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財有道

2018-09-20 08:00:00

【金融海嘯十年】3個前iBanker的故事

  Christina經過6年讀書實習剛剛正式成為Dr Luk,她由早上開始已在醫院忙個不停,但晚上回家心裏仍惦掛著那個患病的小孩;

 

  Sarah剛跑完步出了一身大汗,她由香港100玩到布吉的半Ironman到日本的UTMF,正準備接受挑戰到加拿大參加Full Ironman;

 

  Plato手上拿著自己剛出版的著作,他沒料到有天會成為創業專家,助人創業延昔日夢想。

 

  三人看來南轅北轍,但10年前他們走在同一軌道,在拼殺的金融圈當iBanker,那時瘋狂的程度是,唔夠1,000萬美元投資額的電話唔接聽,他們都被視為最精英賺錢最多的一群。

 

  一場風暴,把一群天之驕子打落凡間,有人去了開農場歸園田居;有人重返大學教書讀書;有人做家庭主婦……。我們追訪多名金融海嘯時的iBanker,經過雷曼爆煲一役,10年過後,對他們的人生有甚麼啟示?今天他們又在社會上甚麼崗位, 繼續付出努力?

 

火箭科學家 投行10年 遠離複雜商界 投身杏林

 

昔日在ibank對著是一本本數簿,一堆堆冷冰冰的數字,一直以為自己最愛就是計數;今天每日對著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生命,Christina卻不知怎地變得感性起來,常常看見病人也眼濕濕,感性一面自然流露出來。

 

Christina Luk

家庭 ︰育有三名兒子,丈夫亦是iBanker

 

學歷︰

中學

  •拔萃女書院預科畢業,AL考獲6A成為當年狀元之一

大學

  •牛津大學工程、經濟及管理碩士畢業

  •中大醫學院內外全科醫學士

 

投行工作經驗︰

利率衍生工具交易員

  •摩根大通(JP Morgan)

  •瑞信(Credit Suisse)

  •瑞士銀行(UBS)

  •巴克萊銀行(Barclays)(英國及香港)

今年7月正式成為醫生,現於那打素醫院任兒科醫生

 

  翻開Christina的履歷,會驚訝香港曾培育出這麼一個出色的女數學家。名校拔萃女書院出身,當年會考8A,高考再挑戰自己,超額報6科結果摘6A,成當年報章頭版、拿著成績單跳起的女狀元。憑著亮麗成績負笈英國牛津大學,修讀當年熱門的工程、經濟及管理學士及碩士。這位香港女孩熱愛數學,在系內考第一名,數學科滿分100分,她拿110分,因她的答案比Model Answer還要好,老師相信這位香港女孩的成績,是牛津該系有史以來最好。

 

這位來自香港的女孩熱愛數學,當年在牛津大學成績優異在系內考第一,數學科滿分100分教授卻給她110分,說她比Model Answer還要好,老師更指她是系內有史以來取最高分的學生。

 

任職投行設計衍生工具

 

  有數學天份,熱衷哲學及數理想做數學家,偶然發現投資銀行內有Rocket Scientist這工種,部門內數學高手如雲,剛好應用她的才華。「從沒想過會做投資銀行,因為感覺上很商業化,自己並非喜歡管理金錢的人。但讀書時偶然機會下發現投資銀行內有Rocket Scientist這工作,專做Exotic Derivatives(即最複雜的衍生工具),需要用很多數學知識,請來的人都是數學家及數學系教授,很Science-Based。」

 

  誤打誤撞闖入金融界,任職利率衍生工具交易員,那時Christina負責砌出極複雜的衍生工具。走入投行,並非熱愛金錢︰「我不炒股票,也不喜歡股票投資那些東西,我覺得自己是個科學家,喜歡數學,純粹如此而已。」她部門的同事都是被稱為Rocket Scientist的數學教授或數理專家。

 

  一做已是10年。遇上最深刻的,她爽快回答︰「當然是雷曼,這事對所有金融從業員都很深刻。」她牛津畢業後留在倫敦,6年間曾任職摩根大通(JP Morgan)、瑞信(Credit Suisse)、瑞士銀行(UBS)及巴克萊銀行(Barclays),2008年雷曼事件後被調到香港Barclays。她負責作為中間人,為銀行對冲,決定風險承受力,主要客人為印度及台灣人,涉及歐元、英鎊及美元等7種貨幣。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債務高達6,130億美元,金融行業好景不再。「爆煲之後,成個世界唔同晒啦。」她長嘆一口氣,10年前的情況還歷歷在目︰「記得!當時很慘,24小時不停直踩一星期,市況混亂,不清楚賺蝕。」

