定期以固定金額買入目標股票,若揀中穩健又具前景的公司,長遠可價息兼賺。

 

  優點:

 

  ‧大部分銀行及證券行均有月供股票計劃,每月投資額可低至500元

  ‧部分藍籌股每手入場費高達數萬元,透過月供可逐少逐少買入

  ‧即使股價波動,因平均成本法,可以平均價買入心儀股票

 

  缺點:

 

  ‧揀股需眼光,若買入股價向下沉淪的股票,會愈供愈輸

  ‧由於月供金額不足以買入一手,投資者會買入「碎股」

 

 2.MPF特別自願性供款

 

  特點:

 

  ‧現時打工仔在5%的MPF強制供款外,亦可選擇特別自願性供款(SVC),額外買入MPF基金,SVC可隨時提取,不受限制。

 

  優點:

 

  ‧SVC供款金額無須與收入掛鈎,可按個人需要不定額供款,SVC供款可隨時提取或轉移

  ‧可選擇心儀的MPF受託人開戶並供款

  ‧透過MPF買基金,手續費低於坊間基金

 

  缺點:

 

  ‧不同受託人對款項提取次數可能設限 

  ‧MPF基金選擇種類不及坊間基金豐富,例如MPF僅得一隻行業主題基金,其餘以股債及地區劃分為主

 

 3.儲蓄保險

 

  特點:

 

  ‧定期以定額供款到保險公司的儲蓄保險,透過保單的「保證紅利」及「非保證紅利」累積財富,到保單終結可一筆過取回款項。

 

  優點:

 

  ‧一般可選每月、每半年或每年供款,較具靈活性

  ‧儲蓄保險屬人壽保險,一旦在保單期內身故,可獲賠償

  ‧保單年期可長達10年或20年,鎖住資金,適合財政紀律較差者

 

  缺點:

 

  ‧「非保證回報」不一定符合預期

  ‧當保險包含儲蓄成份,其賠償率會較純保險的計劃低

  ‧保單年期可長達10年或20年,鎖住資金,難隨時套現應付突發事件

  ‧若提早終結保單,有機會蒙受損失

 

個案篇:中產手持200萬 年金REITs製長糧

 

  香港工作環境壓力大,人人都想提早退休,趁後生仍有工作能力,買私營年金為退休作準備,又是否一個好選擇?

 

 

  47歲的讀者Angus,今年2月曾與本刊「你財策劃師」專欄作家林昶恆(Alvin,見圖)會面,希望為退休理財作準備,當時二人已討論年金計劃,令Angus對年金更關注。

 

林昶恆

 

  任中港企業營運總監的Angus是家庭支柱,與妻子育有一個13歲孩子,靠過去辛勤工作,儲下逾200萬元現金。由於Angus居住在大型老牌屋苑,將來會作退休之用,亦有一層家人留下並已供滿的居屋可用作收租。因為工作關係他不時要中、港兩邊走,難以緊貼股市走勢,不希望資金隨金融市場大上大落,故期望透過現有資產獲穩定收益、長遠增長,部署退休生活,目標是10年後退休。

 

私人年金製穩定長糧

 

  過去數年,Angus不但有購買儲蓄保險及月供基金計劃,亦有一份儲蓄型的終身壽險,預期60歲時提取收益,製造退休入息,但仍未足以應付其退休開支。現時Angus家庭每月需要近5萬元生活費,即使10年後退休,其家庭開支打六折亦要3萬元,一年就要24萬,當中還未計及通脹。

 

  本月香港公共年金計劃出爐,年滿65歲的長者才能購買,最多認購額為100萬元。雖然Angus未夠歲數購買,但他打算趁此時機,認購私營機構提供的年金計劃︰「因為公共年金推出後,私營年金的公司會推出更多優惠或Package,讓市民去選購。」

 

  他認為私營年金有助他自製長糧,加上私營年金認購額無上限,令他可為現時手頭空閒資金找出路。「雖然年金回報率未必好高,甚至比起買高息股,回報更低,但每個月有出糧的感覺會好唔一樣。就算我有幾百萬現金在手,退休後可能會好慳。如果我攞其中一部分去買年金,每月有糧出,心態會唔一樣。」

 

一筆過買增值效果佳

 

  不過除了年金,Angus亦計劃會月供一些高息房託基金(REITs)以賺取股息,例如領展房產基金(00823)、陽光房地產基金 (00435)、越秀房產信託基金 (00405)等,並以10年作投資基礎,希望退休時這些定期派息的房託股,不但可以為其提供穩定收入,資產亦可隨股價上升而增加。

 

  Alvin認為其部署合適,皆因其退休理財大計中,包含了高、中、低風險的資產配置。Alvin認為Angus手頭資金充裕,要考慮的就是長遠生活使費,故趁後生以手頭的閒置存款,一筆過買入私營年金,效果更佳,「因為愈早完成供款,複式效應的效果愈明顯。」

