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2024 16:40

《駐京專電》海關貿易順差數字與外匯局不同,海關稱統計原則不同

  海關公布去年中國貿易順差8230億美元,中國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字則是5940億美元,就為甚麼會出現差異,海關總署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呂大良表示,實質上這是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的順逆差和外匯管理統計的貨物貿易國際收支差額的差異。這兩種統計的統計原則是有所不同的。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是按照跨境原則,只要貨物產生跨境的流動,就納入到海關統計,不管貨物所有權是否轉移。外匯部門統計的國際收支的貨物貿易的收支差額,是按照所有權轉移原則作的統計,它不管貨物是否跨境移動,這是兩者的重要差別。
  他舉例子說明,現在所謂的「無廠製造」,就是跨國公司委托國內的企業來製造產品,製造完以後在國內銷售。這種情況下,它的貨物沒有發生跨境流動,海關是不統計的,但是產品的所有權發生了轉移,要統計在國際收支內。呂大良表示,這個差別在電子產品、加工製造領域表現得是比較突出的。

*海關統計和國際收支統計的計價方式也不同*

  此外,海關統計和國際收支統計的計價方式也是不同的,海關統計,進口中國是按照CIF價格來統,出口是按照FOB價來統,國際收支統計國家的貨物貿易跟國際收支統計都是按照FOB價來統計,不含運保費。由於這些統計的原則和這些方法的差異,隨著形勢變化,這兩個統計差額也會呈現出一定變化,「具體的數字,海關和外匯部門的統計數字都是公開透明的,大家可以去自行做分析。」
《經濟通通訊社駐京記者黃燕明12日北京專電》

【你點睇】京港滬港高鐵動臥首發運行,「夕發朝至」模式讓車程縮短近半,你會否考慮乘搭?► 立即投票

即時新聞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