 

當年全球盲目沉醉樂觀

 

  所有事都意料不及,誰會想過當年亞洲市場蓬勃,客人一買便是100球美元,公司只接聽投資額高於1,000萬美金的電話,雷曼事件殺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她說,全球都盲目地沉醉於樂觀情緒,本來每天慢慢對冲,突然市場恐慌來襲,不少銀行平價拋售客人的貨。

 

  她透露,有些種類深受歡迎而無法對冲,自然累積風險,當時自己負責的產品流通量高,所以沒有太蝕錢。「最大影響,就是不能再做,以後市場不再接受這種衍生工具。」她臉色一沉。「整件事好急好快,事情過後一兩年都很死寂,知道它(複雜衍生工具)不再回來,覺得有點灰心。」當初的失落變成惋惜,再化為耿耿於懷,只因她認為該衍生工具不應自此被淘汰。

 

產品本無害 惟銷售失當

 

  Christina屢次將雷曼事件與沙氏肆虐比較,認同兩者源自監管漏洞,但前者問題並非出於債券本身。「複雜衍生工具是為客人度身訂造,並沒有在流動市場炒賣,也不應公開發售。但雷曼監管得不好,有很多出錯地方,例如不該賣給街邊的客,因為他們不需要買這麼複雜的工具,另監管機構不明白這些產品,沒有花心機做風險管理,結果爆煲。」

 

  Christina亦不齒部分銀行職員所為。她直認金融行業不乏害群之馬,有人只為賺錢而不顧客人,售賣產品時解釋含糊,以圖蒙混過關,令市場欠缺透明度。事件廣泛牽連逾4萬名投資者,各界信心盡失。

 

  「雷曼後,這行業基本上消失了,大家對複雜衍生工具很反感,覺得難以監管,所以最後都覺得灰心。」她慨嘆,複雜衍生工具因而被趕盡殺絕,令她心有不甘︰「不應該將所有Derivatives都當成壞東西,自己明明很比心機做想幫人,但被當成有害的產品,沒有將其歸類又沒有找出問題,很不值。這些金融產品有其存在價值,不是一朝一夕,有歷史。」她認為如今選擇侷限,資金出路少,存入銀行只有零點幾厘利息,人人惟有買高風險的,結果累積高風險投資,市場有欠健康。

 

投行火箭科學家的理財法

 

  Christina當年在倫敦ibank做火箭科學家的工作,每天設計出一般人睇極唔會明的複雜衍生工具產品來對冲風險,她的數口應該比平常人精明百倍,現在退下火線,問問這位數學家有甚麼理財心得,如何管理自己的財富,卻得出很意外的答案︰「其實我沒有甚麼投資,大部分都是現金,哈哈……好似現在定期利息都幾高,或做下定期。」

 

金融海嘯後在投行工作失去挑戰性,眼看雙親年紀漸大頻頻看醫生,逐萌當醫生的念頭。圖為父母到牛津參加其畢業禮。

 

  這位火箭科學家道出背後原因︰「其實做ibank的人,永遠都是最穩陣的人,iBank要理財有方,便要經常留意風險,經常想著︰這樣會爆喎那樣又會蝕錢,於是手上最多還是Cash, 應付到生活就好了。」她說自己的理財目標,是儲夠錢給兒子交學費直至大學,這已很足夠。

 

一次中大面試  決心行醫

 

  雷曼爆煲後,Christina繼續留在Barclays以助老闆一臂之力,但漸漸發現能幫到的部分已不復在,令她頓感意興闌珊,挑戰性既失,她不想只為金錢及生活而工作,雷曼像條導火線,「其實投行需一股短暫的拼勁,很快很大壓力,早升職早肩負責任。」壓力之大令一般iBanker都在40、50歲退休,做有興趣的追尋自己的夢想。雷曼事件只是逼她在不惑之年前,提早思考將來。

 

  雷曼事件轟動全球,同年Christina的世界發生了另一大事,她懷有第一胎,心態隨荷爾蒙悄悄產生變化。初為人母的她常進出醫院,遇上不少醫護界好人。加上眼見家中兩老年紀漸大,頻頻看醫生,令她萌生「如果家裏有個醫生就好」的念頭。她始察覺這10年為公司算盡風險,事事精確,人生最重要的東西如健康和生命,反而完全控制不到。

 