  

  Alvin指出,私營年金的性質適合年輕人投資,皆因有複息效應,在完成供款後,年金擺放時間愈長,增值效果愈明顯。但如果只追求高回報率,且靈活性高的理財產品,私營年金則未必適合。

 

  但他提醒Angus要分清楚股票和年金的定位,「年金作用是確保在某階段獲得穩定入息,這階段可以是指定年期、終身,甚至是未來後人的需要;至於股票,要明白高息並非保證,所以用作應付基本生活以外的支出,兩種資產的用途和特性並非重疊。」

 

配置資產勿忘應急錢

 

  至於財產配置方面,Alvin認為可運用四桶金法則,一、應急資金;二、人身風險儲備;三、平穩收益組合,及四、長遠進取組合。

 

  準退休人士應要先預留一筆應急錢,這筆錢可以一至兩年的日常生活使費來計算。留起應急錢後,其餘資金可運用100法則,即100減以年齡得出的數字,作為平穩和進取投資的百分比。鑑於Angus現年47歲,即100-47=53,故他可以53%資金用作進取投資(如股票類基金),其餘47%則作穩健投資(如年金)。隨著年齡增長,其投資於進取產品的比例,亦相應減少。

 

  Alvin發現,年金主要用途是對冲長壽風險及提供穩定的收益,惟時下不少年輕人大多著重短線回報,抱此心態的話,並不適合買年金產品。

 

港人41歲先開始諗退休

 

  港人壽命愈來愈長,提早計劃退休是大勢所趨。上月宏利香港公布一項退休問卷調查,訪問了471位年齡介乎30歲至54歲人士,原來港人平均在41歲開始才考慮退休,預期正式退休年齡為61歲,而退休後的生活使費約為1.3萬元。

 

  當中僅有49%受訪者表示已開始為退休儲蓄,平均會將每月收入的24%作退休儲備。另外,不少受訪者擔憂退休後健康變差(64%)、醫療開支(60%)以及維持現有生活水平(47%)等問題。

 

市場篇:年金市場倍升 萬通:年輕客猛增 四成未夠30歲

 

  統計處推算,2066年本港男性平均預期壽命將達到87.1歲,女性則預期活到93.1歲,均較2016年多活5.8年。人口老化加劇,特首林鄭月娥去年10月「斬釘截鐵」表明不考慮全民退保。取而代之,政府似乎愈來愈鼓勵市民「自己晚年自己救」,趁年輕多儲錢,為退休做準備。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年2月公布《財政預算案》,便建議新增扣稅項目,日後認購延期年金就可獲扣稅,藉此鼓勵市場發展。

 

先計支出 推算年金回報

 

  除了扣稅,自去年4月政府宣布推出年金計劃後,各大銀行及保險公司的年金產品迅即火熱起來。據官方統計數字,2017年私營年金新造保費達77億元,較2016年增長了一倍。美國萬通現為私營年金市佔一哥,以宗數計市佔率逾50%,該公司首席市務總監蕭莉玲表示,自從政府推出年金計劃,令港人對年金產品的認受性提升了不少。她說,該公司的年金客每月平均供款,由5年前的3600元上升至現時的5500元,增加了53%。而且認購年金的客戶愈來愈年輕,現時有70%客戶是40歲以下人士,40%為30歲以下年輕人。20至29歲客戶平均每月供款3,400元,較5年前的1,800元,增長近九成。

 

蕭莉玲

 

  蕭莉玲認為,上述數字反映年輕客戶愈來愈接受「年輕儲多啲,老來輕鬆啲」的概念。她說不少年輕客戶本身有投資股票,但也會月供年金產品,因年金風險低於股票,務求穩打穩紮。

  

  不過假設年輕時月供5,500元,究竟這金額是否足夠應付日後退休需要?蕭莉玲建議,先想一想自己對退休生活有何期望,計算其中有多少錢是必需?多少錢是可加可減的?「例如計到每月要花2萬元,有1萬元是必須用的,現在要儲的錢,就是要做到預期年金收入肯定有1萬元。」至於其他非必需的支出,例如娛樂、置裝,就可由其他投資去應付。

 

慎選計劃 非全部派終身

 

  延期年金的特點是投保人在年輕時供款一段時間,至退休後才獲派年金。舉例客戶在35歲起供款10年(一般稱為「供款期」),保費經由保險公司投資滾存,到客戶65歲再領取每月年金(一般稱為「年金期」)。不過,一些產品的年金期則設限,只有10或20年,有部分聲稱派發終身,其實是只派到100歲。蕭莉玲認為,年金計劃最重要具備終身派發的特性,「如果不是終身派發,它只是一個儲蓄計劃,只不過將你儲的錢分期付給你,沒有保障任何長壽風險。」

