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4/2022 09:58

《經濟時評》法外貿銀行:中國GDP增長承壓,需更大力刺激政策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ia Herrero)發表關於中國GDP的研究報告。

*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下降,總體消費增長放緩*

  伴隨近期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的增強以及國內Omicron變異病毒株的爆發,中國經濟在一季度實現了4.8%的GDP同比增速,高於去年第四季度同比4%的水平。不過,3月與1至2月的經濟數據之間,已經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變化。3月底,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雙雙下降。
  疫情爆發首當其衝影響的是國內消費。2022年前兩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7%,但是在3月同比增速下降為-3.5%。其中,餐飲收入從前兩個月的同比8.9%下滑至3月的-16.4%,商品零售也從前兩個月的同比6.5%下降至3月-2.1%。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第一季度家庭可支配收入同比僅增長6.3%,遠低於疫情前2019年一季度8.7%的水平,意味著總體的消費增長趨勢是放緩的。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出口仍有兩位數增長*

  與前兩個月相比,中國3月份投資增速也有所放緩,但固定資產投資的同比增速仍然高於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同比增速。根據測算,中國固定資產投資(FAI)同比增長率從1至2月的12.2%下降到3月的6.6%。其中,國有和民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都出現了減速。不過,由於財政政策力度加強,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在第一季度顯示出更加明顯的支撐作用,從1至2月的同比8.1%上升到3月的同比8.8%。
  對外貿易方面,中國出口增速在3月有所放緩,但仍然保持兩位數增長。具體而言,出口增速從1至2月的16.3%放緩至3月的14.7%。進口增速縮窄的速度相對更快,從1至2月的同比15.5%降至3月的同比-0.1%。因此,中國在2022年第一季度保持了1633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不過,這一貿易順差的絕對水平已經低於2021年第四季度的2507億美元。

*料財政赤字略有增加,貨幣政策調控較謹慎*

  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阻力比年初預期的要多,這促使政府出台更寬鬆的政策來支持經濟。在財政政策方面,預計財政赤字可能會在原有安排的基礎上略有增加。如果將政府的表內赤字以及通過融資平台產生的表外赤字加總在一起,那麼2022年中國的廣義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將從去年的12.1%提高到13%以上的水平。
  中國央行也在通過實施靈活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支撐經濟。近期的貨幣政策側重點之一是向受疫情影響的家庭和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注入流動性。中國社會融資總額的增速從2月份的10.2%增加至3月份的10.6%。總體來說,貨幣政策的調控仍然是較為謹慎的,人民銀行在過去兩個月並沒有採取降低LPR利率的措施,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也僅僅是下調了0.25%(部分符合條件的銀行下調了0.5%)。背後的原因之一是央行通過向中央財政上繳結存利潤(6000億元),已經注入了部分流動性。不過,人民銀行相對謹慎的貨幣立場也反映出其對中美利差迅速收窄的擔憂,同時也意味著財政政策也可能分擔更多支持經濟增長的責任。

*通脹溫和利部署寬鬆幣策,人民幣有貶值壓力*

  當前較為溫和的通脹壓力是有利於央行部署寬鬆貨幣政策的。中國CPI從1月份的同比0.9%上升到3月份的同比1.5%,但核心CPI(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從同比1.2%下降到1.1%。在金融市場方面,上證綜合指數自年初以來一直呈下降趨勢,一季度跌幅超過10%。人民幣在今年前兩個月得到支撐。但是在近期,國際資本出現一定程度的外流,對人民幣施加了一定的貶值壓力。
  總而言之,當前的經濟出現一定的挑戰。如果需要實現政府工作報告中預期5.5%的增長目標,那麼更大力度的經濟政策是有必要的。同時,今年疫情對經濟究竟會產生多大的影響,也取決於目前的疫情會在何時受控。此外,還需要在接下來這段時間,重點觀察經濟刺激政策的有效性。
《環富通基金頻道22日專訊》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即時新聞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