  2010年,她決心辭工,當醫生這念頭同時在心裏萌芽,但亦有不少掙扎,「當時還年輕,但讀書又已年紀不輕,如讀醫我應是醫學院最老的學生了,哈哈……其實需很大決心從頭開始。」落實做醫生想法,是直至到中大面試,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溫暖,才真正使她下定決心。「當時面試的是中大醫學院院長霍泰輝教授及現任院長陳家亮教授,兩個都是重量級人馬。當時有很多間房,我很幸運剛好對著如此德高望重的兩位。他們沒考我甚麼,純粹談天,更好的是他們給我很多建議,解釋Full Picture會遇到甚麼。很記得霍泰輝教授說︰『我很明白你現在想人生要個新挑戰。』他分析我會遇到的困難,不是Discourage我,是想我諗清楚,將來不要後悔,好好。言談之間很關心學生和病人。」

 

Christina指令她下定決心讀醫,是中大醫學院院長霍泰輝教授及現任院長陳家亮教授二人面試時對她的感染,讓她這名來自商界的人,感受前所未有的温暖。

 

  回想面試這幕,她也不禁帶點激動提高語調說︰「你想像我當時的環境,一直在個笠笠亂的金融世界,有天突然來到中文大學,遇上兩位德高望重、關心學生病人、充滿熱誠的長輩,覺得很想脫離原本的世界跳到這世界。」她暗地思量︰這輩子不試就沒有機會試,何須猶豫?

 

  跳出投行,踏入醫學院,事事新挑戰。從前靠拼勁聰明,經驗與薪金不成正比,錢及晉升機會皆多。回歸平實生活,一個與醫學無關的人重返校園,須苦讀理論,見習要「On Call 34小時」,當中辛酸人所共知,但她早有心理準備。

 

重回架構底層 享受工作

 

  少時讀書易如反掌,相隔十載重投校園一樣難不到她,在中大讀醫首年,再度發揮取高分的能事,獲優等成績(Distinction),但這時她卻跟以往不同,沒滿足感反感內疚,自責時間錯配︰「多忙都要見證子女健康成長,人大了就要兼顧家庭。」以前會考高考她要自己全摘A,現在她認為家庭更重要,小朋友優先。大學3年級時,她懷有一對孖仔,更決定休學一年。

 

  她曾管理整個亞洲的複雜衍生工具,「現在處於整個醫療架構最底層,但我都很享受。」霍教授當日的肺腑之言,她銘記於心︰「醫學和金融不同,醫學做多日叻多日,年資經驗直接影響能力,所以要一步步走上去,不能急。」頭兩年學檢查,看病歷,偶有學解剖等新奇事;到第三年到醫院實習,具做醫生的實感,對她而言是預見將來的轉捩點。她深知經驗知識的重要,便虛心向年輕醫生學習。「我常常記住,這些Senior醫生年紀雖比我輕,但識得比我多,我要慢慢向他們學習成為好醫生。」

 

  她相信找到志趣,有滿足感就會全情投入,如今她很享受工作,即使半夜三更被叫醒,想起救人就不再有從前「搞錯呀Call醒我」的反應。

 

  在銀行接觸的都是冷冰冰的數字,如今行醫卻觸動其感性一面,常因感動而眼濕濕,夜裏又會回想經歷。訪問期間,她想起前幾天有病人急救後不治,面露感傷。去年7月展開為期一年的見習期,每3個月調一次部門,嘗試過兒科、骨科、內外科,今年7月即將正式擁有醫生牌照。她選擇在公立醫院做兒科,她說小朋友有很長的路,盡力治病能影響其一生。提起兒科病房,她咧嘴而笑,眼睛瞇成一道縫︰「好喜歡啊,簡直捨不得。」在兒科見習3個月,面對兒童病人,她表現投入與小朋友玩,下班也會惦念他們的病情。為人母親,她亦特別明白家長的憂慮。

 

現世界簡單 少競爭紛爭

 

  回望當初做投資銀行,焦頭爛額乃常事,更令她憂心的是商業世界人事複雜,辦公室內互相謀算,對抗獵頭公司之餘,同儕又對自己盤數虎視眈眈,每天都要擔心被搶走生意。她慨嘆,涉及金錢就必有爭拗,一旦出錯便互相推諉責任,壓力倍增。

 

  脫去西裝戰衣高跟鞋,穿上醫生袍腳踏一對Nike波鞋,反而換來一身輕鬆。她笑言︰「醫生整個世界都比較簡單。」醫生重視團體精神,由校園到職場都是同一夥人,只須安分守己,較少競爭紛爭。她笑笑說,「做醫生一般下午6時收工,在投行工作,即使好景時也得凌晨2時至3時才放工。年輕時不大喜歡平平穩穩的工作,現在卻相反,我只要盡責照顧好醫好病人就是好醫生了。」

