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2021 13:00

《神州縱橫-凌昆》中國經濟須強化內需拉動

  前文提到中國要開拓新時代發展必先克服兩大發展障礙,其中的中美關係影響已初步評析,現要跟進另一宏觀經濟積弱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內需疲弱風險日升等。
 
*宏觀政策待糾偏*
 
  宏觀積弱已存在近10年,GDP增幅持續下滑而形成軟著陸型態,至今已減去約一半。這非穩中有進格局而是穩步後退,許多評論視為周期疊加效應或經濟規模巨大後的自然後果。實際上筆者多年來已多次指出此乃政策偏差所致,主要問題有:(一)推行消費拉動而輕視投資,致投資增幅大幅放緩。(二)投資積弱造成的內需不是乃根本問題所在,但當局卻只重供給側改革。這策略並非不對,但只能是長遠的推動,中短期經濟政策應更着重投資的需求側拉動。(三)宏調政策取向失當。貨幣放寬以降融資成本乃供給側措施,解決不了需求不足問題,反令資金沉澱及吹大資產泡沫,故多次放寬對實體經濟刺激不顯。採取合理適度擴大財赤的財政政策本來方向不錯,但具體落實卻着重減免稅費以降企業成本的供給側措施,同樣解決不了需求不足問題。結果每年投入一到兩萬億元也推不動實體經濟,只維持了一些殭屍企業及補貼了部分消費,均屬不可持續者,真正有效及長期可行的是以財政投入引導社會資金來擴大投資,並進入高新科技、高端製造、綠色活動、循環經濟及新基建等領域,同時提高經濟增量及質素。筆者早已推出兩年十萬億元的大型投資方案,及重啟西部大開發。前者至今未見行動,後者雖已出台卻稍欠積極性及動力。
 
*清零紅利可延續*
 
  今後經齊發展固然要看能否糾正政策偏差,也要視乎至少兩個非經濟因素的影響。一是中美鬥爭。關稅戰不單未重挫兩國貿易,中國對美出口反見高於平均增幅,中美在供應鍵上不是脫勾,而是相互依賴度更高。其他方面特別是科技戰短期或會影響中國某些供需,但從長遠看還可由壓力變動,推動中國發展加快,還帶來了巨大的入口替代型新投資機遇。最近中國官方否認推行入口替代政策,實際上企業都在加緊做,在美國制裁及疫情衝擊供應鏈夾擊下,力推入口替代乃最合理的企業決策。另一重要因素是疫情反覆拖延,最近又爆新一波感染,並出現更新的變種。中國的「清零紅利」看來又可延續,帶來的好處日大。首先是出口大增,以外需補內需不足。同時疫情又可推動本身發展:(一)入口替代促進升級,長遠可增供降價。(二)在缺工缺料壓力下要大力推升生產效率而更增競爭力。總之中國的國際供應鏈地位及角色又再得提升。《資深評論員 凌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講述被情緒困擾真實個案,情緒病最終如何走出低谷?► 即睇

即時新聞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