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5/2024 13:04

《楠楠自語-莫灝楠》財經演員的自我修養

  甚麼是「財演」?筆者太懶,簡單從維基百科copy and paste而來的定義如下:「財經演員,簡稱『財演』,是香港股市對經常在電視台、電台、報章或雜誌曝光的財經分析員或股評人的貶稱,稱呼出自2002年初,《信報》前專欄作家、精電集團前行政總裁蔡東豪(筆名『原復生』)。」
 
  這個詞語多少有點貶義,主要是嘲笑股評人或分析員在電視、媒體上信口開河,沒有做足research就亂吹一通,是為演員。筆者也經常自嘲自己是一位財演,時至今日,財演一詞已經成為評論員的一個統稱,貶義不貶義,筆者也不太介意,只要觀眾們喜歡聽就好。

  財演容易做嗎?筆者雖不是甚麼大義凜然、頂天立地之輩,但也自詡幫不了人也至少不害人。在投資市場裏面,很多散戶對於市場是完全沒有認知的,看見這個那個評論員頂著甚麼「董事」、「首席分析師」的頭銜,便盲目相信他們的分析。
 
  財演既然擁有一定的知名度,並且獲得媒體和眾多觀眾的信任,便需要負起千斤重擔。你在電視機上說的建議,如果講得不清不楚、模模糊糊,仍是會有散戶相信,並且真金白銀投錢進去,所以每一次的分析、推薦,都應該經過細心的調研和觀察。最重要的是,每個人的風險胃納是不同的,聽眾A可能是億萬富豪,股票虧個幾十上百萬,眉頭都不會皺一下;聽眾B可能是退休人士,本金虧了就沒了,會影響退休生活。財演必須在演講中提醒觀眾,若跟隨其建議購入股份,資產配置、風險控制、止損等問題應該如何處理,這是作為一個財演必須擁有的責任和良心。因此,筆者一向覺得,推薦股份其實不難,難在每個觀眾的風險偏好不同,如何顧及每個收看筆者節目的觀眾,才是最難的。
 
  財演或財經KOL的數量愈來愈多,和以往需要券商支持才能登上電視媒體相比,已經發生很大變化,財演們的派別也愈來愈複雜。市場的確比以前吸睛許多,投資方法也五花八門任君選擇,但也許投資者在留意財演時,需要花更多心思反思自己的投資心態。《南華金融集團副總監 莫灝楠》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即時新聞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