 

  學歷能力具備,可有考慮過在醫界擔任行政職位,又或自立門戶開診所建立自己的醫生名聲?「不會,開診所跟做生意無異,要懂得說好話。」這位新紥女醫生立即耍手擰頭,又細數開診所要管理又要計Commission好煩,「現在每天步入醫院,好簡單就是做醫生的工作醫病人,這樣正合我意,我好不容易才脫離商業社會呢。」她特別的背景經歷,也有人問過是否想發展成醫療界行政職位,Christina搖搖頭說︰ 「我不是那種追求成功出名的人,紥實地慢慢學做一個好醫生是我的目標。」

 

  她又打趣說︰「做醫生還有一個好處是不用退休。」嘗試把每天填滿的她想得長遠,眼中依然散發出熱情的光芒。未及追問,她已急急發表,連珠炮發地道︰「做到80、90歲,我不想退休,覺得退休很悶,擔心有天沒事做會好辛苦。」好像一切沒多計劃,但其實這位精於數學的女醫生心裏早衡量計算好。

 

慶幸能夠體驗 豐富人生

 

  經歷雷曼風暴一役,同事各散東西,昔日在倫敦金融戰場上你追我逐更高的數字及金額,今天重聚見面,有人在法國開農場、有在新西蘭教書、有專心做家庭主婦,也有人像她般重返校園修讀政治。「工作給你足夠收入,才有勇氣追夢,始終要生活。」看到一班iBanker各有自己的人生下半場故事,她笑笑說︰「看到大家都做自己想做的事,都幾好。」

 

  原來Christina由iBanker變身醫生的故事,在iBanker業界間亦成為佳話、一個傳奇,她當醫生後也陸續收到昔日iBank同僚問如何走上醫生之路,也欲仿效,「Why not?咪試下囉。」Christina點頭說。

 

  昔日從事金融,她鍾情數字而非錢財;投身杏林,她不愛背書但享受醫好病人。讀醫不再需要她昔日最愛的數學、最擅長的計數,可有遺憾?「沒有可惜的感覺!人未必只有一種興趣,或許豐富人生才是我所愛。」

 

  近日金融海嘯10周年,大家紛紛重提舊事,有否埋怨過雷曼事件?「當然!它令我失去工作,我做的工種消失咗喎。」她邊說邊皺眉拍案,但隨即轉念笑說,若非如此做不了醫生,也未必有那麼多有趣經歷可分享。回顧當年︰「見識過商業社會,別人覺得很Glamorous,原來不外如是。」10年後,工作對象由冷冰冰的數字,變成面對活生生的病人,人生經驗令她理性感性兼具。對在iBank的日子,仍心存感激,人生經驗總有其用處,不但拓寬了生活圈子,處事較成熟,也令她更懂得分優次。

  

狀元母親教仔法

 

  Christina是會考8A、高考6A狀元,狀元當上媽媽後又會怎教仔?Christina相信身教最重要。她以身作則努力工作,常在家裏分享醫院軼事。兒子曾到醫院探她,興奮得很,媽媽On Call時兒子們會錄短片鼓勵。小朋友常被大人叫要努力讀者,眼看媽媽同樣努力,Christina相信身教更重要更有效。「我希望做個被尊重的媽媽,將來有事兒子會找我商量。我珍惜跟他們相處的時間,而非成日追趕著他們。」

 

Christina是三子之母,過去數年既要照顧三個仔又要讀醫,以為她會大叫辛苦,豈料她說可在家温温下書又看看兒子,絕不辛苦,現讀小四的大仔,跟她一樣讀書聰穎常考第一,遇上喜歡的事不怕辛苦盡力做。

 

  或許是遺傳也是身教,大仔今年9歲在男拔萃讀4年級,跟媽媽相似,也是常常考第一名。她說大兒子對自己要求高,性格亦與媽媽相似,做事盡力不怕辛苦,有興趣就一頭栽進去。曾有音樂表演要由晚上8時練習至11時,他大呼好玩,並無言累。除了音樂,大仔還喜愛動物,從小不停看BBC相關節目,讀百科全書會背畢整個動物家族,更揚言將來去非洲做動物學家,兒子的志願不是做Banker或醫生,Christina爽快回應︰「有甚麼所謂,照顧到自己就可以了。」

 

醫學生媽媽與醫學生

 