 

  談到現正發售的官方政府年金計劃,她認為政府年金對象是照顧退休人士,只供65歲或以上人士購買;而未退休的在職人士,便要由私營保險公司的延期年金計劃照顧。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本月在網誌中表示,購買延期年金產品及強積金自願額外供款,將可獲扣稅上限3.6萬元,政府正研究提高此上限,如有結果會盡快公布。延期年金扣稅一旦出台,她認為可鼓勵市民及早開始儲錢,「早一些開始(年金)計劃,早一些有退稅」。

 

分析篇:私營年金比拼 回報.年期.條款辨好壞

 

  自去年政府宣布推出終身年金,各大銀行及保險公司積極推出年金產品,相信不少人也遇過保險經紀或銀行職員推介年金,究竟年金產品點揀好?

 

  iMoney找來坊間3個熱銷的年金產品,邀請資深的獨立中介人吳澤偉逐一點評。坊間保險公司的年金產品,大多以「供款趁後生,年老有糧出」作招徠,即在現時每月或每年供款一定數額,在保費累積滾存若干年後,預期到退休起每月可領取一筆可觀的年金收入,從此樂享退休生活。究竟這個退休美夢能否如願,從事保險業40年的吳澤偉,閱「保單」無數,認為這取決於「預期」兩個字。

 

資深保險從業員 吳澤偉

 

  他指出,「預期」年金收入,是源於產品的「保證紅利」及「非保證紅利」。一般而言,保證紅利的年利率會定在較低水平;非保證紅利雖然較高,但他強調:「據我以往多年保險業的經驗,任何東西不保證的,就是保證做不到。」

 

公司A︰回報非保證 或做不到

 

例子:

 

  假設35歲的張先生投保,繳付3年保費共56.7萬元,儲蓄期10年。年金期10年(由保單第11個年度開始),每月保證年金收入5,000元,非保證年金2,355元。

 

 特點:

 

 ‧累積紅利及利息現為3.5厘,息率為非保證

 ‧設有非保證的特別獎賞

 ‧在年金期開始時,可選擇提取特別獎賞,或保留特別獎賞於計劃內滾存

 

 吳澤偉點評︰

 

  公司A的年金產品的問題,正正在此。據其銷售小冊子引述的例子,假設35歲的投保人張先生,分3年繳付保費,合共56.7萬元,再等7年,直至這筆保費累積滾存10年。在第11年開始,每月年金金額7,355元,為期10年;當中保證年金金額每月5,000元,非保證2,355元。在這10年的年金期,張先生合共可獲88.2萬元,較他總支付的56.7萬元,增加了55.6%。

 

  以上計算是假設了累積紅利及利息,以年利率3.5%增長,小冊子明言:「此息率並非保證的,本公司擁有權利不時調整息率。實際息率或會比年利率3.5%較低或較高。」

 

  吳澤偉閱畢這行聲明後,說:「這利率不保證,完全可以浮動。它可以今年派給你,但明年不派給你,沒有保證!到底今年派得多或少,明年會不會再多一些,完全無從稽考,任由保險公司管理層決定。」假如保險公司每年也做不到這3.5%年利率,年金收入將大打折扣。投保人要有心理準備,這保險公司「保證做不到」預期回報,若每月僅收5,000元年金,10年共收60萬元,僅僅較已繳的保費(56.7萬元)多5.8%。

 

  另外,上述年金產品的年金期只有10年,對沖長壽風險的能力存疑。吳澤偉直言,這類型的「年金」不是「退休年金」,反而更像儲蓄產品。然而,若視它為儲蓄產品,卻不能一筆過取回金額,可謂「兩頭唔到岸」。

 

公司B︰保證3%回報 惟不能斷供

 

例子:

 

  假設30歲陳先生投保,每年繳付3.9萬元,繳付25年(30至55歲),預期由60歲起每月年金收入1萬元,金額每兩年遞增5%,直至終身。

 

特點:

 

 ‧累積期之間,已繳保費以派息率4.5厘滾存(4%是現時基本派息率,0.5厘是額外利息息率)

 ‧另設保證特別回報(於保單第10及15年派發)及額外回報(於第15個周年日及其後每5年派發)

 ‧生效滿15年或以上保單,保證帳戶價值(利息、額外回報及保證特別回報總額)將不少於每年以3%派息率之總額

 

吳澤偉點評︰

 

  第二份是公司B的年金產品,據其銷售小冊子的例子,假設今年30歲的陳先生,每年支付39360元保費,由30至55歲繳付25年,共支付98.4萬元。預期到他60歲開始,每月可獲年金收入1萬元,金額每兩年遞增5%,直至終身。

 

