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5/2024 12:30

【FOCUS】「川建國」VS「拜振華」,對華加關稅亂鬥

  【FOCUS】加徵關稅的昏招,令拜登和特朗普樂此不疲,似再次應了中國網民關於「川建國」和「拜振華」的調侃。白宮周二(14日)宣布,三年內分階段大幅提高中國進口商品關稅,對象包括鋼鐵鋁、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半導體等。惟此招對本就對美出口微乎其微的電動車、光伏、鋼鋁影響有限,更早已被證明「未傷人先傷己」。

*進口佔比微乎其微,出拳出在棉花上*

  艱難拼連任的拜登,正有意對特朗普「東施效顰」。據白宮最新聲明,將對來自中國的180億美元進口商品分三年提高關稅,以回應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保護美國工人和企業。
  其中,2024年內,提供電動車關稅從25%至100%,鋼鐵和鋁產品關稅0-7.5%至25%,電動車鋰電池關稅從7.5%至25%,太陽能電池關稅從25%至50%,注射器和針頭關稅從0%至50%,個人防護設備關稅從0-7.5%至25%。
  對中國出口「新三樣」的領頭羊電動車,加稅至100%聽起來石破天驚,但事實上,美國去年進口最多的電動車分別來自德國、韓國、墨西哥,總計超177億美元,來自中國的進口僅約3.8億美元。此外,中國造太陽能電池,過去逾十年來基本沒有直接出口美國(主要經東南亞出貨);美國去年自中國進口鋼材、鋁材亦僅分別為59.8萬噸、23萬噸。換言之,拜登出拳如同出在了棉花上。

*新稅不利抗通脹,中國反應不同2018*

  拜登此番關稅戰來勢洶洶,但下注顯然仍追不上「狂人」的步伐。因應拜登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加稅至100%,3月曾表示對墨西哥製造的中國汽車徵收100%關稅的特朗普,最新將稅率叫價提高至200%,並揚言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徵至少60%的關稅。
  不過,回看特朗普2018年挑起的對華關稅戰,實際效果跟預想出入甚大,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去年3月就指,研究顯示 ,美國進口商承擔了特朗普關稅的「幾乎全部」成本;關稅每增加1%,價格就會上漲約1%。紐約聯儲2019年亦指,2018年的對華關稅令美國家庭平均增加419美元成本,包括額外稅負及效率損失。而全美零售商聯合會最新則稱,「在消費者抗擊通脹的時候,政府最不應做的事情就是對進口產品額外加稅。」 
  值得一提的是,跟2018年時,中國先後三輪對美國祭出加徵關稅報復,且都以牙還牙式的在同日生效,今次回應暫只停留口頭上的「必然措施」,顯然謹慎得多,大有對「川建國」、「拜振華」亂鬥靜觀其變之意。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A股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