  做了iBanker 10年才重頭讀一個醫科學士,Christina相信這情況之前也沒發生過,「我估我係歷來最老的醫學生」,靚媽笑道。這6年醫科生涯Christina刻意沒向同學談自己的年齡或iBank背景,希望能跟同學仔打成一片,「好彩我個樣都呃得下人」,又來一個甜甜的笑容。她過去6、7年就好似周星馳在逃學威龍中,潛入課室與學生們一起上下課,她說與同學仔無代溝。

 

  談到近年香港所有DSE狀元也差不多清一色選醫科來修讀,當年也是公開試狀元的她,分析這現象與香港年輕人出路少有關。「香港是個做生意為主的商業社會,但機會其實不多,現在很多機會也給了內地人或內地公司。以前投資銀行前景幾好,但如今卻很困難,所以沒太多選擇。在美國你可做科研或科學家,也很有前途,但香港出路卻比較狹窄,ibank條路一斷,就個個去做醫生律師。」

 

  這幾年與年輕人一起上課,Christina對他們有這樣的觀察︰「他們很多時不太肯定自己最想做甚麼,新一代也不太分尊卑,但很有正義感,很重視公平公義,這方面很值得欣賞,但也常有投訴。今天上司長輩要跟他們相處,可要改變以往的方法。」

 

 

雷曼少年 奇幻之旅

 

 

Plato Wai

學歷:

  •美國卡尼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資訊系統學士及資訊管理碩士

 

工作經驗:

  •2004-2008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股票衍生產品銷售部分析員

  •現為網店平台公司Shopline業務發展經理

 

  「上兩個月睇黃子華,最後佢以『幻海奇情』形容自己廿幾年的棟篤笑生涯。最近我成日都諗起自己由10年前加入Lehman(雷曼)到現在,成個歷程都好奇幻,好多唔知點解會發生的事、因緣際會,所以無雷曼,我應該就唔係今日嘅我。」雷曼兄弟前員工韋百濤(Plato)如是說。

 

  10年前的今日,Plato正正就在雷曼位於IFC的辦公室內執包袱,見證爆煲「被抄家」的一刻,後來又親歷公司輾轉落入日資機構野村證券手上。當時他以第一身寫下網文《抄雷曼的家》,在山雨欲來的日子裏贏過不少金融人的共鳴。最近他翻看舊作,那種奇幻感覺依舊揮之不去,仿是冥冥中有主宰,正如訪問中他說得最多的:「如果當年無……就唔會……」。

 

離開雷曼十年,Plato仍留著當年的紀念品及文件。

 

  奇幻旅程的起點,由他如何入行說起。14年前剛大學畢業,因實習時前輩一句戲言「試下Cold call iBank可能有人請」,他遂致電到投行自薦,其中一間便是雷曼。

 

  「都係膽粗粗試下,點知打去真係有人聽喎,佢又真係駁我去HR喎。我份應徵信仲要寫錯咗個公司名,但佢哋最後都係請咗我。」糊里糊塗成了雷曼一員。「入咗去先知,原來呢行根本唔興Cold Call,至少我做咁多年都無見過。你好難解釋點解投行會請個無經驗無Background仲要Cold Call的人?」

 

旺市入投行 一朝夢痛醒

 

  那年頭,大學生無論唸哪科目標都是入投行,Plato覺得能攀過這門檻總算不賴,所以即使被編入一個僅得4人的小部門,從「打雜」做起也沒相干,一切慢慢來。誰知一踏進金融界,便迎來回歸後最旺的市況。「2006年、2007年最瘋狂的日子,日日幾千萬成億咁做,一開市就無離開過個位;耳仔無離開過個聽筒,生意是湧埋嚟的。明明係Sell嘢比人但就串到同客講︰『唔得閒呀,你等得就等啦』……」

 

  小小部門愈做愈大,才不過兩三年的事,這四人小隊去到爆煲前已擴充成擁有50名員工的部門。「發展完全係意想不到,諗返起當日睇住同事逐個逐個入嚟,啲枱櫈一行變兩行;兩行變四行……係最初十幾倍。諗到呢度又覺得這經歷好神奇。」

 

  當然在局外人眼中,整件事最奇情的,是明明一間百年企業;一個火紅的股市,還有小伙子如日方中的事業,竟可在一夜間蒸發得無影無蹤。雖然Plato最終順利過渡到野村時代,但坦言事件對他的信念造成很大衝擊,也直接影響他的未來。

  