  公司B的假設是基於陳先生25年間所支付的保費,每年以4.5厘的派息率(當中4厘是現時基本派息率,0.5厘是額外利息息率)滾存,息率有一定吸引力;同時再加上保證特別回報(於保單第10及15年派發)及額外回報(於第15個周年日及其後每5年派發)。這公司又保證,生效滿15年或以上的保單,保證帳戶價值(利息、額外回報、及保證特別回報的總額)將不少於每年以3厘派息率計算的帳戶價值。

 

  公司B白紙黑字列明保證回報率,不過吳澤偉細閱條款,發現保證回報率是有條件的。要取得這保證回報率,投保人陳先生須在25年內每年供足錢、沒有遲交保費,方能享有。吳澤偉認為,現今港人職業流動性大,大家要衡量自己的工作是否穩定,能否持續有穩定收入應付保單供款,否則投保人一旦失業,被迫斷供就不能合資格享有保證紅利或回報率。對於職業及收入未必穩定的人,供款期短一些比較好。

 

  至於公司B聲稱的基本派息率現時是4厘,兌現機會率有多高?吳澤偉建議投保人可瀏覽保險公司網站,參考公司派發紅利兌現率的往績,才決定是否投保。根據保監局指引,保險公司需要列出過去5年周年紅利的兌現比率,但資料一般會「收藏」在網站不起眼的地方,如儲蓄產品網頁的底部,投保人難免要花點時間查找。

 

公司C︰剩餘紅利 或饋投保人

 

例子:

 

  假設40歲李先生投保,繳付10年(40至50歲)保費共848,850元,預期由65歲起每月保證年金收入5,000元,直至100歲,保證年金總額210萬元;按「歸原紅利」發放的非保證年金總額233萬元。

 

特點:

 

 ‧非保證年金金額根據「歸原紅利」發放

 ‧自第3個保單周年日起,歸原紅利每年公布最少一次。歸原紅利一經公布即為保證,並於保單內累積

 

吳澤偉點評︰

 

  公司C的年金產品,雖然沒保證終身派發,但保證發放至100歲,相信亦可保障長壽風險。不過,公司C這產品也沒訂明保證回報率,投保人也要有心理準備「預期」年金收入未必能兌現。

 

  不過,吳澤偉指這產品最可取之處是,其「非保證」部分的年金引入了「歸原紅利」(Reversionary Bonus)的做法。何謂「歸原紅利」?他舉例解釋,若保證年金每月收入1萬元,第一年的每月「歸原紅利」是500元,每月便派10,500元,第二年的年金不會低於此數,至少也要派10,500元,「公司不能說第二年賺不到錢,而要派回1萬元,換句話說,這是保險公司的承諾。」

 

  而此保單的計法對投保人亦較有利,保險公司收取投保人的保費作投資,會滾存至一筆很可觀的「投資儲備」。若一些年金投保人較早離世,公司向他們派發所有保證年金及身故賠償後,隨時還有「投資儲備」剩下來,分給購買同一產品中其他較遲離世的投保人,而非落入公司袋中。

 

  吳澤偉說,一般保險公司會把這儲備金變成股東分紅。如果是用歸原紅利派發這些「投資儲備」,則令投保人每年入息保證增加一定數目。他欣賞這公司將「投資儲備」回饋投保人,而非股東,做法對投保人較公道。

 

  然而是否發放「歸原紅利」以及紅利多少,亦要視乎保險公司管理層決定。

 

3成港人自覺65歲未能退休

 

  本月初,BCT銀聯集團委託國際市場調查公司GFK進行有關港人預期退休生活美滿度調查,訪問735名在職人士及70名退休人士。結果顯示,有逾6成在職受訪者渴望退休後財務自由,但只有約51%受訪者儲少於月薪的十分之一作退休,更有近七成人(69%)更無強積金自願性供款。另外,亦有四成打工仔自覺未準備好退休,更有三成人認為自己在65歲時仍要工作。

 

  至於打工仔退休後,最渴望就是去旅行,逾過一半的受訪在職人士(56%)希望退休後最少每年去一次5天以內的短途旅行,亦有26%希望一年有一趟長途旅行。

 

私營年金睇真啲

 

  坊間私營年金五花八門,但萬變不離其宗,投保人可留意幾個要點。

 

  首先是產品的儲蓄期,即繳付保費的年期加滾存期,簡單來說,就是你的資金被鎖在產品而又未獲發年金的年期,當然儲蓄期愈久,理論上複息計算下回報愈佳,日後獲派的年金便愈多。

 

  另外是年金期,即獲派年金的總共年期,是否一世長攞長有?能否對冲長壽風險?就要細看有關年金期的條款了。

 

  最後要留意年金組成的結構,一般私營年金都有保證及非保證部分,兩者比例為多少?非保證部分的兌現往績是多少?這些資料都值得在購買前細心了解。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