  他認為,80年代香港孩子普遍的路,就是懂性後入學,然後不斷努力追求一間好的小學、中學、大學,然後出到社會找份好工作,「起碼我條路係咁行。」幸運地躋身投行,賺到錢、有成功感又有社會名望,某程度上引證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但去到嗰個位,成件事突然Collapse咗,新公司甚至整個市場唔同晒,而你就由天之驕子被說成騙子、始作俑者,仲有人兜口兜面向你示威,突然間覺得好迷失,更加唔知日後條路點行。」

 

雷曼爆煲後數年,中環處處可見雷曼苦主示威,Plato指每次看見都不是味兒。

 

跳出金融界 創業屢敗陣  

 

  在新公司頹了近兩年,終於待不下去。他苦笑謂那時其實「窮得只剩下錢」,在有限的選擇下就此踏上了創業之途。「當時同朋友搞咗個網上補習平台,自信這是天下無敵,一定掂的,但最終年半就玩完。依家睇返,個網其實係一Pat屎,當時嗰種叫自負唔係自信。但話分兩頭,如果當年無入雷曼做iBanker,相信亦唔會有資金同那種自負去創業。」

 

兜轉多年,Plato發現自己最愛是Start-up,坦言現時在Shopline工作得非常開心,「唔似以前咁日日瞓醒都唔想返工。」

 

  創業初嘗失敗,Plato終於醒了,驚覺以前就算在金融行內怎樣呼風喚雨,外面世界仍很大,離開那行自己其實甚麼也不懂,人生還有很多事要學。唯一得著,就是發現了自己對創業的興趣。及後兩三年,他不斷學習兼「實習」,曾拍伙朋友開設過公享工作間,又設計過旅遊美食分享App等,可惜每次都是「交學費」,但幸慶每次都Fail Better。

  

  在Start-up界輾轉回來,總算賺到點知識經驗,但始終每盤生意都像欠缺點甚麼似的,無一能持續。2014年婚後不久,有感年紀不輕而責任愈來愈大,總不能無限量投注在這場創業遊戲,於是他在Facebook寫了一篇感性文,藉此惜別創業夢。「正當我躊躇緊iBanker經驗幫唔到我搵工;創業經驗人哋又唔當一回事,我係咪要考個牌去做保險?幻海奇情Part 2就出現嘞!」

 

  當時,文章被一位舊相識看見。話說當年營運共享工作間,經常要籌辦不同的活動,而這人正是當時創業交流活動的參加者。「當年我搞Co-working Space;她就創辦了協助中小企開設網店的平台Shopline。看到文章後她主動聯絡我,問我有無興趣去佢公司做Business Development……又係嗰句啦,如果當年無搞呢門生意,就唔會識到現在的老闆。」

 

助他人創業 延昔日夢想

 

  現時,Plato每天都會接觸很多不同類型的工作,由銷售、擴充周邊業務至尋找合作夥伴也是一腳踢,近來還從幕後走到幕前,不斷代表公司四出參與有關網上營銷的活動,但他笑言自己忙得非常開心。「好開心可以繼續做有關Start-up的工作,呢度真係好多嘢學,有時幫人開網店而且有好成績,自己都好有滿足感。以前未發完的創業夢,由其他人延續都唔錯吖!」

 

應不同公司邀請參加網上營銷有關的活動,是Plato現時在新公司的主要工作。

 

  工作以外,幻海奇情還有「同場加映」。Plato曾以「作文幾乎肥佬但又好鍾意揸住枝筆發牢騷」來形容自己,話說10年前開Blog寫下了《抄雷曼的家》系列網文,及後又在網誌內指點股市、記載創業經歷。誰知過了這麼久,近年他發現原來自己一直有支持者,去年還分別獲邀在立場新聞及信報的Startupbeat寫專欄。今年書展,他更以這些年的創業經歷為題,出版了首本著作《柏拉圖自殺式創業》。「這些一切,都是緣自雷曼。」

  

  總結這10年,雷曼確曾害Plato慘到一個地步,但卻又讓他經歷了一段奇幻旅程。「我真心覺得,如果當日公司無爆煲,今日應該仲留喺呢行。做到好悶好厭,但供緊層樓仲養緊兩條化骨龍,慣咗搵10萬使9萬。你叫我轉工?出面任何一份工人工都即時減一半,根本接受唔到,於是就繼續Loop,Loop埋下半世。」因此,他對於當日雷曼不經意地燃燒了自己,照亮了他的下半生,仍然心存感激。

 

爆煲當日的報紙,Plato一份不漏地儲了10年。

 

雷曼「兄弟」年年聚 難忘被「抄家」一幕  

 

  每年9月,一班前雷曼員工都會聚舊。今夕10年,大伙兒選到灣仔吃和牛海鮮火鍋,彷彿要吃得好好,才不枉大家曾經出生入死。或者相聚的更深層意義,在於經歷一場人生無幾可的戰役後,看到當年戰友們都安然無恙,這對彼此來說有種特別意義。

 

 

  幾乎每年都會當聚會搞手的Plato說,以前同組40、50個同事,現時超過一半人仍在金融界打滾,但留在投行的少,反而大部分人轉了去商業銀行和零售銀行,中資尤甚,這或多或少反映出過去10年香港金融業界的變化。其餘一半人,有的去了創業;有的轉了行做律師辦社企,有的回去繼承家族生意。

 

  「離開Lehman後,大家都各有各忙,轉工、轉公司、組織家庭生BB,已經唔可以好似以前咁成日Hang out,但可能因為一齊經歷過一件好重要的事,感覺大家唔只係普通舊同事咁簡單,所以即使平時有幾忙,到咗呢個日子大家都會好重視,點都抽空出來一聚。」

 

  說來沉重,但其實聚會氣氛非常愉快,吃吃喝喝,談近況談人生也談金融行頭的八卦,然而講得最多的始終是「舊史」,而舊事當中又以公司被抄家的一幕最深刻。

 

學會及時行樂 珍惜緣份

 

  Plato憶述爆煲前一晚,還開開心心出席友人的婚禮,誰知不過12小時,翌日便接到公司破產的消息。「記得第日是中秋假期,瞓到9點幾接到同事電話,話睇到Bloomberg報道公司當晚就會宣布破產,所以大家都返緊公司執包袱,否則到時真係落閘放狗就咩都攞唔返。我都急急腳返去,見到班同事拖喼紙皮箱大袋細袋乜都齊,平日好有衝勁的地方,突然間變得好悲涼……」

 

  那個晚上,雷曼終沒被查封,全體同事翌日還需準時上班。Plato笑說,前一天沒回工作執拾細軟的同事最慘,捧著紙箱一落樓就被記者追足九條街,他則兩手揈揈跟在後面「食花生」。 

 

  往後一個月,公司運作幾乎完全停頓,員工也被迫變得游手好閒。「大家朝早回去打個卡,就落街食個3粒鐘嘅Brunch,有人去行街睇戲,留在公司的就事無忌憚打機、搵工。」直到月底, 野村證券宣布收購雷曼包括香港在內的部分業務,這段「偽退休」生涯才得完結。

 

  事隔10年,Plato憶述當年公司被「抄家」的情境,對照其文章,還原度幾乎是100%。他坦言,當日的滿目瘡痍仍在眼,不過經此一劫後,相信無論是他還是昔日的「雷曼兄弟」,大家都學會了及時行樂,而且彼此更懂得惜緣惜份。

 

 

爆煲前被炒 投身法律 醉心運動

 

  10年前,盧思蓓(Sarah)與Plato份屬同事,可不知是福是禍,命中注定她比其他人更早離開雷曼。

  

  Sarah在爆煲前一周接到解僱信,公司願意提供「肥雞餐」送她離開,乾脆一句「簽就攞錢,唔簽就走」,無可奈何簽下終止合約協議。「Plato個衰仔上星期仲Cap返篇網文比我睇,提醒我︰『喂你係10年前嘅今日被人炒㗎!』真夠朋友!」

 

跑步游水取代了當iBanker時的花天酒地,成為Sarah現時生活中不可底缺的一部分。

 

Sarah Lo

學歷:

  •美國康乃爾大學電腦工程學士

  •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博士、法學專業證書

 

工作經歷:

  •2007-2008-雷曼兄弟控股公司股票衍生產品銷售部分析員

  •2009-2012-友邦保險財富管理

  •現為的近律師行見習律師

 

  雷曼發生後,Sarah接受過傳媒採訪,指近百萬投資在一周內蒸發;遣散費沒下文,前一年還剛買樓,「同埋嗰時呢行仲唔算太差,唔興炒人㗎,會覺得俾人炒好樣衰,過唔到自己。」天驕之女跌落凡塵,隨後幾個月,她不想出街不想見人,駕車駛過中環也會心跳氣促,惟有每天早午晚不停游水減壓。後來她才發覺,自己當時或患上了情緒病。直到4個月後,她轉職到保險公司任財務管理,顛簸日子才稍為定下來。

 

Sarah離開金融及保險業後,為興趣攻讀法律課程,也同時為自己開展了不一樣的人生下半場。

 

藕斷絲連 終取回遣散費

 

  以為與雷曼的瓜葛早已了斷,但原來後續故事發展整整長達9年。當時公司讓她選擇一筆過取回遣散費還是按月支付,考慮數天打算回覆之時,才發現人事部已聯絡無門。「攞住份合約去搵律師,佢話你簽咗終止合約,呢筆債的Ranking已跌到同揸股票的人一樣,即係凍過水啦。去搵破欠基金,佢話我最多可以攞返兩萬幾蚊,但筆錢有成30幾萬㗎!當年夠俾首期㗎啦!」

 

  明知落空,但Sarah最後還是聽取朋友意見,入紙申請追討「博一博」。事隔幾年,市場上開始傳出雷曼清盤後,亞洲業務其實仍有餘款可償還債務,但Sarah笑言那刻經已心如止水,沒抱太大期望。

 

  終於,她在3年前戲劇性地接獲通知,指雷曼將分4期清還拖欠款項,於是她從2015年開始,大約每半年就會收到支票,「雖然等足9年先攞得返筆錢,但佢唔只清還所有欠款,而且仲俾凸咗,有計利息畀我,學Plato話齋件事真係好神奇,亦覺得自己好好彩。」

 

  曾經,Sarah非常怨恨自己為何捱不過最後一次裁員,否則就可順利過渡野村加薪收花紅,而且好歹叫有個地方落腳。但她不知道,其實幸運之神從沒離棄她,只是改用另一種方式把她眷顧。

 

靈光一閃 報讀法律圓夢

 

  轉職保險公司,人工能與當年在iBanker時接軌,起碼不用憂柴憂米擔心坐食山崩,而且得到客戶信任生意愈做愈大,為她帶來了另一種成功感。後來日子久了,她開始覺得對工作有點厭倦,「Going On十年都係咁做,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打算辭職的一剎,腦內靈光一閃︰「不如讀返書吖!」就這樣扭轉了下半生。

 

  她憶述當年預科畢業後,隨即赴笈攻讀電腦工程,不過離港前她也填了大學選科表,「我當時填了讀Law,因為自己鍾意,不過後來美國有大學收我讀電腦工程就走咗。」此時想起工作多年營營役役,難得有本錢停一停兼可圓兒時夢想,又可找條新出路,於是二話不說就在中大報讀了一個2年全日制的法律博士課程。

 

  「做iBank教曉我一個道理,以前以為搵到錢就好巴閉,但到出事先知原來自己除咗識㩒個Excel外就乜鬼都唔識,如果唔想下半世人咁被動,就要學識儲貨落自己度,即係不斷學習裝備自己,雖然講起來好娘,但卻是事實。」

 

  結果,她花了兩年修畢課程後,再花1年取得法學專業證書(PCLL)。讀書期間曾在的近律師行當暑期工,其後再獲公司聘為見習律師。剛過去的8月,她終於完成了2年的實習期,未來將成為正式事務律師,而且能留任在自己最喜歡的商業訴訟部門。

 

熱愛運動 厭倦急促生活

 

  工作以外,雷曼同時亦為Sarah的生活帶來轉變。打從大學時期,她已是名運動健將,但奈何投身iBank就連生活習慣都改變了。「因為工作壓力大,而且公司大伙兒有伴,所以以前Weekday幾乎日日去Happy Hour飲酒減壓,做運動時間相對少咗,對身體唔好又太過揮霍。」後來離開投行,她決心與夜生活斬纜,嘗試用不同種類的運動來取代往日用來「花天酒地」的時間。

 

 

  除了游泳習慣始終如一,這些年來她還愛上了跑步。「最初是跑步,後來去了跑山,再後來愈跑愈長,又由香港100玩到布吉的半Ironman賽事,仲有日本的UTMF(環富士山越野超馬)和法國的CCC。期間又加入了三項鐵人,最近外國引入了一種名為Swim Run的比賽,我都好鐘意。」她透露,明年會到加拿大參加Full Ironman賽事,近月開始進行有系統的操練。

  

  或者無論是自己還是整個香港,過去10年也經歷了很多動盪,Sarah因此對未來也有了不一樣的看法。「開始有點厭倦,經歷咁多事之後,我發覺其實一個人本身係唔需要搵咁多錢的,但就因為呢度嘅氣氛、生活指數,令大家要不停咁做,賺錢去Fulfill基本生活,尤其買樓,300萬元在英國外圍少少的地方,已經可以買到間幾舒服的樓了,加上自己讀Law,對法治我都好Concern,你明白啦!」

 

  她期望,未來可以先放一個以年計的長假,先到處遊歷一番。然後到某年某月,就移居到英國或加拿大,遠離煩囂的都市,在別國開展嚮往已久的小生活。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